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丽4万远征军欲侵占明朝辽东,天真外加不怕死

高丽4万远征军欲侵占明朝辽东,天真外加不怕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00 更新时间:2024/2/5 18:14:57

高丽王朝

如果没错的话,元朝应该是拥有过世界上最大疆域的封建国家,蒙古的铁蹄踏过欧亚地区的大部分土地,打过日本、到过里海附近,没办法,蒙古铁蹄势力在这里摆着,无人可以撼动。在这么彪悍战斗力面前,高丽(现如今朝鲜与韩国)也不得不屈服,每年向元朝进贡。

世代交替,元朝被明朝打败,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本着睦邻友好的想法,朱元璋将高丽视为周边友好国家之一。明初,朱元璋对北元(元朝残余势力)的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但要想消灭彻底北元还是有些不现实,此时辽东地区还在北元的掌控之中。高丽作为一个“弱小”国家,即便是被明朝追着满蒙古草原乱跑的北元也可以轻松解决他们,更何况兵强马壮的明朝了,因此高丽不得不向明朝与北元臣服。

明朝、北元、高丽势力范围图

既然肯臣服于明朝,向明朝纳贡,朱元璋也不会欺负犹如“小弟”般存在的高丽。当然,高丽的一些做法实在是让朱元璋生气,以至于老朱想要用武力吓唬一下。起初,朱元璋想联合高丽一起抗倭,并且提供了硫磺、硝等火药原料,但是高丽王收了老朱家的东西却不肯出手帮忙,这让老朱很恼火。一件小事不足以让明朝去消灭朝鲜,但却影响了老朱的心情,使得老朱怎么看高丽是怎么不顺眼。

惹了明朝一次就算了呗,高丽还有第二次招惹明朝。

洪武七年,高丽国内发生了政变,高丽国王王颛被权相李仁人所弑,并李仁人拥立王颛养子辛隅为王,遣使来明朝入贡。为何必须向明朝进攻呢?因为高丽与明朝建立的宗藩关系,高丽国王封号必须由明朝册封才算合法,因此高丽不得不向明朝进攻,以求明朝的册封。朱元璋收到高丽国王进贡的物品,高高兴兴打开一看,里面居然写着“白竺布三百匹,礼送太府监”(太府监是元朝的部门,明朝没有此部门),高丽与明朝“死对头”北元不清不楚的关系彻底让朱元璋抓了现行,老朱本来的鞋拔子脸一下子拉成驴脸这么长,两国关系再次降到“冰点”。也许是北元依然是强大的存在,让高丽不得不首鼠两端。

朱元璋剧照

泱泱大国的皇帝,怎么能够因为接二连三小事情放弃大局呢?因此朱元璋还是派出使者前往高丽去册封高丽新国王。本来事情也算进展的顺利,但明朝使者在归国的途中被人暗杀了,这事情不管是不是高丽干得,毕竟在高丽的土地上,他们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老朱将火全发到了高丽,撤销高丽王的封号,扬言出兵教训一下高丽。得不到册封的高丽王,转投北元册封,这火上浇油的做法让明朝与高丽的关系彻底决裂。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以为我小就好欺负,高丽的辛隅国王就是这么一个有“骨气”的君王,明朝还没打算动手,而他却要先动手了。恰巧此时,明朝大将冯胜蓝玉打败了北元残余势力,在辽东设立了铁岭卫都指挥使司,将辽东地区纳入明朝版图。

辽东地形图

在这里稍微说一下辽东,辽东在魏晋南北朝战乱时期被高句丽王朝占领,后唐朝三征高句丽将此地纳入唐朝版图,随着朝代变迁,元朝又掌握了此地。当然,高句丽王朝与高丽王朝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只是高丽的建立者王建觉得“高句丽”更能说明其王朝的势力以及历史,因此也把新王朝取名“高句丽”,后人为了区分两个“高句丽”,因此把后者称为“高丽”。

三征高句丽

那么有趣的问题就来了,高丽本来就想去揍明朝,这时明朝还占据了辽东地区。高丽国王辛隅本着试一试的态度问朱元璋要了一下辽东,老朱回答也很干脆:“哪凉快呆哪去”。碰了一鼻子灰的辛隅觉得很没有面子,于是集结了一支4万人组成的远征军,想要从明朝手中夺下辽东地区,而此时驻守在此地的是刚刚打败北元20万军队的明军,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觉得这4万人就能够打败明军?难道天真加不怕死就能解决问题?

高句丽地图

凡是要过过脑子,否则怎么玩完的都不知道。辛隅国王有些太天真,但带兵的将领李成桂可不傻,他知道这是送死的行为,因此李成桂调转4万大军的方向,向着高丽皇宫逼近。李成桂用简单的方式结束了高丽国王的闹剧,并且建立了著名的李氏王朝。李桂成是聪明人,为了缓解与明朝关系,不断派出使者向明朝进贡,将心比心的做法换来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将这新建立的王朝命名为“朝鲜”,取“朝日鲜明之国”之意,至此明朝又增添了一个友好的盟友。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为历史点赞。

更多文章

  • 姚广孝请朱棣不要杀方孝孺,朱棣也答应了,为何后来还是灭其十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姚广孝为什么支持朱棣,朱棣为何要杀姚广孝,朱棣杀了方孝孺十族多少人

    原来,朱元璋是希望将来,方孝孺能够辅佐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即位后,便谨遵祖父遗训,开始重用方孝孺,召他任翰林侍讲,后为翰林学士。朱允炆将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视为自己的亲信。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将方孝孺等人视为自己的智囊团,对他们的话言听计从。建文三年,方孝孺建议命令辽东诸将直捣北平,趁朱

  • 李世民加官进爵,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同是皇帝,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李世民赵匡胤,李世民和赵匡胤共同特点,李世民和赵匡胤是一个人吗

    但是在他们在处理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伙计时,却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李世民在登基后,对于登基后,对于曾经跟随自己的文臣武将,都给予了极高的礼遇,除了封官进爵之外,还给他们立了个集体牌坊(凌烟阁),让他们名流千古。反观赵匡胤,登基不久之后,就利用了一场“鸿门宴”,罢黜了众多武将的军权。他们同样是皇帝,

  • 同样治世,西汉五代才有文景之治,为何明朝一代人就有洪武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为什么有洪武之治,明朝的仁宣之治与汉朝的景宣之治,西汉为什么会出现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治世,是指汉朝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和儿子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期出现的治世,正是有着这两位皇帝打下良好基础,汉武帝继位以后,才可以东征西讨和开疆拓土。洪武之治是指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出现的治世,之后是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的永乐盛世,再之后是明仁宗和明宣宗父子俩在位时期的

  • 越南会从明朝独立,官员暴虐起了很坏作用,黎利都称被逼无奈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黎利德,越南什么时候脱离明朝控制,黎利在越南名声大吗

    此举遭到了明朝厌恶,陈朝遗族趁机前往明朝朝廷控诉胡朝篡立,明成祖派出大军前往越南,要求胡朝归政陈氏王族,然而胡朝并不买账而且中途杀害陈氏王族及明军,一怒之下,明成祖南征安南,由于胡朝的倒行逆施,最终明朝征服了安南,越南再次复归中原王朝管辖,成为明朝的交趾省。交趾省设置之后,由于安南人立国太久,加之明

  • 元顺帝在位36年占元朝98年的三分之一还多,励精图治为何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元朝元顺帝简介,元顺帝13岁登基励精图治几十年,元顺帝是元朝最后一位大汗吗

    一、个人原因:元顺帝的能力不足,而且没有坚持下去。纵观中国古代史,盛世之主虽少,但是历朝历代总是或多或少有那么几个,但要说起诸如汉宣帝那样的中兴之主,却是寥寥无几。不过虽然没有那么大能力,但元顺帝也并非昏庸之人,没有混吃等死,没有坐以待毙,而且有一定能力。先是以伯颜铲除了权倾朝野的燕帖木儿家族,再授

  • 论化学教父朱元璋对元素周期表的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元素周期表和朱元璋啥关系,朱家对元素周期表的贡献,哪些人研究过元素周期表

    会带兵,会打仗,会当皇帝,开创了大明王朝,还是个化学家……What?化学家?Are U kidding?真不开玩笑,在网络上,还有人称朱元璋为“化学教父”呢!不管你信不信,这俩画像都是朱元璋喏!先来看几个明朝王爷的名字: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在铁、朱在钠、朱均钚、朱奉镅、朱成钴、朱成钯、

  • 朱元璋童年给刘德放牛,曾被百般刁难,当皇帝后为何不将其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众多的布衣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可谓是最励志的一个,他出过家、要过饭,在年幼的时候甚至还要靠放牛维持生计。据说,当年雇佣朱元璋的人名叫刘德,但正如魏忠贤既不忠也不贤一样,这个刘德也没有什么高尚的品德。作为穷人家的孩子,朱元璋没少受刘德的欺压和侮辱,而相传朱元璋当了皇帝后,还曾回到家乡见过刘德一面。那

  • 朱元璋当上皇帝,一个救命恩人来领赏,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报答恩人视频,朱元璋如何对待恩人,朱元璋是如何封赏功臣

    有一次,他看见远处跑着一个起义军模样的人。那人跑到他的跟前,就跪下说:“大哥,元兵追拿俺,你就救救我吧!”他把那人藏到附近的一个山洞里,又不慌不忙地走回原地,若无其事地打起柴来。过了不大一会儿,元兵追上来了。戴平镇装作哑巴,咿咿唔唔,比比画画,哄骗元兵向西追赶。可笑那些元兵,想也不想就往西追。他看看

  • 趣味历史:原来明朝文人爱习武,武侠小说可能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的社会其实可以说是不太安定的,因为明朝直到灭亡,都一直有蒙古人、日本人和流寇这四大隐患,因此整个明朝军事气氛十分的浓厚。明朝经济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尤其是京杭大运河修建完成之后,商业发达,城市繁荣且热闹。从《桃花扇》中的描绘来看,就可以看出在大运河的发展下,人们很重视城市生活很多人都在吃喝玩乐,

  • 朱允炆失踪后,朱棣是如何对待他的老婆和儿子的,结果让人流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棣派两个人找朱允炆,朱棣和朱允炆,朱允炆死后朱棣怎么对待

    对于古代的皇子皇孙来说,他们出身高贵,高高在上,一生下来就是锦衣玉食,不愁吃不愁穿,但他们却是危险重重,为了争夺皇位,那管什么父子,兄弟亲情,为了得到皇位,皇子明争暗斗,有的甚至杀父,杀兄弟。历史上这种事情很常见,比如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还有我们今天说的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打败了朱允炆,成功登上了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