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故事,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国为了救助被魏国围困住的赵国,想出了一个办法,齐国通过围困住魏国,断了魏国的粮草等重要资源,导致魏国退兵,放弃了对赵国的围困政策,从而齐国救出了赵国,后来,有很多大将采用这种方法,只不过把其中的围困变为了后方拦截,赢得了很多战争的胜利。
[var1]
庞涓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将,据说他的师傅是名震古今的鬼谷子,他和孙膑同门,学得了很多真本领,魏国君主赏识他的才能,封他为将军,后来,他的同门孙膑也来到了魏国,庞涓一直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如孙膑,害怕孙膑抢了自己的功劳,同时,齐国发现了孙膑的才能想要将他纳入自己的麾下,庞涓想了一个计策,将孙膑送到了魏国的敌国——齐国。
[var1]
在桂陵之战中,庞涓带领八万将士进攻卫国和赵国,齐国便采用“声东击西”和“围魏救赵”的战术逼得魏国退了兵,救出了赵国,孙膑建议齐国君主田忌首先装作攻打魏国的一座很难攻克的城池,然后激怒庞涓,庞涓必定会乘胜追击,这时,孙膑带一队人马在暗处等着庞涓,最后由于庞涓命令战士将身上的装备扔掉减负,孙膑轻而易举地将庞涓抓获。
[var1]
桂陵之战之后,各国休战,魏国与赵国结盟,齐国也放了抓获的魏国大将庞涓,后来,韩国与魏国多次多次交战,韩国多次战败后求助于齐国,齐国君主田忌派大将军应战,同时孙膑为军师,孙膑再次使用围魏救赵和诱敌深入的战策,魏国的将士大乱,庞涓自知大势已去,便自己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var1]
历史是这样记载的,但是在山东省,有一群工人发现了一处古墓,将这件事情上报给了相关部门,有考古学家便前去挖墓,随后挖出了两座汉朝时期的古墓,并带有很多竹简,经过多位考古学家多日的专心研究,发现有很多不确定的历史被证明,同时,也有很多历史被颠覆,其中就包括上文的围魏救赵。
[var1]
其实根据竹简上的历史记载,在桂陵之战中,齐国并没有消灭魏国的所有兵力,只是由于孙膑了解庞涓的性格,利用了庞涓的弱点将庞涓抓获,事实上,魏国的损失并没有很大,只是齐国抓走了大将庞涓,而齐国也不敢惹怒了魏国,最后只好将庞涓放回,既给了魏国一个人情,又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一举两得,所以当庞涓再次战败之后,已经没有脸面继续战斗了,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var1]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无风却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