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贪腐行为的大明官员,人人都可以得而诛杀,这些贪赃枉法的官员们,一旦被朱元璋抓获,便会对他们实施剥皮填草的酷刑,令人望而生畏。虽然朱元璋曾如此铁腕反腐,不过由于制度的原因,大明帝国的官员们,还是前赴后继地跳入到了深渊之中。
另一个有关对朱元璋的评价,则是认为他滥杀成性,那些和他一起开创大明帝国的功臣们,几乎无一幸免,李善长、徐达、蓝玉等等,一一被朱元璋借口杀掉。不过在这其中,却有一个人是一个例外,他就是黔宁王沐英。
沐英是孤儿,早年间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大明帝国建立后,为追讨残余的北元势力,沐英率兵来到云南,从此便世代镇守于此,沐英以及沐英的后人,得到了明王朝赐予的丹书铁券,世世代代以黔国公的爵位驻守云南,为大明帝国戍边。
从沐英开始到崇祯元年,沐家这一簪缨大族,在云南存在了二百多年之久。在公元1628年,这一年,随着第11代黔国公沐启元的突然病亡。沐家又迎来了一位新的黔国公,不过对方才年仅十岁,是沐英的第十一世孙,名叫沐天波。
十岁的年龄,在今天不过才上了小学而已,然而对于小小年纪的沐天波来说,十岁的他,就已经继承了国公的爵位,从此要肩负起替大明王朝镇守云南的重任。不过刚刚袭封爵位的沐天波,丝毫不知道在北京城中也和他一样,新近即位的崇祯皇帝,此时正在焦头烂额地收拾大明王朝的烂摊子。
童年对于沐天波是快乐的,远在云南,不用牵涉到帝国心脏的矛盾纠纷中,管理好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即可;可是对于崇祯来说,他早已是心力憔悴了,从即位开始,大明江山一日不如一日,内部有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外部有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虎视眈眈,不近女色且号称工作狂的崇祯,在大势面前,有心无力。公元1644年,崇祯吊死在煤山。随着李自成攻入北京城,预示着大明王朝的覆亡,只剩下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
而随着崇祯的死,此时已成长为青年的沐天波,则必须面对历史风云的冲击,走向前台,为南明小朝廷续命,充当撑起大明王朝的最后一道曙光。
公元1655年,南明小朝廷在永历帝朱由榔的带领下,逃到云南,被沐天波收留。然而此时大清的军队,步步紧逼。公元1660年,走投无路的南明小朝廷,在沐天波的护送下,来到了中缅边境,投靠缅王莽达。
莽达对于沐天波和朱由榔倒是还客气,供应吃穿,不过很快,莽达的弟弟莽白发动叛乱,杀死哥哥,逼迫永历帝封赏他缅王的王位。朱由榔不从,莽白便设计诱捕朱由榔和沐天波,沐天波被围困之时,血战而死,为大明朝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沐天波自知前往缅甸凶多吉少,因此将子孙早早婚配给了云南当地土司,至今云南当地,还有数百沐姓,相传即当年沐天波之后。
参考资料:
1.黎东方,细说明朝,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顾诚,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
3.计六奇,明季南略,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