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名人,梁启超是革命家,而李鸿章则是慈禧门下的守旧大臣,原本站在对立面两个人,他为何会给李鸿章这么高的评价呢?
如今人们评价李鸿章,大体都是两个方面,一种看法是李鸿章过度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大量不平等条件导致清朝更积贫积弱,而李鸿章中饱私囊,从中谋取了大量的财产。 中法战争之后,左宗棠认为李鸿章“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李鸿章也是落得一个千古骂名。
另外一种认为李鸿章推动了洋务运动,发展近代军工业。虽然签订了不平等条件,但是李鸿章只是大清朝的臣,即便李鸿章不签订条约也有其余的人会签订条约。
李鸿章利用的谈判优势尽可能减损清朝的损失,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之后,李鸿章就前往日本还挨了一枪,最终因为这一颗子弹少赔了一个亿。李鸿章用自己的外交优势尽可能为清朝争取发展的机会,若是没有李鸿章,大清难以延续到1912年。
不过人们如何评价李鸿章,他在近代历史上面都有一席之地,那么李鸿章又是如何成为大清最后的“不倒翁”呢。
李鸿章出生安徽,在兄弟八人当中排行老二,因此人称“李二先生”,李家是传统的诗书之家,李鸿章也是走上了科举取士的道路,从安徽上京时,李鸿章还写下了《入都》诗10首,其中就有这么一句:“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从这一句话也能看出李鸿章心怀壮志,试图在京城大展手脚,李鸿章入京后考中了举人,然而参加会试,却意外落榜,从此跟科举无缘。
若是寻常人家肯定回乡继续苦读,不过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跟曾国藩是同榜进士,殿试三甲,虽然李文安官不大,但很会结交人,他就把李鸿章推荐给了曾国藩。
曾国藩喜欢看相,也信风水学说,他看李鸿章有一米八的个头也是被惊艳到了,并认为李鸿章“才可堪大用”,曾国藩是李鸿章官场生涯最大的“贵人”。
在曾国藩的提携下,李鸿章也是一路平步青云,组建湘军、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后也是一路官至湖广总督,平定了捻军,朝廷又加赏太子太保衔,兼湖北巡抚;同治九年;李鸿章调解天津教案后,又被调为直隶总督,属于清朝九位最高级别的封疆大臣之一。
不仅如此,李鸿章还推动的洋务运动,建造了几个机械制造厂,既有实权,又有财权,哪怕是清朝帝师翁同龢也奈何不了李鸿章,这两人也是站在对立面,各自把持一部分朝政大权。
民间更有一副对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前半句写李鸿章,后半句就是翁同龢。
李鸿章手上握有的职权是非常大的,掌管着地方军政事物,李鸿章的职位相当于省委书记外加省军区第一书记的职位。
不过甲午战争失败之后,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李鸿章就被撤职了,给了几个闲职。在清朝没有职权他,又开始出访欧美,寻求一条新的出路,他参加了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觐见德皇威廉二世,会见了法国总统弗朗索瓦·菲利·福尔;荷兰女王威廉明娜也是亲自接待了他……
抵达美国时,美国人都想要目睹一下李鸿章,以至于美国码头都堵得水泄不通,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接见了李鸿章,还带他参观了一下美国,美国的媒体也是大肆报答,称李鸿章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
李鸿章在美国还发表了演讲,他的演讲是有关于“排华法案”,李鸿章大肆批判了美国一番,虽然引发了一些舆论,但并没有改变任何现状。
1901年李鸿章签完《辛丑条约》后不久病逝,慈禧听闻后悲伤不一,称他为:再造玄黄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