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还政,且入宫面圣带士兵百名?

刘禅成年后,“忠臣”诸葛亮为何不还政,且入宫面圣带士兵百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78 更新时间:2024/1/8 17:42:54

在《晋书·桓温传》中,有这样一句话,“诏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这句话虽然讲的是东晋权臣桓温,但也间接表明一个事,诸葛亮曾经带着百名士兵入朝,带着武器面见皇帝。

这是什么道理?入宫见圣上如何能携带利器,又怎么可以带士兵?作为世人眼中的忠臣,诸葛亮为何有这样不敬天子,甚至是威胁天子的举动呢?而且为何刘禅已经成年了,诸葛亮还不归还权柄给刘禅,反而仍是自己理政呢?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白帝托孤,临危受命

《出师表》记载,“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当初关羽镇守荆州,眼看就要攻下曹魏在此地的势力范围,给其一个下马威,同时扩大自身威势。谁曾想,原本是盟友的东吴早就与曹操勾结,趁着关羽北伐,狠狠地偷袭其后方。好巧不巧,又碰上镇守江陵和公安的糜芳、士仁叛变,打得关羽措手不及。

在节节败退之际,关羽父子被擒获,最终丧命。刘备不仅失去了一员大将,也失去了荆州原有的地盘。惊怒又大悲的他,誓要孙权付出代价,于是带兵讨伐东吴。“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奈何七月出征,第二年六月便被击败,刘备只得仓皇收兵。

这一战,不仅没能如刘备预想的那样为关羽讨回公道,反而大败,蜀汉的兵力被消耗,自己也因此患病,身体每况愈下。不仅如此,刚刚建立的政权还面对着曹魏与东吴的虎视眈眈。想到此,刘备更是彻夜难眠,故而身体越发虚弱。这可不正是“败军之际”“危难之间”嘛。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刘备知道自己不行了,于是招来诸葛亮,把身后之事托付于他,命他照顾好蜀国,顺便辅佐自己的儿子。他甚至还说,若是自己的儿子不堪大用,“君可自取”。

面对君主这样的厚望与信任,诸葛亮自是不敢辜负,内心也大为震动和感激。临危受命的他,从此便下定决心用一生来报效刘备的信任与赏识,“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他不仅这样想,也确确实实是这样做的,“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在内维持朝政,悉心教导刘禅;在外北伐曹魏,誓要平定中原,以了先主心愿。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用在他身上,实在不为过。

那么这样一个一心为蜀的人为何不还政于刘禅,又为何要带士兵与武器入宫呢?

诏温依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

首先来说说带士兵与武器入宫这件事,这其实是我们误会了这句话。古代文言文一般是省略主语的,这里的“诏温依诸葛亮故事”就是如此。“诏”是动词,在这里是谓语,它的主语自然是朝廷,是皇上。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朝廷下诏,给予桓温诸葛亮那样的待遇。

那诸葛亮又是什么待遇呢?《三国志》记载,“亮率众南征,诏赐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这就表明,是朝廷主动赐下这些武器和士兵的。那朝廷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是告诉受赏的人,你可以造反,可以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吗?当然不是,朝廷又不是傻子。

斧钺这一类事物,不仅仅是兵器,更是权力的象征。赏赐这些给臣子,其实是代表朝廷对忠臣的信任与嘉奖。所以,诸葛亮受到这些赏赐,其实是刘禅对他的尊敬与信任的表现,是他的忠贞高节体现。

至于还政这件事,诸葛亮当然考虑过,但是让刘禅一人场控大局实在令人堪忧。当时的蜀汉确实是“危急存亡之秋”,自身实力弱小,比不上曹魏与东吴,朝廷内也不是一片祥和,各方势力都有自己的小心思。面对复杂的局面,就是诸葛亮都要慎之又慎,更何况刘禅这个毛头小子呢。

所以为了大局考虑,为了蜀汉的长期存亡,诸葛亮并没有让刘禅独掌大权。但这也不代表他要取代刘禅,自己称王。从前后出师表中那些情真意切的句子,还有其中蕴含的为君之道,咱们都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片赤诚之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从来不是不还政给刘禅,只不过是打算一步一步慢慢教刘禅长大,等他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有魄力的君主。可惜的是,他还没有等到这一天,就永远地离开了。只能带着满腔遗憾与疲惫,在地下长眠。

诸葛亮这一生,为国为君,为民也为天下,他的忠贞死节,他的淡泊名利,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值得每一个人钦佩。

参考资料:带甲士百人上朝的诸葛亮是权臣?恐怕你是误解了这段记载的意思!—尘封历史

百科词条“白帝城托孤”、“蜀书·诸葛亮传”

更多文章

  • 手办大佬秦始皇的大礼包:兵马俑上的秦代甲胄彩蛋,注意到了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兵马俑限量版手办,秦始皇的手办视频,兵马俑甲胄

    编者按:现代人研究古代盔甲,最苦逼的事莫过于一件,那就是,没有实物。在古代,盔甲是个金贵东西,有多金贵呢,比如乱世里你有一千号人,能有个二百人有盔甲穿,那就是一等一的强军了。这么金贵的东西,大家自然也就尽可能的利用到极致,缴获敌人的盔甲改改就能自己用,自己用完传给儿子,等闲不舍得丢掉,实在破败的不能

  • 匕首、铅筑、铁锥,要刺杀秦始皇有多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始皇被刺杀几次,秦始皇遇到的4次刺杀事件,刺杀秦始皇的剑是什么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227年。战国末年,秦国灭赵后,大军直逼燕国南界。兵临城下,燕国太子丹慌了神,便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带着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嬴政只是秦王,还不是秦始皇。第二次是高渐离砸秦。荆轲刺秦的哀歌并没有结束。秦始皇统一

  • 秦始皇不是唯一焚书的帝王,此人书读得多藏得更多,却被付之一炬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有没有焚书和坑儒,秦始皇焚书视频讲解,秦始皇为什么坚持焚书

    刘邦是不折不扣的流氓,其后人对待文化却不太流氓。汉室对书还是很尊重的,西汉国家图书馆在200年间经营藏书已达13000卷,可惜王莽篡位引发大火,全被烧了。东汉继续整理书籍,刚有起色,董卓进城又给烧了。晋朝再收集整理,永嘉之祸,仍是烧了。这三次烧书是被战火殃及,秦始皇则是主观想烧。到南朝,又一次出现了

  • 三国第一推理破案高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隐藏的十大高手,三国第一破案高手排名,三国史料来推理武将的实力排名

    封建社会的地方长官主要职责有两项:征调赋役和断案。战争年代以军事为优先,这种行政性的事务往往会被军事性的行为所遮盖,所以人们看到的多是军事家们的谋略和战绩,而断案这类智慧和才能往往会被忽略。但三国诸侯大多都是有意谋取天下之人,所以,他们在重用军事将领的同时,也从来不忽视行政人才的使用,这就是很多非军

  • 三国时期,蜀汉至少有三次夺得天下的机会,可惜都被这三人破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蜀汉有统一天下的机会吗,三国时期蜀汉真的很弱吗,蜀汉要如何才能得天下

    三国时期,魏蜀吴分立天下,其中曹魏实力最强,东吴其次,最差的则是蜀汉,所以说,从表面上来看,曹魏是最有机会一统天下的,而最终也确实是曹魏灭亡了蜀汉,曹魏的继任者西晋灭亡了东吴,统一了天下!那么问题来了,除了曹魏,难道蜀汉和东吴就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吗?事实上,三国时期的东吴,是绝对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的

  • 安徽省一个市,人口超480万,名字是汉武帝所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安徽人口排名,安徽最近30年人口数量,安徽各市人口演变史

    一首先,六安市隶属于安徽省。在地理位置上,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东邻省会合肥市;南接安庆地区和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河南省商城、固始毗连;北接淮南市并与阜阳地区隔河相望。全市界于东经115°20’-117°14’,北纬31°01’-32°40’之间。全市总面积15451平方公里。六

  • 宋朝人也熬夜?你不知道的是,宋朝人民夜生活比我们还丰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真实生活,宋朝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宋朝人民的生活场景

    近期大型宋朝古装剧《梦华录》的热播,仿佛将宋朝时代的风土人情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剧中赵盼儿前往东京寻人,抵达宋朝首都东京时,刚好是深夜,入眼皆是繁华的橘黄灯光,华丽的人影绰绰,从酒楼高阁望去,形形色色的商贩摆成了各式各样的“小摊”。有眼尖的观众发现了:这大晚上怎么都在外面“逛街”,古人不睡觉也熬

  • 朱元璋探望儿子,看到他的侍妾,面红耳赤道:不杀你们,天理难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对子女有多好,朱元璋和他的子女们,朱元璋怎么对待儿子

    不可否认地说其中有清洗功臣、集中权力的目的,但很多大臣也是咎由自取,因为朱元璋最为痛恨的就是贪官。朱元璋虽然对官员不留情面,但是对自己的儿子们还是比较疼爱的,不过前提是他们没有胡作非为、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比如他的第十子鲁王朱檀,他顽劣不堪、荒唐无度、最后因误服丹药而亡,年仅二十岁。朱元璋痛恨他生前

  • 北宋军事上的最后辉煌:太监和统帅的奇妙组合,一举收复河湟四州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宋收复河湟之战,北宋军事轶事,历史上真实的北宋主战派

    但是纵观北宋的历史,初期有契丹,末期有金朝,国土面积狭小,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极端孱弱,在国防实力上几乎是一无是处。对此,一部分后世学者提出异议。经过对史书中记载的战争案例发掘研究,他们提出宋朝其实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宋朝军队战斗力其实并不低,对外战争的胜率在70%以上。此言论一出,立即引来群嘲,大

  • 蒙古帝国开国功臣成吉思汗的“四獒”之——众官之长者勒蔑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成吉思汗四獒图片大全,哲勒蔑是谁的手下,哲勒蔑后裔姓什么

    者勒蔑,生于1162年卒于1211年。兀良哈氏。蒙古帝国勇将,开国千户长,十大功臣之一。与哲别、速不台、忽必来合称成吉思汗的"四獒"。远祖为捏里弼,祖父合饬温,父札儿赤兀岱,为太祖之父烈祖也速该的那可儿。居住在圣山布尔罕山(肯特山)地区,与蒙古乞颜部为邻。札儿赤兀岱生二子,长子者勒蔑,次子察兀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