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西周当时地处西戎边疆地区,但西周的传统却是农耕方式,与当时的殷商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但西周灭商的时候却联合了西部众多的蛮族部落,也可以说是一次对于地处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中心区域的征服。
但西周很快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权运行体系,比起殷商时代大商与各地诸侯的关系要紧密了许多。西周的凝聚力和控制力也大大超过了殷商。所以武王伐纣是华夏文明的一次重大进步。但在武王伐纣的背后还是有一些特别的人,特别的事。
为了进行一场战争,必然先要凝聚自己的士气。凝聚士气的办法之一就是把自己一方说成是正义的象征,是替天行道的君子,而对方则是十恶不赦的人。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前的开战动员会上,武王就是这样动员的:
“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 夫卿土。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纣王的罪过主要包括:第一,贪恋女色,听从女人的耳边风,胡乱处理国事;第二,不敬上天,不按时按规则祭祀祖先和上天,得罪祖宗天神;第三,疏远宗族兄弟,把权力和爵位给予四方逃来的罪人,并对他们信任有加;第四,对百姓横征暴敛,残暴不仁,在商地胡作非为。
那么武王所叙述的纣王罪行说明了什么呢?第一条贪恋女色,这是我们古代中国给所有我们认为是昏君的帝王必然安排的一条罪名。孔子说“食色性也”,这是连君子都无法抗拒的诱惑,如果要求帝王们把这一爱好给断绝了,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武王不好色吗?文王不好色吗?那文王的一百个儿子是哪里来的?可没听说纣王有这么多儿子。所以所有攻击对手女人话题的,我们都可以忽略不看,那没有什么意义。至于说处理政事都是女人拿主意,那是把对手看成弱智了。
女人处理国事那时到了战国时期才出现了萌芽,到了汉初吕后的时候才形成了气候,前提是男人出了问题。至于商末周初时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那时候的女人还没有那样的能力和见识。纣王本身的智商和才能极佳,不可能大权旁落。
第二条说纣王不按时祭祀祖先,这关西周什么事?再说殷商一大特点就是非常重视祭祀祖先和天神,纣王会不祭祀祖先,这可能吗?即使纣王没有按时祭祀祖先,受苦的也是纣王的祖先,与西周又有什么关系呢?用得着西周来多管闲事吗?
第三条说纣王不任用自己的亲族兄弟,却把爵位和权力赐予了四方来的逃犯罪人,破坏兄弟之间的感情。这一点很奇怪,纣王这是什么操作?商周时期应该是世卿世禄制度,贵族的子孙天生就是贵族,奴隶的子孙天生就是奴隶。想要实现阶层跨越,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而纣王却让一些四面八方来的逃犯罪人进入了贵族阶层,实现了阶层跨越!怎么看怎么像社会的大进步呀!这说明殷商开始实行类似曹操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了,这是人才使用的一大进步,是对“唯血缘论”用人政策的唾弃。这可能侵犯了大贵族的利益,但对于整个国家却是利好的。
对于第四条不说也罢,是真是假我们都不清楚。但最关键的罪名可能就是第三条罪名,它打破了牢固的阶层固化枷锁,给底层打开了一条上升渠道,侵害了上层大贵族的利益。所以才会引起所谓的微子、箕子、比干的反对吧,他们三个可都是王子,维护的很可能是他们大贵族的利益。而纣王却要把蛋糕分给一些他认为是人才的人,这不引起反弹是不可能的。
如果纣王的这一政策推广开来的话,殷商四周的国家可能都会受到影响,他们的贵族统治都会受到威胁。这就像当初的法国大革命,引起了欧洲所有封建王国的绞杀,因为他们害怕那种思想传播到自己统治的地区,动摇自己的统治秩序。
周武王提出的纣王四条罪行,三条是纣王自己的家里事和内政,一条是收留了四周国家的逃犯罪人并加以任用。周武王大部分时间都在述说纣王对自己的国家怎么不好,他要带领大军前去拯救水深火热的殷商百姓。但他最在意的恐怕还是殷商对自己统治秩序的威胁吧。
牧野之战,据说纣王发动了七十五万大军迎敌,但这些人大部分阵前倒戈,导致殷商大败。殷商大败是确定的,但大败的原因却值得深思。真的是被压迫的奴隶阵前倒戈吗?会不会是利益被侵犯了的殷商一方的大贵族倒戈了呢?会不会是周武王一方的军事实力对于当时的朝歌有压倒性的优势呢?这一切都埋在了历史的尘土中,今天的我们恐怕很难找到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