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晋书》记载,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声势浩大,然而还没遭遇,就已被司马懿料死。近年来,多有以此为依据批评诸葛不知兵的。“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确实被司马懿料中,引兵上了五丈原,并没有选择出武功。
根据司马懿的话来看,诸葛亮没有出武功就是勇气不够,也就是胆小。那么,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没有出武功,屯兵五丈原就是胆小吗?显然不是,这一次北伐,诸葛亮出不出武功其实魏军心里都有数,司马懿说出这句话来并不表示他有多厉害,而是说出了他自己的顾虑罢了。
诸葛亮
诸葛亮如果出武功,由于直逼长安,司马懿不可能再坚守不战,这就是司马懿说出那句话的原因。因为第四次北伐司马懿野战被诸葛亮打的大败,魏军实在是没有勇气和蜀军野战。对于司马懿来说,最担心的莫过于不得不与诸葛亮决战,因此,才对诸将说出这番话来。当然,诸葛亮并没有选择出武功,与其一直以来的北伐方针有关。
从诸葛亮数次北伐的路线来看,诸葛亮一直以攻略雍州和凉州为方向,图谋占据险要,蚕食凉州。如果大军直取长安,无异于孤注一掷,与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不符。司马懿和诸葛亮交手那么多次,对此当然心中清楚,魏军将领也都心知肚明。然而,这一次,尽管司马懿说出了这番诸葛亮胆小的话来,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其实并不是司马懿。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不得已屯兵五丈原屯田,并非因为胆小,而是真实的作战意图被人看穿。可惜,看穿诸葛亮意图的并不是现在吹捧的司马懿,而是曹魏的雍州刺史郭淮。这么多次北伐,每一次诸葛亮都会遇到郭淮。相比之下,郭淮对诸葛亮的威胁远大于司马懿。魏国能人太多,天不佑蜀汉。
郭淮
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后,司马懿还是担心畏惧诸葛亮,尤其担心诸葛亮兵出武功,往长安方向进攻。但郭淮常年居于雍凉之地,对诸葛亮的用兵比司马懿看得更透彻。郭淮一针见血的指出,诸葛亮的目标必然还是凉州。
《三国志》中记载“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尽管众将不信(当然也有可能是不敢反驳司马懿,毕竟司马懿主要防备诸葛亮东进方向),司马懿在听了郭淮的报告后认可了郭淮,于是防备北原。诸葛亮被郭淮料中,果然攻打北原,可惜郭淮早有防备,未能攻下。
诸葛亮计划攻打北原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不出武功,并不是出于胆小,而是采用的一向惯用的声东击西的战术,司马懿明显再次中计,可惜郭淮头脑清醒。第五次北伐,司马懿除了说了一句废话,看起来很漂亮,关键点还是倚仗的郭淮,不然,曹魏这一次又危险了。现在竟然有不少人以此作为诸葛不会用兵的依据,真的是可笑至极。恰恰相反,这句话是司马懿中计的铁证才对。
后来,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北伐,郭淮多次看破姜维的计谋,保卫了曹魏西北的安全。若说用兵,郭淮才真正是诸葛亮的对手,而非中计还不自知的司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