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刘邦出川后的诸多战役中,韩信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
韩信凭借着功劳曾一度成为齐王、楚王,但在刘邦建立汉朝后,却因韩信功高盖主颇为不安,不仅削弱了他的兵权,更是将他降为淮阴侯。
愤愤不平的韩信最终决定谋反,却在事发之前走漏风声,最终被吕后杀害。刘邦得知后大喜,但当他听说了韩信的遗言后,却是吓得冷汗直流。
贫寒受辱,幸得萧何慧眼识才
韩信是秦朝时淮阴人,家境贫寒,而且他行为任性,不守礼教,所以他既没能在官府谋个一官半职,也没有做些生意养活自己。
感到饥饿时,就去朋友家蹭饭或是到河边钓鱼。当时,他与当地的亭长关系还不错,就经常去他们家吃饭。时间长了,亭长的妻子就特意避开韩信,早早地吃饭。韩信自知不受待见,就再也没有去过亭长家里。
韩信没有饭吃,就来到城下的河边钓鱼,但经常没有收获,只能饿肚子,一旁洗衣服的老妇人看他可怜,就经常带些吃的来给韩信吃。韩信很受感动,并承诺说将来一定会好好报答她。
当时,韩信碌碌无为,还经常遭到地痞流氓的羞辱。一次他佩剑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一个屠户,他认出了韩信,挑衅韩信杀了他,不敢的话就要从他胯下钻过去。
韩信不想和他争执,就俯身从他胯下钻了过去,大家听说后都嘲笑韩信胆小懦弱。秦末农民起义时,韩信投奔到项羽部队中,但是不受重用。
后来,他听说蜀地的汉王刘邦爱惜人才,就从楚军逃走,改投刘邦。韩信本以为来到蜀地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奈何仍是无人赏识,只能做了一个粮仓看守。
一次,韩信的同僚犯罪,有关的官吏全都被连坐处死。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看到夏侯婴,“汉王不是要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要杀壮士呢?”
夏侯婴很是惊奇,便与他交谈了一会儿,发现韩信很有才能,就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但刘邦还是没有授予韩信重要职务。
尽管韩信这一次没有获得汉王刘邦的信任,但是他受到了另一个重要人物的关注,他就是萧何。萧何在这之后经常与韩信交谈,十分欣赏韩信的胆识,于是他打算找机会向刘邦推荐韩信。
但没等萧何开口,心灰意冷的韩信就跟着一些将领一起逃跑了。萧何得知后,顾不上统治刘邦,便急忙追赶韩信。而另一边的刘邦在听说心腹萧何也逃走了,十分生气和懊悔。
让刘邦意外的是,过了几天后,萧何就带着韩信赶了回来。刘邦又喜又气,责问萧何为什么不告而别,萧何则是说自己为了追赶逃跑的奇才,并顺势向刘邦推荐韩信。
刘邦仍然怀疑韩信的才能,只答应封他做将军。但萧何坚决要求刘邦任命韩信为大将军,统领全军。刘邦见萧何如此坚定,便挑选吉日,隆重地在众人面前任命韩信为大将军,韩信“成也萧何”便是由此而来。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在任命之后,刘邦找来韩信,“萧何屡次推荐将军你,将军有什么好的计谋要献给我吗?”韩信见状便向刘邦建议,项羽在三秦封地内名声不好,统治不稳,应该先攻打此地。
刘邦很满意这个方案,并在韩信的提议下,派樊哙、周勃大张旗鼓地修复出川栈道,在正面吸引三秦的注意,然后亲率军队翻过秦岭直接袭击陈仓,雍王章邯根本没有料到刘邦会这么快,仓促应战,结果大败。
在收复了三秦之后,韩信乘项羽大军没有及时支援,一举攻入了彭城。随后项羽击溃了刘邦军队,韩信又赶来支援刘邦,这才抵挡住了项羽的攻势。
这时,魏王叛汉,刘邦派韩信进攻魏,面对着魏军的严密防守,韩信使用声东击西的计谋,击败了魏王。
之后,韩信提议“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刘邦采纳了这一策略,韩信也不负众望,占领了齐国。
后来,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封赏了在齐的韩信和在梁的彭越,三人合力进攻项羽,最终在垓下击败了项羽,韩信因为功劳大又被刘邦封为楚王,但是他也被刘邦收去了兵权。
韩信临终遗言,使刘邦胆战心惊
在打败项羽之后,刘邦对韩信的猜忌越来越严重。因为韩信功高盖主,又在士兵中有着很高的威望。于是,刘邦打算削弱韩信等异姓王侯的实力。
在汉朝建立之后,韩信一直在封地生活,不久之后,便有他反叛的谣言传来。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亲自到楚国边界召见韩信,并把他抓起来。
韩信得知后,也是犹豫再三,最后还是硬着头皮来迎接刘邦。刘邦令人拿下韩信,给他戴上械具,并改封他为淮阴侯。
经过这件事,韩信知道刘邦对自己极其不信任,便请假不再入朝,以免招来祸端。后来陈豨被派往钜鹿郡,临行前来见韩信,韩信与他约定谋反,自己在京城做内应。
不久之后,陈豨果然叛乱,刘邦带领众多将领前往征讨,韩信托病没有跟随。在准备妥当后,韩信打算发动兵变,杀掉太子和吕后。
但在行动之前,韩信被人告发,吕后找来萧何商量对策,萧何于是亲自前往,欺骗韩信说,刘邦已经胜利归来,邀请韩信一同庆祝,韩信信任萧何,就跟随他前往。
吕后下令士兵将韩信抓捕,被在长乐宫的钟室之中杀掉。在临死之前,韩信大呼,“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原来,韩信早在齐地的时候,就有一个叫蒯通的谋士劝说他造反,并且还给他提出了相应的造反方式、战略等,就差韩信一句话了。
同时,蒯通还预言了刘邦会杀害他,但是韩信当时没有相信他,选择继续帮助刘邦。临死之前,韩信又想起蒯通的话,悔恨当初自己没有听信蒯通之言,但也为时晚矣。
刘邦在平反回到京城后,听说韩信被处死,心里有些惋惜,但更多的是窃喜,但当他听说韩信的遗言后,顿时惊出一身冷汗,连忙把蒯通抓起来,要处死他。
可见,如果韩信当初反叛,也许真的就能击败刘邦。不过,刘邦并没有杀蒯通,相反还重用了他,因为彼时阵营不同,而此时刘邦则需要人才。可见,刘邦的成功并不是偶人,他有着自己的魅力所在。
韩信的悲哀之处在于,他在力量最强大的时候对刘邦忠心耿耿,不忍叛变;而当他遭受冷遇,想要叛变时,却已经错过了时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