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三元及第有哪些人?其中一人被公认,另两人争议极大

明朝三元及第有哪些人?其中一人被公认,另两人争议极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619 更新时间:2023/12/29 19:37:34

明朝是一个非常重视科举考试的朝代,绝大部分人想要做官都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想要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非常不容易,进士及第更是一个人走人生巅峰的时候,而想要在乡试、会试、廷试中取得三元及第好成绩,则更是举世瞩目。不过尽管这样困难,依旧有人做好,光是明朝都不仅仅出现一个这样的人。

要说明朝三元及第的人,咱们先来说一说什么是三元。明朝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参考学子必须先通过本省的乡试,通过考试的人被称作“举人”,举人们在乡试第二年必须前往京城参加由礼部组织的会试,通过会试考试的人被称作“贡士”,贡士们最后需要参见由皇帝亲自在朝堂上主持的殿试,通过殿试考试的人被称作“进士”。乡试考试第一名叫作“解元”,会试第一名是“会元”,而殿试第一名就是人尽皆知的“状元”,能在三次考试中均取得第一名的就是“三元及第”。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三个明朝“三元及第”的人,这三人中,其中一人被公众承认,另两人则是争议极大。

商辂,浙江淳安人,明宣宗宣德十年中浙江省乡试第一,带着连中三元抱负的他却被现实狠狠的打了耳光——会试落榜的。很多人可能会因此消极,而他却选择继续埋头苦读,十年内都再也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明英宗正统十年,他参加会试,轻松摘得第一名,在随后的殿试中,他沉着冷静答题,赢得了明英宗的赞许,被点为第一名,成为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连中三元”之人,《明史》中更是直言,他就是明朝历史中唯一一个“三元及第”的人,“商辂,字弘载,淳安人。举乡试第一。正统十年,会试、殿试皆第一。终明之世,三试第一者,辂一人而已”。

在安徽池州,有这样一个明朝人的传奇人物——黄观,在关于他的众多故事当中,就有一个关于他“连中六首”的故事,“连中六首”比“连中三元”牛多了,毕竟“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连中六首”意味着不仅仅要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取得第一名,还要在乡试之前的三次考试取得第一名,这三次考试分别是:县试(由县令主持的考试,通过才能取得府试资格)、府试(由知府主持的考试,通过才能取得)、院试(由学政主持,通过了才能参加乡试)。在不少前人或者今人的著作中,都认可他连中三元,而《明史》中却仅仅记载他是会试和殿试第一名,并未提及他是乡试第一名,而有人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事情,可能是因为他是朱允炆信任的臣子,并且宁愿投水自杀,也不认同朱棣是皇帝,而这也就惹怒了朱棣,删除了《明太祖实录》中很多与黄观有关的记载,留给世人一个争论。

除了前面提到了的商辂与黄观,还有一个人也被一些作品认为是“三元及第”的人——名世,这个人与商辂、黄观不同,他参加的是武举考试。武举考试最初是唐朝设立用来选拔武者的考试,明朝时期武举考试与科举类似,王名世在明万历二十五年中武举解元,万历二十六年武举会试夺魁,连中状元,是武举考试中的“连中三元”,温州城内曾经建有“三元坊”以为纪念。不过他的“三元及第”争议一直比较大,一来是我们通常说的“三元及第”都是指化考试,二来武举没有殿试,会试第一名会元也就是状元,不少人觉得他只能算是连中二元。

不管怎么说,能够考中状元的人都是实力不俗,况且这三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差,只是他们的人生因为一些选择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商辂反对西厂王直,上书不被明宪宗搭理后,他辞官回乡,闲居到死;黄观不认同朱棣,选择投水自尽;王名世在锦衣卫效力,精通经史,工诗善书,只是后来卷入妖书案中。

参考资料:《明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人心狠手辣,为何对“算命先生”如此敬重?原来另有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哪一个小孩子不是天真的呢,朱元璋小的时候也不例外,只不过天灾加上人祸让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因为元朝人残暴的统治,他被分为最低贱的那一类人,他连自己的姓名都不配拥有,这样的人对当时的世界还会抱有善意吗?加上自己的父亲时候连给自己父亲安葬都不能体面,自己被逼无奈做了和尚之后,又连饭都吃不上,开始自己

  • 明朝与西域:没有统治西域的明朝,通往西域之路见证明朝的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为啥没有收复西域,明朝是否控制西域,明朝为什么不去征服西域

    从明朝的地图来看,西域不在明朝的统治范围内,在西域东部边缘,明朝设置了关西七卫,这才是明朝涉及的地区。很多人迷惑,明朝为什么没有拿下西域?这里有多种原因造成。从战略地缘上看,明朝都城在北京,距离西域比较遥远,对西域兴趣没有那么大。这样也减少了对西域的开发,节省大量的银两。明朝初期,朱元璋和朱棣的北伐

  • 明朝第一个因文获罪的诗人,朱元璋亲自监斩,这是多大的仇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高启,字季迪,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与文学家,与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鉴于高启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后人尊称他为“明初诗人之冠”,而且历代诗评家也都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

  • 历史惊人的相似,如今的美国像极了灭亡前的明朝,有3点可以印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深度解析明朝历史,明朝前后历史简介,明朝历史时代特征

    有着汉文化情结的人都很怀念明朝,因为毕竟清朝是属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不管他是被动还是主动,都必须压制汉文化倡导本族文化,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最后一个汉民族文化应该是明朝。人们对明朝怀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曾经有做微震海内外的辉煌历史,在朱棣永乐年间,明朝让中国闻名世界,碾压当时的许多国家。这和现阶段

  • 朱元璋率兵来到河南,看到屋顶烟囱冒烟,下令:全部杀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死前留下神秘军队,朱元璋杀大批功臣,朱元璋灭掉的势力

    相传,朱元璋还没有建立明朝以前,其实,河南北部的农村和山西、河北等地一样,房屋都是有一个高高的烟囱。元朝末年,在安徽的朱元璋开始举旗造反,后来势力愈发强大,严重威胁到了元朝。看着势力日益增大的朱元璋,元帝当然也是担心不已,所以就派兵前去镇压。但是元军却遭到了惨败,被朱元璋打败之后,元军只好落荒而逃,

  • 朱元璋为何在朱标死后不继续从儿子中选太子?这样能避免战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标去当太子,朱元璋为什么能立朱标为太子,朱元璋和朱标之死时间

    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和朱棣的交锋过程、结果,以及朱棣继位后的作为来看,朱棣很明显比建文帝更适合做皇帝。很多明朝历史爱好者就有疑问,既然如此,当初朱元璋为何不直接就传位给朱棣?这样就能避免一场战乱,没准还能保全爱子朱标的后代。朱元璋在精心培养的接班人朱标死后,为新继承人的确定是伤透了脑筋的,为什么抛

  • 蓝玉私养兵马,甚至对皇妃施暴都没事,为何收义子被朱元璋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蓝玉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处置蓝玉视频,电视剧朱元璋蓝玉血战洪都哪一集

    蓝玉是明朝初期的名将,屡建战功,不过他也是非常的骄横。据史书记载,蓝玉在征讨北元的时候,俘获大批的北元皇族,结果他看上了一个皇妃,硬是直接强占了。而在回师时,抵达喜峰口的时候已经过了开城时间。守城的将士不敢违抗命令擅自开门,结果蓝玉又直接让手下强行登城,打开关口冲了进来。朱元璋因为此事训斥了蓝玉,但

  • 朱元璋收养的一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被谁收留的,朱元璋真实的家族,朱元璋养子有多少个

    1,沐英的身世和经历朱元璋有20多个养子,但功劳最大、才能最高的就是沐英。沐英小时候父母双亡,沿街乞讨,被朱元璋和马夫人收养,取名朱英。沐英18岁时,就开始带兵打仗,在打张士诚时,沐英镇守镇江。后来沐英领5千兵征福建,获得大功。朱元璋觉的沐英如此能征善战,叫朱英,万一有争皇位的情况可不妙,就让他改叫

  • 宋太宗赵光义跟他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相比,差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太宗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宋太宗赵光义个人资料,宋朝赵光义和赵匡胤是一个人吗

    两人军事实力差距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在后周时期就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为人处世也是豪爽大气。开国称帝后赵匡胤改革禁军制度,预防了武将专权,让宋朝不会像五代那样被武将篡权。同时赵匡胤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提升军队战斗力。太祖坐镇时期应该是北宋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时期了,先后灭了荆南

  • 明朝设立了东厂和锦衣卫以后,为何又要设立西厂,到底有啥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东厂和西厂与锦衣卫哪个厉害,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明朝东厂西厂与锦衣卫的关系

    西厂设立于明宪宗成化年间,西厂的设立与宪宗时期的大太监汪直被宠信有很大关系。汪直因为聪明伶俐,深得万贵妃的喜爱,而万贵妃是宪宗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所以汪直得以平步青云,不到二十岁就做了御马监的太监,御马监因为负责养马、驯马,所以掌握了一支由训马人员组成的准军事部队,其中包括腾骧四卫和勇士营,这也是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