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岳飞死于谁手?到底是秦桧、金人,还是赵构?易中天一口道破

岳飞死于谁手?到底是秦桧、金人,还是赵构?易中天一口道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364 更新时间:2024/2/5 2:11:16

岳飞之死,一直是中国古代最具争议的一个话题。原因无外乎一个字,那就是“冤”。这基本已经在民间老百姓的心目中达成共识或定论。结合岳飞的抗金功劳,再看他的结局,确实是非常冤的。可是南宋时期,跟别的朝代稍有不同,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岳飞之死确实很冤。可是问题就出现了,新建的南宋朝廷如此弱势,正是需要良将护国,恰好金人强大,岳飞又正好是金兵的克星,那么南宋方面应该珍惜岳飞才对,为何偏偏要将自己的护国之将给置于死地呢?背后到底有什么复杂的因素?或者说,岳飞到底是死于谁手?到底是秦桧、金人,还是赵构呢?易中天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一语道破了其中错综复杂的因素。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岳飞到底是死于谁手?我们逐条来看。

第一:岳飞是死于秦桧之手吗?

这是无法给出绝对的答案的,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秦桧和岳飞之间的关系,秦桧是文官,岳飞是武将,从工作性质上来看,他们之间应该是文武合作关系,共同为朝廷效力。但是宋朝时期,因为帝国的建立方式是“陈桥兵变”所促成,所以对武将比较敏感。因此,掌兵的武将在宋朝时期地位一直低于文官。

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说此朝是盛世,那么文官治理,当然要优于武将,可是很遗憾,宋朝并非强大的朝代,而是一个相对汉唐而言比较弱的朝代。因此,危机就比较突出了。让文官掌权治弱国,淡化本该守护家国或开疆拓土的将士,这就等于是自绝生路。

秦桧这个人作为文官,他擅长的不是治国理政,而是书法艺术和争权夺势。因此,文官若想立功争功,只有一个方式,那就是去为朝廷做出贡献。然对于当时南宋而言,朝廷最急的事,就是处理好外患问题,以金国强敌为最。对于强敌金国,南宋文武的方略是不同的,以岳飞为首的武将建议武力解决,而以秦桧等为首的文臣,则主张以议和解决。

于是,到这里,秦桧和岳飞就变成了政敌。秦桧为了阻挠武将立功,那他就必须议和成功。但这也不是秦桧说了算,而是南宋老板说了算,秦桧只是更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于是,他就把南宋老板赵构的心思给具体化。实际上岳飞之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赵构的意思,但其实也是秦桧的意思。原因很简单,对于赵构而言,岳飞是难以掌控的臣子,掌兵武将让他感到有威胁感。但同时,对于秦桧而言,岳飞是他议和的绊脚石,所以秦桧也是希望岳飞死的。

从这个层面来看,岳飞之死,虽然下命令的不是秦桧,但是举起刀子的却是秦桧。这个千古罪责,秦桧仍然是逃脱不掉的。

第二:岳飞是死于金人之手吗?

金国崛起之势不可阻挡,灭了北宋,又想灭掉南宋,以便实现大一统。但是金国小瞧了南宋,南宋虽然是逃到南方建立的政权,但是经济富足,良将众多,金国屡次来擒,都没能将南宋吞并。到了岳飞掌兵时期,金国吞南宋的计划不但不能顺利施行,反而被岳飞先后4次北伐,打得狼狈不堪。尤其是最后一次,岳飞兵威所向,令金国大军不能对抗,一直被驱赶到开封。

这一次,金国对南宋的兵威还是很意外的,对岳飞更是十分畏惧。可是岳飞的北伐因为南宋朝廷内部的诸多问题,并没有善始善终,最终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北伐大业功亏一篑。

武将的退场,直接导致了文臣的登场。可是文臣们想跟金国议和,想法是多么天真,金国必然要借此机会狮子大开口。这一次,金国除了要钱要物之外,还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飞死,而和可成。”

这原本是一个非常卑鄙的条件,说白了,就是南宋朝廷你自己斩断你的手足,然后再来跟我议和吧。可是南宋方面却竟然为了跟金国议和,不惜对自己的护国之将岳飞痛下杀手。结果,在赵构的授意下,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处死。

第三:岳飞是死于赵构之手吗?

说了前两个,再说赵构。岳飞之死,其实说到底,不过是三方在处理利益问题时的牺牲品。但是到底是谁的利益呢?秦桧?金人?赵构?按照以上所说的情况来看,都有利益牵扯。

岳飞和秦桧的利益,是臣子间功名利禄的利益,如果岳飞北伐成功,必然武将功劳巨大,封赏最高,位必高过秦桧。武将得势,文官必然落势,这种职场竞争的利益争斗很正常。

不过秦桧和岳飞的境界不同,岳飞虽为武将,却心怀的是家国大业,复兴南宋,他倒没有这种权位的争夺心思。但秦桧有,于是,问题就很麻烦,岳飞终究被秦桧带入职场旋涡,有志不得展,有力无处使。

岳飞和金人的利益,是两国的大利益。金国欲吞南宋,但因岳飞的存在,吞并之计屡屡受挫。因此,岳飞是阻挡了金国的开拓之路,故而在南宋主动议和的时候,提出了最可怕的条件,就是除掉岳飞,方可同意议和。

岳飞和赵构的利益,岳飞的梦想是北伐成功,直捣黄龙,灭了金国,迎回二圣。客观来看,岳飞这个梦想是很伟大的。可是伟大的东西一旦和现实利益结合起来,就容易起冲突。岳飞梦想的东西偏偏与他的直系领导赵构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原因是,岳飞如果真的北伐成功,杀败金兵,把宋徽宗宋钦宗迎回来了,怎么安置呢?

难道赵构自己退位,让宋徽宗来做皇帝吗?或者让宋钦宗来做皇帝吗?这显然是不行的,南宋政权是自己辛辛苦苦搞起来的,怎么能够拱手让人呢?赵构不舍得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龙椅的诱惑要大于亲情。唐朝“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了夺取帝位残杀兄弟,就是最好的明证。

因此,从这个层面来看,赵构把自己的龙椅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凡是有可能威胁到他的龙椅的人或事,都是要解决掉的。这也很好理解,一个皇帝最大的天职就是保护好自己的龙椅嘛,如果连龙椅都保不住,还怎么做皇帝呢?

于是,摆在赵构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是选择岳飞,还是选择金人。选择岳飞,就等于选择了万一岳飞迎回二圣的可能,这对于他的龙椅的威胁性比较大。但如果选择金人,就等于是议和,而议和必然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金人张口就是数十万岁币,但岁币再多,都不成问题,南宋朝廷富足,财大气粗,给得起,最关键的是,花钱消灾,可以安稳地保住他的龙椅。

这样一盘算,答案很明显啊,似乎选择金人更符合赵构的利益诉求。因此,赵构不但愿意支付巨额的钱财给金人,还接受了金人的苛刻条件:杀岳飞。

结语:那么综合以上三种看法,岳飞到底是死于秦桧、金人?还是赵构之手呢?当今史学家易中天可谓一语道破,在易中天看来,当时南宋的名将不止岳飞一人,比如韩世忠等,但为何韩世忠没有带出“韩家军”,而岳飞却有“岳家军”?

请注意,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宋朝本来都有制约武将的传统,手握重兵本已经是朝廷的忌讳了,岳飞更是把朝廷的军队变成岳家军,这一下性质就不同了,明明是我赵构的大宋江山,怎么军队却姓了岳呢?

朝廷军队被岳飞私有化了,皇帝岂能不格外忌惮?赵构又岂能对岳飞放心?虽然岳飞有一腔的热忱和忠诚,但终究抵不过皇帝赵构的猜忌心和忌惮心理。因此,赵构选择了放弃岳飞,而宁愿做半壁江山的皇帝,反正半壁也一国,皇帝还是皇帝。赵构这么深的帝王心思,岳飞又岂能明白?恐怕只有奸臣秦桧懂,所以秦桧就做了赵构的那个杀人工具,对岳飞举起了屠刀。因此,可以说,岳飞是赵构的直接利益牺牲品、秦桧的间接利益牺牲品、金人的外交利益牺牲品。

更多文章

  • 为何马皇后把朱元璋背包塞满肉,自己在家挨饿?藏着太深奥的道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皇后一死朱元璋就放飞自我,朱元璋为什么只听马皇后的劝的,为什么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性情大变

    公元1343年朱元璋就面临着即将来临的灾荒。那个时候他还小,只能看着自己的父亲朱五四辛苦地在土地里耕作。没想到眼看着就要收获了,可是却连续很久没有下过雨,旱灾就要来临,地里的庄稼一点一点地在枯萎,父亲的身躯也一天比一天佝偻。那个时候的朱元璋还没有感觉到害怕,只要他能看到父亲的背影,就好似生活中有了依

  • 原来郑和下西洋带回的密码,有这样的含义,这也是上天对明朝帝王的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郑和下西洋的四大谜团,揭秘年前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情况,郑和下西洋真实历史记录

    “13”音译也就是“要善”!郑和是虔诚的穆斯林,也就代表着这是真主对朱棣的劝告,让他善待臣民、善待国家社稷,所以要善待这个数字,才能长久平安,但是这一切当时没有人在意。虽然郑和辛辛苦苦从海外带回密码,但可惜的是,明朝的皇帝们在位时都没有明白这个含义。崇祯在煤山自尽的时候,身边只有一个老太监相陪。他在

  • 大唐最强雇佣兵,为何在宋朝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唐最厉害的兵种,宋朝唐朝军队实力,唐朝军队为什么比宋朝少

    这其中,不乏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比如 蒙元、清满,这两个是大家比较熟知的。 地图来源于百度百科但有一个少数民族,先后建立四个正统王朝,一度虎踞中原,统治中国北方近半个世纪,然而却突然消失,所以不为人所知。这个民族便是 沙陀。 沙陀族的族源和早期历史关于沙陀的族源,史书中多有记载。《册府元龟》卷九五六

  • 明朝三元及第有哪些人?其中一人被公认,另两人争议极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六元及第的状元,明朝三元及第简介,明代三元及第有几人

    明朝是一个非常重视科举考试的朝代,绝大部分人想要做官都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想要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非常不容易,进士及第更是一个人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而想要在乡试、会试、廷试中取得三元及第好成绩,则更是举世瞩目。不过尽管这样困难,依旧有人做好,光是明朝都不仅仅出现一个这样的人。要说明朝三元及第的人,咱

  • 朱元璋为人心狠手辣,为何对“算命先生”如此敬重?原来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哪一个小孩子不是天真的呢,朱元璋小的时候也不例外,只不过天灾加上人祸让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因为元朝人残暴的统治,他被分为最低贱的那一类人,他连自己的姓名都不配拥有,这样的人对当时的世界还会抱有善意吗?加上自己的父亲时候连给自己父亲安葬都不能体面,自己被逼无奈做了和尚之后,又连饭都吃不上,开始自己

  • 明朝与西域:没有统治西域的明朝,通往西域之路见证明朝的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为啥没有收复西域,明朝是否控制西域,明朝为什么不去征服西域

    从明朝的地图来看,西域不在明朝的统治范围内,在西域东部边缘,明朝设置了关西七卫,这才是明朝涉及的地区。很多人迷惑,明朝为什么没有拿下西域?这里有多种原因造成。从战略地缘上看,明朝都城在北京,距离西域比较遥远,对西域兴趣没有那么大。这样也减少了对西域的开发,节省大量的银两。明朝初期,朱元璋和朱棣的北伐

  • 明朝第一个因文获罪的诗人,朱元璋亲自监斩,这是多大的仇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高启,字季迪,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与文学家,与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鉴于高启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后人尊称他为“明初诗人之冠”,而且历代诗评家也都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

  • 历史惊人的相似,如今的美国像极了灭亡前的明朝,有3点可以印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深度解析明朝历史,明朝前后历史简介,明朝历史时代特征

    有着汉文化情结的人都很怀念明朝,因为毕竟清朝是属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不管他是被动还是主动,都必须压制汉文化倡导本族文化,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最后一个汉民族文化应该是明朝。人们对明朝怀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曾经有做微震海内外的辉煌历史,在朱棣永乐年间,明朝让中国闻名世界,碾压当时的许多国家。这和现阶段

  • 朱元璋率兵来到河南,看到屋顶烟囱冒烟,下令:全部杀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死前留下神秘军队,朱元璋杀大批功臣,朱元璋灭掉的势力

    相传,朱元璋还没有建立明朝以前,其实,河南北部的农村和山西、河北等地一样,房屋都是有一个高高的烟囱。元朝末年,在安徽的朱元璋开始举旗造反,后来势力愈发强大,严重威胁到了元朝。看着势力日益增大的朱元璋,元帝当然也是担心不已,所以就派兵前去镇压。但是元军却遭到了惨败,被朱元璋打败之后,元军只好落荒而逃,

  • 朱元璋为何在朱标死后不继续从儿子中选太子?这样能避免战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标去当太子,朱元璋为什么能立朱标为太子,朱元璋和朱标之死时间

    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和朱棣的交锋过程、结果,以及朱棣继位后的作为来看,朱棣很明显比建文帝更适合做皇帝。很多明朝历史爱好者就有疑问,既然如此,当初朱元璋为何不直接就传位给朱棣?这样就能避免一场战乱,没准还能保全爱子朱标的后代。朱元璋在精心培养的接班人朱标死后,为新继承人的确定是伤透了脑筋的,为什么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