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为什么废除租庸调制度,实行两税法改革?

唐朝为什么废除租庸调制度,实行两税法改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1 更新时间:2023/12/8 8:31:10

这是因为此时的唐朝,刚刚平定安史之乱,内政外交极为困顿,国库空虚。唐德宗想要恢复唐朝的国力,就需要在制度上进行改革,而当务之急,就是增加国库收入。没有钱,就算是皇帝,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宰相杨炎提议的新税法,也就是两税法,对租庸调制在实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弥补,能够增加国库收入,帮助唐王朝稳定了民间百姓的秩序。

租庸调制的问题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立国,国库收入非常依赖农业的税收。在唐朝前中期,实行的是从南北朝沿袭下来的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在农业税收方面比较灵活,将土地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受到百姓的支持。因此一度支撑了唐朝一百多年的对外扩张。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租庸调制在后期实行不下去,正是因为均田制的破坏。均田制是国家将战争导致的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在唐朝建立之初,历经南北朝频繁战乱,国家掌握的土地比较多。实行均田制以后,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平均分配给了农民,国家也就没有了多余的土地。

唐朝安史之乱以前,国内稳定,根本就没有无主土地重新回到朝廷手中。只出不进,没有闲田的朝廷,自然无法再继续实行均田制。而分到田地的老百姓,自身有生老病死,土地需要由儿子平分,在遭遇疾病或者灾荒时,有可能需要卖田来维持生活。这些都会将大块土地变成小块土地,致使农民的收入减少。

再加上唐朝放宽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导致土地兼并的盛行。租庸调制的缺点也就暴露出来,即实行时没有灵活性。土地变小与没有土地的农民,都需要承担相同的赋税,农民承担不起,就只有逃跑。按照国库税收锐减,唐王朝不得不制定出新的税收办法。

两税制的优点

宰相杨炎的新税法规定,所有的税收,都分在夏季和秋季征收。夏税的缴纳期限不能超过六月,秋季的交税期限不能超过十一月。分两季征收,也就是新税法被称为“两税制”的原因。

两税制废除了租庸调制中各项杂税的征收,简化为户税和地税。户税的征收,规定是凡是当地的居民,都要编入户籍,然后按照个人财产的多少进行征收,与年龄老幼都没有关系。商人流动性强,两税法就规定外来做生意但是没有加入当地户籍的人,按照他所有财产的三十分之一进行征收。

这样一来,就能够对商人的逃税行为,进行打击。地税的征收也有较大的改动,与租庸调制的固定数目不同,地税是根据田产的多少来进行征收。需要缴纳赋税的土地,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的垦田数作为基准。这些针对租庸调制弊端的改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

除了在征收方式上有所变化,还有一个重大的改革,那就是提出了“量出制以入”,也就是先让有关部门计算出一年有可能的支出,再以这个支出总额,作为一年征税的数目,平均分摊到人口和土地上。这是为了防止贪官污吏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胡乱征税。虽然实行起来是还是按照“旧征数额“,但是也防止了一些不必要的征税。

总结

两税法实行灵活,比实施僵化的租庸调制,更能维护唐朝的统治。两税法改革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征收的项目变少了,也就了减少了征税的中间环节,让贪官污吏们没有可趁之机。地税根据土地的多少进行征收,农民的生活条件相对改善。户税的实施,即保障了对商人的征税,也让商人有了更大的活动自由。实际上,两税法的先进之处,还在于在其实行之后,历代王朝都是在两税法的基础上,制订赋税制度。

参考资料:《旧唐书》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更多文章

  • 唐朝官员申请陪产假和丧假被拒,李世民得知这样说,官员感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皇帝微服私访见女子被欺负,唐朝后宫妃嫔等级表,唐朝皇帝列表李世民

    然而,少府监批复限假三天,理由是:阎立德负责仪仗相关工作,责任重大,不能长时间脱岗。然后,少府监将该决议上奏皇帝。其实这只是走个过场,一个芝麻小官的私事,日理万机的皇帝不可能过问。谁知李世民注意到了这份奏表,认真审阅后做出批示:兄妹同气连枝,妹妹去世,做哥哥的该有多悲痛?不能因为工作伤害员工的感情。

  • 李世民:我死后把他贬官,如果他没意见,就被封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宰相一览表,李世民最后悔的两件事,用八个字评价李世民

    李世民在死前,看着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感慨万分,他还考虑了自己去世以后的很多事情。为了能让儿子更好的坐稳江山,为他清除了很多的隐患。并且给儿子留下一个遗言,让他在自己死后将一个大将贬成一个小官,他要是对此有所行动的话,就将他除掉。能让李世民死后还惦记的是何方神圣?徐懋功,是唐朝的一员大将,他一生为了

  • 她是一代女宰相,武则天为她费尽心思,历经两朝遭遇屠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揭秘武则天的一生,历史人物武则天深度解析,武则天晚年事迹

    在早年的时候,13岁的上官婉儿就因为祖父获罪被发配到了内廷,成为最低阶的婢女,由于从小被母亲培养,那时候上官婉儿成为了有名气的才女,后来在一次意外当中,上官婉儿被当时的武则天赏识,在14岁的时候,上官婉儿破例免除了自己的罪女身份,成为了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后来上官婉儿因为忤逆之意犯了死刑,但当时的武则

  • 跟着李白游重庆白帝城,幻想“千里江陵一日还”,却被夔门震撼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写夔门的诗,李白旅游地点,李白旅游必去的地方

    “白帝”,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白帝山、白帝城。“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荆州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李白的“千里一日还”富有强烈的想象力,也给后世留下对千年之前的白帝城的想象。相信,很多人在读过李白的这首《早发白帝城》后,对白帝城一定是充满向往的。尤其是后两句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

  •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唐朝“舌尖上的美食”怎么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徽州披云徽府特色美食,舌尖上的唐朝小吃,舌尖上的唐朝食物图片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内涵。因为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我们已经很久没再因为食物温饱发愁。现在的我们可能无法深刻体会到食物的重要性,却也能从各种食物中获取满满的快乐。小龙虾、海底捞、炸鸡啤酒等等,都是现代人闲暇时候爱吃的食物。那么在千年前的

  • 嘉庆的能力不行,为何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死前对嘉庆的评价,乾隆和嘉庆的关系,乾隆和嘉庆谁的执政能力强

    下面就说说乾隆从继位到晚年去世,都想让谁当过继承人,在对比分析一下这些继承人中嘉庆的能力。乾隆早年在嘉庆之前曾考虑过三位皇子为继承人乾隆的继承人选其实主要围绕着他的三个女人,因为乾隆这个人比较保守,他比较喜欢立嫡子为继承人,也是有着他祖父康熙的想法,立嫡长子为继承人。所以他想册立的继承人必须围绕着他

  • 清朝第一位两广总督,对待明朝旧臣极其残忍,终被自己副将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两广总督有哪些,清朝最后的两广总督,明末两广最后一任总督

    经常看清代影视剧或者熟悉历史的朋友,对于总督这个官职并不陌生,总督和巡抚一样,都是清朝官职里面的封疆大吏,是地方上的最高长官,总督还要比巡抚的权力大很多,可以说,在清代做到了总督职位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整个朝廷产生了影响。在清代的时候,全国一共设有八大总督,分别是直隶、两江、闽浙、两湖、陕甘、四川

  • 咸丰皇帝驾崩时只有31岁,正值壮年,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咸丰皇帝的身体从小就不好,小时候得过天花、满脸都是麻子,而且小时候骑马时摔了下来,经过正骨医师的治疗,骨病虽然好了,但却落了一个残疾,成为了一个行动不便的瘸子。大清一共有12帝,其中咸丰皇帝称得上是最好色的一位了,他当上皇帝从秀女中挑妃嫔时,从200个秀女中选了62个,将近一半了。他身体本来就不太好

  • 康熙到底喜不喜欢苏麻喇姑,为何在她死后要以嫔级待遇厚葬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通嫔御书,苏麻喇姑与康熙的关系,康熙对苏麻喇姑好吗

    还是电视剧惹的祸。十几年前有一部叫做《康熙王朝》的电视剧横空出世,就是陈道明老师扮演康熙的那一部。从角色扮演上而言,陈道明老师将康熙这位帝王刻画的那是入木三分,但是从剧情而言,难免有一些不符合史实的存在,有关于苏麻喇姑的这部分就是的。电视剧中的苏麻喇姑没比康熙大多少,是孝庄文皇后心疼康熙年幼没有玩伴

  • 清朝镖师三种暗器:飞镖、飞蝗石、紧背花装弩,都跟想象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十大古代奇葩暗器,清朝十大镖师排名,古代镖师暗器图片

    这个人情关,在镖师身上是反映最明显的。镖师简言之,就是帮助宦官、富豪人家押送重要物资的职业,这个重要物资更多时候是钱财,镖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钱财安全送达,期间不免要深入盗贼横行的绿林世界。回想下已有的武侠小说里,有武功非常厉害的镖师吗?没有!金庸《笑傲江湖》里的福威镖局,能够做大,依靠的绝对不是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