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一朝有多少能臣猛将,看看你就明白识人用人有多重要!

崇祯一朝有多少能臣猛将,看看你就明白识人用人有多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725 更新时间:2024/1/4 7:53:28

在崇祯皇帝看来,他之所以丢了天下、丢了京城、丢了性命,都是手下那帮大臣们不得力、害了他。事实是这样的吗?在他执政一十七年间,至少这些人对他是忠诚的,也是能干的,满朝文武中纵然有误他之臣,亦有他自毁之城。

韩爌协助崇祯铲除魏忠贤一党,为崇祯掌权立下汗马功劳,此人办事公正,处事有方,是崇祯时期难得合格的首辅,也是难得对形势有着清醒认识的能臣,辅佐崇祯两年整。明朝后期,朝中党争严重,崇祯皇帝为此十分困扰,问计韩爌,韩爌答道:人臣原不应以党事君,人君也不可以党疑臣,总当详核人品,辨别贤奸,然后举措得当。若大廷上妄起戈矛,宫府中横分畛域,臣恐非国家之福呢。意思就是大臣们不能结党营私,皇帝也不能按党用人,只能因人而异,量材使用。这番见识,在明末算是大清醒之人。

这样一位老成持重、引正抑邪的首辅,因为受袁崇焕牵连,被魏忠贤余党弹劾。韩爌心灰意懒、上疏隐退,崇祯居然无意挽留,任他归去。自他以后,崇祯皇帝手下再无好的首辅,当然还有一个史可法,也只当了三个月的首辅。

袁崇焕是明朝后期辽东唯数不多可以与后金对抗的军事将领,在他的指挥和运筹之下相继取得了宁远和宁锦大捷等重大军事胜利,打死了努尔哈赤,战败了皇太极。面对辽东形势,袁崇焕不计个人得失,重新接受朝廷任命督师辽东;他体谅崇祯难处,放言五年可平辽东,其实是宽慰皇帝之心;他得知京城被围,立马率师回京。就是这样一位忠臣良将,崇祯皇帝对他始终怀有疑心,防崇焕之心甚于防后金,最后居然把袁崇焕判以极刑。

崇祯对袁崇焕并不信任,他虽然赐袁崇焕尚方宝剑,但对袁崇焕诛杀毛文龙耿耿于怀。既然你赐了崇焕尚方宝剑,他杀一名不听指挥的将领又何错之有?他虽然令袁崇焕回师救援,但又不允许袁崇焕进城防守,只令他城外列阵;本来崇焕与皇太极在京师耗得越久,对明朝越有利,但崇祯却说袁崇焕援兵逗留、私下议和等欲行不轨。最后,皇太极略施离间小计,崇祯皇帝马上中招,比皇太极的儿子都听话!

满桂是蒙古人,在孙承宗手下从一个士兵起一级一级凭着军功提拔上来,与袁崇焕一起,取得了宁远、宁锦大战胜利。崇祯皇帝是怎么坑这位猛将的呢?皇太极兵犯京师,满桂率兵五千回师救援,在德胜门与后金军队大战,不料城中守军居然发炮,既轰跑了满兵,也伤了满桂,就是这样,崇祯皇帝还不肯让满桂入城,只能待在瓮城中休息。

这还没完,袁崇焕死后,皇太极还没有退兵,崇祯皇帝任命满桂为武经略,统率城外兵马。满桂知兵,和袁崇焕一样主张防守,与皇太极打消耗战,但崇祯受朝臣们的影响,严令满桂出战。满桂不愿重蹈袁崇焕的覆辙,只好冒险出战,最后战死沙场。

袁崇焕、满桂一死,皇太极居然退兵了,这是何故?原来皇太极见一时夺不下京城,即便夺了京城也守不住,与其这样不如退兵,可见袁崇焕、满桂的战略是正确的,可恨崇祯皇帝耳根太软、疑心太重,做了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

孙承宗经营辽东近四年,组织训练了十一万军队,选拔培养了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恢复失地四百余里,营造了著名的关宁防线。孙承宗本是天皇帝朱由校的老师,因为魏忠贤等人陷害,孙承宗被近辞官回乡。后皇太极入侵京城,崇祯又启用孙承宗,孙承宗把皇太极赶出了山海关,孙承宗任蓟辽督师,带着祖大寿等将领坚守大凌河。后祖大寿因寡不敌众献城投敌,孙承宗亦遭廷议,被崇祯皇帝批准回乡。崇祯十一年,告老在家的孙承宗不愿投降清军自缢而死,举家悉数殉国。

孙承宗是难得的辽东经略人选,天下形势糜烂至此,崇祯皇帝仍然吹毛求疵,自废武功!胜败乃兵家常事,祖大寿投敌,于孙承宗有多大关系?这个时候,不用孙承宗还能用谁呢?

卢象升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射。崇祯二年,皇太极进犯京师,卢象升募兵万人进京勤王。崇祯六年起,在与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的战斗中无一败绩,深得崇祯重用,地位最高时为督天下师(无人可用的崇祯,这时候批发的官帽最是无用)。

就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因为得罪了朝廷的大臣、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也有可能是不支持崇祯皇帝议和的想法,居然被剥夺了兵权,只剩下五千老弱病残对抗清兵,而关宁精锐均被太监高起潜控制。当清兵围困卢象升时,高起潜面对卢象升的求援理都不理,坐视卢象升战死。卢象升不可谓不忠,亦不可谓不勇,但崇祯皇帝居然宁肯信任一帮无用的朝臣太监,任由他们陷害功臣能将,可见崇祯皇帝是多么的昏庸透顶。

孙传庭在平定陕西、河南农民起义中屡建奇功,他在陕西诛杀了高迎祥,打得李自成几剩下十八骑逃走,在他的努力下,陕西全境农民起义基本平定。

因为与朝中纸上谈兵的激进派杨嗣昌等人不和,崇祯皇帝听信谄言,罢了孙传庭的官。后来李自成等卷土重来,拥兵上十万,围攻开封,而杨嗣昌等人根本无力与之一战,崇祯只得重新起用孙传庭。

孙传庭重新出山之后,迅速解了开封之围,进而进驻陕西、驻守潼关。孙传庭本意是他的都是新兵,根本不具备进攻李自成军队的能力,只能守、不能攻。但崇祯皇帝却求胜心切,也根本不了解前线敌情,授孙传庭为兵部尚书,并加督河南、四川、山西、湖广、贵州及江南、江北七省军务,严令孙传庭出潼关(这个时候崇祯皇帝也没有人什么用了,能用就是这么一个孙传庭,所以什么事都往他身上压)。

孙传庭知道战不过李自成,但圣命难违,他曾叹惜:“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岂能再度对狱吏乎!他知道,出兵是战死,不出兵就是违抗圣旨也是死,与其被皇帝处死还不如在疆场战死。他兵出潼关,兵败后被李自成夺了潼关,孙传庭战死,明朝再无良将。

明朝之灭亡,纵然是大厦将倾,但崇祯皇帝过于敏感的神经、多疑的性格也是加速明亡的重要原因。上述六人,虽然不一定能够救明朝于倒悬,但如果崇祯能够重用善用,也不致于天下燎原,无一人可用;大厦将倾,无一木可支!可怜可恨崇祯皇帝到死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更多文章

  • 高俅的太尉职位,在宋朝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高俅是太尉里最大的吗,高俅是如何成为太尉的,高俅多久当上太尉

    首先,我们来说说枢密使。枢密使这一职位最早是在唐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官职,主要是由宦官担任的枢密院的主管,也可以说是中央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北宋时期实行的二府三司,二府便是主管政事的中书门下和主管军事的枢密院。中书门下以宰相和参知政事为正副长官,枢密院则是以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为正副长官。虽说枢密

  •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除了霸占蒙古王妃,这个原因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处死开国功臣,朱元璋最重要的事件

    蓝玉,也是常遇春的亲戚,早年间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后来随着元朝末年各地的民族起义,朱元璋走向权利中心, 蓝玉也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朱元璋二十一年,蓝玉领命北征,率领部下英勇奋战,使得元朝再无复国的可能,也正是这场战斗,使得他名声大噪,跻身开国功臣之列,朱元璋亲封他为“梁国公”。然而好景不长,受封后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朱棣大呼祥瑞降临,如今的画像惹人发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装傻,郑和和朱棣图片,郑和和朱棣的真实故事

    麒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五瑞兽之一。据说它有羊的头,狼的蹄子,尾巴是龙尾形状,身上长满着龙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虚构的动物。人们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凡是麒麟出现的时候必定代表着祥瑞的道来,不仅如此,麒麟和儒家文文化是分不开的,麒麟代表着内心宽广德才兼备,同时也象征着威严。当然这样的形象都是杜撰出来的

  • 朱棣路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个名字,后来却成为了国际都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给小镇取的名字,明成祖朱棣,朱棣皇宫在什么地方

    古往今来,历史上谋朝篡位的皇帝有很多,甚至是兄弟相残,骨肉相残后,活到最后的上位。所以中国的帝王史,说是一部血泪史也不为过。但后世的史书中,关注皇位是怎么来的人不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个抢来的皇位,他们坐得怎么样?如果是贤良之君,比起骂名多数人恐怕会给与“无毒不丈夫”的正面评价。比如大唐明君李世民,

  • 徐皇后死后,朱棣为何终生不立皇后?和他的小姨子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徐皇后死后朱棣为什么不立皇后,朱棣和徐皇后到底有多恩爱,徐皇后和朱棣的关系

    明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大王朝,统治中国时间却不是很长,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朝一共历经了276年。而朱元璋能够从一个放牛娃最终当上开国皇帝,不仅靠他的运气,更是靠他自己的本是。朱元璋死后最钟意的继承人却不是朱棣,而是朱标。但是这个朱标不争气,还早早地去世了。之后朱棣心想皇位总算是能够到自己了,但

  • 朱元璋已传位朱允炆,临终却匆忙召见朱棣?史书中掩盖了一桩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朱棣朱允炆,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朱元璋跟朱允炆的关系

    建文帝掌权后,面对蠢蠢欲动的燕王,一直寝食难安,最终选择了削藩。结果,朱棣彻底与朱允炆决裂。他翻出明太祖《皇明祖训》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一句,声称起兵是为了“清君侧”,心怀鬼胎地掀起了“靖难之役”。经过数年血战,朱允炆于城破之际自焚,燕王朱棣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明长陵内朱棣

  • 成吉思汗让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掌政一个掌兵,他为何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三个儿子都是谁,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是谁,成吉思汗最终被谁打败

    按照汉人的“嫡长子制”传位方式,那么,他就应该把汗位传给长子朮赤。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位方式,则他应该把汗位传给幼子拖雷。可是他最终竟然传位给了三子窝阔台。搞不懂的还不只是这一点。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政权,行政权和领兵权必须统一,才能确保政权的稳定。要是一个掌政一个掌兵,掌政的基本上就是摆设,掌

  • 黑衣宰相姚广孝:靖难之役的策划者,明成祖的得力助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姚广孝和刘伯温,姚广孝为什么称黑衣宰相,黑衣宰相姚广孝真的那么厉害

    要寻找这个答案,首先要看姚广孝生活的背景。姚广孝出生于公元1335年,公元1348年,14岁(虚岁)的姚广孝选择了出家为僧。1348年,为元朝至正八年,聪慧异常的姚广孝没有选择走科举道路,而是选择了出家为僧,就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为元朝。元朝不是汉朝人的天下,当时的统治者为蒙古人色目人,因为民族的差异

  • 女皇帝武则天如何在神龙政变中凄然下台?政变“五王”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神龙,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女皇帝武则天生平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 逼迫武则天退位。众人包围集仙殿剧照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

  • 唐玄宗李隆基如何在安史之乱中退位?他晚年幸福还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安史之乱李隆基活了多久,安史之乱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唐朝安史之乱时李隆基南下到何处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