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读完《讨武曌檄》后拍案叫绝,做出此举动前,她想了什么?

武则天读完《讨武曌檄》后拍案叫绝,做出此举动前,她想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054 更新时间:2024/2/1 9:26:12

朋友说,他当时想左边车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钱?右边的车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钱?我的车如果撞上墙会怎么样?总之,短暂的数秒之间,却有着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

这让我想起了女皇武则天,当年武则天在读《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即《讨武曌檄》时,肯定也进行了一番复杂的心理活动。

武则天读《讨武曌檄》

我们先看《资治通鉴·卷203》的一个记载,原文如下:

移檄州县,略曰:“伪临朝武氏,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又曰:“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又曰:“包藏祸心,窃窥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 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又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又曰:“试观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太后见檄,问曰:“谁所为?”或对曰:“骆宾王。”太后曰:” 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整篇《讨武曌檄》很长,《资治通鉴》只是摘取了里面的精华部分,不过足矣。当然,我们有必要先交代一下,这篇《讨武曌檄》的背景:

这篇《讨武曌檄》出自于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之手,骆宾王最著名的就是我们熟悉的《咏鹅》。

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这一年,武则天先是废掉了唐中宗,接着又立睿宗,而她则临朝称制。

武则天的这个做法,引发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徐敬业的不满。徐敬业就是徐世绩的儿子,徐世绩追随唐太宗平定四方,战功赫赫,而且间接将武则天推上皇后之位,可以说对武则天有恩。

也不知道徐敬业是不是仗着父亲的功绩和威名,公开表达了对武则天牝鸡司晨的不满,他在扬州发动叛乱,挑战武则天。

为了让自己师出有名,他特意找到了当时恰好在扬州的骆宾王。骆宾王本来就是个性情中人,又嫉恶如仇,对武则天也有些不满,而他刚好又是个文案高手,于是千古檄文《讨武曌檄》横空出世。

骆宾王的这篇檄文辞藻华丽,文笔犀利,用词很猛,势如奔马,一气呵成。爆料出武则天诸多丑事,将武则天骂的是狗血淋头。

武则天自己在读到煽情之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直接就问这是谁写得,旁边的人回答说是骆宾王。

等武则天读完后,拍案叫绝,感叹说:“宰相有罪过,这样的人才居然没被发掘!”

当然,看到这里,我们不仅惊叹骆宾王的才华,还觉得女皇就是女皇,果然气度不凡,宽宏大量。

但我们不妨多想一点,武则天说出这些话、做出这个举动,真的就很轻松吗?或者说没有思考就脱口而出吗?

答案是否定的,武则天在做出这个举动,其实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

武则天十几岁进宫,从涉世未深的才人,到皇后,最后到女皇。扳倒长孙无忌,扳倒王皇后并取而代之,跟满朝大臣斗,跟男权思想斗,这一路杀伐决断,她肯定有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缜密的思维,敏锐的反应。

这样的一个极其厉害的人物,在读到《讨武曌檄》最开始的反应肯定不是什么嬉笑,一定是愤怒的,这是符合人性的。这就好比你现在正在为一件事而高兴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人来骂你,你是什么反应?正常人肯定是生气。

女皇武则天自然也不例外: 这个人,居然骂我,还用这么恶毒的句子,不想活了吗?

当然,读着读着,可能就怒气渐消,因为上面说的这些事,都是事实,也没有错。

到最后,怒气全消,只剩下惊叹和拍案叫绝。我必须表扬这个人,说几句漂亮的话才行,于是就有了她那几句“漂亮的话”。

所以说,武则天在做出最后那个回应之前,内心其实是丰富的,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

甚至我们还可以想象,武则天可能从这篇檄文中读出了奥秘。奥秘就在于那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句明显是夸大其词。

唐高宗去世的时候,中宗和睿宗都二十多岁了,怎么能叫“六尺之孤”?

明显夸张,夸张是文人的惯用伎俩而已,所以说,《讨武曌檄》虽然极具煽动性,但难免漏洞百出,而且更多的是发恼骚。

她通过这篇檄文就已经得知徐敬业的叛乱不足为惧。 徐敬业一个落魄的贵族,骆宾王一个失意文人,能翻起什么浪花?气壮山河的背后是其实色厉内荏,义薄云天恐怕是公报私仇。如此,何惧之有?

或许,这才是武则天一点不生气的原因,甚至还叹息失去骆宾王这个人才,不然又可以多一个歌颂自己的人了。

最后的结局,果不其然,叛乱很快就被平叛。武则天继续当着她的女皇,而徐敬业、骆宾王只能去见唐太宗了。

写这么多,无非就是想表达,武则天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有着复杂心理活动和缜密的思考,但这种细密的思考乃是出于转瞬之间。 也就是说,对武则天而言,用于思考的“时间”并不宽裕,不是说她思考的时间长久,而是她能在极短的时间中作十分复杂精细的思考,这说明武则天专注力很强。

魏征和唐太宗封禅

我们还可以看一个故事: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年谷未丰邪?”曰:“丰矣!”“符瑞未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 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 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 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于是功成名就的他也想去泰山封禅,“扬名万世”。但唐太宗的这个想法,遭到了魏征的坚决反对。

于是二人上演一场巅峰对决,唐太宗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抛向魏征,看看是否能让他改变立场,赞成封禅。

“朕的功劳不够高吗?”“朕的德行不够厚吗?”“朕治理的天下不安定吗?”“周围国家不臣服朕吗?”“百姓不丰收吗?”“上天没降祥瑞吗?”

魏征不愧是高手,他知道没有太多的思考时间,必须在短时间做出最深、最广的思考来回应唐太宗连续质问。不难想象,魏征跟后来武则天读《讨武曌檄》一样,都有着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

其实,无论是我的朋友,还是武则天,还是魏征,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决定,或者说回应,肯定说明当时他们都有专注力。

专注力的思考

《生命的时间学》作者柯莱恩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是长是短,不仅取决于大脑平均用来估算时间的标准,还要看我们当时有多专心。如果意识同时在注意其他事物的话,我们就会低估流逝的时间;如果集中心念在当下,那么时间就会拉长延伸。”

所以说,人的刺激与回应之间,不仅仅只是一个心理活动,还有一个对此事的专注力,而专注力决定了你能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这个才是最终做出回应的关键。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读书一定要专注,没有必要给自己设限,说要多少天之内看完一本书,一周看多少书,要看什么书。读书完全属于自己兴趣,兴趣来了就看,喜欢看什么就买什么书看,想在哪看就在哪看。

更重要的是,打开一本书后,就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集中精神,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把书中的道理精义,尽可能地弄得清楚明白。

边看边思,心无旁骛,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真情实意。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才能培养我们的专注力、注意力。

我们的工作也是一个道理,只有专注,才能做好,做得漂亮。要想成功,非专注不可。

或许,这才是我们要从武则天读《讨武曌檄》感知出的一些道理。

朋友,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李建成要是做了皇帝,会不会以同样的手段对待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建成真的不如李世民吗,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关系好吗,李世民和李建成谁的能力更好

    李世民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的圣君典范,然而李世民的身上却有洗涤不去的政治污点。这便是李世民本身并不是正式的皇位继承人,而是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的。李世民虽即位不正,但由于政绩斐然而拥有的“圣君”光环,以致很多人会认为李世民是至圣、至仁,乃至其发动玄武门之变也纯粹是迫于无奈的自保之举。那么,李世民

  • 李世民登基之初的一场“王霸之辩”,拉开了贞观之治的序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为啥能治贞观盛世,李世民是如何开启贞观之治,简述李世民的贞观之制

    此时此刻,在隋王朝废墟上崛起的唐帝国,能否吸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以“王道”治国,建立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偃武修文、励精图治、居安思危,在大一统的基础上再建一条坚实的上升通道,将唐王朝推向辉煌的顶峰,再造一个强大繁荣的帝国?亦或是仍旧实行强有力的统治,以“霸道”治国,像隋炀帝那样,穷兵黩武,骄奢淫逸,

  • 唐朝为什么废除租庸调制度,实行两税法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租庸调制是什么,唐代租庸调两税法演变,唐朝两税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吗

    这是因为此时的唐王朝,刚刚平定安史之乱,内政外交极为困顿,国库空虚。唐德宗想要恢复唐朝的国力,就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而当务之急,就是增加国库收入。没有钱,就算是皇帝,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宰相杨炎提议的新税法,也就是两税法,对租庸调制在实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弥补,能够增加国库收入,帮助唐王朝稳定

  • 唐朝官员申请陪产假和丧假被拒,李世民得知这样说,官员感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皇帝微服私访见女子被欺负,唐朝后宫妃嫔等级表,唐朝皇帝列表李世民

    然而,少府监批复限假三天,理由是:阎立德负责仪仗相关工作,责任重大,不能长时间脱岗。然后,少府监将该决议上奏皇帝。其实这只是走个过场,一个芝麻小官的私事,日理万机的皇帝不可能过问。谁知李世民注意到了这份奏表,认真审阅后做出批示:兄妹同气连枝,妹妹去世,做哥哥的该有多悲痛?不能因为工作伤害员工的感情。

  • 李世民:我死后把他贬官,如果他没意见,就被封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宰相一览表,李世民最后悔的两件事,用八个字评价李世民

    李世民在死前,看着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感慨万分,他还考虑了自己去世以后的很多事情。为了能让儿子更好的坐稳江山,为他清除了很多的隐患。并且给儿子留下一个遗言,让他在自己死后将一个大将贬成一个小官,他要是对此有所行动的话,就将他除掉。能让李世民死后还惦记的是何方神圣?徐懋功,是唐朝的一员大将,他一生为了

  • 她是一代女宰相,武则天为她费尽心思,历经两朝遭遇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揭秘武则天的一生,历史人物武则天深度解析,武则天晚年事迹

    在早年的时候,13岁的上官婉儿就因为祖父获罪被发配到了内廷,成为最低阶的婢女,由于从小被母亲培养,那时候上官婉儿成为了有名气的才女,后来在一次意外当中,上官婉儿被当时的武则天赏识,在14岁的时候,上官婉儿破例免除了自己的罪女身份,成为了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后来上官婉儿因为忤逆之意犯了死刑,但当时的武则

  • 跟着李白游重庆白帝城,幻想“千里江陵一日还”,却被夔门震撼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写夔门的诗,李白旅游地点,李白旅游必去的地方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白帝山、白帝城。“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荆州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李白的“千里一日还”富有强烈的想象力,也给后世留下对千年之前的白帝城的想象。相信,很多人在读过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后,对白帝城一定是充满向往的。尤其是后两句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唐朝“舌尖上的美食”怎么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徽州披云徽府特色美食,舌尖上的唐朝小吃,舌尖上的唐朝食物图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内涵。因为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我们已经很久没再因为食物温饱发愁。现在的我们可能无法深刻体会到食物的重要性,却也能从各种食物中获取满满的快乐。小龙虾、海底捞、炸鸡啤酒等等,都是现代人闲暇时候爱吃的食物。那么在千年前的

  • 嘉庆的能力不行,为何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死前对嘉庆的评价,乾隆和嘉庆的关系,乾隆和嘉庆谁的执政能力强

    下面就说说乾隆从继位到晚年去世,都想让谁当过继承人,在对比分析一下这些继承人中嘉庆的能力。乾隆早年在嘉庆之前曾考虑过三位皇子为继承人乾隆的继承人选其实主要围绕着他的三个女人,因为乾隆这个人比较保守,他比较喜欢立嫡子为继承人,也是有着他祖父康熙的想法,立嫡长子为继承人。所以他想册立的继承人必须围绕着他

  • 清朝第一位两广总督,对待明朝旧臣极其残忍,终被自己副将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两广总督有哪些,清朝最后的两广总督,明末两广最后一任总督

    经常看清代影视剧或者熟悉历史的朋友,对于总督这个官职并不陌生,总督和巡抚一样,都是清朝官职里面的封疆大吏,是地方上的最高长官,总督还要比巡抚的权力大很多,可以说,在清代做到了总督职位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整个朝廷产生了影响。在清代的时候,全国一共设有八大总督,分别是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