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也是一种威胁, 为什么汤和能得以善终

汤和的存在对朱元璋也是一种威胁, 为什么汤和能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734 更新时间:2024/2/5 0:19:55

或许有人要说了,卢绾最后不是也遭到刘邦的猜忌、举家投降匈奴了吗?可是,诸君或许忘了一点,汉初反叛的所有异姓诸侯王、如燕王臧荼、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黥布……包括那位被降为了列侯的楚王韩信,有一个善终的吗?可凭什么卢绾能够全身而退、举家出走匈奴?这件事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发小这个身份多少还是管点儿用的!

当然,仅仅是发小这个身份,还不足以让汤和得以善终,毕竟后来被朱元璋诛杀的江夏侯周德兴也同样是他的发小。那么,汤和为何能够长期屹立不倒并以信国公之尊寿终正寝,而且死后还被朱元璋追赠了东瓯王爵呢?

充分摆正自己的位置

汤和不仅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小,而且还是朱元璋的“革命引路人”。早年间,是汤和一手把朱元璋拉进了红巾军,最终成就了朱元璋的帝王大业!如果搁在其他一些人身上,这样的资历足以倚老卖老了。但是,汤和从来不倚老卖老,他给了朱元璋足够的尊重、给足了朱元璋作为帝王所需的尊严。如何建立起帝王的尊严,这是许多布衣出身的开国皇帝都曾经面临的问题。本来都是一起创业的“合伙人”,凭什么你高高在上、我们都要俯首称臣?历朝历代的开国元勋,能够充分摆正自己位置的人其实并不多,尤其是最初共同创业的“合伙人”。历朝历代因为这个而死的开国元勋还少吗?仅此一点,汤和就已经占尽了先机,他不善终谁得善终?

不争不抢、一侯镇众侯

汤和这个人,除了能充分摆正自己的位置之外,不争不抢也是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明王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的那些开国元勋们一个个削尖了脑袋想要位列公侯。为了能够进入地位最崇高的公爵之列,公然摆功的、拉帮结派的、哭天抹泪的……大有人在!唯独汤和,不争不抢、朱元璋给什么我他就收什么。

为了控制公爵的数量,朱元璋将自己的“革命引路人”汤和摆在了侯爵的位置上、将其封为了中山侯。以汤和的资历、功勋,如果略微放低公爵的门槛,他必定是公爵!可为什么朱元璋要封自己这位发小为侯爵呢?因为朱元璋知道,即便封一百、一千个公爵,也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那么,怎样才能让没有受封公爵的开国元勋们不再“闹腾”呢?把资历深、功劳大的汤和摆在首席侯爵的位置上,众人请对号入座吧:“你们谁的资历能比得过我老朱的发小兼‘革命引路人’汤和?他都是侯爵,你们凭什么争公爵”汤和一侯镇众侯,朱元璋成功化解了危机。这其实也是当初老人家为什么要将萧克摆在第一上将位置上的原因所在,并不完全是一些人说的什么“历史原因”。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会选择汤和呢?因为信任。汤和是跟朱元璋“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发小,朱元璋了解他的性格,相信他不会为了一个公爵出来争抢。即便是给汤和封一个伯爵,汤和也会欣然接受。这就是汤和,资历深、功劳大,却又不倚老卖老、不争权夺利!试问,这样一个人,哪个领导不喜欢?朱元璋虽然最初只把汤和封为了侯爵,但并没有亏待他,数年之后朱元璋便又重新将汤和封为了信国公。一个“信”字,也足以表达汤和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了。但这一切都是汤和用不争不抢换来的,试想如果当初汤和削尖了脑袋去争公爵,他还会获得这样的待遇吗?到头来,恐怕不仅争不来公爵,能不能善终都且要两说了……

识时务、主动交权

或许是太了解自己那位发小皇帝的秉性了,早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没有开始着手大规模削夺开国元勋兵权之时,汤和便主动以各种理由把自己手中的兵权交了出去,这同样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对于开国武将而言,兵权就是自己安身立命的资本,一旦交了出去,自己便成了“任人宰割”的鱼肉。因此,恋权、抓权、弄权的开国武将自古以来比比皆是……汤和能够主动交出兵权,其实就已经注定了他未来的结局了。一个没有了爪牙的老虎,就算伏于朱元璋的卧榻之旁,朱元璋也依然可以酣睡,不是吗?

因为汤和的识时务,朱元璋对自己这位发小也是毫不吝啬,随即下令在老家凤阳为汤和修建了奢华的府邸并赏赐金银无数,足以让汤和豪奢一辈子了!汤和也是个聪明人,既然朱元璋给了,那就一概照单全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有贪心说明没有野心,此举会让朱元璋对自己更加放心。自此,汤和回到凤阳老家,整日里醉生梦死、不问世事,过起了“土豪”一般的生活….

“离休”不离心、随叫随到

汤和虽然“离休”了,而且整日里醉生梦死、不问世事,但是他并没有与明太祖朱元璋离心。因为你如果真的什么也不干,反倒是会让皇帝认为你是装出来的。汤和太了解朱元璋了,你越是离他远远的,他越是不放心!因此,朱元璋有事召汤和,汤和从来不推搪、更加不会“装病”软辞,包括让汤和带兵。既然已经交出了兵权,自然应该离带兵远远的,这是一般人的正常逻辑。但汤和不同,朱元璋让他再次出山带兵,他照样欣然接受。这就彻底打消了朱元璋的疑心,汤和交出兵权是出于真心、不是为了“避祸”,否则他又为何同意再次带兵?

汤和“离休”之后,朱元璋让他带兵去巩固东南海防,汤和立马披挂上阵、带着军队前往东南沿海,出色地完成了朱元璋交代的任务。在任务完成之后,汤和再一次主动交出了兵权,回家做起了“富家翁”。试问,这样一个人,没事不犯嫌、有事敢担当,朱元璋有什么理由要除掉他?汤和到底是朱元璋的发小,他太了解朱元璋了。你什么也不干,他会认为你“别有用心”;你什么都抢着干,他同样会认为你“别有用心”!汤和做事恰到好处,让朱元璋想猜忌都无从猜忌起,他不善终谁的善终?

不“结党”、坦然接受“监督”

汤和能够善终并不是偶然的,也并不完全是因为与朱元璋的发小关系。其实,早在淮西勋贵集团拉帮结派愈演愈烈的洪武初年,汤和便已经置身事外了。史载,韩国公李善长曾经找汤和借兵帮自己修缮府邸,作为堂堂中书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连“装修工人”都请不起了吗?显然不是,李善长此举实际上就是在试探汤和,想把他拉上自己的战车。那么,汤和怎么做的呢?派人,要多少派多少!但他事先找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把事情的原委向自己这位发小交代得一清二楚,获得了朱元璋的谅解与默许。这同样是汤和的聪明之处,既没有得罪李善长,又在朱元璋面前与李善长划清了界限,两边都不得罪!这样的聪明人,又怎会不得善终呢?

可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法打消晚年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日益增加的戒心、猜忌。汤和在“离休”之后,索性学起了唐王朝的汾阳忠武王郭子仪,府门洞开、随时接受朱元璋的“监督”。汤和在凤阳不仅不结交朝臣,就连凤阳当地的官员,除了礼节性拜会之外、也几乎从不来往,安安分分地做起了“土豪”。以至于后来朱元璋都觉得派人监视汤和“没意思”,撤回了所有负责监视汤府的锦衣卫。

懂得感恩

汤和虽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革命引路人”,又为明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他并不认为自己享受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从内心里对自己的发小朱元璋是感恩的,这一点从晚年汤和的表现也能够看得出。晚年,朱元璋召见汤和,彼时汤和已经病重、连说话都困难了,但他还是坚持去了南京。见到朱元璋之后,已经无法正常说话的汤和老泪纵横、一个劲儿地给朱元璋磕头表示感谢。这是发自内心的,对于一个病入膏肓之人而言,大可以装病重、动不了了,不是吗?朱元璋挑不出任何刺儿来,但汤和却表现的如此激烈,足见其内心对朱元璋的态度,他对朱元璋是非常感恩的!

综上所述,汤和能够在洪武二十五年懿文太子朱标辞世、明太祖大规模诛杀开国元勋的铁血时期安然离世、寿终正寝并获得了追赠王爵的待遇绝不是偶然的,他是朱元璋对汤和一生的最后肯定!是汤和用一生的不争不抢换来的……在没有了利益冲突的大前提下,汤和就是朱元璋从小“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发小,这份感情是最真挚的、无私的,朱元璋也是认账的!也就无怪乎汤和能够得以善终了。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下令,妇女被迫改嫁,为什么朱厚照背锅,还被骂了500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朱厚照,成吉思汗最后死在现在哪里了,成吉思汗原来是干什么的

    明朝一直都是大家非常喜欢热议的朝代,因为这个朝代里的皇帝最容易出奇葩,像是只有一个老婆的;还有领兵打仗被敌人抓住的,大臣们不救反而立皇帝弟弟上位的;还有修仙的……总有你想不到的。这次说的是明朝里最喜欢玩闹、最调皮的皇帝,朱厚照,他的家庭还挺幸福的吗,毕竟那位娶了一位老婆的皇帝就是他的老爸,而他本人当

  • 宋朝有哪些有名的武将?为什么武将众多的宋朝会被蒙古人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十大巅峰武将,宋朝史中的十大猛将,宋朝最受信任的武将

    宋朝有哪些历史有名的名臣武将?南宋到了后期,在抗元期间,还是涌现出了不少的武将。杜杲,出身官宦之家,是南宋的抗蒙名将。庐州之战,杜杲击败80万蒙古军,主帅察罕狼狈而逃。余玠,骁勇善战,颇具谋略。多次出击汉中,击败蒙古军。吕文德,与蒙古军交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在长江上击败蒙古名将张柔。张珏,骁勇善战,颇

  • “以水佐攻者强”:军事能力孱弱的宋朝,为何在水攻上独树一帜?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朝水攻军事手段,宋朝水攻有多强,宋朝的防御能力有多强

    虽然宋朝在面对游牧民族时长时间处于守势,但是军事进攻在宋朝历史上也并非少见。作为宋朝重要进攻方式的水攻,因其地理条件的特殊性而较前代有了很大的进步。冷兵器时代所产生的杀伤力完全不能与热武器时代相比,但是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下所造成的的杀伤力亦不能小觑。如何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去攻破敌军的营寨,以及造成大

  • 袁崇焕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好,他做了一件错事,对明朝“破坏”极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袁崇焕是明朝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吗,袁崇焕对明朝的态度,明朝辽阳总兵是袁崇焕吗

    然明朝此刻大敌环伺,崇祯接手的是一副帝国迟暮的烂摊子,他有心励精图治,甫一即位,就恢复袁崇焕的职位,并亲自召见听他谈平辽方略。袁崇焕文官出身,但喜阅读兵书,好指挥打仗,他这一生最精彩的两场战役“宁远大捷”、“宁锦大捷”也已经完毕。时年四十五岁的袁崇焕,正豪情满怀,许诺皇帝五年平辽。崇祯听后大喜过望,

  • 为何说自从朱元璋删除了这句经典之后古代文人就断了脊梁?叹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最精华话,学者对朱元璋的历史评价,古代皇帝对朱元璋的评价

    而反驳者说:我本来就是我,是靠自己双手挣钱吃饭的,在古代,是底层养活了皇家。那么,我忠谁?我仁谁?我义谁?去做那些封建王朝皇帝的忠实奴才吗?他们在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真正考虑过底层的感受吗?而所谓的读书人,从读得万卷书货于帝王家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站在了底层的对立面,也成了封建王朝的帮凶。而朱元璋

  • 唯一保存至今的明朝状元答卷,字迹比印刷体还好看,令如今书法家汗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殿试状元试卷字迹高清,明朝状元书法欣赏,明朝状元传世字帖

    这份答卷的主人是明朝的礼部尚书,赵秉忠。而这份答卷是他在不过25岁时于殿试过程中写出来的,让他最终成为了状元。据《明人传记资料索引》记载:“赵秉忠,字季卿,号

  • 明朝灭亡前夕,崇祯本想迁都南京,却因内阁首辅一句话而作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末崇祯迁都南京,崇祯要是迁都南京会灭亡吗,崇祯几个首辅

    崇祯当年是机会翻盘的的,从后续的南明政权来看,当时在南方,明朝依然是被认可的政权,无论是百姓和领兵将领,都是终于明朝的,其形势甚至要比北方好。更重要的是,在南京有着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什么内阁、六部尽皆齐全,当年就是为了防被蒙古人,而建立的备用体系。崇祯来到这儿都不需要太用力,这套备用系统就可以帮助

  • 大家都知道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却不知道被救的那个小孩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光砸缸救的那个小男孩是谁,司马光砸缸被救孩子是谁,司马光砸缸救的小孩之后怎么样了

    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司马光老成持重,是保守派的顶梁支柱,是封建礼教最坚定的维护者,神宗一朝时还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这样古板的形象似乎很难和我们小时候所听到的司马光砸缸中那个古灵精怪的小孩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确确实实是一个人,可见一个人从历史中的片段故事难以窥其全貌。广泛流传的历史故事只能是残光掠影,

  • 《秦时丽人明月心》秦王留下荆轲的孩子,这脑洞有点大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时丽人明月心天明是荆轲的孩子,秦时丽人明月心荆轲下场,秦时丽人明月心荆轲刺秦王多少集

    [var1]《秦时丽人明月心》的原著小说没有看过,但是这种故事情节真的是太扯了,特别是用在秦王嬴政身上。历史上的嬴政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基本上都有所了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暴君了。同时当时的秦国是以法家治国的,信奉的是乱世当用重典。这样一个国家,加上如此的君王,会对公孙丽这种进宫前未婚先孕的女子

  • 怼孔子,怼项羽,怼孙权,六一节聊聊历史上那些怼人的熊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孔子怼项羽完整视频,孔子的武力对比项羽,项羽与孙权关系

    [var1]俗话说得好,有志不在年高。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的少年英才,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家长朋友们看了,肯定会有所启发。一、对圣人的熊孩子在我国的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也被民间称为最有学问的人。实际上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他也曾经遭受过许多的挫折,比如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