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原因:元顺帝的能力不足,而且没有坚持下去。
纵观中国古代史,盛世之主虽少,但是历朝历代总是或多或少有那么几个,但要说起诸如汉宣帝那样的中兴之主,却是寥寥无几。
不过虽然没有那么大能力,但元顺帝也并非昏庸之人,没有混吃等死,没有坐以待毙,而且有一定能力。先是以伯颜铲除了权倾朝野的燕帖木儿家族,再授以伯颜大权,试图扭转局势,结果伯颜不争气,掌握了大权,却没有扭转了局势,反而使得局势愈发恶劣。
于是元顺帝联合脱脱发动政变扳倒了伯颜,再重用脱脱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是为“至正新政”。在元顺帝的励精图治与脱脱的勤勉能干之下,当时的元朝一度有中兴之势,不过也仅仅只是有,并没有真正地实现中兴。
不过平心而论,在历代亡国之君中,能有元顺帝这般成就者,也是寥寥无几了。像明朝的崇祯帝也是勤政,有中兴王朝之心,但却并没有使得局势出现过诸如这般回光返照的成果,就没有变好过,而是局势越来越恶劣,最终亡国。
之后随着精明能干得脱脱以多病而隐退,元顺帝再用之人能力一般,还有一系列的改革虽然有成效,但并没有在根本上改变局面,再加上黄河决堤,天灾频发,元顺帝最终是有些自暴自弃,开始怠政,是沉湎享乐。并且将朝政交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使得皇太子权力越来越大,父子之间矛盾也越来越大,也因此搞得内斗不断,不是亡国大祸在眼前,父子二人怕是要拼个你死我活,而不是最后言和。
在这种情况下,元顺帝在大都攻破以后,逃回漠北老家,元朝的全国性统治结束。
客观来说,元顺帝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会审时度势,会妥协,也会果断出手,如果在承平之世,肯定也有一番作为。
在元朝诸帝之中,他的能力也是上流水平,只不过他是由好变坏。在位前期,尤其是与脱脱共同改革期间,是有着明君气宇,不过改革失败以后,开始自暴自弃,就可说是昏君了,但不能因为之后作为全面否定这个人。
不过由于元顺帝是亡国之君,所以他的评价,在大众印象之中,是片面化、简单化了,都下意识认为这是一个昏君,其实元顺帝没那么简单,只不过被“亡国之君”这个历史定位“束缚”了。
二、环境原因:元顺帝在位时,元朝虽然只走到60多年,却已是积重难返。
参考之后的明清两朝,明朝在60多年的时候,是明宣宗在位时期,当时正是有名的仁宣之治时期,明朝正是强盛之时。清朝在60多年的时候,正是康熙帝在位时期,当时清朝处于康乾盛世,虽然有些“饥饿”,但其统治也是达到了鼎盛时期。
但是元朝就不一样了,在元顺帝继位没多久,长江流域就是叛乱纷起,而且还是起之不绝,这处被镇压,另一处就又爆发了,是延绵不绝,直至元朝灭亡,这很明显已经是王朝末期的症状了。
之所以这样,其实跟元顺帝关系真不大,主要原因还是之前历代皇帝埋下的雷。
首先元朝皇帝的统治,比较简单粗暴不说,在继承顺序更是出了大问题,搞得经常内乱,皇室斗争严重而残酷。
从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就开始乱套,先是嫡长子真金太子英年早逝,元世祖不考虑其他子嗣也罢,选择真金太子子嗣就选择吧,却选择了真金太子的三子也就是后来的元成宗,而不是选择长子,可谓是没有章法可言。
元成宗本来是有机会扭转这种情况,更正继承顺序,避免以后引起皇室内乱,但是没想到元成宗只有一个独子,而且早夭了,没多久无子的元成宗也跟着去了,还没有确定继承人,这下就真正的开始乱套了。
元武宗一系获胜,元武宗次子(元文宗)先成为皇帝又让位哥哥(元明宗),但是又发生“天历之变”,哥哥(元明宗)莫名死去,弟弟(元文宗)继续当皇帝,后来弟弟(元文宗)可能是对于哥哥(元明英)“莫名”死去很愧疚,于是将皇位还给哥哥次子(元宁宗),不过几岁的次子(元宁宗)在位53天就病亡,于是哥哥(元明英)的长子登基为帝,这便是元顺帝。
帝系的失序传承,皇帝更换的频繁,不稳定政治环境,不时地内乱战争,再加上整体皇帝素质一般,对于治国理政的简单粗暴,最终是一步步使统治的根基被摧毁,使得王朝才60多年而已,正是鼎盛的时期,没有鼎盛不说,不只是衰败不堪,更是有着王朝末期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元顺帝就是汉宣帝在世都不一定可以扭转局势,更何况他还不是,虽有一定能力,但绝非雄才大略的中兴之主。
元顺帝面对的问题也可谓是方方面面的,像他的之所以一开始没有掌握大权,有个重要原因在于他是失序继位,因为他生母是异族出身,导致他的父亲元明英对他这个长子很是冷待,以至于元文宗死前想要立哥哥元明宗的子嗣为帝,结果却是大臣先拥戴元明宗的次子元宁宗继位,7岁元宁宗在位仅53天便病死,元顺帝这个元明宗长子才继承为帝,这样的失序继承,对于元顺帝来说,可谓影响很大,是他统治上的瑕疵,无形之中弱化了他的皇帝权威。
在王朝衰落之际,是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强人出现,来集中一切力量,进行一系列改革,方有机会彻底扭转局势。
元顺帝面对积重难返的局势,又非强人,更是因为失序继承而一开始就导致地位被弱化,可谓难上加难,如此一来,扭转不了积重难返的局势,自然只能苦苦努力一番无果以后,是自暴自弃,或者可说是在顺其自然中坐以待毙,坐待亡国,在大都被破之际逃回漠北老家,而不是抵抗至死,因此“大明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以帝知顺天命,退避而去,特加其号曰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