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击杀张郃,却还是无功而返!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击杀张郃,却还是无功而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272 更新时间:2024/2/18 18:22:29

不过,不管怎样,这距离匡扶汉室,一统中原的目标,还存在非常大的距离。于是,在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公元231年春天,诸葛亮乘曹魏雍凉地区半年没有下雨,再次进行北伐,以木牛运粮,包围祁山堡。曹魏因大将曹真病重,魏明帝曹睿改派司马懿为统帅屯于长安,领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人抵抗。在这场战役中,蜀军粮尽退军,却斩杀了一位曹魏名将。

具体来说,在诸葛亮四次北伐中原时,面对蜀汉大军,司马懿先派费曜、戴陵与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则率其他兵力随后前进。张郃则认为该分兵驻守雍、郿,但司马懿认为若分军不及合军有利,便向西推进。诸葛亮知道后,留下王平继续领军攻打祁山堡,自己率主力北上上邽。司马懿深知汉军劳师远袭,粮食补给困难,兼之魏军经过通宵达旦的行军已为疲惫之师,因而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便回军卤城。

从司马懿的角度来看,只要自己可以坚守下去,蜀汉大军就会因为粮草耗尽而退军。换而言之,司马懿的态度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当然,这也从侧面体现出诸葛亮带给曹魏的压迫感。众所周知,在三国鼎立的格局彻底形成之后,蜀汉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不管是兵力还是人口,蜀汉都和曹魏之间存在数倍的差距。因此,对于兵力众多的曹魏,完全可以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防守。

司马懿进军卤城,但却登山掘营,与汉军对峙,不与交战。面对司马懿的这一做法,众多魏国将士自然是非常有意见了,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认为蜀军从远来攻,“孤军食少”,必然想要速战速决。所以应该以大军屯于此处,然后分为奇兵,包抄蜀军,截断其后路。面对张郃的建议,司马懿却不愿意采纳。至于其他魏国将士的多次出战请求,也遭到了司马懿的拒绝。

于是,魏国诸将十分不满,便讥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也即不管是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还是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司马懿都是非常畏惧诸葛亮的,至少是不敢主动出击,和诸葛亮交手的。对峙一段时间后,诸葛亮撤出对祁山的包围,将全部军队集中在卤城,司马懿派张郃打通了和祁山堡的联络,并命他攻卤城以南的的王平。但是,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胜。在街亭之战时,张郃曾大破马谡,不过,王平不是马谡,他成功抵挡了张郃的进攻。

在张郃发起进攻时,司马懿自己则率众进攻卤城以北的诸葛亮主力,力图以钳形攻势,击败诸葛亮。不过,对于接下来的“卤城之战”,不同的史料,则存在不同的记载。《汉晋春秋》中记载,诸葛亮派大将魏延、高翔、吴班分三路领兵作战,大败魏军。另据《晋书》记载,此役反而是司马懿获得斩俘万计的胜利。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粮尽兵退,无功而返。此战过后,魏国诸将获得封赏,而蜀国无人获得封赏,可略见四伐战果之一斑。

公元231年六月,蜀国丞相诸葛亮眼见粮草接应不上,而又收到后主刘禅下令北伐军撤退的圣旨,诸葛亮只有引军退回。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撤退的蜀汉大军,司马懿和诸葛亮再次出现了分歧,张郃认为穷寇勿追,司马懿却执意让张郃追击蜀军。结果,张郃于木门道,被埋伏于高处的汉军射中右膝,最终去世。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对于粮尽退军的蜀军,成功斩杀了追击的曹魏名将张郃。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张郃是当时的名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因为没能攻城略地,也没有重创曹魏,所以只能说是无功而返。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在一些历史学者看来,诸葛亮除掉张郃这位名将,反而是间接帮了司马懿一次。如果张郃没有被击杀的话,那么忠于曹魏的这位老将,无疑会成为司马懿篡夺大权的重要阻碍。在高平陵之变爆发的时候,正是因为缺乏张郃这样忠于曹魏的名将,才让司马懿侥幸成功,夺取了曹魏大权。对于诸葛亮来说,之所以在第四次北伐中原时无功而返,显然和李严存在直接的关系。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中原时,李严这位大臣负责运送粮草等物资。彼时,李严怕粮运不济,就派马忠、成藩传喻旨要诸葛亮撤军。诸葛亮回来后,李严反而问他:“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换而言之,李严不仅是在推脱责任,还想转而诬陷蜀汉丞相诸葛亮。

另一方面,李严还上书后主刘禅,欺骗刘禅说这是策略,又想推卸责任给岑述。凡此种种,不仅激怒了蜀汉丞相诸葛亮,也让魏延、吴懿、王平等前线的战士非常愤怒。诸葛亮先是直接出示李严之前手书,明显前后不符,李严无话可说,然后诸葛亮联合群臣上奏后主刘禅,将李严废为庶人,李严最终于公元234年病逝。作为刘备留下的托孤大臣,李严不仅没有致力于匡扶汉室这一目标,反而破坏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所以其最终的结局,自然是不值得惋惜的。

更多文章

  • 此人归降刘备后,因为直呼刘备姓名,差点被关羽、张飞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死前最狠一计,黄忠怎么归降刘备的,刘备的著名历史事件

    马超后来被曹操逼得太紧,终于投降了刘备,刘备封他为骠骑将军,这是刘备自称汉中王之后,这份职位已经算很高了,其实在刘备心中,他是有点害怕马超的,毕竟马超原本是一方诸侯,迫不得已才投降了自己,而且马超能力太强,似乎没几个人能镇得住他。马超刚刚归顺刘备时,刘备让他去打刘璋,刘璋一看马超来了,一下子就被吓傻

  • 别被《史记》误导了,刘邦有两项能力远超常人,注定项羽不是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汉殿宴臣图宴会期间,刘邦问道: “各位可知为何是我赢得了天下,而项羽为何失了天下?”下面的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安国侯王陵认为:刘邦有时候喜欢辱骂人,让人下不了台,但是刘邦心胸开阔,懂得与人分享。反观项羽,妒贤嫉能渐渐失信于天下。 王陵为人忠厚正直,他的这番话说的不卑不亢,也算是比较客观的评价。不

  • 浅谈三国时期夏侯氏与曹氏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曹氏夏侯氏关系图,夏侯和曹氏,夏侯和曹氏有什么关系

    夏侯惇是沛国谯县人,曹操的同乡,他从初平元年开始,在曹操作“奋武将军”的时候,就已经当了曹操的“司马”。其后,由司马而升为“折冲校尉”、东郡太守、陈留太守、济阴太守、河南尹。他的军阶也早就由校尉升为将军,先后做了“建武将军”、“伏波将军”与“前将军”。而且,封为“高安乡侯”,属于“乡侯”的一级,比县

  • 诸葛亮为何非要杀死魏延?并非他真有反骨,而是因为杀了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的故事正是适合那些为事业拼命努力的年轻人,像是日本的很多著名企业家,就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当中汲取了智慧的养分,并且凭借着这些常人难以理解的智慧,成功的创建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品牌,不得不为我们中国古典名著感到骄傲,这也算是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吧。说起三国的故事,大家对于刘备阵营的一些事情肯定都

  • 历史上周瑜真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专家告诉你:真不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觉得周瑜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在诸葛亮出使东吴时,舌战群儒,周瑜便心生妒忌,便寻找机会讨教一番。但是,遗憾的却是,无论是草船借箭还是设计瓜分荆州上都栽了跟头,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被诸葛亮嘲讽“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给活活气死。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果真是一位气量小的

  • 曹操为何无法收复刘备的武将?刘备到底有什么能力让众武将信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为什么收服刘备,蔡瑁杀刘备时刘备被谁救了,曹操和刘备谁是真正的英雄

    首先第一点,曹操作为枭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手下的士兵,如果犯了错误,很有可能遭到皮肉之苦,而反观刘备,刘备为人大度,心胸宽广,宅心仁厚,在他手下的将领都会感觉很温暖,而且刘备有很大的志向,就是兴复汉室,而蜀国又有诸葛亮这位智囊存在,所以众武将相信,未来蜀国会一统天下,而以刘备的宅心仁厚,必定会善

  • 刘备伐吴并非为关羽,多少是因为私心;刘备改变战术给了陆逊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备伐吴带了哪些猛将,陆逊和关羽,刘备伐吴为了关羽吗

    首先要说的是,刘备可不是庸才, 刘备一介草根、流窜大江南北、次次绝路逢生、肯定武力、军事水平不是一般强、而是相当强、兵微将寡时能够生存就是能力、有人谈刘备军事水平差、我却不这么认为、夷陵之败虽惨、英雄也有落幕之时呀,陆逊曾评价刘备,”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 这确实是事实

  • 曹操杀杨修只是因为嫉妒杨修的才学吗?其实只是因为杨修站错队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杀杨修真正原因,曹操什么时候杀的杨修,杨修与曹操全剧

    曹操有一次路过曹娥碑,杨修作为他的主簿也跟在他身边,只见碑背面写着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曹操看后,立刻就问杨修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杨修回答当然知道,正要解释的时候,被曹操制止,让他再想想。走了三十里路,曹操终于想明白了,便与杨修分别将自己的见解写在一张纸上。之后一对比,发现果然一样,都写了四个

  • 刘邦称帝后,没有放过一个功臣,为何对萧何如此放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邦为什么不杀萧何,刘邦三次怀疑萧何,刘邦评价萧何的功绩

    朱元璋从小乞讨,刘邦比朱元璋强点,也不过是混混级别的秦朝“公务员”,二人最后都成了开国皇帝。刘邦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帝,离不开汉初三杰的辅佐(三杰:萧何、张良和韩信)。当刘邦称帝后大行封赏的时候,萧何萧相国被封首功,官职最高,封邑最多。当时一些武将不服,说萧何没上过前线,主要负责后方工作。我们把脑袋别在

  • 三国最具争议的七大名将,在正史中都很厉害,都被演义误导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中隐藏的七大名将,三国正史中令人惋惜的七大名将,三国正史中最厉害的武将

    top 7 廖化廖化,字元俭,一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我们大部人的印象之中,廖化实乃一个平庸之将,在蜀汉灭亡的时候,必须使用廖化这样平庸无能的人做先锋。然而正史却不是这样的。时人语曰:前有王(王平)、句(句扶),后有张(张翼)、廖。这是廖,就是指廖化。年过七旬的廖化,还能担任先锋大将,先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