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四大家族分别为海宁陈氏,海宁查氏,奉化蒋氏以及绍兴俞氏。同为海宁名门,查氏多文人,什么金庸、穆旦、琼瑶等,全都出自这个家族或者跟这个家族有关;陈氏则多官员,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美誉,在清朝时还被称为“海内第一望族”。而海宁陈氏一族如此荣耀,一方面是家族教养不错,另一方面则跟乾隆帝有关。
作为站在康乾盛世首跟尾的两位帝王,乾隆在某些方面很喜欢比照康熙,虽然用他的话来说是佩服自己的祖父,因此向他看齐。比如说康熙在位61年,乾隆就托词自己在位时长不能超过这个数,于是在公元1795,乾隆六十年的时候,就禅位于十五皇子颙琰;再比如说康熙6次下江南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统治,乾隆就也要6次下江南。
就是因为乾隆这种处处效仿康熙的做法,才掩盖住了他6下江南的一个秘密,那就是4次都住在海宁陈家。当时人们看来,康熙南巡的时候,可是有4次都住在江南曹家,乾隆住陈家跟康熙一样,不过是彰显帝王对某位臣子的看重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曹家跟康熙可是家人一般的情分,曹玺是康熙的贴身护卫,曹玺的夫人是康熙的贴身嬷嬷,曹寅跟康熙自幼一同长大;而海宁陈家再显赫,也终究只是臣子,乾隆凭什么这么看重陈家,总不能也当陈家是家人吧?
嘿,这还真说不一定。这里就牵扯出了清朝皇家的一宗秘闻。康熙末年,九龙夺嫡之战愈演愈烈,康熙的众位皇子越优秀,则代表他们会斗得越狠。这个时候康熙对自己的儿子们可以说是已经挺厌倦的,再加上他自己年事已高,能争储的儿子们年龄自然不会太小。
他看这些儿子都跟看一些老油条一样,越看越烦,就将希望开始寄托在孙子辈身上。就在这关键时期,乾隆帝的生母,也就是电视剧中的那位“甄嬛”,当时她还只是雍正的一个侍妾,于1711年诞下了雍正帝四子弘历。
弘历生而早慧,很得康熙看重,让康熙宁愿在这种敏感时期还多次去到颐和园看望自己的小孙子(当时雍正住在颐和园)。因此野史一般认为,康熙之所以会指定雍正为继承人,其实是看中了孙子弘历。但这弘历,也就是之后的乾隆真的是雍正的儿子吗?
在甄嬛生产的同一天,海宁陈家陈世倌的夫人同样生下了一位孩子。刚生产没多久,颐和园内就传来消息,要求他们将孩子送过去瞧瞧。结果送过去的是位男丁,回来的却是个女娃,而甄嬛原本生下的女儿,却偷偷成了个男孩。
公元1736年,乾隆刚登基,陈世倌就升职成了工部尚书;6年后陈世倌因拟圣旨出了错被罢官,按理来说这算是大罪,却没想到再2年后,陈世倌不仅官复原职,还兼任了个礼部尚书,顺便去当科举总考官了。
再加上乾隆去江南,总会想办法绕道到陈家中歇息,这乾隆实为陈世倌之子,想来也并非空穴来风。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