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俅的太尉职位,在宋朝有多厉害?

高俅的太尉职位,在宋朝有多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80 更新时间:2024/1/19 16:15:14

首先,我们来说说枢密使。枢密使这一职位最早是在唐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官职,主要是由宦官担任的枢密院的主管,也可以说是中央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

北宋时期实行的二府三司,二府便是主管政事的中书门下和主管军事的枢密院。中书门下以宰相和参知政事为正副长官,枢密院则是以枢密使和枢密副使为正副长官。虽说枢密使掌管军事,但由于宋朝推崇以文治武,并且鉴于武将容易夺权。所以宋朝除了曹彬狄青两位武将曾担任枢密使以外,宋朝枢密院的正副长官一般都是任命文官来担任。

这样一来,枢密使便成了能调动兵力但并没有统兵之权的职位。

再来说说太尉。太尉一职始设于秦朝,秦始皇称帝后设三公九卿,其中三公便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太尉属于中央的掌管军事的最高长官。但因为秦始皇一直都将军权握在自己手中,秦朝到结束都没有任命太尉一职,后来太尉便逐渐成为一种虚衔或加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太尉一职曾在西汉某个时期被改为大司马,作为一种荣誉的称号。比如说卫青大将军,就被加过这种大司马的号,这是一种荣誉称号。同时依旧保留太尉的基本职能——名义上是掌管天下军事,实则是为皇帝的军事顾问或者说是高级参谋,起到一定的防止皇帝军事决策失误的作用。

西汉时王莽篡位之后,又重新起用太尉这种官职。这个时候三公的意思就不一样了,不再是太尉丞相御史大夫这个搭配了,而是变为太尉与司徒、司空这么一个新的搭配。这时候的太尉与秦朝时期的太尉便有了更大的区别,秦朝时期的太尉虽然没有实际掌握兵权但是还拥有着一定的权力。到了后面的朝代就完全变成了对一些元老级别的老臣给予表彰的一种称号了。

几经朝代的变迁,宋朝在这一搭配的基础上又衍生了更为复杂的搭配。《宋史 职官志》中就有记载:"三师、三公,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宰相、亲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预政事,皆赴上于尚书省。凡除授,则自司徒迁太保,自太傅迁太尉,检校官亦如之。太尉旧在三师下,由唐至宋加重,遂以太尉居太傅之上。若宰臣官至仆射致仕者,以在位久近,或已任司空、司徒,则拜太尉、太傅等官。若太师则为异数,自赵普以开国元勋,文彦博以累朝耆德,方特拜焉。虽太傅王旦、司徒吕夷简各任宰相二十年,止以太尉致仕。"

这里说的比较明白,在宋代,太尉是仅次于太师的荣耀官位。宋朝时期,就有王旦、吕夷简这两位宰相退休后被加了太尉这一官衔。而太师这一衔,北宋时的赵普与文彦搏在退休后便曾获得。获此等称号,便意味着是皇帝对该臣子最大的宠信。但接受这个加封的官员,并不会因此增加什么实权。

简单说来,宋朝的枢密使是可以掌握实权的一种职位,而太尉就是一种荣誉职衔。枢密使的权力大,但太尉的级别高。若要论二者谁的官职更高或者权力更大,便不可一言蔽之了。

中国古代的政治架构和官职的设置是在不断变化的,就算是同一朝代,同一职能的官职,也常常会有所变化。毕竟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总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况。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对开国功臣痛下杀手,除了霸占蒙古王妃,这个原因才是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一生的污点,朱元璋处死开国功臣,朱元璋最重要的事件

    蓝玉,也是常遇春的亲戚,早年间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后来随着元朝末年各地的民族起义,朱元璋走向权利中心, 蓝玉也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朱元璋二十一年,蓝玉领命北征,率领部下英勇奋战,使得元朝再无复国的可能,也正是这场战斗,使得他名声大噪,跻身开国功臣之列,朱元璋亲封他为“梁国公”。然而好景不长,受封后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朱棣大呼祥瑞降临,如今的画像惹人发笑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装傻,郑和和朱棣图片,郑和和朱棣的真实故事

    麒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五瑞兽之一。据说它有羊的头,狼的蹄子,尾巴是龙尾形状,身上长满着龙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创造出来的虚构的动物。人们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凡是麒麟出现的时候必定代表着祥瑞的道来,不仅如此,麒麟和儒家文文化是分不开的,麒麟代表着内心宽广德才兼备,同时也象征着威严。当然这样的形象都是杜撰出来的

  • 朱棣路过一个小镇,给它改了个名字,后来却成为了国际都市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给小镇取的名字,明成祖朱棣,朱棣皇宫在什么地方

    古往今来,历史上谋朝篡位的皇帝有很多,甚至是兄弟相残,骨肉相残后,活到最后的上位。所以中国的帝王史,说是一部血泪史也不为过。但后世的史书中,关注皇位是怎么来的人不多,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个抢来的皇位,他们坐得怎么样?如果是贤良之君,比起骂名多数人恐怕会给与“无毒不丈夫”的正面评价。比如大唐明君李世民,

  • 徐皇后死后,朱棣为何终生不立皇后?和他的小姨子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徐皇后死后朱棣为什么不立皇后,朱棣和徐皇后到底有多恩爱,徐皇后和朱棣的关系

    明朝作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大王朝,统治中国时间却不是很长,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明朝一共历经了276年。而朱元璋能够从一个放牛娃最终当上开国皇帝,不仅靠他的运气,更是靠他自己的本是。朱元璋死后最钟意的继承人却不是朱棣,而是朱标。但是这个朱标不争气,还早早地去世了。之后朱棣心想皇位总算是能够到自己了,但

  • 朱元璋已传位朱允炆,临终却匆忙召见朱棣?史书中掩盖了一桩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朱棣朱允炆,朱元璋有没有给朱允炆留后路,朱元璋跟朱允炆的关系

    建文帝掌权后,面对蠢蠢欲动的燕王,一直寝食难安,最终选择了削藩。结果,朱棣彻底与朱允炆决裂。他翻出明太祖《皇明祖训》中“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一句,声称起兵是为了“清君侧”,心怀鬼胎地掀起了“靖难之役”。经过数年血战,朱允炆于城破之际自焚,燕王朱棣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明长陵内朱棣

  • 成吉思汗让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掌政一个掌兵,他为何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成吉思汗三个儿子都是谁,成吉思汗的左膀右臂是谁,成吉思汗最终被谁打败

    按照汉人的“嫡长子制”传位方式,那么,他就应该把汗位传给长子朮赤。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位方式,则他应该把汗位传给幼子拖雷。可是他最终竟然传位给了三子窝阔台。搞不懂的还不只是这一点。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政权,行政权和领兵权必须统一,才能确保政权的稳定。要是一个掌政一个掌兵,掌政的基本上就是摆设,掌

  • 黑衣宰相姚广孝:靖难之役的策划者,明成祖的得力助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姚广孝和刘伯温,姚广孝为什么称黑衣宰相,黑衣宰相姚广孝真的那么厉害

    要寻找这个答案,首先要看姚广孝生活的背景。姚广孝出生于公元1335年,公元1348年,14岁(虚岁)的姚广孝选择了出家为僧。1348年,为元朝至正八年,聪慧异常的姚广孝没有选择走科举道路,而是选择了出家为僧,就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为元朝。元朝不是汉朝人的天下,当时的统治者为蒙古人色目人,因为民族的差异

  • 女皇帝武则天如何在神龙政变中凄然下台?政变“五王”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神龙,历史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女皇帝武则天生平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癸卯(705年2月20日),凤阁侍郎张柬之等人力图拥立李显为君,诬称武则天男宠——麟台监张易之、司仆卿张昌宗谋反,率领禁军诛杀张易之、张昌宗,随即包围集仙殿, 逼迫武则天退位。众人包围集仙殿剧照次日,武则天命太子李显为监国。第三天,禅让。第四天,李显正式复位。二月初四(3月3日)

  • 唐玄宗李隆基如何在安史之乱中退位?他晚年幸福还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安史之乱李隆基活了多久,安史之乱后李隆基的晚年生活,唐朝安史之乱时李隆基南下到何处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唐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东都洛阳。生性英明果断、多才多艺。初封楚王,后改封临淄王,历任卫尉少卿、潞州(今山西长治)别驾。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

  • 唐太宗为何不杀魏征?魏征为何敢犯颜直谏?君臣果真同心同德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太宗魏征十大罪状,唐太宗是怎样评价魏征的,魏征和唐太宗有什么关系

    在我们的印象中,唐太宗与魏征的和睦关系,大概堪比三国时期刘备与诸葛亮一样完美,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准确的说,魏征作为昔日太子李建成的属官,面对新君唐太宗,敢于直言进谏,并获得唐太宗的赏识后,辅佐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盛世,堪称是一代名相。但是,笔者今天提出了标题上的三个问题,欢迎读者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