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何说魏忠贤不死,大明朝就不会灭亡?他这个本事比东林党强

为何说魏忠贤不死,大明朝就不会灭亡?他这个本事比东林党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241 更新时间:2024/1/8 6:17:07

说到魏忠贤,所有人都不陌生,他是明朝末年阉党的首领,被东林党批评为奸臣,在明熹宗时期,魏忠贤成为了司礼秉笔太监,被当时的百官称为九千岁,一时间权倾朝野,魏忠贤年少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只能在街上做个小混混,由于他不懂字,还喜欢出去赌博,后来一怒之下进宫当了太监,由于和皇帝的母亲客氏有关系,魏忠贤的权利越来越大。

明熹宗病重的时候,由于膝下无子,皇位只能传给自己的弟弟朱由检,也就是后来的崇祯皇帝,明熹宗在临终前曾经说过:重用魏忠贤可保大明不亡,但崇祯皇帝一直和东林党人交好,对于太监非常的厌恶,上台之后就将魏忠贤的权力罢免了,最后让他衣锦还乡,在半路上魏忠贤上吊自杀。

魏忠贤死后,大明朝官集团拍手称快,特别是东林党,这些人以天下安危为己任,都是读过书的饱学之士,要论学问肯定比太监强,说起道理头头是道,当时明朝遇到了小冰河时期,很多省份种不出粮食,百姓揭竿而起,关外还有新崛起的女真部落虎视眈眈,崇祯皇帝希望收取江南的赋税,却被东林党说成不可与明争利,皇帝文武百官借钱,他们家财万贯,连一个字也不肯掏。

魏忠贤是个坏人没错,但同样也是一个有用的人,否则不可能执掌东厂和锦衣卫,他掌权的时候对江南的赋税非常关注,而且前线从来没有拖欠过军费,当时他向江南的茶商,盐商收取税收,一年可以达到几百万两白银,而那些当官的东林党和江南富商都有关系,还建议皇帝向百姓征收赋税,这才导致民变四起,如果魏忠贤在的话,那么崇祯皇帝绝对不可能动摇国本。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京城,从文官手中收刮出几千万两白银的收入,如果他们将这些送给皇帝平乱,那么明朝也不可能落到这个结局,在此小编无意为魏忠贤洗白,但公正的说一句,东厂就是皇帝对付百官的一把刀,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就等于独自和百官抗衡,这也是崇祯最失算的一个地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宋朝文官冲犯皇帝或者犯错只是发配,而没有被处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文官制度一览,宋朝文官大全,宋朝灭亡文官尽忠职守

    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由殿前都点检变成了皇帝。进宫不久的某天,他看见一宫女抱着一年幼的男孩,问道:“这是谁呀?”宫女说;“这是周世宗的儿子。”周世宗就是他原来的老板柴荣。当时.恰好大臣范质、赵普、潘美等人随待在旁,他们同宋太祖一样,原来都是柴荣手下,只不过如今换了天下,随了赵老板而已。宋太祖

  • 为了反腐,朱元璋诛杀了多达15万人,而李世民则只杀了3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与朱元璋谁最狠,朱元璋杀了李世民吗,历史上朱元璋反腐多厉害

    在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一方面派遣大军继续收复被元朝占据的北方地区以及奉元朝为正朔的云南等地。最终,经过数次的征伐,这些地区也都归为明王朝治下。而在国内局势稳定之下,朱元璋也曾先后三次封赏功勋,但作为一个出身贫贱的帝王,他深知民众对于官员贪污、鱼肉乡里的危害性,因此也颁布了《大诰》,并

  • 陈友谅手下有员猛将,英勇善战,可惜被陈杀死,否则朱元璋不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友谅打天下朱元璋坐天下的传说,陈友谅惨败朱元璋,陈友谅兵最多为什么没打过朱元璋

    显然的,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很多,最为典型的便是崇祯皇帝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陈友谅也是如此。陈友谅的手下有一个名为赵普胜的猛将,此人英勇善战,善使双刀,但是却被陈友谅杀死,这才导致了最终陈友谅的落败。赵普胜为巢湖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是安庆和池州一带的守将,擅长使

  • 一篇文章告诉你,朱元璋不杀功臣,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为何杀朱元璋,明朝朱元璋的下场,朱元璋蒲姓后代改姓

    朱元璋在当时早就考虑这个问题了,他也清楚就算自己清理再多人,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但是他也没有留手,有威胁的就先铲除,剩下的再想办法。于是在这之后,朱元璋做出了很多措施来尽力保住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中央、地方改革我们都知道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朱元璋刚建立明朝时期,所有的制度都是沿袭元朝的

  • 一封信,差点让朱棣杀了儿子朱高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高炽为啥否定朱棣的下西洋国策,朱棣朱高炽谁先死的,朱高炽向朱棣辞去太子之位

    更甚者在靖难之役时,因为一封信,朱棣都生了杀死儿子朱高炽之心。在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之后,朱棣领兵反抗建文帝大军。而他的二儿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随军出征,身为世子的朱高炽则奉命留守北京。当时的情景是,在长子朱高炽的治理之下,北平城内百姓稳定,也能够保证靖难大军的后勤补给,由此他获得了众多文臣的支

  • 为什么明朝不出兵去剿灭蒙古,而是一味地修长城来做消极防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仁宣以后,伴随国力下降与防线内缩,边墙遂成为明朝、蒙古政权边界。在此之外,明朝尚设置界碑、边墩,将之定位为“军事边疆”,以作为边界防御之缓冲。但在明后期,伴随蒙古对明朝威胁加剧,明朝已在事实上丧失了对边墙以外的控制功能。因此徐达在山海关所修墙体,自然远非边界。景泰年间,提督山海等关右副都卫御史李宾

  • 一怒之下找到出路?成吉思汗为何先西征,然后再灭金朝与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灭宋了吗,成吉思汗是金朝的第几个皇帝,成吉思汗为何不攻宋

    关于成吉思汗先不灭金,进而灭宋,而是转身向西征伐,据史料记载是因成吉思汗听信了占卜之说,而停止向南转而向西。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西征是有原因的。诡异西征蒙古西征都不是有意而为,而都是南犯时所进行的西征,令人不解。比如蒙古第一西征时间是1219看至1224年,这期间蒙古还与其宗

  • 靖难之役时朱棣借宁王8万兵,得天下后是怎么报答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靖难之役哪来的兵,跟着朱棣靖难之役有哪些人,靖难之役朱棣经历的困难

    但你知道吗,朱棣篡位成功与从弟弟宁王朱权手中借的八万人马有重要关系,他还曾在借兵时承诺宁王若是起兵成功就与宁王平分天下。当然,最后朱棣不可能真和宁王平分天下,相反,宁王还被他打压得特别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首先就要从朱棣借兵的原因说起了。在朱元璋在位期间,他分封了二十

  • 清朝皇帝辨别贪官的妙招,上朝先拍两下袖子,刺客因此无处遁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皇帝反腐纪实,清朝皇帝对贪官的态度,康熙上朝审贪官

    其实这和一个词语“两袖清风”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古代对于官员的一大要求就是清正廉洁,不能贪赃枉法,所以在清朝,大臣们为了显示自己是一个大清官,就要在向皇帝下跪前拍两下自己的袖子,以显示自己的袖子里没有钱财。不过这个仪式只是个表面文章,那些拍袖子很响的官员说不准就是一个大贪官,例如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

  • 汉人之女生下雍正最后一个儿子 21岁守寡 儿子被过继给他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处死亲生儿子,雍正最荒唐的孩子,雍正私生子是谁

    谦妃刘氏,管领刘满女,生于康熙五十三年,清世宗妃,雍正七年入宫,自刘答应进谦妃,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生有皇六子果恭郡王弘曕。次日,晋封谦嫔,册封礼于次年举行。雍正十三年九月初七日,高宗尊为皇考谦妃。乾隆二年九月,行谦妃册封礼。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薨,享年五十四岁,高宗辍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