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嘉庆《宁国府志》唐朝职官讹误举隅(上)

嘉庆《宁国府志》唐朝职官讹误举隅(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09 更新时间:2024/3/2 15:37:24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125期

“职官志”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因为地方官关乎各级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乃至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地方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民生。因此历代修志,“职官志”力求其详,褒善贬恶,以存史鉴。但由于时远事湮,史料有限,故各地地方志中的“职官志”错讹不少。今以嘉庆《宁国府志》(以下简称“嘉庆府志”)卷二中的唐代《职官表》州属职官为例,考辨如下。

1、崔庭玉与霍廷玉

府志据武平一《东门颂并序》“东门者,前刺史平阳崔公庭玉。……使君名玙,字庭玉”(《全唐文》卷二六八),录崔玙为宣歙观察使,并系于会昌年间。

其实这里的崔玙(庭玉)乃霍廷玉因形近而致讹。

霍廷玉是开元年间人。《册府元龟》卷一六二:开元八年五月,“置十道观察使,……宣州刺史霍廷玉充淮南西道按察使。”卷六二六:“开元十年……以江南道按察使、宣州刺史霍廷玉为右骁骑将军。”《渊鉴类函》卷一○四也有类似的记载:“开元中……以宣州刺史霍廷玉为骁骑将军、梁州都督。”可见,霍廷玉当于开元八年(720)或稍前任宣州刺史。武平一《东门颂并序》作于开元十年(722),既言“前刺史”,则是指霍廷玉无疑。

唐朝时,崔、霍均为大姓,人数众多;“玙”、“廷玉”又寓美好之意,故崔、霍两姓以之为名、为字者甚多,难以详考。《山左金石志》卷十二就录有张之宏的《兖公之颂碑》,碑末列名者也有“文林郎、守主簿、平阳崔庭玉”,此碑作于天宝元年(742)四月。此一“崔庭玉”籍贯与崔玙相同,均为平阳人,而天宝元年方为小小的主簿,当然不会是开元间已任宣州刺史的“崔玙”。

可能霍廷玉原名玙,字廷(庭)玉,后以字行。故清人劳格在他的《唐御史台精舍题名》卷一里,已疑武平一《东门颂》中的“崔玙”当作“霍玙”。今人郁贤皓在编纂《唐刺史考》时,既录崔玙,又引劳格说以存疑。然而后来他撰《溯史料本源,循学术规范》一文(见《光明日报》2007年9月15日),就力主劳格之说,认为武平一《东门颂》中的“崔玙”,实乃霍廷玉之讹。武平一《东门颂》中的“崔玙”当即前人不明所以,妄改所致。

事实上,任宣歙观察使的“崔玙”乃另有其人。《旧唐书》卷一六四《王龟传》:“大中末,出为宣歙团练观察副使,赐绯。入为祠部郎中、史馆修撰。前从崔玙贰宣歙,及玙镇河中,又奏为副使。”可见,约大中八年(854)前后,崔玙曾任宣歙观察使,并辟王龟为宣歙团练观察副使。嘉庆府志将之与武平一《东门颂》中的“崔(霍)玙”混为一谈,又系于会昌年间,实是误上加误。

此一“崔玙”,字朗士,清河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人。长庆初进士。大中七年权知户部侍郎。《旧唐书》卷一七七有传。

2、何昌浩不是宣歙观察使判官

嘉庆府志承万历《宁国府志》,据《李太白文集》卷十一《泾溪南蓝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筑,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诗,认为李白游泾县蓝山,诗寄何昌浩,则何昌浩任判官当是在距泾县不远的宣州,故录入宣歙观察使“副佐幕职”。其实这完全是府志编者的臆测,未能通读李白全集及深刻领悟本诗所致。

查四库本《李太白文集》,李白赠何昌浩诗凡二首,另一首见卷七《赠何七判官昌浩》,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此诗作于天宝十年(751)。本年冬,李白离梁苑北上幽州,在幽州与何昌浩相识。安旗疑何昌浩时为幽州节度使判官,当得其实。天宝十年李白尚未至宣城,何昌浩之不在宣州明矣。

据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泾溪……寄何判官昌浩》作于天宝十四年(755)秋,有无可能此时何昌浩已调入宣歙观察使幕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首诗。全诗如下:

蓝岑竦天壁,突兀如鲸额。奔蹙横澄潭,势吞落星石。沙带秋月明,水摇寒山碧。佳境宜缓棹,清辉能留客。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

李白游蓝山,好友不能同行,心存遗憾自是人之常情,但诗中所言,乃是“恨君阻欢游,使我自惊惕”。既“惊”且“惕”,辞义颇重,其中必包含着某种难以明言的重大信息,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自可了然。当时幽州节度使安禄山反相已露,李白担心的是一旦安禄山举兵造反,身为节度使判官的何昌浩必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果然本年十一月,安禄山终于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叛乱。

泾县蓝山耸壁寺

可见李白作此诗时,何昌浩仍在幽州节度使判官任,故李白寄此诗表达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希望好友能激流勇退,远离祸源,“所期俱卜筑,结茅炼金液”,和自己一样优游山水。

综上所述,李白诗中的何昌浩,乃是幽州节度使判官,非宣歙观察使判官。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认为只有节度使属官才有判官,观察使无判官,故将本诗移入上元二年(761),浙江西道节度使徙治宣州之后,疑何昌浩乃是浙西节度使判官,则未免过于胶柱了。凡使皆有判官,史有明言,此处不再赘叙。

3、颜真卿任浙西节度使,不治宣州

嘉庆府志以乾元二年(759)颜真卿任浙西节度使,治宣州。实误。《宣城名宦记》记颜真卿“乾元间任宣润等州节度观察使,刘展反,预饬战具,任赖以安”,未明言颜真卿驻节宣州。

考《新唐书》卷五十四《表第八•方镇五》,乾元元年(758)始置浙江西道节度兼江宁军使,领昇、润、宣、歙、饶、江、苏、常、杭、湖十州,其治在昇州,后治苏州。寻浙江西道罢领宣、歙、饶三州,另置宣歙饶观察使,治宣州。乾元二年初废浙江西道节度使,置观察处置都团练守捉及本道营田使,仍治苏州。复领宣、歙、饶三州,废宣歙饶观察使。可见乾元二年浙西节度使从没有驻节过宣州。时宣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为宣州刺史,2月,青、徐等六州节度使季广琛被贬为宣州刺史(《旧唐书》卷十《肃宗本纪》)。

颜真卿像及其书法

据颜真卿《谢浙西节度使表》:“臣某言,伏奉六月九日恩制,以臣为昇州刺史,充浙西节度使兼江宁军使,……制书以今月(7月)四日至饶州,臣以今日发赴本道,取都统节度观察使李峘处分讫,即赴昇州。”(《颜鲁公集》卷二)可知颜真卿任浙西节度使,其治在昇州(今南京),并不在宣州。故颜真卿不当入《宁国府志》职官表。

其实,直到上元二年(761),浙西节度使才徙治宣州(《新唐书》卷五十四《表第八•方镇五》)。1月5日,温州刺史季广琛再为宣州刺史,充浙江西道节度使(《旧唐书》卷十《肃宗本纪》),浙西节度使才驻宣州。到永泰二年(766),浙西节度使罢领宣、歙二州,改治润州(今江苏镇江)。复置宣歙池观察使,治宣州。浙江节度使驻节宣州仅短短的五年时间。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副会长兼秘书长)

童达清制作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公众号(xclswh999)

更多文章

  • 文圣是孔子,武圣是关羽,诗圣是杜甫,中国历史上“剑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的文圣和武圣都是谁,杜甫为什么称为诗圣,武圣和文圣分别是谁

    古人云:“才德全尽谓之圣人。”也就是那些知行完备、品德至善、智慧超群之人,但随着诸子百家的争鸣滥觞,某一行业的最贤能者亦被相关领域认定为圣人,这就形成了如今的十圣:文圣孔子,武圣关羽,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书圣王羲之,酒圣杜康,茶圣陆羽,诗圣杜甫,草圣张旭,画圣吴道子。可是,中国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

  • 李世民上位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致使秦琼一病十几年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为什么不重用秦琼,李世民秦琼完整版,历史上真正的秦琼和李世民

    但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庸才,在他还没有成为皇帝之前,他跟随着李渊征战就已经证明了他的实力,可以说,李家的江山几乎全是李世民打下来的,他功不可没。可是,李渊并不只有李世民一个孩子,李建成等人也是李渊的亲生子。最初之时李世民没将几位兄弟放在心中,手足又怎可能互相残害呢,可人无伤虎意,虎有伤人心。李建成却对他

  • 李世民喝下太子的毒酒,为何口吐鲜血而未死亡?魏征道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世民如何处理魏征,魏征与李世民的趣事,李世民对魏征的真实态度

    大家都知道玄武门之变,但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建成曾经邀请李世民去府上喝酒,李世民自知有诈,但是还不能不去,毕竟当时兄弟相残已经是一个必然发生的局面了,而李建成则是想要借用这个机会,直接毒死李世民,而且在《旧唐书》之中记载,李世民从太子府上回来之后,口吐鲜血,但是,李世民如果真的喝下了毒酒,为什么

  • 考古发现唐朝古墓,墓中夫妻牵手1000年,唐朝人的爱情有多浪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安发现唐朝墓,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古墓,唐朝墓发掘全过程

    在那上百座古墓中,有一座唐墓,当考古人员发掘时,看到墓室中夫妻的骨架还紧紧地手牵着手,经历了1000多年时光,再轰轰烈烈的爱情,都应该消散在历史的车轮里,可是这对夫妻,竟然像小说里写的那样,一千多年前牵手而逝,一千多年后被人发掘,他们的爱情故事,不免令我浮想联翩。不如,我们就来说说唐朝人的婚姻与爱情

  • 为什么说东方朔的政治能力无法与诸葛亮、魏征等名臣相提并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东方朔和诸葛亮谁聪明,汉武帝对东方朔评价,历史上东方朔有多厉害

    汉武帝和东方朔这对君臣组合比较有趣。一个是站在权力巅峰上的男人,一个是在朝堂上有话语权的宠臣;一个魄力十足说一不二,一个圆滑聪明忠心耿耿。在旁人眼中,这对君臣的组合与唐太宗和魏征一样,互为知己,君臣相得益彰。殊不知,东方朔在汉武帝一朝的地位并不高,至少他的官职很低,终生没有得到重用。那么,为什么刘彻

  • 居劣势的李世民,被逼无奈埋伏在玄武门,留下2个影响后代的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的罪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真正原因,如何评价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

    李建成这一招十分巧妙,不但使李世民痛失自己的主力(元吉请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及秦叔宝与之同行),还能慑服其他将士,更可借此机会一举除掉秦王世民,并逼高祖李渊退位。此举,却也逼得李世民立下了以武力解决且抢先动手的决心。李世民剧照让李世民下决定动手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与侯君集日夜进

  • 唐朝末年,地方节度使割据一方,皇帝为何不用推恩令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节度使割据原因,唐朝末年节度使权力,唐朝真实的节度使制度

    唐朝皇帝首先,唐朝中央权力过于弱小,无法推行“推恩令”。 汉武帝的“推恩令”虽然效果不错,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他施展政策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他老爹汉景帝已经平定了七国之乱,将藩王中的刺头给拔掉了。汉武帝时期虽然还有一些不听话的藩王,但已经无法左右形势。如果将汉武帝放在汉景帝时期,他的推恩令同样推行不下去。

  • 唐代花卉与饮食文化: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兰陵美酒郁金香示意图,兰陵美酒郁金香兰陵是指哪里,唐朝皇家花卉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昌盛,唐朝兴起爱花风尚。与前代相比,唐代花卉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更高,出现的范围也更广,对人们的饮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唐代花卉频繁出现于唐人饮食生活中,其饮食方法以及被用于饮食的花卉品种更加丰富,既可煮粥蒸饭、泡茶酿酒,亦可入菜、制作点心,甚至直接食用,一些唐人通过饮

  • 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唐朝的窦太后是什么关系?窦氏家族是如何创造千年传奇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汉窦太后与东汉窦太后,窦太后和东汉的关系,对汉朝窦太后的历史评价

    这四位皇后分别是:西汉汉文帝“孝文皇后”窦漪房,公元前180年封后;东汉汉章帝“章德皇后”窦氏,公元78年封后;东汉汉桓帝“桓思皇后”窦妙,公元165年封后;唐朝唐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公元618年追封;唐朝唐睿宗“昭成皇后”窦氏,公元710年追封。在宋朝以前,太后喜欢让皇子、皇孙娶娘家侄女、侄孙女

  • 4位乾隆扮演者:图2地位无法超越,图4最符合史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演过乾隆的11位演员,乾隆最像的扮演者,乾隆剧照大全

    1、聂远提到聂远,我们就想到了《延禧攻略》中的大猪蹄子。他在剧中饰演皇帝乾隆,超级圈粉的一个角色。聂远饰演的乾隆不是我们印象中刻板威严的形象,而是很毒舌,很可爱,也很机智任性,有时候还很皮,聂远把乾隆演绎得十分立体生动接地气。开剧第一集就让观众见识到了乾隆的毒舌功力,选秀变成了乾隆的吐槽大会,像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