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历史上的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4/2/21 6:01:13

我特意收集了各种资料,旨在告诉他,关于历史朝代的划分从来都不是有着严格标准的,比如他说的这种四分唐朝法,其实是明代的一个文人为了划分唐朝的文学风格,做了如此划分,后人研究唐诗都采取这种四分法。

其实,简单粗暴一点,唐朝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可以划分为唐朝前期,唐朝后期也未尝不可,这都是人为划分的,没有绝对的权威。

[var1]

扯了这么久,其实我就想说,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划分其实也并不明确,如果以周朝来说,分为西周和东周;后世还有将秦朝统一之前的历史称为先秦时期;东周和先秦其实都把春秋和战国囊括其中了。

当然,东周能够分两段,搞出春秋和战国,就说明两者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

关于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至今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75年左右。

实际上,三家分晋在公元前400年前后,直到公元前376年才完成,晋国彻底灭亡,而田氏代齐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后,田氏才彻底取代齐国。

可以说,将春秋和战国分界定在公元前475年,也是存在争议的。这种说法最早可以来源于《史记》当中,后来郭沫若也采用了这种说法,即使是现在的教科书中也是这种说法。

[var1]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毛病,最大的毛病是,他可能把春秋五霸中的吴国和越国斗争时期,划分到了战国中,因为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吴越争霸正处于巅峰时期。

实际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也算是两者的一个区别。

这就是有争议的史学难点,春秋五霸在吴越之地正打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北方已经开始,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也算是春秋和战国的历史交叉了。

实际上,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并不明显,那就是因为,两者是逐渐形成差别的,并非一蹴而就,所有的人为划分,都是以某一事件为标志,并不能彻底划分两段历史时期。

人们执意要将春秋和战国划分开来,说明二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别的,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样的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来进行区分,实际上都是表象,而并非实际,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var1]

实际上,如果让我来划分春秋战国,我比较喜欢《资治通鉴》的说法,资治通鉴认为春秋和战国应该以公元前403年周承认赵魏韩三家诸侯的地位为划分。

最为重要的是,在三家分晋之后,在公元前400年左右,魏国的魏文侯率先进行变法,引领了整个战国时期的变法,正是因为这种变法,使得战国时期的社会性质相对春秋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春秋末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普及,春秋时期的井田制已经遭受逐渐的打击,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带动了上层建筑的改变。

牛耕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的生产力,据统计春秋时期,全国人口在八百万作用,战国巅峰时期人口达到3000万(数据不一定真实,只提供一种参考)。因而,能够支持其大规模的兼并战争。

铁器对社会的影响在于,提高了战争的效率,春秋时期使用的大部分武器都是木头棒子和石头(青铜器贵用不起),所以,看春秋的争霸战争虽然多,但是死的人少,战国时期铁器已经普遍用于战争了,这样的话战国后期的兼并战争死亡人数急剧增加,整个战国时期大概因战争死亡的士兵在200万左右,而长平之战双方大概就死了60多万。

[var1]

随着铁器牛耕对生产力以及土地制度的破坏,为了提高生产力,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废除分封制的经济基础“井田制”。比如商鞅变法中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就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因此地主士大夫阶层的地位开始提高,从而改变了西周以来按血缘关系来分封的政治传统。

所以,春秋和战国的根本区别在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一些列的变化!

只有变法适应了新社会的政权才能存活下去,没有变法的,或者变法失败的,是没有资格在战国时期生存下去的。

在变法的影响下,春秋时期的生产力只能养活八百万的人口,然而在战事更激烈的战国时期,人口却达到了三千万,说明生产力是突飞猛进的,这才有了,各种表象的春秋与战国的区别,比如军事上,春秋实行的是征发制,打仗的时候才征集部队,而战国时期只要是适龄男子都有参军的义务;比如在政治上,春秋世袭完全是世卿世禄制,到了战国时期,老百姓也可以参政,很多平民通过军功或者学习参与到政治当中。

[var1]

总结起来,不是东周为什么要分为春秋和战国,为什么平白无故的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些事件来区分春秋和战国,而是在一段时间内社会性质发生了变法,你不得不依照一些标志事件将两个历史阶段划分开来。

更多文章

  • 齐桓公是春秋第一个霸主,雄才大略,为何最后会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春秋霸主齐桓公,齐桓公究竟是饿死还是病死,齐桓公是怎样成为春秋霸主的

    秦穆公是五霸中被周天子封任“侯伯”最早的一位;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讨伐宋国,吞并小国,尊王攘夷,北征戎狄,南伐楚国,早早就走上天下诸侯的霸主宝座;齐桓公的雄才大略,用人得当,能屈能伸等优秀品质成就了一身的辉煌,这样一个人,为何最后会落得“活活饿死”的悲惨结局呢?一切要从齐桓公重用管仲说起。齐桓公姓姜

  • 秦始皇的陵墓,还有哪些隐藏的秘密,《山海经》原本也在其中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始皇陵墓五大未解之谜,秦始皇陵墓的历史记载,秦始皇陵墓里有什么秘密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带领大军再一次进行了浩浩荡荡的东巡,这一次东巡非同一般,秦始皇好像得到了一种特殊的信息,好像真的找到了长生的秘密。抵达蓬莱之后,秦始皇在蓬莱海边发现了一具尸体,实体的背面还用铁链禁锢着,并刻着几个大字:夏禹时因罪而逐蓬莱。[var1]当时的蓬莱、瀛洲、方丈,被认为是连接天界的地

  • 三国争霸如果发生在今天的经济形势下,吴国的实力能否碾压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魏吴争霸,魏国和吴国的首领是谁,三国争霸历史发展规律

    然后以现在与魏国所重合的省份与吴国、蜀国所重合省份进行对比,详细点说,魏国主要重合的省份主要是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甘肃、辽宁、湖北、江苏和安徽长江以北的地区。蜀国主要重合的省份,主要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区。吴国主要重合的省份,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海南以及

  • 此人祖上是齐国皇室,曾给刘志丹当参谋长,为何主动离开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里要说一下,第五伯昌中的“第五”乃是齐国皇室的一个分支姓氏,事情还得追溯自汉高祖时期,当时汉高祖初定天下,为了控制大家族的势力,汉高祖将六国后裔迁徙到了汉中,当时齐国田姓也在其中。田姓迁到关中之后,由于家族势力太大,汉高祖刘邦对他们很不放心,于是将之按照门第顺序分成了“第一”到“第八”

  • 杀神白起:为秦国四处征伐,一生杀了一百万人,却被主君下令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杀神白起一生杀了多少人,杀神白起高清壁纸,一生从未打过败仗的杀神白起

    唐代诗人曹松在《己亥岁二首》中写道:“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场战役成功的背后,牺牲的兵卒性命不知几何。历数古今中外历史,恐怕对此最有感悟的,当是战国名将白起。白起,战国时期名将,诸子百家之中兵家的代表人物。他出生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思想解放,百家争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 公孙衍与秦国相爱相杀开启了合纵连横大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公孙衍在秦国多久,公孙衍对秦国的贡献,公孙衍最后又投奔秦国了吗

    公孙衍在秦国的收复河西之地中,建立了第一功勋,斩首八万,深入魏境,打得魏国连连叫苦,派出使者割让城池,以求和平。要是他以此功劳,回归秦国,其大良造之地位必是相当稳固的。可惜的是,骄纵之情溢于言表,公孙衍犯的错误,便是收受魏国贿赂。公孙衍本为魏国人,只因秦国招纳天下贤才,成为秦国大良造。作为异国之人,

  • 清朝妃子为何戴长指甲套?除了好看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方便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妃子戴的长指甲有什么用,清朝的妃子可以戴长指甲吗,清朝王妃为什么戴指甲套

    在清宫剧中,那些娘娘和妃子们经常会戴着一种指甲套,这个指甲套长长的,好像鬼指甲一样。对于现代人来说,戴上这个东西非常不方便,基本上就不能干任何事情,而且还容易伤到别人。因此,很多观众对此就不能理解,虽然清朝的审美有些不太一样,那么像这种指甲套又是什么逻辑呢?难道说戴着这种指甲套真的有另外的美感吗?其

  • 清朝作出了哪些积极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行政领土版图清朝在相当大程度上完成了我们现代中国的领土积淀,对比之前的明朝,清朝是明显将实际控制的版图扩大了不少。明朝虽大,但是旁边的许多少数民族部落等都是间接管理(如女真各部的奴儿干都司),而非清朝那样并入直辖政府在通过一些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在清朝时期,清政府成功将内外蒙古,新疆,西藏,东北等土地

  • 地理属于北方,清朝差点成省会,南北交界的徐州怎么划到江苏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徐州哪年从山东划出来的,江苏徐州地图全图放大,徐州清朝地图

    这就导致有些地级市的情况比较尴尬,比如:河南信阳,陕西汉中。而这里最为著名的就是江苏徐州!为什么徐州这种情况最明显呢?当然是徐州实力强劲了,虽然我们老说苏北经济不如苏南,但那是江苏省内的情况,在全国看来,徐州可以说是实力相当强劲的地级市,重工业极为发达,而且还是历史文化名城。 经济发达的徐州城 江苏

  • 她是康熙最疼爱的女人,穿着龙袍下葬,不是苏麻喇姑跟赫舍里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唯一穿龙袍的女人下葬,康熙死后最敬重的女人

    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在这些宫中秘闻中,堪称清朝最伟大的帝王康熙帝,却一直没占什么重要戏份。主要是康熙这位皇帝吧,跟他的孙子乾隆不太一样,不喜欢搞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一心扑在政事上。但是他真的一丁点秘闻都没有吗?那还是有的,至少在关于他最疼爱的女人是谁这个问题上,还是有好几种说法的。第一种说法是康熙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