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治欲在朝堂之上与舅舅争权,一人对其暗摇手指,高宗恍然大悟

李治欲在朝堂之上与舅舅争权,一人对其暗摇手指,高宗恍然大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130 更新时间:2024/1/15 14:21:18

一次,在朝堂议事的时候,江夏王李道宗,也是李治的堂叔,建议到西突厥用兵,由于新君登基至今,未有人敢言用兵,江夏王首次提出用兵之事。由于李道宗是当时的名将,李治觉得他的提议非常有道理,可是没想到,当时朝堂之上,就有不同的意见,几位将军应声附和,而以长孙无忌、诸遂良为首的文官们则激烈反对,李治其实也想借此事在朝堂之上驳回舅舅,把朝政大权握到自己手里,于是想在宰相里面寻求支持者。

当时朝堂之上一共八位宰相,没想到这八位宰相里,一半人都在同一个阵营里,长孙无忌与诸遂良是穿一条裤子的,宇文节与柳奭一直与长孙无忌交好,这四人都劝阻高宗不要用兵。李治首先问在朝廷中一直中立的李绩,这是李世民寄予厚望的人,也是身经百战的将军,没想到,这位李绩只有一句话“臣唯陛下之命是听”,另一位宰相高季辅面沉如水,沉默不言,而于志宁则满面惶恐,吓得不敢看皇帝。

李治清楚,李绩此人从来不参与朝廷派别之间的争斗,所以只听皇帝的,而高季辅与于志宁不敢言,因为他们知道朝堂之上,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可谓是一手遮天,谁与搞不过他,那不如明哲保身好了。李治只剩下最后一个宰相了,这是他唯一的希望,也是他最倚重的人,这个人叫张行成

张行成这个人人品非常好,智谋也很了得,而且人还长得特别帅,在群臣中显得相貌出众,气质超群,很受人尊重。当年唐太宗一次在宴会上,提及山东人与关中人,对他们各有褒贬,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地域黑,张行成当时听了,就向太宗皇帝谏道:“天子以四海为一家,不应该有东西之别。不然的话,会让人觉得您狭隘。”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并听从了他的意见。张行成与李治的关系非同一般,当年李治还是太子时,张行成就是他的心腹之臣,为他出谋划策,是李治最依赖的人。

在朝堂上当李治征求张行成的态度时,张行成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优雅气质,缓步走出来,对皇上说:“此次出兵之事,请皇上三思,三思啊三思!”而在私下里,张行成从袍袖中伸出一只手,对着皇帝暗摇手指。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也是让自己不要出兵吗?张行成发现皇帝注意到自己的手势,便把眼睛朝长孙无忌方向稍稍瞥了一眼,又继续说:“请陛下三思啊!”

李治是一个多聪明的人啊,他与张行成之间达成的默契是一般人想不到的,他一看到张行成暗摇手指,便恍然大悟,原来张行成的意思是说,请陛下三思,并不是三思用不用兵,而是三思现在的时机不成熟,不能跟舅舅对着干。李治于是装着冥思苦想的样子,过了好久,才慢慢舒展眉头说:“朕想了想,还是舅舅的说法是对的,现在确实不是用兵的时机。”长孙无忌无奈地说:“陛下,这里是办公的地方,你不能叫我舅舅,应该叫我的官职”。李治装着不好意思地说:“朕自小就叫习惯了,一时改不过来了呢,哈哈。”于是朝堂内一片笑声,大家也就开心地散朝了。

由这一个小小的交锋,可以看出李治是多少有心机的一个人啊,他时刻都想早点掌握朝政大权,可是也知道时机不到,自己的亲信还没培养出来,舅舅的势力还很大,一旦自己与舅舅硬来,舅舅就有可能以顾命大臣的身份把自己赶下台,所以目前只能忍,而张行成与李治之间的默契可算得上是心有灵犀了。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后,太子李世民为什么不等到李渊死后再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多久登基,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不杀李世民,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渊退位

    在很多人印象中,“玄武门之变”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武德太子之争引发的,李世民当上太子则意味着他在武德太子之争取得了最后胜利,既然如此,李世民为什么不等到李渊死后再登基呢?太子之争是皇权的不同递延争夺皇权继承的斗争,皇子的真正对手是其他皇子。但武德太子之争却是以李渊、李建成为代表的皇权与以李世民为代表的

  • 唐朝故事一则:蛇蝎美人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十大经典故事,唐朝四大蛇蝎妖妇,唐朝第一美人的故事

    郭正一,唐朝宰相,祖籍定州鼓城县(今属河北晋州,一说为彭城)生于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少年时文采出众,贞观年间考中进士,初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永隆年间历任秘书少监、检校中书侍郎。《旧唐书》记载:唐高宗永淳年间(公元682年—683年),郭正一升任中书侍郎,因通晓历朝掌故,“文辞诏敕多出其

  • 玄武门事变后,为什么李世民第一件事就是杀太子府的厨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有多凶险,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做了什么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的罪行

    现在有许多史书记载说其实是李世民一手策划和推动了太原起兵,这一方面说明了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确实立下过无人可及的功勋,不然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号召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李世民从始至终的野心,这样的人怎么会将自己辛辛苦苦谋求来的江山拱手送给父亲和哥哥呢?所以与之相匹配的,也有史籍记载李渊曾经许诺李世民

  • 杨玉环胖又不生孩子,年纪也不小,为何唐玄宗依然那么喜欢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谈一谈杨玉环和唐玄宗,杨玉环为什么让唐玄宗那么迷恋,杨玉环跟唐玄宗有孩子吗

    美之一字,涵盖了杨玉环的一生,也让人潜意识忽视其缺点。杨玉环有三大缺点不得不提。其一是身材较胖。唐朝确实是以胖为美,而杨玉环体态丰腴听起来似乎是恰到好处,其实不然。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曾提及杨玉环的小字乃是玉环,后人也多以此呼之。其实“玉环”一名出现较晚,儿时,杨玉环被称为“玉奴”,册封前,则被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做一件丧尽天良的事,让李渊悲痛欲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李渊怎么样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的罪行,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为何不杀李世民

    李世民曾经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曾经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以看出这样一位皇帝,非常懂得民贵君轻,对于百姓心有仁慈之心。在他的诤臣魏征死后,还常常哀悼不已的叹气:“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鉴,可以明是非。魏征去矣,朕无人可为鉴。”魏征上谏的内容如何姑且不表,但

  • 刘邦和李渊短短几年统一全国,曹操用尽一生,为何只三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大势定长策,时势出英雄!大势不定,纵有逆天之能,也无法逆天行事!刘邦处在的大环境是秦末汉初,天下动荡纷争五百余年了,人心思定,国家需统。李渊处在的大环境是南北朝对立三百余年刚刚结束,人心思定,国家需统。刘邦、李渊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就统一了天下,正是因为大势决定了分久必合。刘邦入秦约法三章,秋毫无犯,项

  • 李渊的原配,其实并不是大唐的第一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渊原配皇后,李渊的三个皇后是谁,李渊的皇后和妃嫔

    事实上,在这座壮观的陵墓中,埋葬的不单单是李渊,还有他的原配妻子。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虽然李渊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怎奈他的儿子李世民实在是优秀,李渊在其身边不免黯然失色。是以他的知名度远远比不上李世民。古代讲究嫡庶,帝王的原配夫人往往在丈夫发达后都能成为皇后,母仪天下。那么,李渊的

  • 李世民并不是她的父亲,却把她送去藏族和亲,用身体结盟两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简历及女儿,李世民送李丽质和亲是哪个小说,小说李世民战败送长乐公主去和亲

    众所周知,文成公主和李世民不是父女关系,最多只是个远方亲戚罢了,她在进宫之前叫什么名字,以及她的父母,还有家庭并没有受到历史的重视。但,她的容貌不是沉鱼落雁,才能却把宫中其他公主甩了好大一截子,包括女工,读书识字,最重要的是她还可以自食其力,比如种田,棉花等。李世民当政期间,随着军队实力以及综合国力

  • 李世民若能有两位大将,或许他能更早登上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李世民打天下最出名的三个猛将,李世民有什么强大的大将,李世民手下大将谁厉害

    历史是人类创造的,生动的历史更离不开鲜活的历史人物。中国的朝代发展更替存在着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特殊现象。在战乱纷飞的三国时代,有提刀立马的关羽赵云,在英雄辈出的隋唐朝代,更有年画门神中时常看到尉迟恭和秦叔宝两位大将,这些大将自古都是历代贤君所追贤若渴的人物,比如汉高祖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唐

  • 李世民非常疼爱儿子,哪怕犯了重罪,也想方设法保全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对自家人狠对外人却很宽容,李世民最疼爱的儿子,当时李世民最宠爱的三个儿子

    李世民非常宠爱的这个儿子,便是太子李承乾。他有多么受到宠爱,我们一起看看便知道了。李世民非常疼爱这个儿子,哪怕犯了欺君之罪,也想方设法保全他李承乾不足6岁时,唐太宗便让赫赫有名的儒学大家陆德明教导他;在他12岁时,唐太宗便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其处理政务的能力;在承乾年岁渐长不循法度后,唐太宗煞费苦心地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