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记》为何把吴国列为周朝第一诸侯?答案或许就在这件青铜器里

《史记》为何把吴国列为周朝第一诸侯?答案或许就在这件青铜器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676 更新时间:2023/12/24 18:34:28

在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里,常年摆设着一件叫“宜侯夨簋”的青铜重器。这件宜侯夨簋,于1954年出土于江苏丹徒烟墩山西周墓,后藏于国家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有个“古吴神韵:吴文化青铜器精品展”,其中也陈列了宜侯夨簋的复制品。这件宜侯夨簋尽管在众多青铜器中似乎不太起眼,但实际上意义非常巨大,因为它很可能证明了吴国的分封。

太史公在《史记·世家》中,以《吴太伯世家》为第一,尚在齐太公、鲁周公、燕召公之前。吴国作为春秋后期昙花一现的霸主,为何能享此殊荣?

在《周本纪》《吴太伯世家》里,详细记录了吴国建国的故事。他们的始祖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大伯、泰伯)、仲雍(虞仲),两兄弟为了避位于弟弟季历、侄子昌,南奔到荆蛮地区建立吴国。太伯无子,传位于仲雍,吴国就是仲雍之后;季历即位后,子昌后来就是周文王。到周武王灭商后,正式册封仲雍的曾孙周章为诸侯。这样一来,齐、鲁、燕等诸侯始祖一比全部是晚辈了。而且,这样的说法不会太晚,至少在春秋就定型了。

宜侯夨簋

太伯、仲雍奔吴的故事,在《左传》至少被提过三次。第一次是晋国大夫士蔿说“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认为太子申生应像吴太伯这样逃走才不祸及自身;第二次是虞国大夫宫之奇说“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点明太伯和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因为不从才没即位;第三次是孔子弟子子贡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称太伯建国时传播周礼,到仲雍时即断发纹身遵从蛮俗。

此外,孔子本人对太伯让国也盛赞,称“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其他证据也支持吴王是周天子的亲戚。比如,春秋中期吴王寿梦去世,牌位进入了周庙,表示是姬姓宗族;吴国宗女孟姬嫁给鲁昭公做夫人,因为吴、鲁触犯同姓不婚的禁忌,所以鲁国史《春秋》改成“孟子”为避讳,出土青铜器也能证明吴国姬姓;最明显就是周天子称其他同姓诸侯都为“叔父”,而在《国语·吴语》里,却称吴王夫差为“伯父”。这些都表明,至晚在春秋时期,吴国被认为是确凿无疑的太伯仲雍之后、姬姓诸侯。

但是,这看似确凿无疑的证据,却从古至今都有人质疑,分歧焦点在于奔吴原因和地望。

太伯像

对于太伯让贤说,其实在孔子之前,还不是很明显;根据士蔿的语气,甚至有点被逼迫。清人崔述在《丰镐考信录》就指出:“大王何以预知其有圣孙,而大伯又将让之于谁乎?”周文王当时还是小孩子,谁知道他未来的贤能呢?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一部《穆天子传》,说太王亶父“封其元子吴太伯于东吴”,看来吴国似乎又是被封的。近人徐中舒、顾颉刚亦持此主张,认为太王封太伯于吴国,正是“居岐之阳,实始翦商”的开始。

对于奔吴的地望,古文献一致主张就是春秋吴国,最早立国在今江苏无锡一带。不过近现代许多学者倒是表示质疑,不管是让位还是分封,有必要跑这么远吗?所以就有了多种意见,钱穆、童书业、杨宽等,从“吴”“虞”二字通用出发,认为太伯南奔到今山西平陆一带的虞国;田昌五、尹盛平等,又从“吴”“夨”通用出发,认为是今陕西宝鸡一带的夨国;董楚平、任伟等,则根据宁镇一带的西周考古发现,认为是今江苏镇江一带的宜国。

宜国又是什么呢?这就要回到宜侯夨簋了。

宜侯夨簋铭文

宜侯夨簋的铭文,经过郭沫若、唐兰等考释,大意是说,周康王在查阅武王伐商、成王伐东夷的地图后,认为要搞好对东方的统治,就将虞侯夨转封到了宜。作为分封的内容,宜侯夨得到了一系列人口、土地、器物。宜侯夨为了感谢王恩,并且纪念其父亲丁,所以制造了这个青铜器。

众多学者倾向认为,这件青铜器证明了吴国受封的历史:原来吴国是周康王时期,才从北方的虞国转封到江南的嘛!顾颉刚先生就认为“疑吴始立国于江汉,其后迁于鄱阳湖滨,最后乃迁至无锡、苏州也”,高强则把夨、虞、吴串联起来,认为“太伯、仲雍为了周族利益,也为了自身安全避往宝鸡吴山”“武王克商后封太伯之后于‘河东之虞’,成康时又封太伯后裔于苏南”。这种迁徙说似乎容易让人接受,而且也符合周族扩张的情况。

然而仍有不少学者表示质疑,宜侯夨簋是否真是吴器。比如郭沫若就认为宜国是被吴国灭亡的邻国;陈梦家释“虞”为“虔”,曹锦炎释“虞”为“虎”,均切断了宜侯夨簋与“虞”的关系。黄盛璋则比较宜侯夨簋与墓葬其他青铜器,认为其他明显偏向更晚土著风格,所以认为宜侯夨簋是后来才带进墓葬的。李伯谦认为:“吴文化的主要内涵还是应由当地某种新石器文化、早期青铜文化发展演变而成。”总之,宜侯夨簋似与吴地主流青铜文化无关。

太伯仲雍画像

如果这段证据链条不能建立,这就容易指向另一个问题:吴国到底是真正的太伯后裔,还是只是冒认的太伯后裔?

历史学者王明珂以西方后现代族群理论分析。他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江南与中原的往来频繁是潮流,所以宜侯夨簋不能证明周人移民,宜侯夨簋出土的烟墩山,也是比较典型的江南土墩墓;这件青铜器被土著吴人获得后,获得商周的文化价值与集体记忆。在春秋中期吴国壮大后,急于需要华夏认同,寻找华夏祖源;而华夏国家为了联吴抗楚,也倾向把失落的太伯奔吴传说移植给吴国。实际上,太伯奔吴只可能到夨。

总之,围绕宜侯夨簋尚有诸多争议,因为证据不足的缘故,故我们仍不能下定论,太伯仲雍究竟奔向何处?吴国究竟是否他们后人?但毫无疑问,到春秋中后期的时候,不管是中原还是吴人,都把太伯奔吴作为吴国建国了,反映的正是华夏民族的发展与中国疆域的扩大。所以不妨跳出这两个西周史实问题,而从春秋思想史的角度去考察,正是顾颉刚先生主张的“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参考文献:

高强:《浅议“太伯奔吴”》

王明珂:《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

周宝宏:《西周青铜重器铭文集释》

文物里的早期中国系列:

国家博物馆这件与司母戊鼎并列的青铜器,证明商朝真的存在龙族!

纣王酒池肉林,妲己恶贯满盈?周初文献揭露这些都是后人泼的脏水

这件文物证明周朝诸侯没有五等、只分三等,中间这个您可能没听过

出土的两篇《尚书》竹简与传世经典《尚书》不同,到底谁真谁假?

商代王后妇好生前是女中豪杰,为何去世后被商王主持与先祖冥婚?

更多文章

  • 版筑饭牛:有什么历史典故?傅说版筑辅武丁,宁戚饭牛佐齐桓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齐桓公和宁戚的关系,齐桓公重用宁戚原因,武丁和傅说怎么认识的

    “版筑”的意思是造土墙,“饭牛”的意思就是喂牛,合在一起的意思就是造土墙和喂牛的人后来做了贤臣大官。其实,“版筑饭牛”这个典故成语,说的并不是一个历史典故,而是由两个历史故事合成而来的。这两个历史典故,一个是商王武丁用筑墙的贤士傅说为相的故事。一个是齐桓公拜喂牛的宁戚为上卿的故事。所以“版筑饭牛”的

  • 武王驱逐张仪,扛鼎而死,难道秦惠文王真的选错了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仪个人简历,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秦惠文王死时张仪哪去了

    公元三百一十一年,缠绵于病榻已久的秦惠文王撒手人寰,太子荡在叔父严君疾、母亲惠文后的支持下登基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武王。为什么赫赫有名要加上引号呢?这是因为秦武王在史书典籍之中大多是不好的形象,是历朝历代君王的反面教材了,难道,秦惠文王真的选错了继承人?其实不然,秦武王身高体壮,孔武好

  • 姜子牙有起死回生之术,为何偏偏不救比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为什么没有救下比干,比干被妲己挖心姜子牙为何不救,比干被姜子牙救了吗

    姜子牙下山的重要任务就是辅佐西岐,灭掉商朝。要想灭掉商朝,就必须把商纣王身边的那些忠臣良将一个个灭掉。比干是商王朝的股肱之臣,是整个文臣的主心骨,是所有大臣中少有的忠臣义士,与闻太师一文一武撑起大半江山。阐教高层精心策划的颠覆商王江山的计划不可以被任何人打断,哪怕是正直的大臣。姜子牙作为阐教中的一员

  • 六公顷遗迹出土陶器是俄罗斯风格?远在夏朝两国就有外交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夏朝陶器图片,俄罗斯考古瓷器,夏朝陶器品种及纹饰

    图片来源网络不得不说古人的神通广大,再结合山海经的世界观或许在远古时期古人真的就依靠脚力跨越整个世界,还是早在公元1500俄罗斯人就会烤陶器了。还是我们古人教他们烤陶器?图片来源网络还有甘肃出土半山陶器,绘有红黑两色螺旋纹的华丽装饰,类似主题乌克兰和罗马尼亚的史前绘制陶器据猜测是从俄罗斯草原的通路从

  • 商朝妲己古尸还原图,确实漂亮,怪不得纣王痴迷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上妲己真实画像,狐狸精妲己容貌复原图,商朝真有纣王和妲己吗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清平调词》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了君王满面笑意的不停去看。这便是李白所做的著名诗句了,那么历史上这样的绝代佳人还真不少,如清朝顺治帝的董鄂妃,唐玄宗的杨贵妃等等。但若说风华绝代还属商朝纣王的宠妃苏妲己了。历史上对于她的

  • 距今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可四千年前的夏朝,却为何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夏朝有考古记录吗,夏朝为什么没出土证据,佐证夏朝是真实存在的

    先来看看,我们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华夏这片大地之上,我们所发现的距今最早的人类,就是我们常说的云南元谋人。在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地区发现了两颗古猿人牙齿化石,而且还在云南地区,发现了大量人工打造的工具以及动物骨骼化石,由此也再一次证明了元谋人的存在。在1976年的

  • 夏朝亡后,王子携王后私奔大漠,1400年后繁衍出当时的汉人大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朝灭亡后的遗民,夏朝灭亡后的夏人现状,夏朝灭亡后后裔去哪里了

    夏朝灭亡后,其王室后人并没有全部被商汤杀光,还是有少部分人带着部下逃走了。据史料记载,王子淳维带着王后和少量部下私奔到了大漠,与其他部族历经1400年的融合繁衍后,为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天敌”——匈奴民族。一、诞生夏朝后裔迁徙到漠北草原后,形成的匈奴民族在商周时期是没有任何记载的,这很

  • 齐哀公被周夷王活活煮了,他可是姜子牙后人,周天子为何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夷王为啥杀齐哀公,周夷王烹齐哀侯,周夷王和齐哀公谁厉害

    齐哀公被周夷王活活煮了,他可是姜子牙后人,周天子为何这样做?大家看标题,不免大吃一惊,周天子居然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煮了?奇书《竹书纪年》里面是这样说的:(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果然是真的!这齐哀公无论这么说,他也是个诸侯王,而且还是一个大诸侯国的王,让周天子当着其他诸侯的面,说煮就

  • 后羿射日的背后隐藏着一场战争,考古发现,后羿射的根本不是太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后羿射日为啥留下一个太阳,后羿强力射日视频,后羿射日是在哪年什么时间发生的

    对于这些无从考证真假的内容,统统都被贴上了“神话故事”的标签。给出的理由也比较简单粗暴,超过当今人们认知的事情,违背自然科学的定律,一概当作故事来听。这么说,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可细细一琢磨,这样一刀切地处理问题,也就极其容易出现“冤假错案”。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是

  • 纣王赦免了姬昌,正是志得意满,却因此人几句话就连夜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纣王姬昌,为什么姬昌不反抗纣王,纣王得知姬昌死了

    之后姬昌进九间大殿拜见纣王,感恩纣王说自己罪该万死,君王却大恩大德,赦免自己的罪行,让自己能够度过残生,希望商王能够万寿无疆等等。 纣王却赞美姬昌,虽然被困在牢中七年,有千百种痛楚,但是却毫无怨言,反而一心的给君王祈祷,为国家祈祷,这些都足够表明你的忠心了,于是就当众宣布加 封姬昌为贤良忠孝百侯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