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韩信确实有骄傲的资本。作为秦末汉初伟大的军事家,韩信一生战功卓著,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在兵法的研究上,韩信也有许多创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等等典故都体现出他的聪明才智。但就是这么一位开国功臣,最后却落得被逼谋反而被处死的下场,在临死前,他大喊“三个字”。
时过境迁,这三字已经变成如今酒桌上的口头禅,然而两千多年前,韩信的一句“我不服”,却道尽了身为人臣的无奈和悲愤。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负侮辱之名参军,遇良人得拜大将
韩信年少时不得志,出身平民的他终日在街头闲逛,母亲死后,无所依靠的他只得到朋友家蹭吃蹭喝。一次朋友的妻子羞辱了他,他愤然离开。为了生计,韩信整日到河边钓鱼,但并不能让自己吃饱饭。
在河边洗衣的老妇人可怜他,就把饭分给他。韩信十分感动,许诺将来发达后报答老妇。有一天,韩信带着祖传的宝剑在街上闲逛,遇到了几个无聊之徒,其中一个说韩信虽然有宝剑,却不敢杀人。
他们还用言语刺激韩信,“如果你不敢杀我,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虽然气愤,但无缘无故也不能杀掉他,就放下宝剑,从无赖胯下钻过去。
自此,同乡的人都嘲笑韩信,受到莫大侮辱的韩信决定参军来洗刷屈辱。当时,正值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后,项梁在楚地宣布起义,韩信便投奔了项梁。
不久后,项梁去世,韩信归属到项羽麾下。虽然韩信屡次给项羽献计,但项羽根本不理睬,而在楚地不受重用的韩信就这样投奔了刘邦。
功高无二,国士无双
起初,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是让他做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官。一次,韩信还差点因为同伴失职而连坐丧命,多亏了夏侯婴看出他气度不凡,才免掉了罪罚。韩信在刘邦手下的仕途一直不顺,直到遇见了萧何。
萧何善于识才、用才,在几次交谈过后,他惊讶地发现,韩信绝非池中之物。但是还没有等到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就被项羽赶到了偏远的四川一带。
在前往领地的路上,有许多将领逃跑,其中就有心灰意冷的韩信。萧何得知后,大惊失色,顾不上告诉刘邦,就去追赶韩信。刘邦发现萧何不告而别,以为他也叛逃了,直到萧何把韩信追回来之后,刘邦又气又喜,责问萧何为何逃跑后又回来。
萧何连忙解释,自己是发现了一个优秀的将领逃跑,才去追赶。借此机会,萧何这才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刘邦此时还没重视韩信,就打算看在萧何面子上封韩信一个将领。
萧何却坚定地建议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并以礼相待。刘邦很吃惊萧何的反应,就暂时答应了。刘邦并未想到,他就此得到了一位军事奇才,此人将为他打下大汉的江山。
刘邦在萧何的建议下拜韩信为大将之后,便开始询问韩信对当今形势的看法。韩信分析,当下项羽绝对最大的敌人,但想要打败他,必须要先夺回关中之地,再攻破项羽北方的几个王侯,然后双管齐下,夹击楚地的项羽。
刘邦大喜,因为韩信的规划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于是,刘邦按照韩信的计划,出兵进入关中,袭击雍王,夺取了陇西等地。接着,韩信灭魏破代,又向东灭了赵和齐,最后,韩信与刘邦、彭越的部队一起,从三个方向进攻,将项羽的部队团团包围。
公元前202年,项羽被迫退到垓下,最后的决战开始了。韩信用“四面楚歌”的计谋打破了楚军的心理防线,楚军不攻自破。项羽被迫带领二十八铁骑突围,最后在乌江自刎。
之后,获得楚汉之争最终胜利的刘邦登上帝位,建立了汉朝。正常来说,韩信理应受到刘邦的厚赏、加官封爵,可惜的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功成被贬,反叛被杀
在天下大局已定之后,刘邦却将韩信一贬再贬,最终,身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只落得个淮阴侯的待遇。其实,在此之前,刘邦的多疑就表现出来了。
早在攻破齐国之后,韩信就给刘邦写信,“齐国奸诈善变,为了保证齐国不叛变,请让我代理齐王。”刘邦此刻正被项羽包围着,看到心后,大骂韩信,“不来解围救援,反而要自立为王!”
张良和陈平得知后,认为此刻应该封韩信为齐王,这样才能让他忠心耿耿地为刘邦服务,否则日后的战争会有隐患。就这样,刘邦心不甘情不愿地把齐地封给了韩信。
不知实情的韩信只看到了刘邦的“诚意”,却没有发现刘邦已经开始提防自己。即使楚国说客和自家门客先后劝说韩信,要对刘邦有所防备,韩信仍不以为意。
出乎意料的是,垓下之战刚一结束,刘邦就开始了针对韩信的行动,他将封给韩信的齐地收回,将偏远的楚地封给韩信,这样就从地缘上削弱了韩信的实力。
而后,刘邦又以“意图反叛”的罪名,将韩信贬为淮阴侯。这下,韩信才醒悟过来,从此经常以生病为由,躲着刘邦,以防被他抓住把柄。
而韩信的地位也一降再降,心中不平的他找到了陈豨,商议造反。公元前197年,陈豨造反,刘邦带兵远征,韩信假借生病留在京城,准备趁机杀死吕后和太子。
第二年,一切准备妥当,不料门客中有人告密,吕后便与萧何一起设计抓住了韩信。在长乐宫的钟室里,韩信跪在地面上、身体被厚重的枷锁拷住,侍卫将刀架在他脖颈上,吕后洋洋得意地问韩信,“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韩信仰起头,一脸不屑,“曾有人劝我造反,我念在旧情没有听,结果被一贬再贬。我一生带兵征战,只有这一次贻误时机,我不服!”刀起刀落,一代神将就此殒命。
尽管韩信在军事、管理上表现出的才能都远远高于刘邦,然而最终落得夷灭三族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有意思的是,现在韩信虽然去世了,但是在现在的酒桌上“我不服”三个字却很常见。
一些斗酒斗不过的人,总会在“撒酒疯”的时候说上这三个字,以此来表示继续斗酒的目的。韩信临死前的三个字,前面之后居然演变成了这样一种习俗,不知韩信知道此事后会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