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兵马俑真正的主人不是秦始皇?专家:有证据证明真正主人是“她”

兵马俑真正的主人不是秦始皇?专家:有证据证明真正主人是“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43 更新时间:2024/1/24 9:43:48

兵马俑(资料图)

陈景元用30多年的时间,质疑和佐证秦始皇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而“国家队”同样用30多年时间“一铲子一铲子”地证明8000陶俑是秦始皇的。

同样属于质疑者阵营,但陈景元并不认同“1225米”的说法。“这个1225米是以讹传讹。早在1980年1月由秦俑馆主编的《秦俑》画册中,就明确无误地说'兵马俑坑,位于陵园外城东门外,距陵墓1.5公里'。”陈景元介绍,连袁仲一在《秦始皇兵马俑研究》一书中也承认,“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的西杨村南。”但是这一结论与袁仲一曾宣称“三百丈”的说法仍然不相吻合。袁仲一曾在1981年第一期《旅游》杂志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汉旧仪》一书有记载,秦始皇曾下令宰相李斯,将陵墓的范围向外扩展“三百丈”,经过钻探测量,发现出土陶俑的地点,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认定这是秦俑定性的有力凭证。“实际上我查阅过各种版本的《汉旧仪》,并没有找到关于'三百丈'的记载。而且,就算这个说法成立,秦时的三百丈折合成现在的尺寸,也只有690米,而距离秦始皇陵封土将近2公里的西杨村,怎么可能'跑到'690米的圈子里面去呢?”俑坑里的时间之轮战国时,各国车轴的尺寸不同,路面形成的车辙也不同。车轴有别,互不通车。不同车辙的路,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最好办法。因此车同轨是秦始皇完成统一后的重要举措。考古界认为,河北省的井陉天门关的车辙是秦王朝车同轨留下的重要实物佐证。调查资料显示,井陉古道的轨距是1.40米,而云南曲靖的秦故道车辙、辽宁朝阳城门车辙也是140厘米。而俑坑出土的“战车”轮距是1.80米;铜车马坑出土的一号车,轨距是1.90米,二号车的轨距是2.04米。袁仲一对此的解释是:秦代有战车、有大车、有小车、有独轮车,那么多不同用途的车,没有办法做到“车同轨”。陈景元引用《说文解字·序》的文字说明秦始皇的“车同轨”制度执行的力度:战国的时期“田畴异亩,车涂异轨、令律异法、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天下,李斯乃奏同之。“秦王朝由于大规模建设工程的需要,必须使车辆制造实行标准化、制度化,为的是最大限度提高产量,及时地供应备品、备件,使一车可以直通全国。而车不同轨,哪里还有发展经济、保障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陈认为,井陉秦皇古道上的车辙,根本不与俑坑战车的轮距相同,也不与通车的轮距相同。“大小尺寸各不相同的车轴,尤其是1.8米轮距的车的出现,已经违背了秦代同车轨制度。这些都有力说明了,俑坑里面所有的车,处处都与秦王朝的基本国策相抵触,根本就不可能是始皇时代统一轴距的车,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秦始皇的面前,去为秦始皇陪葬?”陈景元还认为,秦始皇即位之时首先要建造的,是刚刚去世的父亲秦庄襄王的陵墓、即位才三天便去世的祖父秦孝文王的陵墓,及其祖母、尊祖母等人的陵墓,这才是秦始皇即位后一个时期内最为紧迫的陵墓工程。“秦始皇是一个事业型的君主,对他来说远大的治国信念,让他根本无暇顾及百年后事。而且他非常忌讳死亡,《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的记载。”陈景元认为在秦始皇生前,并未有“预修”陵墓之举。大多数学者都认可的一种观点,即秦兵马俑坑曾在秦王朝末年被项羽焚毁。1975年第11期《文物》杂志发表的《秦俑坑试掘第一号简报》中说:“俑坑底部普遍覆盖厚度约0.15~0.44米,可分为10~14层的淤泥。”陈景元认为俑坑底部的淤泥层,是俑坑自建成之后直至焚毁前夕,实际存在的一种“时间年轮”。《秦俑一号坑发掘报告》称:各种兵器,多出土于淤泥层的表面或淤泥、淤沙中。“这样吕不韦戈跟俑坑底部的陶俑并不属于同一地层,毫无疑问是俑坑的'非原配兵器',乃是外来者的遗留物。”陈景元说。“如果俑坑竣工不久,就遭到焚毁,在一两年时间之内,怎么可能形成几十厘米厚、可以分成14个层次的淤泥层。临潼地区历年气象资料是,150毫米的大暴雨频率是3年一遇,干淤泥也是平均每3年才有l层。这样14层淤泥需要40多年的淤积时间,加上俑坑自身10年的建设工期,所以俑坑真正的始建年代,就要一直向前移推半个多世纪。这一推不要紧,它就被推到秦宣太后、秦昭王这段期间上来了!”真正主人是秦宣太后?陈景元认为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很可能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秦宣太后芈(音米)氏曾把持秦国朝政41年,被称为“两千年前之慈禧”。芈氏家族,一直是楚国世代的王室显贵。秦楚两国“绊以婚姻,袗以盟”,秦惠文王娶了芈氏。历史上楚苗同裔,楚人的祖先是随武王伐纣的“苗人酋长”,所以楚国也被称为“苗的楚国”。

俑坑中绝大多数的武士俑,头顶上都盘着一种“歪髻”:发髻高高盘在头顶左侧或右侧。这与秦陵陪葬坑出土的坐佣和直立俑有明显差异,后者的发髻都盘在头顶正中的脑后部位。这是陈景元认为芈氏很可能是兵马俑主人的重要论据。陈景元介绍,在我国西南省份,有的面具艺人,会将古代先人捏成“头梳歪髻、斜眉扯眼”的样子。在一段漫长的时期里,歪髻由苗人推向楚人。“歪髻”在楚人中传承下来,湖北楚墓中,有梳着“歪髻”的古尸;阿房宫遗址出土的玉片上,有“歪髻”的人像,阿房宫由宣太后始建,她来自楚国王族,“歪髻”和她有着直接的关系。“芈氏是秦始皇尊祖父秦昭王的生母,由于出身显赫,在秦楚联姻之时远嫁秦国。《汉书》记载,阿房宫由秦惠文王修建,未成而亡,随后,由芈氏执掌秦国朝政41年之久,大量王室玉器和楚苗式样'歪髻偏髻'玉人出土,加上遗址中有'楚'字瓦当的发现,充分说明阿房宫工程由芈氏来推行续建的。同样,有着'歪髻偏髻'的秦俑坑,当然免不了要从她这里入手去寻求答案了。”在《秦俑真相》中,陈景元这样写道。陈景元曾与袁仲一当面对质过关于秦俑属主的问题。1976年,陈景元去了西安,见到了当时的考古队长,后来的兵马用博物馆馆长袁仲一,他一口气向袁仲一提出了20多个问题,陈景元回忆说,当时袁仲一的汗直往下淌,夹着香烟的手指在哆嗦,这些问题袁仲一都无法回答。 当本刊记者致电袁仲一询问相关情况时,袁说:“我不认识他(陈景元),或许在什么会议上会遇到过,但并不相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身世奇特的奥塞梯人,把亚欧历史穿成串,跟匈奴蒙古中国都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刚才我们已经说了,奥塞梯人在现代还能让一些朋友知道,主要是因为南奥塞梯。而看到南奥塞梯这个名称,可能很多朋友也会想,有南奥塞梯的话,是不是也有北奥塞梯呢?是的,确实有北奥塞梯,而且奥塞梯人这个族群的主体其实是生活在北奥塞梯的。北奥塞梯是俄罗斯接近高加索地区的一个行政区,目前世界上不到70万奥塞梯人里

  • 秦皇汉祖后裔?秦氏西汉氏东汉氏,日本的这些人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而从亚洲大陆移居日本的这个弥生人群体,其实很有可能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当时中国的中原地区移居到当地的,他们为当地带去了农耕文明和金属冶炼技术,可以说使日本列岛的文明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而这个现代研究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跟中日乃至朝鲜半岛都曾经流传过的徐福东渡传说有一定地合之处,所以可以说现代研究至少是没有

  •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孟获究竟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用了多少年,诸葛亮为什么七擒七纵孟获,孔明第二次擒孟获孟获派谁出战

    东吴与刘璋家族搅动蜀汉局势要说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是要先说一说在真实历史上诸葛亮与孟获作战的背景。其实诸葛亮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人物,跟他本人确实拥有出众的才华密切相关。而在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也确实是一个眼界非常开阔的人物。比如早在青年时代隐居隆中时,他就已经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治理

  • 汉武帝为啥托孤给一个匈奴人?这个人有什么经历?家族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为什么要托孤匈奴,汉武帝为什么把匈奴王子作为托孤,汉武帝托孤故事

    成为了奴隶的匈奴王子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名叫金日磾(mìdī),在公元前134年,他出生在今天的甘肃省武威市周边地区。当时这一地区仍然处于匈奴的控制之下,而金日磾就是当时控制当地的匈奴首领休屠王的儿子。不过在出生时,他并没有金这个姓氏,而是就叫日磾。武威位于河西走廊,在西周时代属于中原九州的雍、凉二

  • 汉武帝爱过的4位女子,结局是一个比一个惨,唯有她笑到了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武帝真正爱过的女人,汉武帝的最爱的人是谁,汉武帝的四个女人结局

    第三位钩弋夫人在儿子刘弗陵继承皇位之前被无故处死,唯有香消玉殒的李夫人笑到最后,成为汉武帝心心念念的最爱,汉武帝至死都哭着要和她葬在一起。那么同样是汉武帝的最爱,为何结局却是天壤之别呢?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第一任皇后“金屋藏娇”的主人陈阿娇骄,因其母亲馆陶公主的帮忙,刘彻才得以当上皇帝,可以说没有馆

  • 项羽射了刘邦一箭,刘邦没死,自此之后象棋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国历史上,项羽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在与刘邦争霸的过程中,他虽然失败了,但依旧被司马迁写到了“本纪”之中,这是专属于帝王的荣誉,可见司马迁对项羽有多么高看。如今,项羽虽然去世多年,但他与刘邦的故事依然被人津津乐道。值得一提的是,象棋中有一条规则我们一直在用,却鲜有人知晓那条规则与刘邦和项羽有关。

  • 韩信被设计杀害时,临终前说了一句遗言,刘邦听到后害怕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和刘邦谁死得早,刘邦杀害韩信正确吗,韩信是怎样被刘邦杀死的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刘邦出川后的诸多战役中,韩信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韩信凭借着功劳曾一度成为齐王、楚王,但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却因韩信功高盖主颇为不安,不仅削弱了他的兵权,更是将他降为淮阴侯。愤愤不平的韩

  • 韩信临死前,大喊了“3个字”,现在这3个字已成了酒桌上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韩信临死前大喊三个字是哪三个字,韩信临死前说哪三个字,韩信死时喊了三个字

    实际上,韩信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作为秦末汉初伟大的军事家,韩信一生战功卓著,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在兵法的研究上,韩信也有许多创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等典故都体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但就是这么一位开国功臣,最后却落得被逼谋反而被处死的下场,在

  • 《大秦帝国》——看秦如何力战群雄,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秦帝国秦国能否一统天下,大秦统一六国的底蕴,大秦宣太后统一六国了吗

    关于秦朝,我们看过太多的历史资料、太多的影视作品,也听过太多的野史传奇,到底那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史领域的重要理论家孙皓晖的历史小说,更是他历经16年完成的经典之作,在这一套精华版中作者带领我们回顾了秦国那一段从挨打弱国到无敌强国的历史,也让我们在无数历史人

  • 中国历代谋士那么多,为什么唯独三国时期的谋士最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最顶级的十大谋士,三国最著名的谋士排名,三国中最著名的谋士有哪些

    因为三国时期属于东汉末年,是一个天下合久必分的大乱世,人们想要在乱世生存好,就需要拥有各种谋生的本事。谋士,就这样屡见不鲜又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地出现在了三国的舞台。比之战国时期都不逞多让。想要混的好,要么凭借出身,比如曹操,四世三公的袁绍,或者有仁慈之名的刘玄德。要么能打仗,比如关羽、张飞、赵云、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