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与西域:没有统治西域的明朝,通往西域之路见证明朝的兴衰

明朝与西域:没有统治西域的明朝,通往西域之路见证明朝的兴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04 更新时间:2024/1/25 22:33:52

从明朝的地图来看,西域不在明朝的统治范围内,在西域东部边缘,明朝设置了关西七卫,这才是明朝涉及的地区。很多人迷惑,明朝为什么没有拿下西域?这里有多种原因造成。从战略地缘上看,明朝都城在北京,距离西域比较遥远,对西域兴趣没有那么大。这样也减少了对西域的开发,节省大量的银两。明朝初期,朱元璋朱棣的北伐,目标都是北元,当这两位死后,北伐或者收复西域已经越来越难,这就让明朝和西域、蒙古处于一种贸易关系中。

明朝前,西域的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东察合台汗国和西察合台汗国。明朝时期,出现过亦力把里、布哈拉汗国、叶尔羌汗国等。这些国家相继登场,直到清朝时期,准噶尔汗国统一全部,最终清朝也灭掉准噶尔,获得西域的领土。即使有这么多国家存在,明朝依旧和他们有联系,并且通过他们,和中亚的帖木儿汗国有联系。虽然明朝有海禁,但在朝廷的支持下,海上贸易还是有的,而陆上丝绸之路,危险性比较大,只因西域的不稳定,政权更换快。

即使多个原因造成明朝没有统治西域,但也离不开双方的贸易。虽然以哈密等地划界而治,但为了和西域以及中亚的交往,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明朝也做出许多努力。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明朝国力也达到了强盛时期,北方和西部,都是蒙古族统治的地区。当明朝在嘉峪关以西,设置关西七卫时,这里成为明朝通往西域的桥头堡。但通往西域之路的难度,比海上的还要难,毕竟明朝有过郑和下西洋的,舰队相当强大。

为了解决道路畅通的问题,明朝对河西走廊进行军事规划,军事防御体系得到升级,目的是防止北方的蒙古占领河西走廊,切断通往西域的道路。而长城也是明朝重点建设的,围绕长城展开各种防御体系的建设。其中九大边防重镇,成为明朝北方的军事防御支点。而关西七卫分别是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沙洲卫、赤斤蒙古卫、哈密卫。它们的作用是承担起防御西域,保障河西走廊的畅通,连接起内地。

在西北地区,特别是嘉峪关以西,这里少数民族众多,明朝初期,这里封了不少的部落首领,用来管理各部落。在卫所中,同样有少数民族担任官职。只有团结本地民族,才能共同维护河西走廊的畅通与繁荣,对沿线各民族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毕竟丝绸之路还是非常重要的。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许多都会成为重要的城镇,如:哈密,这里不仅是军事重镇,还是经济重镇。

在通往西域中,哈密的地位比较重要,明朝通过武力,获得哈密地区的控制权。这里是打开西域的大门,明朝的贸易,也是由此向西延伸。想要贸易,就必须和西域国家搞好关系,但难度很大。所以,用武力迫使他们屈服,才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对于明朝前期来,说还是可以的,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这招不好使。而明朝利用宗教的问题,对西域进行招抚与和谈,这对贸易起到很大的作用。

为了联络西域,除了官方的交流外,贸易也是离不开的。但西域的使臣来到明朝朝贡,态度比较仇视明朝,由此也产生非常不好的效果。在贸易上,朝贡贸易是存在的,这是政治上的需求。在经济上,明朝需要西域的马匹和玉石,西域也需要明朝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由此引发双方的贸易。贸易是明朝维护西域稳定的重要手段,西域各国的冲突,对明朝来说,那也是不利的。

在朝贡贸易中,明朝赏赐都是丰厚的。西域地区带来了大量的马、骆驼、羊、玉璞、梧桐碱、硫磺、速来蛮石、松都鲁思等,除了这些,还有青鼠皮、貂鼠皮以及狮子、豹等异兽。这些贸易商品,才出现在朝贡贸易中。而民间的贸易,才是稳固双方关系的原因。在明朝没有统治的西域,地方割据,冲突不断,经常发生叛乱,明朝则是采取更多的招抚,这无法解决根源,只有统一西域,才是解决问题的所在。

朝贡贸易,是明朝与西域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来往,与此同时,明朝管辖的哈密,也成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站,通往西域和中亚的商品,大部分都会经过哈密,来自西域和中亚的物品,也会由此进入内地。而明朝时期,中亚的帖木儿帝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明朝通过西域,同样和帖木儿帝国有贸易往来。如1456年,帖木儿帝国进贡的玉石中,好的只有二十四块,重六十八斤,其余的五千九百多斤,用途不大。但使臣要求明朝,按照每五斤一匹绢的兑换,这种情况让明朝损失过大。

明朝初期,帖木儿主动与明朝建立关系,并且派出使者前往明朝,建立贸易往来。这带动中亚和西域的一些小政权,纷纷效仿帖木儿,主动和明朝建立起贸易关系。明朝也建立起朝贡体系,帖木儿对明朝还是比较敬仰的。由此也打开陆上通往中亚的道路,海上路线也抵达帖木儿帝国。这些贸易路线,是保持明朝与中亚、西域联系的命脉,关乎到明朝的兴衰。

随着明朝内部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外贸易成萎缩状态,丝绸之路的中断,也反映出明朝,无力打通这些贸易路线,最终还是灭亡了。明朝在郑和下西洋后,庞大的舰队遭到销毁,从此失去了大规模远航的机会。到后期,即使有隆庆开关,解除海禁,海上贸易也没有全面实行。而陆上丝绸之路更是坎坷,由于西域的政权更替和各部落的冲突,以及明朝的势力不断往回缩。明朝失去哈密以及河西走廊后,通往西域的道路也中断。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明朝的丝绸之路也处在瘫痪中,加上小冰河期,明朝的衰退以不可避免。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只能自给自足,发展贸易才是重要的。明朝生产的许多商品,也是世界各国喜欢的,这为也明朝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当明朝的势力退回到长城以内,明朝的国力开始衰退。明朝对外贸易的量,跟明朝的国力有关。当明朝强大时,贸易量增多,明朝衰弱时,贸易量也跟着减少。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也反映出明朝的兴衰,道路畅通时,明朝强盛,道路中断时,明朝也衰落。

看到明朝有海禁政策时,事实上,在官方主导下,海上贸易也是有的,如:朝贡贸易。只是民间下海被禁了。面对陆上的贸易,同样存在,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是明朝解决双边关系的政策。从明初来看,大力发展河西走廊,努力经营西域,确保能和西域以及中亚各国的联系,明初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这对比较看重国威的明朝来说,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丝绸之路不仅明朝有,其他朝代也有。但明朝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北有蒙古各部落,青藏高原上有藏族,西域有各民族,有的伊斯兰化的,有的突厥化,各个都争强好胜,都难以镇压。想要获得他们的认可,一昧靠武力,是不行的。毕竟这些游牧民族的战斗力并不弱,只能靠经济贸易,让他们认同明朝。一条丝绸之路,也见证一个朝的兴衰。

更多文章

  • 明朝第一个因文获罪的诗人,朱元璋亲自监斩,这是多大的仇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高启,字季迪,江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的诗人与文学家,与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鉴于高启在诗歌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不仅后人尊称他为“明初诗人之冠”,而且历代诗评家也都对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推崇他为“(明代)开国

  • 历史惊人的相似,如今的美国像极了灭亡前的明朝,有3点可以印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深度解析明朝历史,明朝前后历史简介,明朝历史时代特征

    有着汉文化情结的人都很怀念明朝,因为毕竟清朝是属于少数民族的统治,不管他是被动还是主动,都必须压制汉文化倡导本族文化,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最后一个汉民族文化应该是明朝。人们对明朝怀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曾经有做微震海内外的辉煌历史,在朱棣永乐年间,明朝让中国闻名世界,碾压当时的许多国家。这和现阶段

  • 朱元璋率兵来到河南,看到屋顶烟囱冒烟,下令:全部杀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死前留下神秘军队,朱元璋杀大批功臣,朱元璋灭掉的势力

    相传,朱元璋还没有建立明朝以前,其实,河南北部的农村和山西、河北等地一样,房屋都是有一个高高的烟囱。元朝末年,在安徽的朱元璋开始举旗造反,后来势力愈发强大,严重威胁到了元朝。看着势力日益增大的朱元璋,元帝当然也是担心不已,所以就派兵前去镇压。但是元军却遭到了惨败,被朱元璋打败之后,元军只好落荒而逃,

  • 朱元璋为何在朱标死后不继续从儿子中选太子?这样能避免战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标去当太子,朱元璋为什么能立朱标为太子,朱元璋和朱标之死时间

    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和朱棣的交锋过程、结果,以及朱棣继位后的作为来看,朱棣很明显比建文帝更适合做皇帝。很多明朝历史爱好者就有疑问,既然如此,当初朱元璋为何不直接就传位给朱棣?这样就能避免一场战乱,没准还能保全爱子朱标的后代。朱元璋在精心培养的接班人朱标死后,为新继承人的确定是伤透了脑筋的,为什么抛

  • 蓝玉私养兵马,甚至对皇妃施暴都没事,为何收义子被朱元璋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蓝玉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处置蓝玉视频,电视剧朱元璋蓝玉血战洪都哪一集

    蓝玉是明朝初期的名将,屡建战功,不过他也是非常的骄横。据史书记载,蓝玉在征讨北元的时候,俘获大批的北元皇族,结果他看上了一个皇妃,硬是直接强占了。而在回师时,抵达喜峰口的时候已经过了开城时间。守城的将士不敢违抗命令擅自开门,结果蓝玉又直接让手下强行登城,打开关口冲了进来。朱元璋因为此事训斥了蓝玉,但

  • 朱元璋收养的一小乞丐,后人为朱家守江山260年,明亡后继续抗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被谁收留的,朱元璋真实的家族,朱元璋养子有多少个

    1,沐英的身世和经历朱元璋有20多个养子,但功劳最大、才能最高的就是沐英。沐英小时候父母双亡,沿街乞讨,被朱元璋和马夫人收养,取名朱英。沐英18岁时,就开始带兵打仗,在打张士诚时,沐英镇守镇江。后来沐英领5千兵征福建,获得大功。朱元璋觉的沐英如此能征善战,叫朱英,万一有争皇位的情况可不妙,就让他改叫

  • 宋太宗赵光义跟他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相比,差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太宗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宋太宗赵光义个人资料,宋朝赵光义和赵匡胤是一个人吗

    两人军事实力差距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在后周时期就跟随周世宗柴荣南征北战,战功卓著,为人处世也是豪爽大气。开国称帝后赵匡胤改革禁军制度,预防了武将专权,让宋朝不会像五代那样被武将篡权。同时赵匡胤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提升军队战斗力。太祖坐镇时期应该是北宋军队战斗力最强的时期了,先后灭了荆南

  • 明朝设立了东厂和锦衣卫以后,为何又要设立西厂,到底有啥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东厂和西厂与锦衣卫哪个厉害,明朝东厂西厂和锦衣卫,明朝东厂西厂与锦衣卫的关系

    西厂设立于明宪宗成化年间,西厂的设立与宪宗时期的大太监汪直被宠信有很大关系。汪直因为聪明伶俐,深得万贵妃的喜爱,而万贵妃是宪宗皇帝最宠爱的妃子,所以汪直得以平步青云,不到二十岁就做了御马监的太监,御马监因为负责养马、驯马,所以掌握了一支由训马人员组成的准军事部队,其中包括腾骧四卫和勇士营,这也是后来

  • 朱元璋这一行为为什么被称为明朝第一恶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上对朱元璋的惩罚,明朝皇帝对朱元璋的态度,王立群说明朝朱元璋

    要了解朱元璋为什么要大量发行纸币,就要先了解一下朱元璋为什么不采取其他政策。当时,朱元璋是定都在南京的。众所周知,南方擅长划船,北方擅长骑马。因此,一方面为了招兵买马,主要是买马,这需要花费大量的国库钱财。但是一味从国库里面拿钱,最后都会入不敷出的,因此,朱元璋为了满足军费所需就采取了一种政策,即盐

  • 《鹤唳华亭》满满的高级感,为还原宋朝礼仪都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宋朝服饰鹤唳华亭,鹤唳华亭为什么是宋朝服饰,鹤唳华亭的真实故事

    实际上萧定权在这一较量以守为攻不只是为了自保,还是恪守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名言。而这样的剧情并非只是为了增加悬疑感、戏剧化而设的,也吻合萧定权在“君臣父子”思想下,不但要与命运拼搏还渴望父爱的逻辑。观众从中也能看到“鹤,实为猛禽,可以搏鹰”的人物寓意。作为一部历史古装剧,《鹤唳华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