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房玄龄当宰相的时候,从来不说自己是功臣,但他的功劳却是最大的

房玄龄当宰相的时候,从来不说自己是功臣,但他的功劳却是最大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323 更新时间:2024/2/15 2:22:10

据说,房玄龄做官有两大特点:

其一是善于用人。他眼光独到,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并能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

其二是绝不居功自傲。房玄龄博览史书,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为避免功高震主,他一直牢记“谦虚”二字。虽然身居高位,但他一直恪守臣节,为此深得唐太宗的喜爱。

公元579年,房玄龄在一个官宦之家出生了。按史书记载,房玄龄的祖籍位于齐州临淄,史学家对于其祖籍所在地颇有争议,一说为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镇房庄村,一说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北部。他的父亲名叫房彦谦,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是山东省出了名的学者。

在父亲的熏陶下,房玄龄一直勤学不缀,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儒家经典。看到儿子如此聪慧,房彦谦非常欣喜,也更加坚定地想要儿子步入仕途。满腹经纶的房玄龄不负众望,在十八岁的时候便已经高中进士,真可谓是惊才艳艳。

隋朝末年,战火四起,李渊率兵入关后,群雄相争更是达到白热化的状态。房玄龄深思熟虑后,决定投靠李世民以图大业。李世民当时年仅十九岁,但他慧眼识人,一眼就看出了房玄龄身上逼人的才华。于是,李世民不管到哪里都带着房玄龄,做决策时都先征求房玄龄的意见。

好比是千里马遇见了伯乐,房玄龄得遇明主后,尽心尽力地为李世民筹谋军务。唐军每攻下一个城池,李世民麾下的将军们都拼命地搜集奇珍异宝。但是,目广长远的房玄龄却对此嗤之以鼻。他将金银玉器弃如敝履,将所有的精力都用来收拢人才。

这些人才中,大名鼎鼎的秦叔宝、杜如晦等人都是经过他的推举,然后才受到李世民的重用的。

可以说,在他的努力下,唐军麾下人才济济,逐渐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房玄龄在李世民麾下十余年,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次需要他写军书奏章的时候,他都文不加点,一气呵成。而且,言简意赅,义理丰厚,深得李世民的欣赏。

李世民登基之后仍然对他赞不绝口:“房玄龄这个人识大体,顾大局,可以放心地将事情交给他。朕每次在千里之外给他下达命令,他都能按朕的心意完成,让朕感到就像是面对面跟他说话一样。”大唐平定中原,执天下牛耳后,房玄龄并没有懈怠。

他冷静地分析朝中局势,很快便看到了李世民兄弟之间的隔阂。他虽为文臣,但做事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武德九年(626年),他劝说李世民先发制人,并为李世民谋划了玄武门之变。最终,李世民在鲜血中走出,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

论功行赏之时,李世民力排众议,亲自授予他一等功,让他与尉迟恭等人并列。看到房玄龄竟然受到如此的封赏,李世民的堂叔李神通很是不满。仗着自己是皇上的长辈,李神通不断地发牢骚:“皇上刚刚举起义旗的时候,是臣最先赶过去支持的。臣跟随皇上浴血奋战多年,反而不如房玄龄这样的文臣。如此封赏,臣怎能心服?”

李世民听了之后一点也没有给自己叔叔面子,当着朝廷中诸多大臣的面,他斥责道:

“当年朕刚刚起兵,势力未成,来投靠的哪个没有异心?叔叔虽然率兵前来,但也不过是害怕死于其他人之手。说白了,叔叔只不过是想找一个靠山罢了。而且,朕尊你为叔叔,从来没有让你亲自上阵厮杀。与窦建德交手的时候,叔叔全军覆没;打刘黑闼的时候,叔叔见敌军人多势重,竟然临阵脱逃。如今,论功行赏之时,朕看在亲戚份上,丝毫不吝啬对叔叔的封赏。叔叔如果还要倚老卖老,胡搅蛮缠的话,朕实在是没法因私废公!”

唐太宗此言有理有据,直说的李神通惭愧无比。李神通无言辩驳,只好讪讪地退下了。

长孙皇后去世前,曾对太宗说:“房玄龄跟随陛下的时间最长,一直没有犯过什么过错。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请陛下不要弃他不用。”房玄龄当宰相的时候,从来不说自己是功臣。一旦听说别人建立了什么不世之功,他第一反应就是高兴地前去祝贺。

他自己精明强干,但是,对下属从不求全责备。手下犯了错,他总是表示理解,绝不肆意打骂。最终,在他的协调下,各种顶尖人才在大唐王朝各显其能,终于开创了一代盛世。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李世民废朝三日,追赠太尉,令其陪葬昭陵。并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配享太宗庙廷。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陵墓,位于今天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东北部。

参考资料:

【《旧唐书·房玄龄传》、《新唐书·房玄龄传》、《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更多文章

  • 众人都认为“王维”是诗人,当纪连海说出他的身份,令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一期节目中,学者纪连海先生专门讲到了王维,并站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他的画作和画作影响力,作者基于此也关注到了王维的画作。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名门,30岁状元及第,前半生官场尚顺,后半山痴迷山水。王维诗作,以五言见长,多咏山

  • 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为什么很少再露面,他究竟去干什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尽管如此,秦琼的地位还是无人能够撼动的。传说,武则天时期,曾经禁止吃羊肉。秦琼家里办喜宴,好像是一个孙子看喜的。喜宴就上了羊肉。有个人对秦琼不满,就怀里揣着一块羊肉,到武则天那里去举报。武则天当时没有说什么,结果有一次退朝后,秦琼和那个举报的人最后离开。武则天就对他说,请客吃饭不要紧,不过千万不要请

  • 她13岁成李治妃嫔,42岁再嫁女皇儿子风光无限,却被孙子一刀毙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治的哪个妹妹被驸马所杀,李治妃子排名,李治最有名的公主

    平阳昭公主是唐朝开国将领,对,你没看错,人家身份不仅是开国公主,还是开国将领,跟她弟弟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那种,丈夫是武将柴绍。平阳昭公主是整个中国封建历史中唯一一个军队送殡的女性,由此可见地位之高。再加上唐朝社会风气开放,李世民的长孙皇后风评也很高,导致一代女皇武则天横空出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曾提到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为什么要杀三王,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和太子什么关系,李泌曾提到唐玄宗一日杀三王

    我认为这部剧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不断的解释唐朝时期的历史,今天就来讲讲,剧中李必曾提到过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李隆基与武惠妃之间的那点事李泌提到圣人一日杀三王,这个圣人就是李隆基,三王其实就是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太子,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哪有皇帝一天杀掉自己三个儿子的事情,在

  • 他才高八斗,曾深受武则天赏识,为何却被后人骂作“败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后人评价武则天,武则天重用的名臣中最有名的是谁,武则天的事迹与后人的评价

    早期的宋之问其实是十分光彩夺目的,有次武则天游历洛阳龙门香山寺,叫来百官一起吟诗作赋,谁能最快作出一首诗,将赏赐锦袍,并叫当时的才女上官婉儿作为裁判定夺。赏赐锦袍可是至高的荣耀,听到这个消息后,百官纷纷作诗,想要一决高下。结果,当时的左史东方虬抢先作出了一首名叫《咏春雪》的诗歌。于是,东方虬心满意足

  • 白居易新婚当天,写下大唐最美一首情诗,却被天下女子谩骂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白居易最美情诗,白居易最著名的四句情诗,白居易100首情诗

    意思就是说京城中的消费水平相对要高很多,只怕白居易不能跟好好住下去,这既是在调侃他的名字,也是在调侃他的贫穷,然而在看过了白居易所写的诗文以后,却连忙起身,正色说:“长安米虽贵,于君却易耳”,长安的消费水平虽然高,但是对您这样有才华的人来说,那也是很轻松的了。可惜白居易的生活,并没有像那位官员所说的

  • 李世民计谋有多强?用一个不准备嫁出去的公主,搞定一国20万精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军事谋略总结,李世民在军事上有哪些措施,李世民用兵有哪些特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唐朝时吐蕃那块就很强,别看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和亲时,双方显得其乐融融,其实大部分时间吐蕃跟唐朝都是处于一种对立状态。唐朝跟吐蕃的斗争还把周边国家给牵扯了进来,说起来安史之乱之所以那么容易就得势,还不是因为公元752年以及公元754年的那两场天宝之战伤了唐朝根本,20多万唐军“流血

  • 外族王子墓被发掘,场面不输中原皇室,文物却反映唐代文明的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安出土波斯王子墓,唐代赵昌墓,唐代刘济墓开放吗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

  • 帝王的征服欲果然与众不同:李世民杀了弟弟后,竟抢了弟弟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是亲手杀他哥哥和弟弟吗,李世民死后他的后宫佳丽都去哪了,李世民是和哥哥抢皇位的么

    有无看出什么“微妙”之处?曹王李明是李世民最小的儿子,其生母就是杨氏,无任何头衔,而杨氏本是巢王妃,也就是李元吉的正妻。思维是不是乱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于玄武之变中,昔日的弟媳居然成了李世民“宠妃”,无怪乎后人声讨李世民的好色,只要有姿色,连伦常都不顾及了。由于,玄武之变,李世民和杨氏的故事就多了一

  • 唐伯虎“天命”之年,写了一首最狂的诗,桀骜不驯,技压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伯虎最出色的诗,唐伯虎的最出名的十首诗,唐伯虎最经典的一首诗

    唐伯虎,原名唐寅,字伯虎,江苏苏州人。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伯虎的名气,在明朝之高,可以比肩唐朝的李白和宋朝的苏轼。大家对唐伯虎的认识,很多人认为他是家境殷富、倜傥风流的江南才子。加之通过《唐伯虎点秋香》影视剧,大家对他的风流成性更是深信不疑,其实历史上并非如此。唐伯虎的祖上曾经显赫,先祖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