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比武侠更精彩:张三丰受太祖所托保护建文帝,有个徒弟叫沈万三

历史比武侠更精彩:张三丰受太祖所托保护建文帝,有个徒弟叫沈万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00 更新时间:2024/1/9 8:07:20

一位是富甲天下的沈万三,传说其坐拥聚宝盆,因捐资修缮南京城墙,犯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忌讳,落得个抄家发配辽东的下场,从此杳无音讯;

还有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张三丰,一身武学震古烁今,明成祖朱棣为他“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可谓望眼欲穿,思君如狂,却终究缘悭一面。

一位是天下首富,一位是陆地神仙,可在同时代李浩的《三迤随笔》中,不仅交待了这两人的最后行踪,还讲述了他们令人不可思议的关系!

沈万三的师傅是张三丰!

李浩,字真一,跟朱元璋养子、西平侯沐英,朱元璋长子、太子朱标三人是结拜兄弟。初为太子朱标侍读,后面跟随沐英平定云南。

云南平定后,他担任云南天威径镇抚使,子孙世袭,更于明永乐十八年写成《三迤随笔》。

里面有一篇《沈万三秀戍德胜驿》,就记载了这两位传奇人物的相逢。

那是在洪武十九年,云南总兵府送来父子四名军犯,其牒文上写着:

“沈万三名富, 字仲荣, 湖广南浔人, 先充军辽阳。洪武十九年, 拨云南总兵府。”

同时,他的义兄,云南总兵、西平侯沐英,还专门给他写了封亲笔信,信上写道:

“此乃江南第一巨富。因修南京城,出资可敌国资。因犒劳军事而动帝怒,而没其家,并发配辽阳十二年。”

里面交代他,要好生看顾。李浩自然亲力亲为,将沈万三父子安顿在离自己不远的德胜驿馆。

这可是曾经的天下第一富豪,以前只是听闻其名,李浩安顿好他们后,还经常亲自去上门探望,不时还与沈万三推杯换盏,促膝长谈,他把对沈万三的印象记载为:

“万三时年六十余,崇道,通奇门。”

忽忽就七八年过去,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德胜驿馆中竟然还来了位名震天下的大人物,这人就是陆地神仙张三丰!

张三丰是特意来找沈万三的,相比于已经不名一文的昔日首富,这位大名满天下的神仙似的张真人的大驾光临,令李浩激动雀跃不已,他在文中记载道:

“余久慕其名而苦留之,而诺,出银八十两,建灵鹫观于茅草哨西,点苍马耳峰后山麓。”

李浩就跟粉丝见了偶像,苦苦央求张真人留下多盘桓些时日,好朝夕请教问安,没想到素来云游四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张三丰竟然同意了!他激动之下,当即在点苍山马耳峰后山,给偶像建起了一座灵鹫观!

而这个时候,李浩才得知张三丰竟然是沈万三的师傅!

早在元朝至正初年,张三丰“游荆楚之吴越,侨寓金陵”时,就曾经“传道沈万三”。(据《名山藏》记载)

沈万三的最后归宿

沈万三已经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了,早已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恳求李浩让他能够也上灵鹫观,“随师静修”,李浩自然不会拒绝。

甚至这师徒俩经常结伴远游,李浩也从不阻拦,要知道,沈万三的身份还是“军犯”呢!

当然李浩的一番“苦心”也没有白费,他也终于得到了张三丰的指点,他兴奋的记载道:

“余素好武,得其传三百八十四剑罡步,久练而轻身。”

一直到永乐十二年,沈万三遇赦,才去到他儿子那里,从此隐居西山直至终老。

而历史记载沈万三到滇之后踪迹全无,就曾经引起了历史上究竟是否真实存在过沈万三这个人的疑问,直到有历史学家在贵州地区发现了沈万三的后裔,这才解开了这长达六百年的谜团!

沈万三一家大致在云贵地区生活近20多年,他的子孙主体都在贵州。有记载道:

“沈万三的后裔人丁兴旺,主要有三支,一支屯堡后裔,一支乌蒙后裔,一支遵义县团溪后裔”。

沈万三的师傅竟然是张三丰!这还不止,在接下来,这个小小的灵鹫观,后面还来了位惊天动地的人物!余浩的记载是:

“后应文和尚入云南,程济、王升二道人保应文僧常至灵鹫观。每住少则十余天,多则月余。”

应文和尚,就是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攻破南京,疑是葬身火海的朱允炆竟然活生生的出现在云南点苍山的灵鹫观中!

这可比沈万三跟张三丰的师徒关系还要劲爆!

朱允炆认识张三丰?

那么朱允炆跟张三丰又是怎么认识的?他们俩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嘉靖年间,李浩的五世孙,袭父职继任天威径镇抚使的李以恒,在他的《淮城夜语》中,详细记录了这么一件惊天秘闻!其中《张三丰入滇记略》篇中说到:

在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元、争霸天下时,张三丰就曾出手相助,后面朱元璋登基后,就曾多次派人寻找张真人。

如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就曾经亲口对人说:“有张玄玄,可请来。”

可张三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一直云游天下,行踪不定,哪里找得着?

而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不知是否察觉到事有蹊跷,还是对想立为继承人的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的担忧,更为迫切的寻找张三丰。

“太祖托佛灯访三,得之,托扶皇孙允炆。三丰化名玄素,入滇。”

终于,朱元璋拜托另一位高人佛灯大师再三寻访,终于找到了张三丰,并将皇孙朱允炆托付给他。

张三丰顾念旧情,最终答应下来。不过他却提出一个条件:

“三丰求洪武暗赦沈万三,与丰入滇筹事,帝诺。”

即赦免他的好徒弟沈万三,跟着他一起去云南筹划,为建文帝留一条后路。

“万三通理财,求帝拨万三父子入滇,为西路理财。”

要知道沈万三可不仅是因为所谓“犒军”、捐资修缮城墙犯了忌讳,而是早年他曾经资助过割据苏州一带、建立大周政权的张士诚,还跟张士诚做了儿女亲家,他这是被老朱秋后算账呀!

沈万三那么“积极”地跳出来献殷勤,又是捐款、又是犒军,就是想“将功赎罪”,谁知仍然难消老朱的心头之恨,马屁拍到了马脚上,还是被提溜了出来。即便马皇后亲自说情,仍然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落得个抄家流放,充军辽阳。

可为了给自己的乖孙子留条活路,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张三丰这才化名玄素道人来到云南,而沈万三随即被从辽阳转送到了云南总兵府。

建文帝的绝世高手

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果然起兵“靖难”,攻破南京。

而此时太祖安排的另一招后手,少监王钺说,高皇帝去世前曾留下一个铁盒,收藏在奉先殿的左偏殿,如遇大难可打开。

打开后,里面有三张度牒,也就是三张和尚的身份证,袈裟鞋帽剃刀等一应俱全,甚至连法号都取好了,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

朱允炆当即剃发领了应文和尚的度牒,吴王教授杨应能敕了应能的度牒,而监察御史叶希贤则敕了应贤的度牒。

随即令人焚毁宫殿,趁乱从信中讲到的“鬼门”(估计是皇宫密道之类)而出。一路兜兜转转,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云南!

而朱棣自然是派人穷追不舍,一方面派胡滢、三保太监郑和的父亲在暗地里追杀;

另一方面,不知道是否知道张三丰就是老头子留给朱允炆的底牌,派遣侍读学士胡广到处寻访张真人,同时也暗自寻找建文帝。

到了后面久寻不获,于永乐十年,朱棣又调集军民工匠三十余万众大修武当山,不知道是否想跟张三丰来个利益交换,指望张三丰能感念自己的“诚意”,带着朱允炆“投案自首”。

《淮城夜语》中的《应文高僧潜隐南中轶事》一篇,更是详细描述了朱棣派遣郑和父亲和胡颖入滇追杀朱允炆的详细过程:

“建文出走,于永乐元年正月抵滇。”

早在永乐元年正月,建文帝一行就已经逃至云南。并且得到云南俗称“沐王府”的全力掩护。

李以恒甚至说道,自己的祖上,也就是第一任云南天威径镇抚使李浩,当时就在“沐王府”拜见了建文帝。原文:

“余祖,时在西平侯府沐老夫人身边,禀告滇西杂事。谒建文于后厅,君臣痛苦。”

谁让沐英跟建文帝他爹朱标是把兄弟呢?

随后,

“居三月,胡滢派人入滇,马三保父下人通风大内,滢派人擒应文三僧”……

“永乐派三保父率兵二百搜山”……

“胡滢派人檄文至,暗捕建文” ……

朱棣的手下也穷追不舍,步步紧逼,即便沐家力保建文帝一行,可除非扯旗造反,不然也不敢明摆着对着干,最后只能:

“连夜送应文三僧至茅草哨西灵鹫观玄素道长住所。盖玄素道长即三丰真人,因受高帝重托,于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太子去世后入滇。”

除此之外,还有无依禅师,“皆武技冠天下,智谋超群,历为太祖敬重”。

在无依禅师跟张三丰跟这一僧一道两大绝世高手坐镇,及一众大理高手如达果、杨黼、段姐的全力保护下,屡挫朝廷派来的大内高手,终于保得建文帝无恙。

“玄素派弟子与点苍段氏、杨氏、张氏子女,西平侯沐氏女共暗辅之。”

比如《淮城夜语》中的《达果和尚》篇中,记载的大理高手:

“达果,大理总管段隆四子。技击冠南中,洪武二十五年,与杨黼、宝姐共结七子诗社,世称南中七隐。后与玄素、应文僧三游中原,多次救文于危难。官府多次于中原缉之,其外出善化,鬼神之功,孰识本来面目?”

甚至李以恒还在少时见过这位传奇老英雄:

“达果八十余,至今健在。每月逢五,必至峰顶炼气,声如洪钟,举五百斤石狮而形色如故,奇人矣。”

一直到明英宗正统五年,明成祖朱棣已经死了十六年了,建文帝才跟他的祖上李浩告别,并称想叶落归根,有传说他回到皇宫大内,见到了当时的皇帝明宪宗朱见深,并终老于深宫之中。

张三丰的《武经》秘笈

而张三丰后面也离开云南,继续云游天下,最后的行踪是在兰州,再后面就不知所终了。

听说张三丰也是在明宪宗成化年间羽化的,他的遗物、遗稿大多保存在点苍山灵鹫观中。

李以恒多次去过灵鹫观游玩,看过张三丰留下的很多诗作手稿。

他跟张三丰在灵鹫观一脉的第五代传人守铨还是挚交好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武术:

“余家虽世代千户,贯使长械。守铨与余挚交,授余拳术,形柔态美,气布全身。一旦遇敌,拳力暴发,排山倒海。”

不过他最为“垂涎”的是传说中三丰真人的真传《武经》四卷,曾经想让守铨传给他的侄子。可惜守铨一本正经地跟他说:

“祖师有言,《武经》只传一脉。除非本门当家弟子全传,不传外人。”

谈论到当年张真人、沈万三、建文帝这些事,守铨还劝诫他:

“祖师另一留言:‘不许立碑立传,以免暗保建文事露,患杀身灾祸。”

没成想,这个“损友”李以恒,原原本本将这些事都记录在他的《淮城夜语》中。

不过,他的《淮城夜语》,跟他祖上李浩的《三迤随笔》,以及李浩亲家张继白的《叶榆稗史》这三部书,一直都是作为李氏家族的独家珍藏,秘不示人。

后经抗日战争、文革时代,原本早已毁坏散佚。直到1999年,李家第十九代孙李莼先生将传抄本献给国家,才汇辑在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1月出版的《大理古佚书钞》一书中。

如果你喜欢看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能:百战佐朱棣,靖难第二功,爵位传了12代,却与明朝有始无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棣为什么杀朱能,朱棣 朱能,朱棣起兵杀了哪些朝臣

    明朝对礼制有严格规定。一般来说,王子服丧,可以弃朝三日,公主服丧下葬,可弃朝一日。如果是君王或者大臣的话,最多在年末离朝一天。即便是极受恩宠的大臣,也只是离朝三天。朱棣为了朱能不仅停朝五日,还将其封为亲王,可见朱能在朱棣心中地位有多重。朱能雕像 四公之一 朱能之所以在军事方面十分突出,主要是遗传了其

  • 明朝的“朝贡贸易”为女真人的崛起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朝贡骗局,明朝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朝贡贸易开始的时间

    欢迎观看 编者导读:公元1368年,元朝帝国在以朱元璋为首的势力不断蚕食下拉下了帷幕,至此,这个由蒙古族在中原地区建立起来的大帝国走向了尽头,与此同时,历史又吹响了大明王朝的“号角”。众所周知,明朝建立初期,周边局势依然处于一个十分不稳定的状态,被赶出中原的元朝残余势力依然盘踞在明朝帝国的北大门虎视

  • 明朝最大规模廷杖, 一天140人被打屁股, 起因竟是大臣不让嘉靖认爹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大臣被当众打100板子,明朝的廷杖有多可怕,明朝太监打官员板子

    虽然明朝中后期的各位皇帝也知道廷杖吓不住那些官员们,但是苦于没有其他办法,在气头上的皇帝们往往只能选择用廷杖来发泄一下心中的郁闷,所以在明朝,要在其他场合看到大臣们的屁股不容易,在朝堂之上却很常见。 明朝最大规模的一次廷杖发生在嘉靖年间,这一次一共有140多位大臣被打了屁股,其中被打死16个,想象

  • 明朝旧臣争相劝李自成登基, 话语肉麻, 还提前把朱元璋牌位扔掉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对李自成评价,李自成没有像朱元璋一样夺取天下,朱元璋和李自成见面时会说什么

    李自成进京 三月二十三日,明朝降臣朱纯臣、陈演二人率百官劝进,但是被挡在宫外,没有见到李自成,纯属热脸贴了冷屁股。这个朱纯臣也是个极不要脸的人,他是明朝靖难名将朱能的后代,世袭成国公,李自成攻北京时,朱纯臣献齐化门(今朝阳门),真是对不起他的祖宗。 齐化门 之后,不断有人劝进,二十五日李自成任命的

  • 明朝将领自相残杀, 一方投降清军, 另一方屠杀明朝百姓泄愤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上吊自尽 在史可法、马士英等内阁大学士的建议下,原明朝江北地区被划分成四个辖区,由自北方逃来、且有拥立之功的四位武将分别防守。兴平伯高杰镇守徐州、泗州地区;广昌伯刘良佐镇守凤阳、寿州地区;东平伯刘泽清镇守淮安、扬州地区;靖南侯黄得功镇守滁州、和州一带。弘光朝表面上已经建立起了稳固的防守体系

  • 司马光砸缸救人家喻户晓,但缸中的小孩是谁?难怪历史书从来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司马光砸瓮救友表现了他什么品质,司马光砸缸家喻户晓完整视频,司马光砸大缸

    “秦惠王使人告楚怀王,请以武关之外易黔中地。”这是出自于《资治通鉴·周赧王四年》中的片段,《资治通鉴》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由司马光所编撰的,但是我们最早熟知司马光的并非《资治通鉴》,而是关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而这个故事也由于传播正能量,被人们广为熟知和宣传,那么司马光砸缸所救出来的小孩到底是

  • 她是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19岁守寡,历经八朝享皇后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一生的三个女儿,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朱元璋一共几位皇后

    别看含山公主又是长寿而终,又是享受皇后待遇的,实际上她的一生,过得并不顺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关于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含山公主的一生。含山公主出生于洪武十三年,她的生母是高丽人,姓韩。韩妃是高丽献给朱元璋的礼物,所以到了朱元璋的后宫,韩妃的地位并不高,加上思乡情切,其生下含山公主后不久便去世了

  •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留下的一句话, 让朱棣有了造反的借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令朱元璋始料未及的是,《皇明祖训》中的一句话反而让朱棣有了造反的借口,朱元璋晚年力保的皇太孙朱允炆的皇位也被朱棣抢走了。朱元璋千辛万苦想要为孙子保住的皇位,却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丢了。公元1399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继位,继位之后的朱允炆立即推行削藩政策,以消除他的那些藩王叔叔对他的威胁

  • 明知崇祯已死、大顺军强大, 保定仍选择抵抗, 用一行动纪念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自成在进军的过程中,李自成所在的北路军进展神速,毕竟这支军队是李自成亲自率领的军队,而且又有刘宗敏、宋献策等最高实力的武将和谋士,所以一路上并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明朝军队望风而降,仅仅是宁武关总兵周遇吉做了像样的抵抗,而大同、太原、宣府等传统重镇,都没有进行抵抗,直接投降了李自成。大同最终,李自成

  • 农户家出现一只40斤的鸡,一道士见后大惊:明朝要亡,后果真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家里突然来了一只黑公鸡,家养的鸡突然死了预兆,村里发现一只怪鸡

    不过再怎么强大的王朝,最终依然避免不了灭亡的结局,朱元璋在1368年创建的明朝,在传承了276年以后,最终于1644年灭亡,而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检(崇祯)也就成为了大明朝的末代皇帝。其实明朝早在崇祯皇帝以前,就出现了亡国的征兆,崇祯的祖父万历皇帝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都待在后宫之中不出门,压根就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