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礼制有严格规定。一般来说,王子服丧,可以弃朝三日,公主服丧下葬,可弃朝一日。如果是君王或者大臣的话,最多在年末离朝一天。即便是极受恩宠的大臣,也只是离朝三天。
朱棣为了朱能不仅停朝五日,还将其封为亲王,可见朱能在朱棣心中地位有多重。
朱能雕像
四公之一
朱能之所以在军事方面十分突出,主要是遗传了其父亲朱亮的能力。
朱元璋打天下除了有自己的族人之外,还有六位姓朱的臣子。他们是朱升、朱高祖、朱寿、朱潜、朱鼎和朱亮。其中,被朱元璋列为“圭臬”的名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作者就是朱升。朱亮则是朱元璋手下十分彪悍的将领。朱亮很早就追随明太祖朱元璋,为朱家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朱能出生于洪武三年,比朱棣整整小了十岁。他从小就跟着朱亮在北平生活,后来,朱亮承袭了父亲的职位,很早就在燕王朱棣府中做事。
朱元璋
朱能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因为见识到朱棣多次在困难中突出重围,使得朱能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明史·朱能传》中这样记载;朱能十分善战。而朱棣手下的张玉则十分善于谋略,张玉和朱能好似朱棣的左膀右臂。朱棣的“太平四公”中,其他三位都比朱棣入伍早。对于朱能来说,他就是朱棣的嫡系了。
如果不是朱允炆听从黄子澄的建议“削藩”,或许朱棣还会怡然自得地做着燕王。
在朱允炆不断削藩的动作下,许多藩王人心惶惶。
朱能雕像
其实,朱允炆最想削藩的就是燕王朱棣。燕王虽然年纪大,但是能力最强。不过,朱允炆身边的黄子澄建议,朱棣实力太强,还是先从弱小的其他藩王开始。
朱允炆实在没有想到,很多藩王悄悄地联系了朱棣,朱棣在一众藩王的“鼓动”下,最终密谋兵变。朱棣利用时间差秘密制造武器、储存粮草。
公元1399年6月,燕王不仅带兵直接反抗朱允炆,还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靖难,朱能则一路辅佐朱棣作战。
按照朱元璋的设置,朱允炆手中的军队力量远胜于燕王朱棣。不过,双方交战开始,朱允炆因为指挥不当,使得朝廷正规军队节节败退。
朱允炆
在一众将领的辅佐下,朱棣则一路高歌,他先后夺取了北平九门、蓟州等地。
朱能辅佐朱棣作战中,也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朱能与张玉联手,一举消灭了北平布政使。此外,朱能还带队拿下了九门。再后来,朱能又率部一举拿下了遵化、蓟州等地。
真定之战中,朱棣带着朱能一举打败耿炳文的军队。耿炳文溃不成军逃走,朱棣却抓住机会乘胜追击。
要知道耿炳文是朱元璋留给孙子朱允炆的守城大将,他曾为大明朝立下赫赫战功。虽然耿炳文在与朱棣对阵中,率先败下阵来。不过,在后来的交手中,耿炳文很快占据了主动。
朱棣
黄子澄好像一位“优秀”的助攻手,居然在耿炳文占优势的情况下,用李景隆换下了耿炳文。
后来,朱能率部击退江阴侯拿下了大宁。再后来,朱能又在郑村坝之战中击败了李景隆。
公元1400年,朱能又接连攻下广昌、蔚州和大同。1400年1月,燕王朱棣对阵时被困,好在朱能及时赶到,成功保护朱棣突出重围。
靖难第二功
公元1401年1月9日至10日,在山东聊城爆发了一场著名战役,即东昌之战。
东昌之战无论对于朱棣来说,还是对于朱允炆来说,都是双方最期待的一场战役。不过,对于朱能来说,东昌之战也是最悲戚的一场战役。
朱允炆派出盛庸,组织朱棣率军入城。朱棣则坚持带头冲锋,没想到盛庸打开了一个口子,故意将朱棣引了进去。
这时候的朱棣还没有想到,自己早已经是四面受敌。盛庸叫上其他三支军队,各军正在缓缓会合。
此时的朱棣已经被牢牢围住,站在阵外的朱能眼见形势不妙,立即冲进阵营中救主。不过,此时的朱棣已经被盛庸牢牢围住,自然不会轻易放人。
这时候,盛庸的圈子越来越大。
平燕将军总兵盛庸与兵部尚书铁铉率领大军,一举歼灭朱棣数万精兵。
朱能的眼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找到朱棣。只见他一路厮杀,终于在朱棣抵抗不住的时候找到了他。
朱能一心护主,他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朱棣。随后,他抓起另一匹战马。朱能将朱棣牢牢护在身后,为了帮助燕王突出重围,他一路厮杀。最终,朱能为朱棣开出了一条血路。
当朱能回到阵营时,身上已经多了十多处刀伤。对于朱棣来说,如果不是朱能冒死冲进敌军阵营营救,或许自己早已经战死沙场了。有了这样一份情谊,朱能在朱棣心中的分量更重了。虽然朱棣获救了,但是他却失去了另一只“手臂”。
原来,张玉并不知晓朱棣已经获救。他在阵营中反复作战,一直在寻找朱棣。最终,张玉被盛庸包围,力竭而死。
张玉死后,朱棣更加珍惜朱能。后来,朱棣在夹江之战中再次遇到了盛庸。虽然盛庸手里有火力颇猛的火药,但是朱允炆下令不得伤害燕王。
因此,盛庸对付朱棣的时候,并不敢硬来。最终,双方再次血战四个小时,朱棣手下的许多猛将都一一战死。
因为东昌之战败得太过于彻底,朱棣痛心疾首。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朱棣身边的许多将领萌生退意。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朱能抵抗住了压力,劝阻朱棣继续坚持。
在朱棣落入下风的时候,朱能再次展现了实力,他率军一举打败盛庸,令燕王士气大振。
后来,朱能率兵再次破了常德、定州、衡水。再后来,朱棣率领朱能攻克了东平、汶上。
“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也经历过十战九败,最后都能拿下天下。我们虽然偶有失败,但是也打下了多场胜仗。难道就因为一两次挫折就要放弃,甚至退兵吗?”
后来,朱棣听从了朱能的建议,最后一路从长江攻入了南京。
朱棣即位之后,曾表示过,“助我成大业者,乃能也”。可见,朱能在辅佐朱棣上位作用之大。
朱棣占领泗水之后,进入金川门,最终正式控制了南京。几日后,朱棣终于登上皇位,成为大明朝历史上第三位皇帝。
爵位传承12代
朱棣顺利即位,他清理完建文帝旧臣之后,便开始对有功之臣授予奖励。
朱棣封朱能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兼职右柱国、特进荣禄大夫等官职。此外,朱棣还设立了四个公爵,即齐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荣国公张玉和景国公陈衡。
不得不说,朱棣的一众将领中,朱能的军事才能相当之高。很多人认为朱能的地位仅次于丘福,可以说朱能是朱棣评定灾祸的第二功臣。
公元1406年,外戚发动叛乱,朱棣派去的使臣接连被杀。对方的举动令朱棣愤怒不止,他思来想去,最终派出朱能远赴安南征讨。
为了给朱能打气,在他出征之前,朱棣亲自为他践行。为了不辱使命,朱能更是立下豪言。令朱棣没想到的是,朱能率一众大军进入广西境内,因为不适应南方天气,朱能在军营中病逝。
朱棣听闻噩耗悲痛不已,后来,他下令追封朱能为东平王。不仅如此,为了表达自己对于朱能的哀思,他还连续弃朝五日。按照这个标准,朱能在朱棣心中的分量可谓相当重。
朱能为人豪爽义气,虽然位高权重,但是从来不以自己出身高贵看轻任何一人。军中将士们听闻朱能因病去世的噩耗,也纷纷表示悲痛不已。
虽然朱能去世了,但是朱家的荣光却一直没有褪去。朱能的儿子朱勇,承袭了朱能的爵位。朱勇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将领,在土木堡之变中,朱勇为了保护朱祁镇意外战死。
再后来,朱勇的儿子朱仪承袭了朱家的“衣钵”。不得不说,朱能的后人们都很有出息。他们有的成为了军中将领,也有人成为了朝堂之上的文臣。
到了朱家第12代成国公朱纯臣这里,却辜负了朱家的嘱托。原来,朱纯臣并未听从朱由检的叮嘱,居然公然打开了朝阳门。按照当时的做法,朱纯臣就是在主动投降。
或许朱纯臣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叛徒行为,并未得到李自成的待见。李自成入宫之后,朱纯臣成了他第一批处死的叛徒。
参考文献
[1]《明史·朱能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74.卷145
[2]范景华.朱棣爱将张玉死于何人之手?[J].文史知识,2013(10):54-58.
[3]陈昌旺. 明成祖朱棣的军事思想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