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社会局势动荡不安,起义四起。但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各有各的本事。乱世枭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卧龙先生诸葛亮计谋举世无双,博学多识。仁德天下的刘备,招揽各路名将。但要论谁是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上述的几位却都不在其列,因为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在东吴。
他就是吴国的第二大军师鲁肃,鲁肃的一生中被刘备骗过,被诸葛亮欺过,甚至关羽都瞧不起他,可为什么说他是三国时期最有本事的人呢?
鲁肃的生平
出生在安徽一个小县城的他,本来家境殷实,生活无忧无虑。但好景不长,自从张角带领的黄巾军闹起了起义后,整个东汉都乱了套。各路诸侯大将都揭竿而起争夺天下,鲁肃便被时代的洪流推着往前走,安稳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
鲁肃和寻常的谋士很是不同,他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身材魁梧健壮,这一切都得益于年轻时每日的骑马打猎。在家乡时,鲁肃的爱好就是骑射,他家境殷实,仗义疏财,在当地很有威望。直到天下局势发生变化,鲁肃才决定潜心读书,立志成为一个可以改变时代的人。
后来鲁肃结识了周瑜,只因当时周瑜走投无路,手中一点粮草匮乏,手下士兵几乎要揭不开锅。鲁肃听闻这件事后,急忙自己掏腰包,给了周瑜足够的粮草。周瑜感激拜谢,两人在交谈间发现彼此的想法和志趣极为相投,于是就成了朋友,一起加入了东吴的阵营之中。
赤壁之战中,周瑜提出要和曹操好好战上一场,朝中百官都担惊受怕。只有鲁肃支持周瑜的主张,二人舌战群儒之后,孙权终于接受了他两人的意见,和蜀国结盟,大破曹军。魏国士气大伤,蜀国和东吴趁机发展,才有了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
自周瑜病逝以后,吴国的重担更是压在了鲁肃一人的肩头。他先后被派遣到了各种职位上,领过兵,当过太守,有时甚至身兼数职,也曾被派去和蜀国大将关羽谈判,为东吴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可谓东吴的顶梁柱。
鲁肃的文和武
鲁肃是三国时期鲜有的文武双全的人才,在计谋策略方面,鲁肃不输周瑜。周瑜去世后吴国之所以能支撑这么久,正是因为孙权信任鲁肃。当时主张和蜀国结成同盟的周瑜去世后,大臣们纷纷建议孙权取消和蜀国的结盟,他们认为在和其结交下去就是养虎为患。
只有鲁肃一人站出来反对他们的建议,坚决要求孙权维护两国结盟。在鲁肃看来,如果两个国家不结盟,单打独斗谁都不是魏国的对手,那就只会走向灭亡。在蜀国和吴国关系出现嫌隙的时候,也是鲁肃在其中斡旋,防止两国兵戎相见。也正是鲁肃的远见和能力,这才保住了东吴。
在武力方面鲁肃也很出众,想当年袁术看上了鲁肃的才能,打算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阵营。但鲁肃知道,袁术此人不仅自己没什么能力,手下的军队也是羸弱无比。所以鲁肃拒绝了袁术的邀请,打算去找老相识周瑜。
本着得不到就毁掉的原则,袁术派人去拦截鲁肃。鲁肃深知如果不露一手的话,很有可能要被抓去袁术的阵营碌碌无为一辈子。于是拉弓搭箭,一箭就射穿了盾牌,臂力之大令人咋舌。追兵们也吓坏了,只得放鲁肃离去。
刘备骗,诸葛亮欺,关羽鄙视
然而鲁肃这样一位能文能武的绝世人才,却饱受蜀国几位高层的欺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想当年赤壁之战刚刚结束,刘备便看上了荆州地界。刘备心想自己手中已有江南四郡,就差一个荆州了,于是便和东吴商量,打算借荆州一用。
东吴自然是不同意了,于是刘备又派出诸葛亮来当说客。诸葛亮便开始欺负鲁肃,说道:“你以为能打赢曹军是什么原因?不过是天时地利人和罢了。但是如果没有我们当盟友,下次可就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了。”鲁肃听了,只得前去劝孙权同意,于是荆州就成了刘备的底盘。谁知刘玄德居然当起了骗子,说好的借,却再也不还了。
而关羽更是看不起鲁肃,在当时吴蜀两国想要交战之时,鲁肃为了和平,提出想邀请关羽参加一次宴会,用来冰释前嫌,化解矛盾,重归于好。关羽单刀赴会以后,发现鲁肃真的一点要打仗的意思都没有,于是在心中便觉得鲁肃真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
结语
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其实不是的,从之前鲁肃的种种事迹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鲁肃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他之所以心甘情愿的被刘备欺骗,被诸葛亮欺负,只是为了能换来和平。毕竟如果继续发生战争,受苦的只能是百姓。
而且当时刚刚进行完赤壁之战,东吴需要的是一个和平发展的盟友,而不是一个新的敌人。聪明如他自然看出了刘备居心,只是装作不懂刘备的意思,甘心被骗,就这一份气度,就值得我们赞叹一番了。再说对于关羽,鲁肃深知蜀国和吴国如果打起来,坐收渔翁之利的必然是魏国。
于是他便克制心中的不满陪关羽谈笑风生。虽然他知道关羽在心中骂他贪生怕死,但鲁肃丝毫不在意,只要国家能和平,被骂两句,被看不起又有何妨。这份爱国之心,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个成功的人,就要像鲁肃一样,为了大局而隐藏自己的情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