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违背先帝意志,就是造反。
在康熙最后的两年时间里,众人看他的安排,都认为康熙的继承人是皇十四子胤禵,给予胤禵镇压西北的机会镀金,又准许他用天子旗纛,虽然雍正在北京老家看家,可康熙后期的准噶尔之乱,显然得到武功的胤禵,比文治的雍正更有威望。
雍正的登基,依仗有三。
一、康熙的“遗诏”。
二、时任九门提督的“舅舅”隆科多。
三、时任川陕总督,且拥有一部分抚远大将军兵权的年羹尧。
遗诏之靠,是最直观的,但也是争议最强的,因为康熙驾崩之前,做事滴水不漏,无人知道康熙的圣意如何,虽然表面很像是要把皇位给胤禵,却没有正式公开过,一方面,又特地把雍正的儿子弘历带在身边抚养。
弘历正是后来的乾隆,而康熙这么多孙子里,以前仅有废太子胤礽的儿子有这个待遇,可见康熙的“烟雾弹”,玩得是出神入化。
所以康熙驾崩之际,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帝国的方向盘该由谁执掌,雍正这边就把遗诏拿出来了。
你说是假的吧,康熙的烟雾弹又确有其事,细细看来,康熙的安排,好像把雍正立为继承人也是说得过去的,不像是假的。
你说是真的吧,那康熙就不怕十四阿哥和亲大哥生死厮杀,毕竟把皇位给拿着西北抵抗准噶尔兵权的十四阿哥,看起来风险更小。
但不管怎么说,雍正打的这一招很符合实际,占据大义,则占据一切。
第二一个,雍正小时候是由佟佳氏抚养长大的,这也是他和生母乌雅氏关系疏远的根本原因,而佟佳氏有一个弟弟,名为隆科多,可以说是雍正实际意义上的“舅舅”。
康熙的安排也是很奇怪的,他如果不想把皇位给雍正,那么就必须要架空隆科多,但在最后关头,他还是让隆科多任九门提督,这个九门提督,就是京师武装头领,只要得到九门提督的支持,短时间内,夺权篡位那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当雍正拿出遗诏的时候,是隆科多做的证,也是隆科多读的旨,你们有人不信?那么隆科多就能立马把他拿下,所以三阿哥跪了,地位深重的八阿哥跪了,他们不是认了,而是没有办法了,后面还想着反抗,却早已没有机会。
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要说雍正如果真的是造反上位,他舅舅隆科多就是最关键的人物,因为这样的人物存在,的确可以把真相扭曲,但问题也来了,康熙当了六十一年皇帝,又怎么可能留下隐患。
也是因为隆科多的人事安排,反而让雍正的“正统性”得到一个加持。
第三一个,就是雍正的大舅子年羹尧了。
年羹尧有一个妹妹年氏,当时还是四皇子雍正的侧福晋,不过雍正很喜欢年氏,爱屋及乌,他跟大舅哥的关系一直很好。
因为有亲戚关系在,两人必然是一个利益集团的,康熙五十八年,康熙让胤禵带兵前往西北抵御准噶尔,看起来的确是让胤禵镀金的样子,可问题是,康熙又安排年羹尧先后任四川总督、川陕总督。
这两个总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对胤禵的钳制。
西北地带打仗自古以来最费粮食,能不带粮食打个穿的,自古以来也就是霍去病,但霍去病的战术本身就是危险的,霍去病自己也是在赌,所以在西北打仗,必须要有南方的供粮,很巧,南面就是富庶的川蜀地带。
又,年羹尧是分管过一部分“抚远大将军”(胤禵当时的职位)兵权的,胤禵本身是有着权力组成在里面的,不是看起来那么潇洒无掣肘的,康熙这个安排,如果是有意的话,摆明了就是为了压制胤禵。
所以为什么胤禵得知雍正即位后,宁愿急匆匆跑回去梗着脖子责问雍正为什么篡位,也不愿意直接在西北带着大军造反回去,看起来胤禵好像很傻,其实不是,就是没有办法了。
而胤禵很快也会被架空,西北军务将由年羹尧执掌,国家当时最关键的部位就是西南西北,雍正有大舅哥顶着,一点差错都不会出,只会比胤禵更好,不会更差。
从康熙的安排上来看,其实他就是想让雍正即位,不然的话,他就是在逼着雍正造反,要知道,这样的雍正造反还难吗?
暂且不说年羹尧这一道关卡,假设雍正不利用西南西北的资源来造反,单靠隆科多,他一样是能成功的。
如果康熙临终前钦点了继承人,不是雍正,照九子夺嫡拼个你死我活的局面,雍正是一定要下狠手的,首先是把康熙直接寂灭,而后再让隆科多半武力、半篡改遗诏的方式让大家接受这个事实。
绝不可能等到胤禵回来再做讨论和决定,真正的造反,就是快刀斩乱麻。
最可怕的是康熙如果最后卸掉了隆科多的职位,那么雍正才是危险了,因为他本人就在京城,他完全没有了别的依仗,所以说,根据清朝的中央模式,还有皇子们的环境情况,九子夺嫡谁能笑到最后,看的是九门提督,究竟是谁的人。
假如不是隆科多当九门提督,,而康熙的遗诏也是立的别人,雍正又有机会跑掉的话,那么雍正最后的依仗就在年羹尧这里了,可是一旦到了西南西北,什么事情都不好说了,能不能打回去呢?这就是个谜题了。
事实上,雍正即便是登基之后,日子也是不好过的。
登基之初,大家不服雍正,纷纷都等着八阿哥拿主意,雍正以前藏拙太深了,导致没有威信,逼着他一度气得喊着如果大家觉得八阿哥更适合当皇帝的,那他就要把皇位送给八阿哥,虽然是不可能的,但逼着他说出这番话,可见皇帝不好当。
最重要的是,雍正的使命是艰难的,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反贪,对康熙时代的冗积腐败大刀阔斧改正,要说康熙唯一有可能让雍正当皇帝的可能性,就是这件事情了,他也看得出来雍正是走这个路子的人。
这也导致了雍正登基前的两个依仗年羹尧、隆科多,后来都因为屡教不改的大贪大腐被雍正含泪弄死了,这两个心腹中的心腹之死,乃是雍正皇帝生涯的一个转折,时人都真的怕了雍正,也看出了雍正的决心。
所以为什么十四阿哥和八阿哥在雍正即位这么久之后,还敢让人在外面传播雍正“篡改”遗诏的谣言,因为雍正根本就不得一大批士族官僚的心,雍正十几年帝王生涯,靠的就是提拔田文镜、李卫这些人才走完的。
别人当皇帝绝对是舒服的,雍正的父亲康熙舒服,儿子乾隆舒服,但他肯定是不舒服的,因为责任太大,康熙弄出的烂摊子,他要处理很多,它最亲的弟弟胤祥,就是死在这条任重道远路上的人之一。
还要顾着囚禁兄弟,背负骂名,又要抵御西北,从雍正的皇帝生涯来看,这些事情单独一件拿出来,在康熙的儿子们里面,他未必是能做的最好那一个,但一定是最稳那一个,因为雍正,根本没有朋友。
没有朋友,就没有羁绊,就好比康熙的乳母家族曹家,他们不贪吧,康熙面子挂不住,他们贪吧,财政肯定会出问题,但康熙还是让他们贪了,试问哪一个皇帝希望下面的人贪污的?
也是没有办法了,康熙也知道自己的羁绊太深了,而再看雍正,隆科多和年羹尧他都舍得下死手,李卫、田文镜这两个除了不贪污,全身都是缺点的人却被他青睐,由此可见雍正的交际路子太野了。
这也许就是康熙看重雍正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