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纵观北宋的历史,初期有契丹,末期有金朝,国土面积狭小,军队的战斗力也是极端孱弱,在国防实力上几乎是一无是处。对此,一部分后世学者提出异议。
经过对史书中记载的战争案例发掘研究,他们提出宋朝其实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宋朝军队战斗力其实并不低,对外战争的胜率在70%以上。
此言论一出,立即引来群嘲,大唐王朝如此鼎盛,胜率不过50%多,小小宋朝又凭什么跟唐朝可比?
宋朝的军事
历史上唐朝对于一些灭国战争才会在着重笔墨,其中灭掉小国的战争只会寥寥数字代过,宋朝因为军事力量潺弱,为了粉饰自己,许多规模小到不行的战役都被拉进了史书,如此之下,胜率想不低都难。
所以说宋朝的军事力量低,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但是也并非大家印象中那般想象的不堪,宋朝的领土也一度抵达到了河西走廊,而这个时期,也是宋朝武力的巅峰时期。十分神奇的是,这场战役的领导人是太监与统帅的组合。
提到太监,人们的印象都不会太好,古文中所记载的,秦朝的赵高、明朝的王振、魏忠贤,这些人都是祸国殃民之流。
莫说是为国家做贡献,他们不捣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归根结底,这就是一种职位,而职位是由人构成的,人嘛,自然有好有坏。
宋徽宗是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书画的艺术堪称一绝,若是没有生于帝王家,那他绝对会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但是偏偏造物弄人,靖康之耻也将他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这个皇帝在位期间,政绩也并非一无是处,彼时,宋军虽然孱弱,但是在西北的战场上却屡立战功,并且一举荡灭了当地的少数民族政权,打下了河湟四州,而这个宋末的战争奇迹,就是宦官童贯与统帅王厚共同造就的。
宋朝无愧是一个神奇的朝代,就连宋朝的太监都与别的朝代显得不一样,他们身残志坚,战场上也十分勇武善战,各种奇谋频出,让敌人为之肝颤。
宋与西夏之间的战争中,曾经就有一名铁血宦官李宪,一路上摧城拔寨,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甚至是烧了西夏皇宫,而童贯就是李宪的徒弟。
太监童贯
童贯少年时期拜在李宪的门下,到宋徽宗即位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名成熟的宦官,并且和蔡京开始交往。蔡京进京升官,得力于童贯的帮助,前者后来升任宰相,童贯也迎来机会作为战役的将军。
此战宋朝筹集了十万兵力,开赴河湟。十分不凑巧的是,大军刚刚行至湟州,宫中就失火了,皇帝心中以为不祥,于是传诏书禁止出兵。
潼贯打开后看了内容,随后就放入了靴子中,主帅王厚是名将之子,此时给过眼神询问怎么回事。童贯只说是,皇帝祝我们马到成功。
在古代的作战中,宋朝军力之所以孱弱,并非部队不勇敢,而是因为朝中各方势力的掣肘,在诸多重要战役中之所以失败,就是来自于中央的各种诏令以及瞎指挥。
几乎可以看到,每一次宋朝对外的战争胜利,几乎都有将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影子。官兵听后,心中自然大定,由此也充满了信心。
宋徽宗不懂军事,罔顾君情实际,反而是对于一些成佛成仙之道迷恋已久,难怪这种人最后亡了国家。
尽管童贯十分受到宋徽宗的宠爱,但这毕竟涉及到了军国大事,隐瞒皇帝的手谕属于欺君之罪,不是每一个领兵的人都会有这个勇气,由此,宋朝对外战争胜率低也就情有可原。
童贯冒着杀头的罪过,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前提,若是没有此事,这场战役也就无从谈起。
随后的战役中,童贯和王厚猛攻巴金城,由于西北军多年防守边疆,战斗力已经是宋军中数一数二的,将士猛攻城池,得益于宋朝军事武器的研究,在军事科技方面可谓是独步天下的存在。
城池易守难攻,此时南宋的各种弩箭就搬了出来,其中还有奠定澶渊之盟的三弓床弩。一番乱射,敌首脑被流矢击毙,羌人士兵被迫远遁,宋军一战斩杀击伤敌军七千多人,取得大胜,童贯也是借此松了一口气。
得益于此战,宋军随后连战连捷,甚至在随后的作战之中,宋军犹如天助,一场大风突然刮起来飞沙走石,直冲向敌军的阵营,机会难得,宋军果断出击,大破敌军。
宋军河湟之战大胜,战局已定,对于西夏已经成了东西夹击之势,若是宋朝再能长久一些,像别的大一统王朝那样恢复广袤的领土也不是不可能,只可惜,他们摊上了昏庸的国家领导人。
此战之后,童贯在军中的威信暴涨,也被破格提拔,宋代宦官凭借军功做到他这个地位的只此一人。但是骤然提高的权势,势必会让人迷失方向,童贯也就不可避免地变得嚣张跋扈,居功自傲。
他在一些方面甚至直接越过了各级官员直接禀告宋徽宗,此番种种,让之前推荐他的蔡京感到了不满,双方逐渐渐行渐远,甚至是宋徽宗亲自授予官职给童贯的时候,蔡京都会从中作梗,硬生生的让皇帝收回成命。
但是大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路即将达到终点,童贯与王厚共同指导的这场战役也成了宋朝军事历史上最后一个高光时刻。
因为在不多久之后,金朝人即将攻破北宋的首都,这些尸位素餐的领导人们,也即将在金朝的牢狱中度过羞辱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