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受众群体十分庞大。尤其是书中描写的各路名将,都能让人流连忘返,其中无可争议的武将之首便是吕布了。但在三国末期又出现了一位猛将,其武力直逼吕布,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就是文鸳,号称三国第一猛将,不光吕布不是他的对手,连赵云见了他都要绕着走
文鸳的身世
文鸳是曹魏末年名将文钦的儿子,出身于将门世家的文鸳,从小便熟读兵法,习得了一身好武艺。这也让他在军中的声望十分的高,但由于司马家政变的开始,文钦率领部下反抗司马家,导致最终兵败身亡。文鸳也在此次叛变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自己惊人的武力和军事才能。
文鸳在和司马师对阵的过程中,将司马师帐下几员大将一一击败。最终司马师不得不带病上阵,也正是这次交锋导致司马师病情加重,在被文鸳击败后便病死家中。文鸳也在这次大战中获得了极佳的名声,随着战斗继续,文钦和文鸳父子因为反抗军的内部斗争,最终导致文钦身亡,文鸳则带领部下全部归降了司马家。
有勇有谋的文鸳在投降后,很快就得到了司马昭的重用,不计前嫌的司马昭将文鸳作为心腹培养,然而文鸳也没有辜负司马昭的培养。本就无所依靠的文鸳,在得到司马昭的青睐后,在朝堂上迅速站稳了跟脚,并且开始大肆培养自己的势力,随着司马家渐渐的开始把控朝堂,文鸳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出身名将世家的文鸳,凭借着自己的武力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在三国末年成为了最有名的将领之一,并且得到了司马家的认可,很快便成了最顶尖的人物之一。但由于过快的升迁也导致了根基不稳,最终文鸳死在了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对于一个武将来说这也是最悲哀的死法了。
大败鲜卑,武功盖世
为什么说文鸳的武功堪比吕布,这不是空穴来风,在三国末期,鲜卑时常骚扰魏国边境,这也导致魏国边境十分动荡。但是鲜卑部落能征善战,魏国的将领在对战中经常被斩杀,所以边境守军的士气十分低落。鲜卑屡次犯境,守军皆是闭门不战,这也越发助长了鲜卑部落的气焰,最终鲜卑首领举兵大肆进攻。
此时魏国已经变成了司马家的晋朝,作为司马昭一手提拔上来的大将文鸳,在这种危机时刻,他自然是首当其冲,所以文鸳立马率领三州兵卒,出征鲜卑。鲜卑此次来犯聚集了三十五万大军,而文鸳只有三州的地方军合计八万余人,面对如此悬殊的战力,文鸳又是如何取胜的?
面对来去如风的鲜卑军队,文鸳采用了伏击的战略方针。文鸳先是派骑兵断了鲜卑大军的粮道,然后又在途中设伏,鲜卑首领亲自带兵前来救援,没想到正中文鸳的埋伏,被文鸳左右两路大军合围包抄,最终大败而归。这一战文鸳俘获了鲜卑二十万的俘虏,还包括鲜卑大军所有的粮草辎重。
也正是这场战斗让文鸳史书留名,在这场伏击战中,文鸳率军亲自冲锋陷阵,将鲜卑首领帐下大将,全部挑于马下。甚至还率领三百亲兵追杀其首领上百里,途中斩杀鲜卑将领无数。从这次的交锋中也可以侧面看出文鸳的武力,要知道在三十几万大军中追杀主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扼守关隘,吓退赵云
文鸳作为三国末期的将领,虽然没有和吕布正面交锋的机会,但却在早期有过和赵云对阵的经历。作为《三国演义》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将军赵云,其武力不低于吕布,再加上长坂坡七进七出的事迹,赵云也是三国历史中最巅峰的武将之一了。那么文鸳在和赵云交手的过程中,究竟是如何取胜的?
文鸳和赵云的交手,要从诸葛亮北伐说起,赵云做为北伐军队的前锋部队,率军佯攻关隘。但由于正面战场,诸葛亮被司马懿识破计谋,再加上马谡丢了街亭,所以导致蜀军大败。这也让赵云不得不撤军,也就是这时,负责守卫关隘的文鸳,看准了时机率领几千骑兵大肆追杀赵云部队,妄图将赵云所带的前锋部队彻底歼灭。
赵云征战沙场数十年,怎可能没有防备?前锋部队撤军之时,赵云率领八百精兵亲自断后,并在撤退之路上设有伏兵,文鸳率兵赶来时正好撞见了断后的赵云。赵云见文鸳年轻力壮,在精兵包围中来去自如,不一会便冲出了包围直奔赵云而来。赵云为了保障部队安全撤退,便没有选择和文鸳正面交战,这也让文鸳大军士气大振。
文鸳的勇武让赵云有所顾虑,所以赵云在撤退时,动用伏兵逼退了文鸳赶来的骑兵。从这点也能看出文鸳的武力出众,如果只是一般的将军,赵云可能直接提枪刺死了,怎么还会多此一举让伏兵去牵制主将?这也说明了赵云年老体衰,对于正值壮年的文鸳已经有了畏惧之情,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当时的赵云已经有六十多岁了,而文鸳才二十岁。
结语
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三分天下,涌现出的英雄名将数不胜数。文鸳做为三国后期最有名的将军之一,其战功也绝对称得上名震天下,但最终还是死于了政治斗争之中。从文鸳的死我们也可以看出,不论你拥有多高的武力和战功,如果你不懂得谦虚和低调,结局一样是身败名裂。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吸取教训,为人处世要谦虚和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