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啥朱元璋能从游方和尚逆袭成一方统帅?

为啥朱元璋能从游方和尚逆袭成一方统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19 更新时间:2024/2/17 8:30:44

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

朱元璋幼时,家境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入皇觉寺。二十五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原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朱元璋生长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父为朱世珍,母为陈氏。天历元年(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家里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后改名朱元璋。根据他自己写的《朱氏世德碑》碑文记载: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今江苏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他的父亲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数辈人都是拖欠税款者,在淮河流域到处躲债,想找一个地方做佃户,能过仅能糊口的生活。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或送人,或嫁出。由于家里贫困,无法读书,朱元璋从小就给村里的地主放牛为生。

元朝末年,政府腐败,压榨百姓,民分为四等,蒙古人统治下的汉人、南人是贱民。蒙古人无需劳动就可以享有汉人和其他民族的所有财产,杀一个南人只需罚交一头毛驴价钱。汉人甚至连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为名,不能拥有铁器,连一把菜刀也必须几家合用。赋役沉重,再加上灾荒不断,广大民众在死亡线上挣扎。

至政三年(公元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都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有时仍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不久,当地出现饥荒,寺里也得不到施舍了,主持只好罢粥散僧,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才做五十天行童,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了。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北方的白莲教也在进行同样的宣传。朱元璋在流浪中,也接触到这样的宣传。

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

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第二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

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

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又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由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获得的战利品全部都上交郭子兴元帅,得了赏赐,又说功劳是大家的,就把赏赐分给大家。

不久,朱元璋在部队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郭子兴也把他视作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元璋商量。当时,郭子兴有一养女,是至交马公的女儿。马公死后,他最小的女儿便由郭子兴收养。郭子兴见朱元璋是个人才,便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从此,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朱元璋另起了正式名字元璋,字国瑞。

当时,濠州城中,红巾军有五个元帅。郭子兴一派,孙德崖与其他三个元帅一派,两派之间矛盾重重。这年九月,徐州红巾军主将芝麻李被元军杀害,其部将彭大和赵均用率兵到了濠州,彭大与郭子兴交好,而孙德崖等人则拉拢赵均用。在孙德崖的鼓动挑拨下,赵均用绑架了郭子兴,并将郭子兴弄到孙家毒打一顿,准备杀掉他。朱元璋闻讯后,在彭大的支持下,率兵救回了郭子兴。从此,两派结怨更深了。

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就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这年冬天,彭大的儿子彭旱住自称为鲁淮王,赵均用自称为永义王,而郭子兴等仍是元帅。朱元璋见这些人半年没出濠州城,于是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

在南略定远途中,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八百人。统率着这支队伍,朱元璋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朱元璋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求见。李善长和朱元璋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朱元璋:只要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很快便可平定天下。朱元璋认为很有道理,留李善长做了幕府书记,并嘱咐好好协调将领间的关系,共创大业。

朱元璋很快攻下了滁州,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前来投靠。从他们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三哥、姐姐都去世了。朱元璋就将这个孩子收作养子。后来,朱元璋又收养了二十几个义子。

在朱元璋进攻滁州时,郭子兴受到赵均用、孙德崖等人的排挤,所以,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三万人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见了十分欢喜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5年),朱元璋一举攻克了和县。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一次,朱元璋外出,看到一个小孩在哭,朱元璋问他为什么哭,答说,等父亲。朱元璋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的父亲和母亲都在军营,父亲在营中养马,母亲和父亲不敢相认,只好以兄妹相称。

朱元璋意识到,部队军纪存在问题,攻破城池后,扰民滋事,掳掠妇女,这样下去,部队将失去民心。于是,朱元璋召集众将,申明纪律,下令归还军中有夫之妇,让城中许多被拆散的夫妻团圆。此事广为传颂,朱元璋深得民心。

这年,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名义上,都元帅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帅高。但是滁州与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张天佑有勇有谋,手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成了这支队伍事实上的主帅。

(本篇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何说魏忠贤不死,大明朝就不会灭亡?他这个本事比东林党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魏忠贤,所有人都不陌生,他是明朝末年阉党的首领,被东林党批评为奸臣,在明熹宗时期,魏忠贤成为了司礼秉笔太监,被当时的百官称为九千岁,一时间权倾朝野,魏忠贤年少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只能在街上做个小混混,由于他不懂字,还喜欢出去赌博,后来一怒之下进宫当了太监,由于和皇帝的母亲客氏有关系,魏忠贤的权利越

  • 为何宋朝文官冲犯皇帝或者犯错只是发配,而没有被处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文官制度一览,宋朝文官大全,宋朝灭亡文官尽忠职守

    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由殿前都点检变成了皇帝。进宫不久的某天,他看见一宫女抱着一年幼的男孩,问道:“这是谁呀?”宫女说;“这是周世宗的儿子。”周世宗就是他原来的老板柴荣。当时.恰好大臣范质、赵普、潘美等人随待在旁,他们同宋太祖一样,原来都是柴荣手下,只不过如今换了天下,随了赵老板而已。宋太祖

  • 为了反腐,朱元璋诛杀了多达15万人,而李世民则只杀了3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与朱元璋谁最狠,朱元璋杀了李世民吗,历史上朱元璋反腐多厉害

    在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一方面派遣大军继续收复被元朝占据的北方地区以及奉元朝为正朔的云南等地。最终,经过数次的征伐,这些地区也都归为明王朝治下。而在国内局势稳定之下,朱元璋也曾先后三次封赏功勋,但作为一个出身贫贱的帝王,他深知民众对于官员贪污、鱼肉乡里的危害性,因此也颁布了《大诰》,并

  • 陈友谅手下有员猛将,英勇善战,可惜被陈杀死,否则朱元璋不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友谅打天下朱元璋坐天下的传说,陈友谅惨败朱元璋,陈友谅兵最多为什么没打过朱元璋

    显然的,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很多,最为典型的便是崇祯皇帝了。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陈友谅也是如此。陈友谅的手下有一个名为赵普胜的猛将,此人英勇善战,善使双刀,但是却被陈友谅杀死,这才导致了最终陈友谅的落败。赵普胜为巢湖庐州路无为州庐江县(今安徽庐江)人,元末红巾军将领,是安庆和池州一带的守将,擅长使

  • 一篇文章告诉你,朱元璋不杀功臣,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为何杀朱元璋,明朝朱元璋的下场,朱元璋蒲姓后代改姓

    朱元璋在当时早就考虑这个问题了,他也清楚就算自己清理再多人,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但是他也没有留手,有威胁的就先铲除,剩下的再想办法。于是在这之后,朱元璋做出了很多措施来尽力保住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中央、地方改革我们都知道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丞相。朱元璋刚建立明朝时期,所有的制度都是沿袭元朝的

  • 一封信,差点让朱棣杀了儿子朱高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高炽为啥否定朱棣的下西洋国策,朱棣朱高炽谁先死的,朱高炽向朱棣辞去太子之位

    更甚者在靖难之役时,因为一封信,朱棣都生了杀死儿子朱高炽之心。在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之后,朱棣领兵反抗建文帝大军。而他的二儿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随军出征,身为世子的朱高炽则奉命留守北京。当时的情景是,在长子朱高炽的治理之下,北平城内百姓稳定,也能够保证靖难大军的后勤补给,由此他获得了众多文臣的支

  • 为什么明朝不出兵去剿灭蒙古,而是一味地修长城来做消极防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仁宣以后,伴随国力下降与防线内缩,边墙遂成为明朝、蒙古政权边界。在此之外,明朝尚设置界碑、边墩,将之定位为“军事边疆”,以作为边界防御之缓冲。但在明后期,伴随蒙古对明朝威胁加剧,明朝已在事实上丧失了对边墙以外的控制功能。因此徐达在山海关所修墙体,自然远非边界。景泰年间,提督山海等关右副都卫御史李宾

  • 一怒之下找到出路?成吉思汗为何先西征,然后再灭金朝与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成吉思汗灭宋了吗,成吉思汗是金朝的第几个皇帝,成吉思汗为何不攻宋

    关于成吉思汗先不灭金,进而灭宋,而是转身向西征伐,据史料记载是因成吉思汗听信了占卜之说,而停止向南转而向西。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西征是有原因的。诡异西征蒙古西征都不是有意而为,而都是南犯时所进行的西征,令人不解。比如蒙古第一西征时间是1219看至1224年,这期间蒙古还与其宗

  • 靖难之役时朱棣借宁王8万兵,得天下后是怎么报答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棣靖难之役哪来的兵,跟着朱棣靖难之役有哪些人,靖难之役朱棣经历的困难

    但你知道吗,朱棣篡位成功与从弟弟宁王朱权手中借的八万人马有重要关系,他还曾在借兵时承诺宁王若是起兵成功就与宁王平分天下。当然,最后朱棣不可能真和宁王平分天下,相反,宁王还被他打压得特别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首先就要从朱棣借兵的原因说起了。在朱元璋在位期间,他分封了二十

  • 清朝皇帝辨别贪官的妙招,上朝先拍两下袖子,刺客因此无处遁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皇帝反腐纪实,清朝皇帝对贪官的态度,康熙上朝审贪官

    其实这和一个词语“两袖清风”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古代对于官员的一大要求就是清正廉洁,不能贪赃枉法,所以在清朝,大臣们为了显示自己是一个大清官,就要在向皇帝下跪前拍两下自己的袖子,以显示自己的袖子里没有钱财。不过这个仪式只是个表面文章,那些拍袖子很响的官员说不准就是一个大贪官,例如乾隆时期的大贪官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