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部剧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不断的解释唐朝时期的历史,今天就来讲讲,剧中李必曾提到过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隆基与武惠妃之间的那点事
李泌提到圣人一日杀三王,这个圣人就是李隆基,三王其实就是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太子,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哪有皇帝一天杀掉自己三个儿子的事情,在别的朝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在唐朝,李隆基做得出来。
李隆基年轻的时候刚刚登上宝座的李隆基的确做了几年的好皇帝,励精图治、任用贤臣,逐渐使唐朝走上了正轨,进入了开元盛世。
但是开创了盛世的李隆基并没有能够持之以恒,到了晚年开始沉迷于享乐,张九龄一类正直的官员也相继被罢免。
我们都知道李隆基宠爱杨贵妃,其实,李隆基在宠爱杨贵妃之前,最宠爱的女人不是杨贵妃,而是武惠妃,一看这名,估计大家就知道必然跟武则天有什么瓜葛,实际上她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也算是武家的后人。
李隆基原来有一个王皇后,在李隆基最落魄的时候,不断帮助李隆基,但是上位之后的李隆基嫌弃这个王氏没有文化,家族又不显赫,于是废了王皇后。
当时李隆基想要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原因是因为她姓武,在唐朝可以出现一个武则天,绝对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尤其是当时的已有太子李瑛,武惠妃又有自己的儿子,皇后的儿子不是太子,必然会产生变故,因此大臣都极力反对李隆基立武氏为后。
开元十二年,李隆基废掉了当时的王皇后,特封武氏为惠妃,基本上等同于皇后了。
没有被封为皇后的武惠妃,只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自己的儿子李瑁身上,想要让他继承皇位。
李隆基为何一日之间杀掉自己三个孩子?
本来李瑁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因为太子李瑛在位多年,并没有过错,想要废起来相当困难。
这个时候外廷的李林甫为了获得武惠妃的支持,表示愿意扶李瑁登基,前提是武惠妃要帮助他。
于是这个邪恶的联盟就成立了,有了外援之后,武惠妃不断向李隆基哭诉,说太子李瑛结党营私,并且对自己不满,常有怨怼之言。
其实,这哥三还真就有事没事凑在一起喝闷酒,抱怨几句,毕竟他们的母亲在后宫遭受李隆基的冷落,又遭受武惠妃的打压,酒后吐真言,抱怨几句也很正常。
武惠妃并没有就此收手,在做了很多铺垫之后,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向武惠妃构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共谋异事。
武惠妃为了最后实锤,以后宫出现贼人为名,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带兵进宫擒贼,据说这哥三也没有怀疑,就带着兵甲进宫了,正好被李隆基逮个正着。
武惠妃则向玄宗说“太子与两位亲王要谋逆,已经带兵进宫来了。”李隆基最恨的就是有人惦记他的皇帝宝座,而武惠妃也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采用这个理由构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李隆基当时想要废这三个儿子为庶人,遭到当时宰相张九龄的极力阻止,但是李林甫却表示:“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将三人贬为庶人,最后流放,不久又赐死。
其实上,《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说一日杀三王是不对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是一个太子,两个王爷,也不是一日就杀了,而是哥三犯事在开元二十三年,被赐死的时候是在开元二十五年,两年之久。
李隆基是如何从一个皇族混子晋升为大唐皇帝的?
话说“虎毒尚不食子”,而李隆基竟然能一日之内处死三个儿子,也跟李隆基的上位史有着极大的关系。
李隆基能够当皇帝,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我前面说李隆基的王皇后在他落魄的时候帮助过他,是因为最惨的时候,李隆基连饭都有点吃不上了,经常到老丈人家里蹭吃蹭喝。
李隆基的爷爷是皇帝,奶奶是皇帝,叔叔是皇帝,父亲是皇帝,按照道理应该是挺牛逼的身份了,但是事实上,因为这个缘故,李隆基没当皇帝的时候备受打压。
在武后称帝期间,李隆基身为李家子孙受尽打压,最终能够平安长大成人可谓是一路坎坷、颇为不易,等武则天老的时候,在当时太子李显的主持下,联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发动神龙政变,最终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
李隆基本以为苦尽甘来,结果李显跟他爹李治一个模样,差点就让自己的媳妇韦皇后把持朝政,想要做武则天第二,正好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相当“太皇女”(女版太子),母女俩一合计,毒死李显(一说李显是病死的,唐朝的历史就是这样扑朔迷离)。
韦氏集团的势力日益强大,引起了李家人的不满,唐隆元年六月,李隆基便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杀了韦氏和安乐公主,剿灭了韦氏集团,由此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成为皇帝,李隆基成为皇太子,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的势力也更加强大。
然而干掉了韦皇后,太平公主又有点相当皇帝了,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为了争权,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斗智斗勇,姑侄大战,最后太平公主被李隆基打败,被赐死。
李隆基在逼迫李旦退位后,自己登基当了皇帝,这才算是政治稳定,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权。
一路走上,李隆基先后参加多次政变,扳倒自己的奶奶(武则天),父亲(李旦),大娘(韦皇后),姑姑(太平公主)才登上皇位,可谓艰难了。
正因为李隆基一路过关斩将,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他最忌惮的,就是有人想要谋权篡位。他的宠妃武惠妃也就是抓住了他这一心理,才有了后来的“一日杀三子”。
唐朝的政治生态也就是这样,于皇帝而言:防火防盗防太子;于太子而言:只有把爹干倒了才有机会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