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真的没看破曹操假冒母亲笔迹吗?这个原因逼得他不得不投曹

徐庶真的没看破曹操假冒母亲笔迹吗?这个原因逼得他不得不投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07 更新时间:2024/2/6 12:15:16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前半生颠沛流离,屡战屡败,在蜗居荆州新野才遇到了化名“单福”的徐庶童鞋作为谋主。徐庶一出场就让刘备集团感受到了拥有一位一流的谋士后给集团带来的实力上的巨大跨越。

先是迅速击败吕旷、吕翔兄弟二人,而后在面对曹仁李典率领的复仇大军面前,不但轻松破掉了曹仁摆下的“八门金锁阵”,大破曹仁,而且利用曹仁的轻敌,直接占据了樊城。这一仗可以说是刘备平生以来最轻松、战果最大的一场胜利,徐庶当居首功。

曹操方面,发现一向是个软柿子的刘备不但可以击败吕旷吕翔这样的龙套,甚至连曹仁这样的一方统帅都可以击败,势必要分析一下刘备从一条咸鱼竟然到击败曹仁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在哪里?

这才引出了程昱透了化名“单福”的徐庶老底,并且成功以“徐庶之才十倍与我”打动了曹操,这才设下了赚徐庶老母之计。然后便是徐庶母亲大骂曹操,一心求死,结果被程昱所阻拦,程昱冒用徐母笔迹要徐庶来投。伪造信笺,逼迫徐庶来投的戏码。

但是许多人都从中看出了一个破绽,那就是徐庶如果按照演义中的渲染,以他的才华聪慧,应该早就看出这是曹操的计谋了,那么为何还要去曹营呢?

其实在以史为鉴看来,徐庶虽然看破了曹操、程昱的阴谋,但是有两个原因使得徐庶无论如何都要抛弃玄德转投曹操而去。

一、孝道大于天

众所周知,汉代是以孝立国,所有皇帝的谥号中都带有“孝”字,比如说我们非常习以为常的汉文帝、汉武帝,其实全称应该是“汉孝文皇帝”、“汉孝武皇帝”;甚至以乱搞闻名的东汉桓灵二帝,其正式谥号依然是“汉孝桓皇帝”、“汉孝灵皇帝”。

而普通读书人做官的一个捷径就是品德高尚,有孝道。即可被乡老举孝廉。如果一个人被公认为不孝,那此人在汉代基本上是生存不下去了,大儒孔融就是因为喝醉了胡说八道说:父母有啥恩情,只不过是图一时快活才生下来孩子。结果就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掉了。

所以回过头来看徐庶。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中,徐庶收到程昱模仿徐母所写的家书,我们来看这封冒充的信里面写了神马:

在这份假冒的家书中,程昱以徐母的名义讲了什么徐庶弟弟夭折,自己孤苦无依,然后因为徐庶投靠刘备导致自己被曹操下狱,朝不保夕,只有徐庶前来投降曹操,才有可能活命云云。

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正悲凄间,不期曹丞相使人赚至许昌,言汝背反, 下我于缧绁,赖程昱等救免。若得汝降,则能免我死。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 星夜前来,以全孝道;然后徐图归耕故园,免遭大祸。吾今命若悬丝,望救援, 更不多言。

但是徐庶看到信后,书中的反应是:泪如雨下!

徐庶为什么哭?就是因为他看破了这是一封假信,以徐庶对母亲的了解,徐母肯定不会说“只有徐庶来投降曹操,才能保命”这样的话。但是这封假信里面传达了两个准确的消息。

第一个准确的消息是:侍奉母亲的弟弟已经亡故,老母现在孤苦无依。

第二个准确的消息是:曹操已经知道他的准确身份,并且囚禁了他的母亲。

徐庶知道了这两个真消息后,无论这封信是不是徐母所发,他都必须要去曹营了。我们都知道徐庶年轻的时候替友报仇,闹市杀人,已经上了官府的黑名单了,所以徐庶被同伙救出来后才改名换姓,自称为“单福”,这才走上了四处求学之路。

以徐庶的性格,肯定在自己行凶前就安排好老母的后事,大概率是让自己弟弟来代替自己给母亲养老。而现在接到书信后,才发现自己弟弟已经亡故,母亲无人照看。既然知道了这个消息,徐庶势必要负责母亲的养老问题,否则就是不孝,在汉代以孝立国的大环境下,不孝之人怕是永无出头之日。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徐庶必须为自己母亲的性命考虑。

在三国演义中,特意塑造了徐母大骂曹操求死的桥段,就是想让曹操动手,彻底断了徐庶投降的路。而曹操的确也想杀了徐母,好在经过程昱劝说,没有动手。但是徐母性命危在旦夕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而程昱也在这份假的家书中强调这一点。假如你是徐庶,如果不去曹营,母亲有可能不会死,但是作为敌对势力谋士的母亲,吃苦受辱是必不可免的。如果去了曹营,也许曹操念在自己来投的份上,肯定不会恶意对待自己母子。你会怎么选?

也许是我们站在两千年后,评判徐庶不应该去曹营,但当局者迷,何况是自己亲人性命这样的大事呢?

二、走马荐诸葛

除了孝道的原因,《三国演义》渲染徐庶的悲情更多的也是烘托出全书主角诸葛亮的风采。

作为诸葛亮四友之一的徐庶才华都如此出众,略施小计就让面对曹操大军只能落荒而逃的刘备咸鱼大翻身,那么徐庶口中“十倍于我”的诸葛亮又是怎样一番风采呢?

这就给所有的读者和观众心里面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这才引出了后面三顾茅庐、隆中对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出来。

另外在徐庶这件事情上,《三国演义》也特别强调了刘备的仁义。

面对着掌握自家所有虚实的首席谋士打算投奔敌人,孙乾暗中劝说刘备强行扣住徐庶不放,等曹操杀了徐母,徐庶只能全心全力效忠刘备。

而刘备的表现则是:我宁愿死在曹操手里,也不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

备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这种作风直接把刘备的品德又拔高一层,刘备的部下们知道后纷纷感叹不已。

所以刘备宁愿自己虚实暴露给曹操,也要成全徐庶孝道的做法,让徐庶大为感动,因此才会推荐卧龙诸葛亮给刘备,并且发誓不给曹操出谋划策。

庶泣曰:“某才微智浅,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而徐庶到曹营后,徐母大骂徐庶而后自尽,徐庶就开始为母守孝三年,再次出现已经是赤壁之战了。

-----------------------演义和历史的分割线-----------------------

上面这是演义中徐庶投奔曹操的故事,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徐庶是为何投靠曹操的呢?

根据三国志记载,历史上的徐庶确是推荐诸葛亮给刘备的大功臣,但是不同于演义,历史上徐庶和诸葛亮甚至还短暂共同辅佐过刘备一段时间。

但是在曹操亲率大军攻伐荆州时,刘备因为不舍百姓,带着百姓难逃,结果被曹操的虎豹骑在长坂坡所追上。刘备不但自己的两位夫人,刚出生的阿斗全部扔在乱军之中,而且徐庶的母亲也是在这里被曹军所俘虏,而不是演义中被程昱献计赚去的。

而徐庶本来跟着刘备诸葛亮南逃,但是在听到自己母亲被曹军俘虏后方寸大乱,这才决定辞别刘备、诸葛亮前往曹营投降,以换回自己母亲的性命。至于徐母的结局是如演义中大骂徐庶后而自尽,还是如何就不在记载之中了。

但是就这一个简单的记载被后世罗贯中妙笔生花,稍微改动一下时间线,就写出来了脍炙人口的“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的故事,也可以说相当经典了。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更多文章

  • 项羽自刎也不肯过乌江,并不是因为蠢,而是他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项羽为什么自刎乌江,项羽兵败后在乌江什么地方自刎,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渡过乌江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唐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出自宋王安石《叠题乌江亭》。这两首诗歌出自不同时代的杰出诗人,诗词的主人公都是“西楚霸王”项羽,表达了诗人对项羽自刎乌江的不同态度。曾有人也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或许项羽宁可自刎也不愿渡过江东,并不是因为世人

  • 皇帝送来10车肉,霍去病却置之不理任其臭掉,26年后才知他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麒麟阁十一功臣和霍去病关系,皇帝赏赐霍去病10斤肉,皇帝给霍去病吃肉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汉武帝时期著名的大将军霍去病多次大败匈奴,汉武帝为表彰其功劳赐了他一座大宅子。霍去病并未接受,说出了这样一句豪言壮语,既体现了他的铮铮铁骨,又令汉武帝更加欣慰。然而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少年将军却因病早逝,只活了短短二十四年,徒留一生戎马传奇,令人追忆。霍去病虽为一介武夫却有着

  • 嬴政灭亡魏国后却拿不下其属地安陵,真是因为唐雎的布衣之怒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纷争不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已经初现倪端。战国是奴隶社会开始土崩瓦解的时代,这中间涌现出了太多的能人志士,布衣将相也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管理国家也不再是旧贵族的专利。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六国开创秦朝,短短200多年的历史,却处处充斥着历史的迷雾,关

  • 话说的卢马妨主,谁骑谁死,为什么刘备就没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骑的卢马为什么没死,卢马妨主是真实的吗,刘备骑的卢马飞跃檀溪是哪集

    伯乐在《相马经》中写道:“的卢,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所谓的的卢马就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的卢马是凶马,妨主,不能骑此马。然而,三国的刘备就有这样一匹的卢马,不仅没有妨主,还在关键时刻救了刘备一命。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当年,还是屌丝的刘备在被

  • 让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恶少年,最后结局怎样?远超我们的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韩信为什么能忍受胯下之辱,韩信当初受过胯下之辱后怎么对待,韩信是怎么样受胯下之辱的

    说到“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人们都会想到“胯下之辱”一词!话说当时人们都流行佩剑,虽然当时韩信非常贫穷,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不过为人却很孤傲,不知从哪得到一把剑,时常将其挂在身上在街上溜达,和其身份格格不入!长期如此,就遭到了人们的讥讽!一天韩信挎着剑在大街上走着,一位恶少年却拦住了韩信的去路,一脸

  • 董卓的残暴令人发指,此人却毫不畏惧,临终前还开起了玩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董卓凶狠残暴他犯下多少滔天大罪,董卓临终喊话视频,董卓死因大揭秘

    却说董卓在长安,闻孙坚已死,乃曰:“吾除却一心腹之患也!”问:“其子年几岁矣?”或答曰十七岁,卓遂不以为意。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封弟董晃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

  • 能将异人扶上王位,辅佐嬴政的吕不韦,为什么不自立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另一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与范蠡不同的地方在于,范蠡是先从政,在从商;吕不韦是先从商再从政。以战国时期“士农工商”的登基秩序来看,由政入商易,无非舍弃的是脸面,而由商入政难,想要改变出身是一件很苦难的事情。战国时期虽然重农抑商,但是商业经济还是很发达,很多商人即使家富万贯也不去从政就是这个道理,然而

  • 三国有两个“李异”:一个是刘璋部下,另一个是东吴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李异,司马王甫是刘璋的部下吗,刘璋东吴

    同时,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李异”,也出现了重名的情况。在汉末三国时期,有两位名为“李异”的历史人物,一位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另一位则是东吴的武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两位名为“李异”的历史人物。一、李异(刘璋部下)一方面,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李异是益州牧刘璋的部下。当然,对于李异来说,当

  • 空城计是诸葛亮骗司马懿还是司马懿放过了诸葛亮?看司马昭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看破了吗,诸葛亮为什么设空城计骗司马懿,空城计司马懿的唱词

    空城计这个故事一只流传至今,都赞赏诸葛亮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勇是勇气,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居然还敢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谋是谋略,在那样紧急的情况下还相处这样的办法真不是一般人啊,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因为城里的兵力全部被诸葛亮调去搬运粮草了,留下来的官兵没有几个,城里全部都只剩下百姓了,突然之间收到

  • 汉献帝得知刘备称帝后,为何先是沉默不语,然后又哈哈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本来刘辩当上皇帝也就没有留下什么事了,但是这时候却出现了一个董卓,董卓在朝堂之中,可以说是专权乱政,并且手中握有非常重要的权力,而董卓一直都非常看不惯刘辩,所以直接就把刘辩给废除了,并且另立刘协来当皇帝。这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可以是天降意外之喜了。这是的刘协可以说是十分高兴的,自己终于可以当上皇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