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章邯当将军时,灭陈胜,扫六国,当雍王时为何连刘邦都打不过?

章邯当将军时,灭陈胜,扫六国,当雍王时为何连刘邦都打不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156 更新时间:2024/2/21 6:01:00

这次战役,对于败者章邯将军而言,是走近低谷的起点。

章邯,字少荣,秦始皇统治时期助秦灭六国,得统一。在秦二世当政时期任少府。章邯是不断延续即将没落秦朝的生命的关键,只可惜最终也没能让秦朝复兴。

[var1]

激怒百姓,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秦二世变本加厉的暴政。秦始皇统治时期,筑长城,修驰道,建骊宫。百姓肩头压着繁重的赋税与徭役,在严酷的刑法下敢怒不敢言。在秦二世统治时期,因为朝廷内部更加昏庸,赵高一人独大,被压迫至极点时候,农民愤然忘却生死,开始声势浩大的革命。其中,以项羽、刘邦领导的反秦起义团最强。

秦二世胡亥大惊,正是章邯给出主意,骊山劳工众多,长期工作孤陋寡闻,并不懂什么起义,另外人数比现有军队多出两三倍,正所谓“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为何不率领他们去抗压?

之后一次又一次的农民反抗,朝廷镇压的战役中,章邯率领的军队胜多败少,近乎屡战屡胜。打败了大泽乡起义的领头人陈胜,攻破楚军于楚阳,杀死了项羽叔父项梁。章邯的军事能力,作战头脑确实不次于另一个秦朝名将王离,也正是章邯率领二十万刑徒军对起义农民的阻拦,使得秦朝苟延残喘。

可是,没有人能够永远取得胜利,章邯与王离在巨鹿之战中首次联合,与项羽作战失误了。

[var1]

这场失误带来的空前的胜利,也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秦朝灭亡。

赵高将政局搅成一滩浑水,腰斩了忠臣李斯,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加之巨鹿之战的失败,章邯也开始怀疑:忠诚于一个毫无希望的朝廷,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再殊死反抗也不过是垂死前的挣扎,真的值得么?

章邯对此十分失望。即便手下有二十万大军支撑,可是面对秦朝心灰意冷,不愿再赴死抵抗。据《赵正书》记载,章邯杀死了赵高,接着毅然决然离开亡秦,投奔于项羽手下,封为雍王,开始为项羽效力。

且说项羽推翻了秦朝,建立了自己的楚国,而另一边刘邦军事实力雄厚,俩人势不两立。秦已亡,大楚兴,必然又开始新一轮权利的角逐。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为刘邦献出此计,直接导致章邯的彻底失败,章邯万万没想到自己被正面迷惑,声东击西,突如其来的偷袭使章邯措手不及,被逼至废丘,最后用水攻城,章邯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从章邯的经历来看,灭陈胜,扫六国,确实是历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一位将军,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最后会走至险境,输给刘邦呢?

[var1]

为之前的敌军项羽效力,章邯和项羽真的可以摒弃前嫌,毫无杂念嘛?

当然不能。要知道章邯手下的刑徒军足足有二十万,如果人数一直保持不变,从军队阵势就足以碾压刘邦军队。可是,项羽曰:“秦吏足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于是,项羽抱着不能放虎归山的心在夜里偷袭了章邯的军队,杀害了秦朝降兵二十余万人。“二十余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章邯的征徒军。

交出兵权,章邯已经不能控制局面。只能任由项羽摆布。

可是项羽的性格恃强凌弱,空有高志而目光短浅。项羽只能胜任一个好的将军,却不是好的君主,最终也迎来乌江自刎的遗憾结局。

章邯的心态及环境变化

效力于秦朝,毕竟是自己的国家,不留余力的反击楚军。加之巨鹿之战之前,屡战屡胜,鼓舞军心,士气大增,章邯自然有百倍信心。可是巨鹿之战一败,使他从自信满满到犹豫不决,他开始向内看,看见了自家朝廷的纰漏处,看见逃不过的结局,看见颓败,章邯倍感无助。

[var1]

投奔项羽之后,直接从无助到砧板上任人宰割的肉。背着叛逃的罪名,曾效忠不争气的胡亥,寄敌人篱下。没有人能够抵御流言蜚语的功击,纵使坐上了雍王的位置,岂能日夜安稳入眠?

外界环境对章邯影响很大,不乏困窘狼狈,定会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感觉。为项羽效力,即便全力以赴,也无法一如从前拼尽全力,更别提当年常胜风光。

带着迷茫的心情走向战场,章邯的心态也成为失败的导火索。

刘邦的策略

谋士韩信的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让章邯防不胜防。刘邦入蜀之后,烧毁了悬崖上的栈道,表示再无东顾之意,消除了项羽的嫌疑。同时避开章邯的正面防御,从侧面绕道偷袭了章邯,一路追击。被麻痹的章邯也奋起抵抗,可是为时已晚,加之军力不足,导致悲惨结局。

[var1]

刘邦的策略则成为军事上成功又典型的谋略案例。到是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至于项羽。通过《鸿门宴》,我们可以清楚窥见他自傲自大,缺乏战略眼光,刚愎自用的性格缺陷。更是通过坑杀秦兵可见他暴戾,易被谗言迷惑的特点。这与刘邦谨小慎微,任用张良、樊哙、韩信等贤良之才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这次偷袭,项羽并未能即使给予章邯帮助,章邯唯有孤军奋战。事过之后,项羽也并未有所思虑与反省,一心空志高,却没有铺平当下的路。

莫看身为雍王方可安下心来,章邯身为秦朝最后一名将军,从报效祖国到忍辱负重,见证一段无可奈何的历史巨变。就章邯本身的特性来看,军事才能不容忽视,在带军打仗中也有策略性失败。可是,章邯失败的主要原因不单是个人原因,朝代交接和特定的环境背景也固化了章邯的命运。

[var1]

正值秦朝最为黑暗的阶段,章邯成为唯一把握生命线的人,重负如山,可谓“成也章邯,败也章邯”。到底是秦朝辜负了章邯,还是章邯推动了秦朝的走向,好似牙齿与嘴唇的关系,唇寒齿亡。章邯是秦时代典型的牺牲者,章邯以自刎为结局,正好似秦朝最后的一声哀叹。

雍王败给刘邦,时代演进成为最大导火索。这是将每一次偶然积聚而起的必然。

PS:文中章邯图片均来自《秦时明月》系列动画,十分喜欢看的一部国漫!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和战国是怎样划分的,春秋和战国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春秋与战国有什么不同

    我特意收集了各种资料,旨在告诉他,关于历史朝代的划分从来都不是有着严格标准的,比如他说的这种四分唐朝法,其实是明代的一个文人为了划分唐朝的文学风格,做了如此划分,后人研究唐诗都采取这种四分法。其实,简单粗暴一点,唐朝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可以划分为唐朝前期,唐朝后期也未尝不可,这都是人为划分的,没有绝对

  •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雄才大略,为何最后会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究竟是饿死还是病死,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霸主的

    秦穆公是五霸中被周天子封任“侯伯”最早的一位;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讨伐宋国,吞并小国,尊王攘夷,北征戎狄,南伐楚国,早早就走上天下诸侯的霸主宝座;齐桓公的雄才大略,用人得当,能屈能伸等优秀品质成就了一身的辉煌,这样一个人,为何最后会落得“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呢?一切要从齐桓公重用管仲说起。齐桓公姓姜

  • 秦始皇的陵墓,还有哪些隐藏的秘密,《山海经》原本也在其中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陵墓五大未解之谜,秦始皇陵墓的历史记载,秦始皇陵墓里有什么秘密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带领大军再一次进行了浩浩荡荡的东巡,这一次东巡非同一般,秦始皇好像得到了一种特殊的信息,好像真的找到了长生的秘密。抵达蓬莱之后,秦始皇在蓬莱海边发现了一具尸体,实体的背面还用铁链禁锢着,并刻着几个大字:夏禹时因罪而逐蓬莱。[var1]当时的蓬莱、瀛洲、方丈,被认为是连接天界的地

  • 三国争霸如果发生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吴国的实力能否碾压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魏吴争霸,魏国和吴国的首领是谁,三国争霸历史发展规律

    然后以现在与魏国所重合的省份与吴国、蜀国所重合省份进行对比,详细点说,魏国主要重合的省份主要是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辽宁、湖北、江苏和安徽长江以北的地区。蜀国主要重合的省份,主要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区。吴国主要重合的省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海南以及

  • 此人祖上是齐国皇室,曾给刘志丹当参谋长,为何主动离开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里要说一下,第五伯昌中的“第五”乃是齐国皇室的一个分支姓氏,事情还得追溯自汉高祖时期,当时汉高祖初定天下,为了控制大家族的势力,汉高祖将六国后裔迁徙到了汉中,当时齐国田姓也在其中。田姓迁到关中之后,由于家族势力太大,汉高祖刘邦对他们很不放心,于是将之按照门第顺序分成了“第一”到“第八”

  • 杀神白起:为秦国四处征伐,一生杀了一百万人,却被主君下令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杀神白起一生杀了多少人,杀神白起高清壁纸,一生从未打过败仗的杀神白起

    唐代诗人曹松在《己亥岁二首》中写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场战役成功的背后,牺牲的兵卒性命不知几何。历数古今中外历史,恐怕对此最有感悟的,当是战国名将白起。白起,战国时期名将,诸子百家之中兵家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思想解放,百家争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 公孙衍与秦国相爱相杀开启了合纵连横大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公孙衍在秦国多久,公孙衍对秦国的贡献,公孙衍最后又投奔秦国了吗

    公孙衍在秦国的收复河西之地中,建立了第一功勋,斩首八万,深入魏境,打得魏国连连叫苦,派出使者割让城池,以求和平。要是他以此功劳,回归秦国,其大良造之地位必是相当稳固的。可惜的是,骄纵之情溢于言表,公孙衍犯的错误,便是收受魏国贿赂。公孙衍本为魏国人,只因秦国招纳天下贤才,成为秦国大良造。作为异国之人,

  • 清朝妃子为何戴长指甲套?除了好看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妃子戴的长指甲有什么用,清朝的妃子可以戴长指甲吗,清朝王妃为什么戴指甲套

    在清宫剧中,那些娘娘和妃子们经常会戴着一种指甲套,这个指甲套长长的,好像鬼指甲一样。对于现代人来说,戴上这个东西非常不方便,基本上就不能干任何事情,而且还容易伤到别人。因此,很多观众对此就不能理解,虽然清朝的审美有些不太一样,那么像这种指甲套又是什么逻辑呢?难道说戴着这种指甲套真的有另外的美感吗?其

  • 清朝作出了哪些积极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行政领土版图清朝在相当大程度上完成了我们现代中国的领土积淀,对比之前的明朝,清朝是明显将实际控制的版图扩大了不少。明朝虽大,但是旁边的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等都是间接管理(如女真各部的奴儿干都司),而非清朝那样并入直辖政府在通过一些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在清朝时期,清政府成功将内外蒙古,新疆,西藏,东北等土地

  • 地理属于北方,清朝差点成省会,南北交界的徐州怎么划到江苏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徐州哪年从山东划出来的,江苏徐州地图全图放大,徐州清朝地图

    这就导致有些地级市的情况比较尴尬,比如:河南信阳,陕西汉中。而这里最为著名的就是江苏徐州!为什么徐州这种情况最明显呢?当然是徐州实力强劲了,虽然我们老说苏北经济不如苏南,但那是江苏省内的情况,在全国看来,徐州可以说是实力相当强劲的地级市,重工业极为发达,而且还是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发达的徐州城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