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王王保保,为啥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劝降他用了什么办法?

齐王王保保,为啥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劝降他用了什么办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841 更新时间:2024/3/17 15:19:29

王保保,汉人还是蒙古人?

我们说王保保是一个身世复杂的人,这一点首先体现在他的出身上。首先大家看到王保保这个名字,肯定觉得他是一个汉人。但其实王保保还有一个名字,叫扩廓帖木儿,这个名字又是一个典型的蒙古名字,那么王保保究竟是汉人还是蒙古人呢?

王保保出生在河南沈丘(其出生地也可能位于安徽省临泉县,当时也属沈丘管辖),是元朝末年的汉化蒙古人大将李察罕(察罕帖木儿)的外甥兼养子。所以从他这个家庭出身来说,他似乎应该是蒙古人。不过,从王保保还活着的时候开始,中原地区就有说法认为他父系家族是汉人,只是他投靠了元廷,被赐了一个蒙古名字。而这种说法当时甚至还得到明朝朝廷的认可。

而王保保身份的争议一直持续到了近代。不过在1990年,河南洛阳铁路北站出土了一块刻有墓志铭的石碑,其中讲述了一名元朝官员赛因赤答忽的生平。他出身于蒙古伯也台部(也叫巴牙惕部),妻子是佛儿乃蛮氏,同时他还有三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叫扩廓铁穆迩。因为这个扩廓生来就聪明敏锐,但又体弱多病,所以非常招自己的舅舅,也就是一个被尊称为忠襄的人的怜爱,从小就住在舅舅家,被他当儿子养大。

而这一切描述,都和王保保完全吻合,因为正史里确实记载王保保被自己的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而且察罕帖木儿在死后被追封为忠襄王,同时史书也记载他母亲确实出身于乃蛮部。所以这块石碑的内容很可能就是王保保父亲的墓志铭,那么这样看,王保保的父系家族恐怕还是一个蒙古家庭。

根据这块墓志铭记载,王保保的远祖在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定居河南,之后似乎世代在元朝为官,几代先祖都曾先后担任过陕西行省参知政事、四川行省左丞、湖广行省平章政事等官职。而赛因赤答忽本人则担任过河南行省平章政事,而且因为他本人也“喜读书”,拥有相当程度的汉文修养,所以还被元廷封为翰林学士承旨,是翰林学士中最为资深的一个级别。

而王保保虽然是在舅舅家长大,但他的舅舅李察罕同样是一个深度汉化的蒙古人。李察罕年轻时也以擅长汉文著称,并曾经参加科举考试。所以王保保的父系和母系家族当时都已经高度汉化,他拥有汉式姓名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不过虽然这两个家族都汉化程度很深,但他们毕竟出身于蒙古,而且都是世代在元廷为官,因此他们的命运无疑还是跟元廷捆绑在一起的。所以在公元1351年红巾军发动反元起义之后,李察罕还是很快站在了元廷一边,他自行在家乡沈丘周边组建了一支民间武装,并和邻近的罗山县元朝官吏李思齐组建的武装会师,一同在罗山县击败了红巾军。此后,他又多次击败了红巾军,因此很快受到元廷重视,在元廷中的官职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最后做到了中书省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的官职。

而王保保虽然从小也熟读诗书,但他本人也很小开始就练习骑射,并很有谋略,所以也很快加入了舅舅的军队之中。公元1362年,李察罕派王保保前往山东东平攻击由田丰和王士诚所率领的一部红巾军。王保保在战场上接连获胜,迫使田丰和王士诚率部投降。但在次年六月,田丰邀请李察罕前往自己的营帐阅兵,李察罕只带了少量随从前往,结果到了之后就被王士诚刺杀。

在此之后,李察罕的军队就完全由王保保接管。这时王保保可能还不到20岁,因此曾被一些人称为孺子。但他的领兵才能却很快展示了出来,他只用了几个月就击败了田丰和王士诚并将其处死。此后,王保保就驻兵于今天河南境内的汴梁和洛阳一带,他也很快成为了元廷倚重的安全屏障。

王保保加速了元朝灭亡?

但这里我们也要说明的是:虽然王保保很大概率是蒙古后裔,但他在中原长大且汉化程度很深,而且也不是出身于蒙古贵族的门阀世家,也就是元朝所说的“大根脚”,所以其实他本人、他的家族以及他所统率的军队和元廷在利益上其实也存在很多分歧。

所以其实王保保最大的目的并不是帮助元廷尽快剿灭江南的义军,而是借乱世扩大自己和家族的影响与地盘,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尽管当时朱元璋和陈友谅这两支主要的江南义军彼此之间正在金陵(今南京)和鄱阳湖打得不可开交,但王保保却无意借此机会南下征讨,反而与当时的其它亲元军阀爆发了一系列内战。

从公元1360年李察罕还没死时开始,他们这甥舅俩的军队就开始在山西和另外一个蒙古军阀孛罗帖木儿的军队发生了多次冲突。这孛罗帖木儿的父亲曾任四川行省丞相,因此他以四川为根据地,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这个家族与李察罕和王保保家族有些类似,主要目的也是想借乱世之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与地盘。

就这样双方一直打到了公元1363年,而且双方之间的争端很快还搭上了元朝的宫廷矛盾,王保保获得了元朝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的支持,而孛罗帖木儿则得到了元朝皇帝元惠宗(后来明朝称元顺帝)的支持。在这种形势下,孛罗帖木儿在公元1364年以“清君侧”的名义率军攻入大都(北京),逼迫元太子逃离北京,流亡到了王保保所占领的冀宁(山西太原)。

之后,王保保和元太子各自集结兵力开始反攻大都。次年三月,这两人的军队击败孛罗帖木儿,并杀死其一员大将。这时元惠宗意识到如果不赶快转向自己的未来也非常堪忧。所以他在当年七月设计杀死了孛罗帖木儿,并把他的人头送给了王保保和元太子。

此后,王保保很快被封为左丞相,成为了元朝数一数二的重臣。但尽管如此,因为他不是出身于“大根脚”,所以在元廷中仍然经常受到其它大臣的蔑视。而且,在王保保护送元太子返回大都途中,其实元太子和他的母亲(来自高丽的奇皇后)都曾想利用王保保的重兵逼迫元惠宗退位,让元太子直接继承皇位。但王保保当时却选择保持中立,让自己的军队储存了大都30里之外,使元惠宗保住了皇位。但这样却又导致元太子和王保保反目成仇,进一步增加了王保保在大都立足,进而完成控制元朝朝政的难度。

所以王保保在公元1365年闰十月主动率军返回了河南。而元惠宗也希望他发兵剿灭朱元璋的义军。但在元廷没有尝到甜头的王保保却似乎并不想这么做,反而利用元惠宗封他为河南王并让他总领天下兵马的机会,征调当时另外几个亲元军阀刘思齐、张良弼、孔兴和脱列伯的军队,要把他们的军队尽数吞并。

但这4个人当然不可能从命,所以他们与王保保之间又很快打了起来,史书中甚至留下了“相持一年,前后百战”的记载。在公元1367年正月,这4个亲元军阀齐聚西安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结成反王保保联盟,并推举李思齐为盟主。而王保保的这种行为很快也激怒了元廷,当年8月,已经父子和解的元惠宗下令让元太子总领天下兵马,剥夺了王宝宝的兵权。之后,王保保手下的多名大将先后离他而去,归顺元廷,王保保则在自己的根据地泽州(山西晋城)将元朝官员全部杀死,之后率领自己残余的军队和忠于元廷的各路军队爆发了激烈战争。

而朱元璋则抓住了元军内讧的时机,在公元1368年正月登基称帝,建立明朝。并很快派徐达和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北伐。此后不久,王保保的外祖父,河南省平章政事阿鲁温投降明军。而正和王保保激战的李思齐和张良弼则和王宝宝休战。看到大事不妙的元惠宗也立即表示愿意和王保保和解,并请王保保立即出兵勤王。

但刚和元廷各路军队打了几年的王保保那有那么傻?他只是将自己的军队调到了太原,之后就按兵不动,坐视明军北伐。公元1368年七月二十八日,知道大势已去的元惠宗及元太子逃出大都。八月二日明军占领大都。所以可以说王保保虽然能打,但因为他和元廷以及其它各路军阀的矛盾,所以其实他的行为其实很可能加速了元朝在中原统治的终结。

朱元璋招降不了的“奇男子”

经历惨败之后,元惠宗意识到自己必须与王保保真正和解才能求得一线生机,所以在当年十月又册封王保保为齐王,命令他从太原北上,绕道雁门关和居庸关夺回大都。但在王保保刚刚率军程后不久,徐达就抢先对王保保的根据地山西发动了猛攻,最终急忙回师救援的王保保在太原城下被徐达击败,只得也撤出中原,退往了塞外。

公元1370年,元惠宗死去,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位成为北元昭宗。不久之后,北元昭宗和王保保在和林会面并和解,昭宗任命王保保为中书右丞相,继续筹划反攻中原。而明朝也始终将王保保视为心腹大患,所以在两年之后再次展开了北伐行动。但这次北伐王保保和部将贺宗哲在和林以逸待劳,最终成功击败了由徐达统领的15万明军,使明朝灭亡北元的计划受挫。

打了这次败仗之后,明朝的北伐行动在随后几年暂时陷入低谷。但朱元璋却始终非常重视王保保的威胁,也非常珍视他的军事才能,以至于曾经在一次与群臣对话时说道:

(常)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所以此后朱元璋曾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招降王保保。他不但曾多次给王保保写劝降信,还派人到河南给他的养父李察罕扫墓。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让自己的次子朱樉娶了当时留在了中原的王保保妹妹为妻,并称她为“名家贤女”(王保保的妹妹可被视为《倚天屠龙记》中赵敏的原型)。而且在公元1374年前后,朱元璋还曾派王保保的老相识和老冤家,当时已经降明的李思齐去塞外劝降王保保。但李思齐不但劝降失败,还在离开时被逼砍掉了自己的一只胳膊,结果回去之后很快就死了。

在此之后,关于王保保的事迹,史书中的记载就比较少了。他可能在公元1375年到1378年之间去世,结束了自己复杂的一生。而他的妹妹则在公元1395年朱樉死去后为其殉葬。而近代还有观点认为,王保保的一个儿子在他退出中原时没有跟他一同离去,而是逃到了甘肃兰州红古区,后来成为当地大姓。这也就意味着王保保的后裔可能在内地和漠北地区都有分布,这样的情况也可以为王保保的复杂身世和复杂人生做一个注解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

更多文章

  • 李景隆被笑称是朱棣卧底,他是怎么坑建文帝的?三场大战就是见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棣对李景隆的态度,李景隆怎么变成朱棣的,朱棣大破李景隆

    李景隆的人生完美的解释了当下流行的一句网络用语:只要你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为什么这么说,他的确做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如果建文帝要追责在靖难之役中的失职人员,李景隆是第一个应该被清算的大将。李景隆之所以能被委以重任,首先要感谢的不是齐泰、黄子澄等文臣,而是他的父亲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

  • 明代锦衣卫首领陆炳,为什么能保全子孙?只因铺了一张婚姻关系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陆炳权,陆炳死后谁当了锦衣卫,明朝锦衣卫陆炳之死

    锦衣卫在历史上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从国家角度讲,它是皇家特务机构;从家天下的角度说,它就是皇帝的私人打手。由于深得皇帝信任,知道的秘密也多,又可以凭借三言两语决定他人的生死,也做了不少坏事,拉了不少仇恨,因此,这一特殊群体所担的风险也比较高。特别是对于锦衣卫指挥使,能够寿终正寝的人太少,绝大多数都会因

  • 明朝初年赫赫有名的四大名将,有的英年早逝,有的下场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十大天才名将,明朝历史上十大著名武将,历史上明朝最后的名将

    第一位:魏国公徐达1:小时候的经历,对朱元璋影响很大相信大家对于他应该没有什么争议,早在少年的时候曾经和朱元璋在地主家放牛。由于吃不上饭,朱元璋不顾个人安危带领大家吃小牛,那时候徐达等多人尊他为大哥。地主怪罪下来,也是朱元璋一人承担。久而久之,他在弟兄们心目中的威望越来越高。2:参加起义军,朱元璋任

  • 蜀国灭亡后,关羽满门被屠杀殆尽,张飞家却无人敢动,这是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飞刘备关羽结拜搞笑,关羽张飞谁厉害,蜀汉灭亡后为何关羽要被满门抄斩

    《三国演义》中周瑜曾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此中关羽和张飞乃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在帮助兄长刘备打江山之时,关羽被敌人吴军所杀,刘备死后,关羽的妻儿孩子被仇人之子庞会杀害,全家被灭门。而张飞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和二哥关羽战死时间所隔不久,但是他的后人却没有像关羽那

  • 功高震主怎么办?要么被杀,要么造反,刘秀选择了第三条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秀为什么被杀,刘秀起兵目标是什么,刘秀当年在哪起兵

    汉军将领大多骄横跋扈,手下的士兵更是凶狠蛮横,唯独刘秀的军队,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不抢东西不抢人,有人因此认为刘秀并非等闲之辈。同时,王莽也给刘縯开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悬赏金额:凡杀死刘縯者,奖励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并直接提拔为三公级别。新市兵、平林兵的诸位将领,看到刘縯、刘秀兄弟的名气越来越大

  • 吕布骁勇善战却从未斩杀名将,为何被称为三国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吕布为何是三国第一名将,吕布为什么被称为三国第一战将,三国时期吕布有多勇猛

    这正好给王允有了可乘之机,后来吕布给王允做了内应,董卓被杀,随后的吕布凭借自己的勇猛参加了很多的战役,赫赫战功也使得大家都听说了吕布的威名。吕布的千里马,传说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武器是方天画戟,加上吕布的武功,当时在三国之中怕是没有人是他的对手,虽然在历史上吕布没有斩杀过名将,但是在和曹操手下的

  • 徐庶推荐诸葛亮,为何选择在离开刘备之时,其中大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庶为什么不早将诸葛亮告诉刘备,刘备更喜欢徐庶还是诸葛亮,徐庶让刘备去找诸葛亮

    徐庶思母心切,无奈之下,只好向刘备提出了辞行。临行之前,徐庶去而复返,却并非是改变了主意,而是特意回来,向刘备举荐了身在南阳的诸葛亮,这便是著名的“徐元直走马荐诸葛”了。由此,诸葛亮才正式走进了刘备眼中。不仅如此,就连正史中,也曾提到过徐庶推荐诸葛亮一事。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时先主屯新野。

  • 五虎上将的巅峰之战:关羽襄樊之战,赵云汉水之战,其余三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水之战赵云,关羽十大经典之战,赵云汉水救黄忠是真的吗

    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白马之战在曹操诸将栗然的情形下出马一个回合斩杀颜良,这些展现的主要是关羽的个人武力,还不足以称之为巅峰之战。能被称为关羽巅峰之战的当属219年的襄樊之战,此战关羽提兵北上击败并围困曹仁于樊城,水淹前来救援的于禁七军三万多兵马,并斩杀庞德和逼降于禁,曹操大惊之下差点迁

  • 为什么关羽只接受曹操册封的汉寿亭侯?两个字就可以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为什么重视汉寿亭侯,关羽汉寿亭侯的封号有什么深意,汉寿亭侯关羽的下场

    三国时期已经成为了后人们非常熟悉的一段历史。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无论是哪一个诸侯,都想成为天下霸主。可是魏蜀吴三国诸侯的后人哪一个也没有成就霸业。倒是让曹魏的司马懿的后人占了便宜。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一位顶级谋士,在刚刚追随曹操时,他可以说是尽忠职守。但是到了曹叡之后,司马懿的野心就越来越大了。这时候

  • 项羽杀的宋义,其孙子宋昌是如何掌控汉朝兵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昌和宋义,项羽杀宋义图片,宋昌和项羽关系

    代王刘恒接见朝使,问明来意,内心欣喜若狂,只是不敢喜形于色,安顿使臣后立即召集幕僚,商讨对策。郎中令张武建议称疾勿往,静观其变,因为周勃等人并没有杀少帝,长安城现在有一个天子,周勃要是心诚,为何不杀了少帝再请代王即位。而且齐王已经起兵,齐王两个弟弟朱虚侯刘章和东牟侯刘兴居都在长安,二人在诛杀吕氏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