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曾提到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是怎么回事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曾提到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00 更新时间:2024/1/17 9:24:38

我认为这部剧最优秀的地方在于不断的解释唐朝时期的历史,今天就来讲讲,剧中李必曾提到过唐玄宗“一日杀三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隆基与武惠妃之间的那点事

李泌提到圣人一日杀三王,这个圣人就是李隆基,三王其实就是他的三个儿子,其中一个是太子,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哪有皇帝一天杀掉自己三个儿子的事情,在别的朝代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是在唐朝,李隆基做得出来。

李隆基年轻的时候刚刚登上宝座的李隆基的确做了几年的好皇帝,励精图治、任用贤臣,逐渐使唐朝走上了正轨,进入了开元盛世。

但是开创了盛世的李隆基并没有能够持之以恒,到了晚年开始沉迷于享乐,张九龄一类正直的官员也相继被罢免。

我们都知道李隆基宠爱杨贵妃,其实,李隆基在宠爱杨贵妃之前,最宠爱的女人不是杨贵妃,而是武惠妃,一看这名,估计大家就知道必然跟武则天有什么瓜葛,实际上她就是武则天的侄孙女,也算是武家的后人。

李隆基原来有一个王皇后,在李隆基最落魄的时候,不断帮助李隆基,但是上位之后的李隆基嫌弃这个王氏没有文化,家族又不显赫,于是废了王皇后。

当时李隆基想要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原因是因为她姓武,在唐朝可以出现一个武则天,绝对不允许出现第二个。尤其是当时的已有太子李瑛,武惠妃又有自己的儿子,皇后的儿子不是太子,必然会产生变故,因此大臣都极力反对李隆基立武氏为后。

开元十二年,李隆基废掉了当时的王皇后,特封武氏为惠妃,基本上等同于皇后了。

没有被封为皇后的武惠妃,只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自己的儿子李瑁身上,想要让他继承皇位。

李隆基为何一日之间杀掉自己三个孩子?

本来李瑁是没有任何机会的,因为太子李瑛在位多年,并没有过错,想要废起来相当困难。

这个时候外廷的李林甫为了获得武惠妃的支持,表示愿意扶李瑁登基,前提是武惠妃要帮助他。

于是这个邪恶的联盟就成立了,有了外援之后,武惠妃不断向李隆基哭诉,说太子李瑛结党营私,并且对自己不满,常有怨怼之言。

其实,这哥三还真就有事没事凑在一起喝闷酒,抱怨几句,毕竟他们的母亲在后宫遭受李隆基的冷落,又遭受武惠妃的打压,酒后吐真言,抱怨几句也很正常。

武惠妃并没有就此收手,在做了很多铺垫之后,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之女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向武惠妃构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共谋异事。

武惠妃为了最后实锤,以后宫出现贼人为名,召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带兵进宫擒贼,据说这哥三也没有怀疑,就带着兵甲进宫了,正好被李隆基逮个正着。

武惠妃则向玄宗说“太子与两位亲王要谋逆,已经带兵进宫来了。”李隆基最恨的就是有人惦记他的皇帝宝座,而武惠妃也正是因为深知这一点,采用这个理由构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李隆基当时想要废这三个儿子为庶人,遭到当时宰相张九龄的极力阻止,但是李林甫却表示:“此乃天子家事,何必与外人商议。”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将三人贬为庶人,最后流放,不久又赐死。

其实上,《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说一日杀三王是不对的,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是一个太子,两个王爷,也不是一日就杀了,而是哥三犯事在开元二十三年,被赐死的时候是在开元二十五年,两年之久。

李隆基是如何从一个皇族混子晋升为大唐皇帝的?

话说“虎毒尚不食子”,而李隆基竟然能一日之内处死三个儿子,也跟李隆基的上位史有着极大的关系。

李隆基能够当皇帝,那是相当不容易的,我前面说李隆基的王皇后在他落魄的时候帮助过他,是因为最惨的时候,李隆基连饭都有点吃不上了,经常到老丈人家里蹭吃蹭喝。

李隆基的爷爷是皇帝,奶奶是皇帝,叔叔是皇帝,父亲是皇帝,按照道理应该是挺牛逼的身份了,但是事实上,因为这个缘故,李隆基没当皇帝的时候备受打压。

在武后称帝期间,李隆基身为李家子孙受尽打压,最终能够平安长大成人可谓是一路坎坷、颇为不易,等武则天老的时候,在当时太子李显的主持下,联合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发动神龙政变,最终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

李隆基本以为苦尽甘来,结果李显跟他爹李治一个模样,差点就让自己的媳妇韦皇后把持朝政,想要做武则天第二,正好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相当“太皇女”(女版太子),母女俩一合计,毒死李显(一说李显是病死的,唐朝的历史就是这样扑朔迷离)。

韦氏集团的势力日益强大,引起了李家人的不满,唐隆元年六月,李隆基便与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杀了韦氏和安乐公主,剿灭了韦氏集团,由此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成为皇帝,李隆基成为皇太子,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的势力也更加强大。

然而干掉了韦皇后,太平公主又有点相当皇帝了,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为了争权,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斗智斗勇,姑侄大战,最后太平公主被李隆基打败,被赐死。

李隆基在逼迫李旦退位后,自己登基当了皇帝,这才算是政治稳定,建立了一个稳定的政权。

一路走上,李隆基先后参加多次政变,扳倒自己的奶奶(武则天),父亲(李旦),大娘(韦皇后),姑姑(太平公主)才登上皇位,可谓艰难了。

正因为李隆基一路过关斩将,好不容易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因此他最忌惮的,就是有人想要谋权篡位。他的宠妃武惠妃也就是抓住了他这一心理,才有了后来的“一日杀三子”。

唐朝的政治生态也就是这样,于皇帝而言:防火防盗防太子;于太子而言:只有把爹干倒了才有机会登基!

更多文章

  • 他才高八斗,曾深受武则天赏识,为何却被后人骂作“败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后人评价武则天,武则天重用的名臣中最有名的是谁,武则天的事迹与后人的评价

    早期的宋之问其实是十分光彩夺目的,有次武则天游历洛阳龙门香山寺,叫来百官一起吟诗作赋,谁能最快作出一首诗,将赏赐锦袍,并叫当时的才女上官婉儿作为裁判定夺。赏赐锦袍可是至高的荣耀,听到这个消息后,百官纷纷作诗,想要一决高下。结果,当时的左史东方虬抢先作出了一首名叫《咏春雪》的诗歌。于是,东方虬心满意足

  • 白居易新婚当天,写下大唐最美一首情诗,却被天下女子谩骂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白居易最美情诗,白居易最著名的四句情诗,白居易100首情诗

    意思就是说京城中的消费水平相对要高很多,只怕白居易不能跟好好住下去,这既是在调侃他的名字,也是在调侃他的贫穷,然而在看过了白居易所写的诗文以后,却连忙起身,正色说:“长安米虽贵,于君却易耳”,长安的消费水平虽然高,但是对您这样有才华的人来说,那也是很轻松的了。可惜白居易的生活,并没有像那位官员所说的

  • 李世民计谋有多强?用一个不准备嫁出去的公主,搞定一国20万精兵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军事谋略总结,李世民在军事上有哪些措施,李世民用兵有哪些特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唐朝时吐蕃那块就很强,别看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和亲时,双方显得其乐融融,其实大部分时间吐蕃跟唐朝都是处于一种对立状态。唐朝跟吐蕃的斗争还把周边国家给牵扯了进来,说起来安史之乱之所以那么容易就得势,还不是因为公元752年以及公元754年的那两场天宝之战伤了唐朝根本,20多万唐军“流血

  • 外族王子墓被发掘,场面不输中原皇室,文物却反映唐代文明的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安出土波斯王子墓,唐代赵昌墓,唐代刘济墓开放吗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时张骞以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但实际上,

  • 帝王的征服欲果然与众不同:李世民杀了弟弟后,竟抢了弟弟的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是亲手杀他哥哥和弟弟吗,李世民死后他的后宫佳丽都去哪了,李世民是和哥哥抢皇位的么

    有无看出什么“微妙”之处?曹王李明是李世民最小的儿子,其生母就是杨氏,无任何头衔,而杨氏本是巢王妃,也就是李元吉的正妻。思维是不是乱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死于玄武之变中,昔日的弟媳居然成了李世民“宠妃”,无怪乎后人声讨李世民的好色,只要有姿色,连伦常都不顾及了。由于,玄武之变,李世民和杨氏的故事就多了一

  • 唐伯虎“天命”之年,写了一首最狂的诗,桀骜不驯,技压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伯虎最出色的诗,唐伯虎的最出名的十首诗,唐伯虎最经典的一首诗

    唐伯虎,原名唐寅,字伯虎,江苏苏州人。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伯虎的名气,在明朝之高,可以比肩唐朝的李白和宋朝的苏轼。大家对唐伯虎的认识,很多人认为他是家境殷富、倜傥风流的江南才子。加之通过《唐伯虎点秋香》影视剧,大家对他的风流成性更是深信不疑,其实历史上并非如此。唐伯虎的祖上曾经显赫,先祖唐

  • 古代有首清明诗,思想比杜牧的更深刻,仅仅28字,却道尽千古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牧关于清明的古诗,杜牧清明诗有什么意境,清明诗词十首最美杜牧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清明时节有的坟墓没有人祭扫,成为荒坟的场景。而荒坟变多的原因,就是当时诗人所处的时代正是元末明初。元朝还没有被推翻之前,许多起义军就纷纷崛起,开始了极为大规模的乱斗,这个时候就是元末。而战乱的起因是,元朝当时征集

  • 李治成李世民的接班人,三个因素缺一不可,一步走错国家差点改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渊深知形势,于是,禅让帝位,成为了太上皇,之后,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然而,大唐到了第三代,皇位便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李治手中。都说虎父无犬子,可是,李治的政治手段,真不能与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同日而语,甚至,连自己的皇后武则天都不及。历史评价其承贞观遗风,行事颇为稳重,但是,后世却

  • 图解楚汉战争:齐国兴兵叛乱,刘邦挺兵出关,定鼎三秦大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楚汉战争十大疑云,楚汉战争将领排行,楚汉战争常识

    项羽在关中分封十八王,自封西楚霸王,成为了华夏大地上最为强悍的霸主。只不过,项羽分封诸王的背后,早已经埋下了一系列的隐患,继而马上引发了更大的战端。秦末乱世,齐、楚、燕、韩、赵、魏纷纷起兵响应,可在项羽主导的钜鹿大战中,赵国被章邯围困于钜鹿,其余五国皆停驻不前,未敢于章邯大军交战,项羽引兵冲垮秦国主

  • 春秋时期最著名的8位军事人才:齐国人才济济,秦国无一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春秋最强十大名将,春秋各国名将一览表,春秋战国最杰出的三个军事将领

    1,郑寤生(郑国)郑寤生也就是郑庄公,他是春秋时期最先崭露头角的君主,有“小霸”之称。郑庄公继位后,先是平定了叔段之乱,完成了国家统一。又不断和宋国、卫国征战,多次取得了胜利。郑庄公的强势严重动摇的周天子的权威,于是周桓王带领大军讨伐郑国,郑庄公亲征,在“繻葛之战”中击败了周天子,从此周天子的地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