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风华》奇才姚广孝的彪悍人生:劝朱棣造反,修《永乐大典》

《大明风华》奇才姚广孝的彪悍人生:劝朱棣造反,修《永乐大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311 更新时间:2024/2/7 4:38:21

由汤唯、朱亚文、王学圻、邓家佳等主演的明朝剧《大明风华》即将播出过半,日前终于盼到皇太孙朱瞻基(朱亚文饰)大婚,可惜两百多万银两的婚礼只有短短几分钟,令观众大呻不过瘾。

相信有看剧集的观众都有留意到和尚姚广孝(李昊翰饰),喜欢踩钢线,朱棣(王学圻)与朱瞻基不时都会去鸡鸣寺找他,授业解惑,可谓是剧中的高人。而在历史上,姚广孝是着名的黑衣宰相,一位材高智深的厉害人物。

历史上的姚广孝。(Wikipedia)

无论皇太孙或皇上都不时会找老和尚出谋划策。(视频截图)

弃医皈佛盼入仕向朱棣自荐受重用

姚广孝出生于至元元年(1335年),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医者,但他却一心想入仕,奈何无权无势,又是汉人,这样的背景在元朝想做官简直难于登天,因此在伯父的建议下,姚广孝做了和尚。除了勤研佛法之外,他还自学兵法韬略,儒家思想,甚至向道士学习阴阳术数。

到了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决定从民间选拔十位僧人侍奉诸子,姚广孝见朱棣相貌堂堂,气宇轩昂,便主动自荐,原本朱棣对其并不留意,但他却对朱棣说:贫僧若能为殿下所用,定能为您奉上白帽子。王字头上加白,就是皇,朱棣一听之后,便示意其借一步说话,畅聊之后便向朱元璋要了姚广孝。

王字上面加白,就是皇。(视频截图)

靖难之役最大功臣运筹帷幄助朱棣登皇位

明太祖朱元璋离世之后,由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在亲信的鼓动下,他便迫不及待削藩,而朱棣是藩王中战力最强的燕王,因此成为建文帝瞄准的目标。此时,姚广孝力荐朱棣举兵,但奈何叔叔讨伐侄子,似乎不得民心,朱棣有些犹疑。但姚广孝却说臣只知道天道如此,不管民心。最终令朱棣下定决心起兵,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靖难之役。

其实战役初期并不顺利,尽管朱棣的军队骁勇善战,但始终兵力薄弱,难以抵抗朝廷日渐增兵的军队,战事相当紧张。而姚广孝一直奉命留守北平,期间指挥作战,派壮士偷袭敌军等,虽然未随兵出征,但每当朱棣遇到困难时,他总能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最终助朱棣登上皇位。

朱棣在姚广孝的辅助下取得靖难之役的成功。(视频截图)

规划新都城、纂修《永乐大典》培养两位仁君

然而,姚广孝的功劳还不止于此。在朱棣即位后,为威慑蒙古人,决定迁都北平,由姚广孝规划京城。如今北京的中轴线,故宫三大殿,北京的九门格局(东直门、西直门、崇文门、德胜门、安定门、阜成门、正阳门、宣武门、朝阳门,围着的是北京内城),箭楼、瓮城的修建,城墙的走向,建筑规范就是姚广孝设计的。

此外,在永乐五年(1407年),姚广孝与解缙等完成了三亿七千万字的《永乐大典》,又在永乐九年(1411年),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除了修书之余,姚广孝还设计和监造了有中国钟王之称的永乐大钟。同时,姚广孝还辅佐过太子朱高炽监国,以及教导太孙朱瞻基,在永乐盛世后,这两位皇帝创下的仁宣之治,稳固明室统治。

永乐大钟的钟面上、下、内、外合共刻有近23万字,是中国现存最大型的青铜钟,藏于北京市的大钟寺中。(Wikipedia)

由此可见,姚广孝绝对称得上是一大奇才。他生于元朝,长于明初,成就于永乐,究其一生,最终得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姚广孝四大皆空,超然于物外,同时又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在与朱棣做主仆的36年间,两人从未心生间隙,朱棣对他的尊重与信任始终如一。

更多文章

  • 明宣宗女婿薛桓:靖难元勋薛禄之子,因和公主吵架而被打入大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靖难二十六功臣,靖难后建文旧臣都赶哪去了,靖难贵妃解手惨死

    密云距离京城一百多里,皇家寺庙为何会在此选址?原来当年明宣宗朱瞻基之女常德公主白天思念父皇,晚上梦中见到一座红山。遍寻京郊之后,发现东邵渠村后有一座凤林山。其主峰上裸露的岩石全呈赭红色,正是一座少有的红石山。无巧不巧的是,凤林山下原本就有一座修建于元代的龙祥寺。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龙祥寺开始进

  • 考古发现一张完整“人皮”,经鉴定是明朝大将,他为何会沦落至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考古发现,明朝的士兵意外发现一件文物,明朝蓝玉人皮现在还保存吗

    很多人听到这里都会觉得这个故事是天方夜谭,根本就是哄小孩子睡觉的方式,却不知道专家们真的找到一张完整的人皮,然后经过他们的多方鉴定,更是将人皮的主人锁定在明朝大将的身上,究竟是哪位大将会得到如此悲惨的下场呢?当明朝二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神出鬼没的锦衣卫,只要有犯人落到他们的手里

  • 大臣请6天假,朱元璋:准!第7天准时回朝,朱元璋却说:拉去斩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对早朝迟到的官员惩罚,朱元璋死前问大臣问题,朱元璋登基后发布的诏令

    但事实上还真的需要理由,因为从古至今大家都不约而同认为君王应该要有约束,其中最赞成这一思想的就是儒家,而朱元璋本人是推崇儒学的,刚刚即位的时候他就迫不及待祭祀孔子,并且还派人去孔子的故乡写祭文,又召令孔子的55世孙孔克坚朝见,赏赐了他不少的东西,并规定孔子后代全都不用徭役赋税。 所以朱元璋杀人远不

  • 大理请求内附,宋朝百般避让,宋朝和大理的关系为何如此怪异?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理国和宋朝,北宋时期大理历史,宋朝大理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那中原王朝和这些地方民族的政权是什么样的呢?大体来说是有战有和,交流不断,而在这其中,大理国和宋朝的关系绝对算是相当独特的,虽然金庸老先生的名著《天龙八部》中,大理世子段誉的戏份相当多且多与中原相关,但事实上,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相当薄弱,目前能查到大理国与同一时期的宋朝相关史料并不是很多,内容主要也

  • 苏轼的“才华”,到底有多高?与朋友几则文字游戏,折服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轼个人才华成就,苏轼的才华有哪些,苏轼才华历史上罕见

    到了宋朝时期,有这么一位“奇才”,他不仅才华横溢、留有很多诗篇,而且在史学、理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也是硕果累累,光耀千秋。他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的文化大家,一生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其书法用笔丰腴跌宕;其画学文同,主张神似,是一位“全面”且有魅力的文

  • 才子被行刑前顺口念了首诗,监斩官汇报后,朱元璋:你也跟他去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行刑前吟诗,朱元璋对犯人说的话,朱元璋对官员的二十字训诫

    孙蕡出生于至元二年(1337年)的广东顺德,也就是说他出生的时候还是元朝,但是我们知道元朝1368年就已经被灭掉了,孙蕡出生在元朝末年。当时天下战火纷飞,群雄逐鹿,各大起义军势力与元朝官军打得是如火如荼,不过由于当时的顺德相对偏远,所以孙蕡的幼年时代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孙蕡从小就表现出了一种非常聪

  • 朱元璋赐蒸鹅,徐达含泪吃完,当晚随即死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为什么送鹅肉给徐达,朱元璋为啥要给徐达吃鹅,朱元璋为何不杀徐达

    ▲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伐果断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朱元璋能够建立大明王朝,有两个左膀右臂,分别是徐达和常遇春这两员猛将,徐达持重有谋,更是所有名将都比不上的;徐达统兵大败陈友谅、消灭张士诚、北伐元朝等,戎马一生

  • 古代,有一种刑罚叫“凌迟”,到底多残酷?为何袁崇焕会被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有一种刑罚出现时间较晚,大约产生于五代时期,元朝正式列入国家刑罚体系,而后在明清时期也常常使用,这种刑罚就是令人胆寒的“凌迟”!凌迟的原本意思是山坡缓慢下行,引申到刑罚上就是让犯人缓慢的受死,而不是快速毙命。由此,民间又将这种刑罚称之为“千刀万剐”。“凌迟”二字最早出现在《辽史·刑法志》中。它

  • 李自成来势汹汹,崇祯无人可用,一大臣道:牢房里就有位当世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自成与崇祯和谈,崇祯对李自成的三个错误,崇祯十五年的李自成

    公元1642年,此刻距崇祯吊死煤山,还有两年时间。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已经进入到了最后时刻。纵观明朝276年,虽显得很刚硬,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奈何终究无法跳出历史怪圈。那么明朝是从何时起,敲响“丧钟”的?有人一竿子追到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和冤杀于谦。还有人言称,是亡于万历帝!刘伯温不是在《

  • 包拯去世后,贴身侍卫展昭突然销声匿迹,他到底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包拯死后展昭去了哪里,包拯死后展昭为什么不见踪迹,展昭在包拯死后神秘消失了

    哪怕梦想没有曹操刘备那样远大,并不是想要一统天下,而只是和那一些“海内不平之事”作斗争,只是想要安安静静地当一个为民做主,好好打击黑恶势力的官员,那也是需要一个强大团队的,比如说宋朝时候著名的清官,被誉为包青天的“包拯”。提到包拯的时候,耳畔就会很自然地响起“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