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常遇春听错了一命令,导致山东几万人被屠杀,朱元璋还被骂昏君

常遇春听错了一命令,导致山东几万人被屠杀,朱元璋还被骂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027 更新时间:2024/1/25 23:03:46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真正从草根百姓奋斗到九五之尊,小时候被叫做放牛娃,长大后又做过乞丐和和尚,就算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也只是市井流氓而已,朱元璋在一众开国皇帝中地位显得尤为低贱,但他做出的政绩丝毫不输于“家天下”继承来皇位的君王,平定天下动乱,统一王朝,朱元璋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和胆量成为了历史上的传奇。

可也正是从小的经历,使得他执政后施行苛政,他不像太子王爷,没有系统的学过君王之道,面对满朝文武大臣,面对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他有了警惕之心,生怕自己的皇帝之位被有心人觊觎,这可是他一生最大的机遇,所以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让任何人谋反,连谋反之心也不能有。

朱元璋最先拉拢富商和权贵,稳固自己的皇位,而后打击敌人,他不能容忍有人反对他的皇位,所以但凡有人发言,便是被处死。最后朱元璋的疑心病甚至是发作到连兄弟都忍不下去,他们知道朱元璋的身世,曾经打天下的兄弟都是开国功臣,也最容易功高盖主,哪怕他们根本没有谋反之心,仅仅是这样,朱元璋也几乎是杀死了自己所有的兄弟。

大臣“功高盖主”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会发生,最为著名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事件让不少人见识到了皇帝的无情冷酷,但赵匡胤并没有做得太过分,他只是为了稳固皇权而已,可朱元璋却诛杀了数名大臣,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朱元璋对于自己的身世还是很敏感的,不是那么有底气的做皇帝。

朝堂的低迷气氛一直持续了三十年,文武大臣每天都谨言慎行,生怕惹得皇帝不高兴而被处死,所以他们每天出门前都会立好遗嘱,痛苦不已,生怕这一去是上了刑场,熬过一天的时间平安回到家后,他们这才觉得放心了。这样的紧张惶恐已经逼得不少官员辞官回乡了。

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用各种酷刑威慑官员,让各地建立剥皮亭,顾名思义,在这个亭子里扒皮凌迟,受罚人便是贪污受贿的官员,一旦被举报证实,等待他们的就是凌迟的结局,而后再将他们的人皮扒下来挂在亭子上。即使是这样恐怖,每年犯法的官员还是多达数万人,他们的家人也连坐罪名,全家被查抄。

关于施以苛政的原因,不只是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也是为了自己的孙子而考虑,因为太子朱标生性懦弱,根本压不住刚刚创建的皇朝,太子病逝后,年幼的孙子朱允炆便是朱元璋的皇帝人选,为了让孙子继位后能够轻松治国,所以朱元璋雷厉风行,看来朱元璋还是非常疼爱朱标父子两人的。

朱标也曾看不过他的狠厉,出言劝阻,但朱元璋只是让他拿起地上的荆棘,太子刚拿起就觉得被刺痛,连忙扔了荆棘,朱元璋随后捡起,用匕首将刺刮干净递给了朱标,朱元璋的手也鲜血淋漓,好在朱标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但这也不应该成为朱元璋疯狂杀戮的理由,即使他在位期间取得了不错的政绩。

在《蓬莱县志》中有过记载,朱元璋曾经在山东宜县乞讨,在那里,他没有受到周围人的善意和帮助,反而是歧视和毒打,这可让朱元璋恨惨了山东宜县人,甚至是发誓有一日会屠尽山东宜县人,谁也没想到有朝一日乞儿会成为开国皇帝,所以朱元璋当日的誓言应验了。

只不过常遇春却是将他的指令“杀光山东宜县人”听成了“山东一线人”,直接导致常遇春带着士兵屠杀了几万人。为了恪尽职守,常遇春甚至是带人驻守,若是发现当地有活人,立马屠杀,如此三遍之后,山东再无活人。而如今的山东人祖籍据说是曾经朱元璋让山西部分居民迁移过去,以填补空缺。

野史并非正史,可信之度并不高,但山东白骨堆叠,确实是有过,只不过肇事者并非朱元璋,他曾经说过,山东并非军事要地,只需要民生安稳即可,军队进入山东后只能杀敌人,不能影响百姓日常生活,士兵的第一件事也是张贴告示,从当地挑选贤才做地方官。由此看来朱元璋也是想要好好治理山东。

山东人数锐减,早在元朝之时便发生了,蒙古人烧杀抢掠,民间动乱,战火连天,宋朝末年以后更是如此,但不只是人为战事,就连天灾也在山东频发,旱灾,蝗灾和瘟疫,没有良好的医治手段,山东人口数目自然是大幅度下降。所以山东成为空城并非是朱元璋的命令所导致。

在朱元璋执政后,他让全国百姓移民山东,山东也汇聚了许多各地权贵百姓,早日实现山东的繁华,不止如此,对于山东的政策,他也极尽优化,减免税务,这样看来野史并没有太高的可信度,朱元璋并非一次受辱就屠城的暴君,总的来说朱元璋还是一位明君。

参考资料:

【《明史》、《蓬莱县志》】

更多文章

  • 崇祯自杀前,山海关究竟发生了什么?不足两天的战役,改变了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很有机会成为新王朝开创者,然而却打了一次关键的败仗,这场战役不足两天,却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山海关这个重要地区,成了这场大战的见证者,胜利者将昂首挺胸接手明朝统治,失败者只能化为尘埃消散在历史当中。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有能力争夺天下的大致有四支队伍,一个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一个是南下再做打算

  • 李自成九宫山被杀后,追随他的高皇后结局如何?也许你永远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自成死于通城九宫山,李自成退出湖北九宫山,九宫山李自成照片

    引言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着一个非常信任和支持他的女人,像汉高祖刘邦及明太祖朱元璋,都是在做皇帝前不过也只是个普通人,不过他们的背后也都有着能帮助他们女人。其实,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和这两个皇帝有着相似经历的人,他就是李自成,而李自成背后的女人叫做高桂英,在李自成在外征战时她任劳任怨,李自成成功后

  • 大明王朝:杨金水给吕芳敬茶,吕芳为何不喝?这可是天大的恩宠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明王朝吕芳为啥带走杨金水,大明王朝吕芳与杨金水,杨金水与吕芳

    正如嘉靖皇帝所言,“神仙下凡问土地”,吕芳就是宫里宫外十万太监的“土地爷”。来到司礼监,看到吕芳,杨金水先喊了一声“干爹”,这一声殷切激动、满含深情,代表了分别四年的相思之苦和挂念之情;吕芳命其起身以后,杨金水转身端起桌上的一杯茶,走到吕芳身边,又唤了一声“干爹”。注意,这一声“干爹”明显带有询问意

  • 农夫家的牛舌头被割了,包拯:回去把牛杀了卖掉,小偷就会自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包拯让农夫杀牛,包公杀牛破案的故事,包拯铡三个儿子

    引言在古代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曾涌现出过一大批优秀人士,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说到官场上,廉洁清正、铁面无私并不在少数,不过贪官也有很多.在这众多官员中,出名的有很多,就像是明察秋毫、秉公断案的包拯,还有史上最大的贪官和珅,这些都是我们十分熟悉的。说到包拯,相信大家都看到过有关于他的影视剧作品

  • 明朝传位16帝,为何明帝陵中只有13个皇帝?还有3个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脚下深埋了明朝的13位皇帝,明朝三个皇帝没有进陵,明朝最后五位皇帝

    “墓葬”拆解开来看,“墓”就是用来存放尸体的设施,“葬”则是将尸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存放于特定的场所,墓葬当中往往会有很多陪葬品,而这些陪葬品成了考古研究的重要发掘对象,给历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记载旧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墓葬,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墓葬的规模与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商朝时期青铜文化

  • 朱棣在争夺皇位时,其他的藩王又为何不出兵?真相其实比较无厘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棣为什么能当上藩王,朱棣怎么评价藩王,朱棣是怎么夺得皇位的

    朱元璋原本是想将自己的皇位继承给自己的皇太子朱标的,但是因为朱标因为意外死亡,所以他就只能把自己的皇太孙朱允炆设置成了那样一个继承自己皇位的人。但是当时的这样一个情况之下,朱允炆也就16岁,同时以前也是因为自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所以他也就一直没有对于政治方面进行学习。不过现在这也是没办法了,只有他才

  • 明朝皇帝御驾亲征,被俘成阶下囚,皇后的决策延续明朝江山200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皇帝亲征被俘,明朝御驾亲征的皇帝有哪些,明朝皇帝为什么爱御驾亲征

    而因为俘虏了大明皇帝,所以瓦剌狮子大开口,开始向明朝无休止的索取,一开始明朝为了英宗的安危还是有求必应,但时间长了也有点有心无力。时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临时成为明朝的掌权人,瓦剌军拿朱祁镇的安危要求明朝臣服于自己,明朝当然是不甘心一直被他们操控,遂决定另立朱祁钰为新帝,同时将朱祁镇之子朱见深立为储君,

  • 朱元璋死后不足七日,朱允炆为何匆忙下葬?朱棣连指责他:不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死时朱允炆多大,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朱元璋下葬时朱棣在场吗

    翻看朱元璋的一生,从一个小喽啰奋斗成开国君主,此后勤于政事,创造了众多规章制度,影响后世深远,为加强中央集权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朱元璋驱除鞑虏,拯救汉民,废黜长久以来蒙古人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从钟离村到南京城,他所做的一切不再是为了个人温饱,而是心怀天下,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

  • 朱元璋纳了一女子,大臣说:夺妻,损陛下英明,朱元璋说:行刑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下令斩杀大臣,朱元璋怒斩驸马是史实吗,朱元璋处决大臣

    朱元璋是个坦坦荡荡的人,他不算伪君子,最多是个真小人。对于好色方面,朱元璋当仁不让,怎么可能比其他的皇帝逊色呢?这个女子名叫熊小妹,她并不算普通的宫女,兄长还颇有地位,而且她已经许配给参议杨希圣了,挑选吉日就可以出嫁了。这个熊小妹唯一的特点就是太漂亮,美艳不可方物,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漂亮终究是祸害

  • 她的才华媲美李清照,被称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却因家暴香消玉殒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女词人除了李清照还有谁,十大才女之李清照,古代可以与李清照比肩的才女有吗

    在中国历代女词人中,贺双卿可能是家境最普通、命运最悲惨的一个了。她不像李清照和卓文君那样出身名门,也不像柳如是和严蕊那样可以结交权贵。她嫁给一个村野莽夫之后,受尽婆家的折磨侮辱,年仅二十岁左右就去世了。然而,她却用短暂的生命写下了永恒的篇章,留下了令人赞叹的词作,为中华词坛增添了一份耀眼的光辉,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