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这虽然都贵为九五之尊,但是却褒贬不一,本质上相差非常大,性格也是截然不同,得来皇位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出身最低而且知名度最高的明君当属朱元璋,也由于他性格十分多疑,昔日替他挡箭救他一命的大将陈德,后代都被他杀尽。像蓝玉等打天下的大将也是难逃一死。
朱元璋出身起点很低,曾经是个放牛娃,家里穷的已经到了极点,再加上当时正逢元朝末年,残暴的社会加上官员昏庸极致,必然引发历朝历代末年的共同现象“农民起义政权割据”,由于天灾人祸逼得老百姓吃不起饭,不反也得死,反了还有一线生机,朱元璋家也是死走逃亡,父母虽死,但是朱元璋和他哥还活着,就这样一路奔波的他,辗转做了和尚,可是这场危机是全国化的,和尚自然也不例外,也是吃不上饭的,因为百姓也没钱给他们香油钱,当然这也注定朱元璋当不了一世和尚,结果把他逼上了参加农民起义军的这条路。
来到起义军的朱元璋反倒是如鱼得水,也正因为天下大乱,让本应该一辈子做个农民的朱元璋有了命运的转机,也因为他在寺院读过几天佛经,又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郭子兴赏识,并且成为了郭子兴的亲兵队长,甚至把自己养女都嫁给朱元璋了,从此朱元璋成为了义军的重要人物,有大事商议,郭子兴都会叫上朱元璋。从这时候起朱重八正式改名叫朱元璋,并且招募士兵,当初老家那些乡亲们都被他拉拢过来了,其中比如徐达、周德兴、陈德等人,也都是朱元璋在这期间招募为自己部下的,后来郭子兴因病去世,朱元璋成为了接替义军首领的人,期间拜刘伯温为军师,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陆续败陈友谅、灭张士诚、歼方国珍,并且把元朝赶出中原,从此朱元璋彻底入主中原,统一天下。
朱元璋能建立明朝,那是绝对离不开手下这些良将的帮助的,只可惜这些大将跟历朝历代多数有功开国名将结局差不多,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刚刚建立的明朝,随着洪武四大案的结束,当初的开国元勋诛杀殆尽,期间波及几万人的生命,从这时候起,朱元璋在后世也有了弑杀功臣的名声,当然这一切性格的改变离不开他幼年穷苦生活,作为一个穷人,他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权力,可是他又不懂得帝王的用人之术,来驾驭这些功臣。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也不能否认那些开国元勋,确实有不少仗着自己的战功赫赫,从而恃宠而骄,这也给了朱元璋杀他们的理由。
当然蓝玉就是其中的一个,蓝玉半身是常遇春部下,屡立战功,特别是抗击北元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后期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便有意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将来继承帝位,可是朱允炆过于稚嫩,朱元璋觉得到时候朱允炆驾驭不了蓝玉,最后朱元璋把之前蓝玉的罪名全部罗列出来,然后除掉了他,当然斩草除根是朱元璋一贯的作风,跟蓝玉有瓜葛的人也得死,就比如孙蕡,孙蕡就因为给蓝玉题过画,就被判处死刑。
就这样孙蕡就冤死了,孙蕡本是一代才子,号称明朝小杜甫,死刑之前孙蕡很憋屈,这事别说是孙蕡了,换到谁身上也受不了这冤枉,于是在这种背景下他写下了一首诗,“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由于诗句荡气回肠的悲伤之情被流传下来了,慢慢的朱元璋也知道了,这也过了很长时间了,朱元璋不再生气并且恢复了理智,自己也认为杀了一个与蓝玉谋反无关的人,而且这个人还才华出众,实在是可惜。
之后便生气,责怪当时监斩官为什么不及时把孙蕡作诗的事上奏给自己,结果杀了孙蕡,这个锅监斩官自然是不想背,因为他是按照皇上的命令行事,并且大家也都知道,如果胆敢有人替孙蕡说好话,就非常有可能被朱元璋认为是孙蕡同党。到时候自己死的比孙蕡还冤枉,可是朱元璋哪会听他们解释,直接把孙蕡的死定为跟监斩官有关,随后大手一挥命人把监斩官们都杀了。
不得不说,孙蕡和监斩官们真倒霉,这件事也侧面的反映了朱元璋有些时候确实是嗜杀成性,冤死在他手上的人成千上万,但是朱元璋也确实是一个驱除鞑虏的民族英雄,毕竟人无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