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身世奇特的奥塞梯人,把亚欧历史穿成串,跟匈奴蒙古中国都有关?

身世奇特的奥塞梯人,把亚欧历史穿成串,跟匈奴蒙古中国都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64 更新时间:2024/2/5 18:10:36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奥塞梯人在现代还能让一些朋友知道,主要是因为南奥塞梯。而看到南奥塞梯这个名称,可能很多朋友也会想,有南奥塞梯的话,是不是也有北奥塞梯呢?是的,确实有北奥塞梯,而且奥塞梯人这个族群的主体其实是生活在北奥塞梯的。

北奥塞梯是俄罗斯接近高加索地区的一个行政区,目前世界上不到70万奥塞梯人里,大约有48万人都生活在这里。但是因为相对于南奥塞梯,北奥塞梯的局势相对平静,所以反而不如南奥塞梯那么有名了。不过要讲奥塞梯人的历史,其实北奥塞梯才是一把真正的钥匙,因为北奥塞梯这个行政区的正式名称其实就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奥塞梯这个族群的历史。在现代,北奥塞梯的正式名称是:北奥塞梯-阿兰共和国。

那么看到了阿兰这个名称,可能很多关注桃花石杂谈的朋友就会恍然大悟了:阿兰?就是那个曾经在匈奴(匈人)入侵欧洲的过程中第一个被其征服的族群吗?是的,就是那个阿兰!

所以说到这里,我们就必须要讲讲阿兰这个古代族群奇特的历史了。现代研究一般认为,阿兰人是上古时代就活跃于亚欧大草原上的斯基泰人-萨尔马提亚人的一个分支。在公元1世纪前后的中国、罗马和中东史籍中,都曾经记载过当时亚欧大草原上几个名称和经历都类似的族群,在中国史书里,这些族群曾被称为奄蔡和阖苏,而且说明奄蔡又叫阿兰或者阿兰聊。

而在古罗马和古希腊的史书里,则曾经出现过Alani和Alanoi等族群的记载。现代研究一般认为,这些记载所说的族群都是同一个族群,也就是阿兰人(Alans)。而阿兰这个名称也被许多学者认为可能源自“雅利安”一词,也就是说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诸族群在古代的自称。而奄蔡和阖苏这两个名称则可能源自阿兰这个具体族群在当时的自称As。

而综合中国、罗马和中东等地的史书记载推测,现代一些学者认为在公元1世纪前后,阿兰人可能因为受到了位于今天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康居的压制,所以从其原本生活的中亚地区西迁到了顿河与里海之间的区域生活,并在此期间成为了周边萨尔马提亚游牧族群中的统治力量。

在此之后,阿兰人可能同化了部分当地原有的族群,还曾经与波斯(伊朗)的安息帝国发生过战争。到公元2世纪前后,阿兰人已经占领了伏尔加河下游和库班河周边地区,并曾入侵位于高加索周边的罗马帝国领地,但最终被罗马击退。

而在公元3世纪前后,日耳曼人中的哥特人从欧洲对阿兰所在区域发动了一系列攻击,削弱了阿兰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但哥特人在与阿兰人的接触中也受到了阿兰的影响,有些学者认为哥特人后来强悍的骑兵可能最早就是阿兰人学习的结果。

而在哥特人的挤压之下,一些阿兰人又重新东迁,最终都聚集到了顿河周边区域。而在这里,他们开始与西迁的匈人发生了直接接触。那么说到这里,恐怕我们还是要说几句匈人和匈奴的关联。其实这个问题最早是在公元18世纪由欧洲学者提出的命题,后来关于这两者是否有关,国际学术圈的看法曾经几次发生变化。在20世纪中叶之后,认为两者无关的看法曾一度占据上风。但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一些欧洲学者对古代中亚粟特人和印度的一些献进行了比对,认定这些文献中将欧洲匈人和匈奴视为同一族群。另外一些考古研究也发现欧洲匈人所使用的锅具和匈奴有传承关系,因此认为匈人和匈奴有联系的观点重新成为了国际上相对主流的看法。

所以桃花石杂谈也认为匈人和西迁的北匈奴可能确实是有些关联的,当然这种关联主要是族群传承上,但因为草原游牧族群本身的特点,即使匈人可能和匈奴有传承关系,在血统上可能也已经有很大差别了。不过无论如,当时匈人和阿兰成为了接界的邻居。

而根据罗马史书记载,在公元370年前后,阿兰人和匈人之间的和平关系被打破。匈人对阿兰人发起了全面进攻,大量阿兰人被杀(中国史书也曾记载在这一时间段匈奴攻击奄蔡,“杀其而有其国”)。之后一部分阿兰人开始疯狂地向西逃亡,另一些人则臣服匈人,也向西迁徙。在公元375年,阿兰人配合匈人击败哥特人,迫使哥特人以难民身份进入了罗马帝国。

而在此之后,一部分阿兰人又和哥特人一起在公元378年的阿德里安堡战役中击败罗马军队,杀死了罗马皇帝瓦伦斯。之后,不同的阿兰部落开始散居罗马各地,分别成为了罗马帝国以及进入罗马境内的匈人和日耳曼人的雇佣兵,为其四处征战。

当时,一部分阿兰人曾追随日耳曼达尔部落攻入西班牙和北非,并在当地建立政权。但在其政权灭亡之后,这些阿兰人被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不同族群融合,其民族身份逐渐消失。而当时除了人之外,阿兰人还把一些自己的猎狗带到了欧洲,而这些猎狗因为品质出众,很快在欧洲得到了广泛饲养,后来一系列欧洲著名犬种,包括大丹犬和波尔多犬等犬种可以说都是阿兰人带到欧洲的猎狗的衍生犬种,这也算阿兰人给世界留下了一份遗产了。

而且,当时西迁欧洲的阿兰人只是一部分,而另外一些阿兰人在被匈人击败之后,则选择向南迁徙,来到了北高加索周边的平原地带生活,在此地他们成为了一个信仰基督教的民族。但在此之后,这些阿兰人又先后受到了保加尔人、突厥人和可萨突厥等族群的攻击,但这些人还是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并建立了一个新的阿兰王国。

这个新的阿兰王国因为毗邻丝绸之路,所以在公元9世纪到13世纪也曾兴盛一时,不但贸易兴盛,而且其境内农业发达,而且为防御外敌建立有许多堡垒。但在公元1239年,西征的蒙古军队抵达当地,并迅速将阿兰王国灭亡。在此之后,多数阿兰人成为了蒙古帝国的臣民,并大量加入了蒙古军队之中。

而这些加入了蒙古军队的阿兰人在汉文史料里被称为阿速军,这个名称很可能和阿兰人古代的自称As,也就是奄蔡和阖苏这两个汉文古称的词源也有一定关联。而阿速军很快也随着蒙古军队的调动抵达了亚欧许多地区。根据一些历史记载,在公元1253年,在今天的北京周边就部署有大约3万阿速军,而他们在北京周边驻守的地点也因此被称为了阿速卫。后来这个地名则演化成了今天北京昌平区北六环周边的阿苏卫。

在元朝建立之后,阿速军曾作为元军的一部分参加了对南的战争,曾在今天的安徽巢湖附近与南宋军队发生过激烈战斗。而在整个元朝期间,阿速军都是元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甚至在元朝末期曾被认为是战斗力最强的元朝军队。而在元朝灭亡之后,阿速军也和曾经西征欧洲的阿兰人一样,很快融入了蒙古等其它民族之中。

不过和之前大闹欧洲的阿兰人一样,曾经来到中国的阿兰人也只是阿兰人中的一部分。而多数阿兰人还是留在了高加索地区。这些留在当地的阿兰人为了躲避蒙古征服,后来逐渐放弃了平原地带,进一步南迁进入了高加索山地生活。这些阿兰人在后来的历史中逐渐形成了4个部落,既伊隆部、迪戈尔部、什达-卡特利部和亚斯部。不久之后,亚斯部再次西迁,最终迁徙到了今天的匈牙利境内。这个部族在匈牙利也曾长期自治,直到20世纪初才最终被匈牙利人同化。

仍然留在高加索的3个阿兰部落则在随后的几百年间逐渐融合成了近代的奥塞梯人,而奥塞梯这个名称最初是周边格鲁吉亚人对他们的统称,其词源仍然可以追溯到古代阿兰人的自称As。在公元1750年前后,面对已经扩到当地的俄罗斯帝国,奥塞梯人自知无力抗拒,所以在经过一系列和平谈判之后同意加入俄罗斯帝国,此后今天的北奥塞梯地区就成了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公元1801年,南奥塞梯地区也随格鲁吉亚被并入俄罗斯帝国。

目前,全世界的奥塞梯人总数接近70万人,其中55万人生活在包括北奥塞梯在内的俄罗斯境内,在南奥塞梯地区生活有5.1万人左右,其它奥塞梯人则分布于其它周边国家。而这些奥塞梯人,也就是在2000年前就已存在,并且曾广泛参与亚欧历史的阿兰人在现代世界最后的代表了。(图片来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其原作者所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皇汉祖后裔?秦氏西汉氏东汉氏,日本的这些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而从亚洲大陆移居日本的这个弥生人群体,其实很有可能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当时中国的中原地区移居到当地的,他们为当地带去了农耕文明和金属冶炼技术,可以说使日本列岛的文明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而这个现代研究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跟中日乃至朝鲜半岛都曾经流传过的徐福东渡传说有一定地合之处,所以可以说现代研究至少是没有

  •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究竟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用了多少年,诸葛亮为什么七擒七纵孟获,孔明第二次擒孟获孟获派谁出战

    东吴与刘璋家族搅动蜀汉局势要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是要先说一说在真实历史上诸葛亮与孟获作战的背景。其实诸葛亮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人物,跟他本人确实拥有出众的才华密切相关。而在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也确实是一个眼界非常开阔的人物。比如早在青年时代隐居隆中时,他就已经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治理

  • 汉武帝为啥托孤给一个匈奴人?这个人有什么经历?家族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为什么要托孤匈奴,汉武帝为什么把匈奴王子作为托孤,汉武帝托孤故事

    成为了奴隶的匈奴王子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名叫金日磾(mìdī),在公元前134年,他出生在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周边地区。当时这一地区仍然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而金日磾就是当时控制当地的匈奴首领休屠王的儿子。不过在出生时,他并没有金这个姓氏,而是就叫日磾。武威位于河西走廊,在西周时代属于中原九州的雍、凉二

  • 汉武帝爱过的4位女子,结局是一个比一个惨,唯有她笑到了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真正爱过的女人,汉武帝的最爱的人是谁,汉武帝的四个女人结局

    第三位钩弋夫人在儿子刘弗陵继承皇位之前被无故处死,唯有香消玉殒的李夫人笑到最后,成为汉武帝心心念念的最爱,汉武帝至死都哭着要和她葬在一起。那么同样是汉武帝的最爱,为何结局却是天壤之别呢?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第一任皇后“金屋藏娇”的主人陈阿娇骄,因其母亲馆陶公主的帮忙,刘彻才得以当上皇帝,可以说没有馆

  • 项羽射了刘邦一箭,刘邦没死,自此之后象棋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项羽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在与刘邦争霸的过程中,他虽然失败了,但依旧被司马迁写到了“本纪”之中,这是专属于帝王的荣誉,可见司马迁对项羽有多么高看。如今,项羽虽然去世多年,但他与刘邦的故事依然被人津津乐道。值得一提的是,象棋中有一条规则我们一直在用,却鲜有人知晓那条规则与刘邦和项羽有关。

  • 韩信被设计杀害时,临终前说了一句遗言,刘邦听到后害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和刘邦谁死得早,刘邦杀害韩信正确吗,韩信是怎样被刘邦杀死的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刘邦出川后的诸多战役中,韩信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韩信凭借着功劳曾一度成为齐王、楚王,但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却因韩信功高盖主颇为不安,不仅削弱了他的兵权,更是将他降为淮阴侯。愤愤不平的韩

  • 韩信临死前,大喊了“3个字”,现在这3个字已成了酒桌上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临死前大喊三个字是哪三个字,韩信临死前说哪三个字,韩信死时喊了三个字

    实际上,韩信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作为秦末汉初伟大的军事家,韩信一生战功卓著,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在兵法的研究上,韩信也有许多创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等典故都体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但就是这么一位开国功臣,最后却落得被逼谋反而被处死的下场,在

  • 《大秦帝国》——看秦如何力战群雄,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秦帝国秦国能否一统天下,大秦统一六国的底蕴,大秦宣太后统一六国了吗

    关于秦朝,我们看过太多的历史资料、太多的影视作品,也听过太多的野史传奇,到底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史领域的重要理论家孙皓晖的历史小说,更是他历经16年完成的经典之作,在这一套精华版中作者带领我们回顾了秦国那一段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的历史,也让我们在无数历史人

  • 中国历代谋士那么多,为什么唯独三国时期的谋士最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最顶级的十大谋士,三国最著名的谋士排名,三国中最著名的谋士有哪些

    因为三国时期属于东汉末年,是一个天下合久必分的大乱世,人们想要在乱世生存好,就需要拥有各种谋生的本事。谋士,就这样屡见不鲜又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地出现在了三国的舞台。比之战国时期都不逞多让。想要混的好,要么凭借出身,比如曹操,四世三公的袁绍,或者有仁慈之名的刘玄德。要么能打仗,比如关羽、张飞、赵云、吕

  • 雍正陵墓有金头入葬?专家刚挖掘2米,就被国家文物局紧急叫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墓葬全过程,雍正的墓有什么陪葬品,雍正的墓被挖出来了吗

    雍正登基后,按照惯例要给自己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修建陵寝,本来大臣们已经在位于遵化的东陵一带,替他挑好了一块上佳之地。但是雍正看过之后毫不犹豫地否决了,理由是那里“规模虽大,形局未全,且穴中之土带有沙石”。后来,雍正亲自在距离东陵近三百里的易县泰宁山太平峪给自己挑选了一块墓地,这便是清西陵的第一座帝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