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距今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可四千年前的夏朝,却为何找不到?

距今170万年前的人都发现了,可四千年前的夏朝,却为何找不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39 更新时间:2024/2/12 15:24:49

先来看看,我们发现的距今170万年的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在华夏这片大地之上,我们所发现的距今最早的人类,就是我们常说的云南元谋人。

在1965年,考古学家在云南地区发现了两颗古猿人牙齿化石,而且还在云南地区,发现了大量人工打造的工具以及动物骨骼化石,由此也再一次证明了元谋人的存在。

在1976年的7月25日,考古学家用古地磁方法鉴定出,其绝对地质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左右。其中的石器多得些远古经过简单加工而成的石刀与石斧。除了这些东西之外,还有一些燃烧过的木炭以及被烧焦骨头的化石,经过考古学家的确认,这些便是元谋人狩猎和用火的证明。

其次,这些动物化石经过仔细的分辨与鉴定,的确是剑齿虎等史前动物的骨头化石,由此可以看出,元谋人生活环境的恶劣程度,将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那么问题又来了,距离今天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都被发现了,可距离今天四千多年前的夏朝,却为何迟迟不见动静?

夏朝的兴起

在华夏大地,黄帝兼并炎帝,打败了蚩尤,华夏迎来了第一次统一。在这之后,华夏子孙世代相传,部落也发展迅速。起初,人们为了生存,部落的首领多是选择有才华之人,考核的重心也就是候选人的治水能力。

谁要是想当下一任的首领,其治水能力首先要达标才行。唐选择了虞舜,治水首领是,结果鲧治水不利,被唐尧杀死。在虞舜当首领期间,依旧在用治水这一指标选取下一任首领。

大禹就是经受住了这个考验,三过家门而不入,从而一举坐上了首领的宝座。后洪水不再泛滥,人们也有了私有财产,部落首领也不再是一个服务大众的角色,首领们也就渐渐有了私心。

等到大禹老了之后,他也玩了一首禅位,禅让的对象是比他年纪更大的伯益。在之前,首领确认了继承人之后,多会经过长时间的考察,给他证明自己的机会,也会以他为中心建造团队。

可是,大禹却没有做这些工作,仅仅是将位置禅位给了伯益。伯益没有在朝堂上站稳脚跟,一些贵族支持夏向伯益争权,最终夏启当上了继承者,建立了夏朝,自此拉开了家天下的序幕。

夏朝一共经历了400多年,前前后后经历了17任君主,最后一任君主夏,由于宠幸妺喜,荒乱朝政,从而被商汤推翻,夏朝正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既然这样,夏朝好歹也存在了400多年,为何却一直没有发现夏朝的踪迹呢?

夏朝到底存不存在

虽然没有发现,但我依旧认为,夏朝是存在的。在司马迁的《史记》中,以及《尚书》与《左传》中可以看到关于夏朝的大量文字的记载,但一些杠精之所以怀疑夏朝的真实性,更多的还是因为这些书籍的写作时间,都在夏朝之后上千年的时间。

司马迁一直到西汉时期,才写了《史记》,而《史记》的素材,也多来自先秦百姓的口耳相传,在这种情况下,杠精们质疑咱也能理解。

那么为什么关于夏朝的记忆变得如此支离破碎,夏朝的遗址为何从未发现?在我认为,夏朝之所以处境如此尴尬,更多的还是因为商。

要知道,在夏朝时期,没有文字,古人虽然有了国家的概念,但在很多制度方面,依旧是不完善,尤其是文字,他们更多是靠着口耳相传来传递文明。夏朝遗址一直没有被发掘出来,很大可能是因为商朝。

商朝作为第一个推翻统治的王朝,而且夏朝的规模并不大,商朝很有可能会选择将夏朝的痕迹抹除,当时的国土面积不大,这很容易做到。其次,大禹当年还铸造了九鼎,代表着九州,而这标志物也丢失了,后世再也没有见过。

根据我的猜测,或许关于夏商的很多记忆,都被埋葬在秦始皇陵墓中。秦始皇当年一统六国之后,将一千多年的资源进行了整合。像九鼎亦或者是上古的宝物,极有可能被秦始皇带进了墓穴之中。

尤其是代表着皇权的九鼎,则可能性更大。如果我们能够打开秦始皇陵墓,或许里面的发现,将会刷新我们的认知。

夏朝的痕迹被抹除,还一种可能是因为“焚书坑儒”,秦始皇当年烧毁六国的史书,导致了上古时期与秦汉时期文化的一个断层,众多上古的书籍被付之一炬,或者,那里面就有更多关于夏的记载。

书籍烧毁之后,百姓们经过了数年的口耳相传,还能够留下这么多线索,也着实不容易。

后记

最后,考古发掘也靠着运气,元谋人的牙齿也是基于某种运气的成分在里面,而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夏朝的踪迹,要么是因为商朝擦出的太干净,而夏朝本身留下的痕迹就少,要么就是我们的运气还不够好。

天时地利与人和才会出现奇迹,虽然没有发掘出夏朝的文物与墓穴,但我相信,在一定的机缘巧合之下,这并不是没有机会。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李时针的时针

更多文章

  • 夏朝亡后,王子携王后私奔大漠,1400年后繁衍出当时的汉人大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夏朝灭亡后的遗民,夏朝灭亡后的夏人现状,夏朝灭亡后后裔去哪里了

    夏朝灭亡后,其王室后人并没有全部被商汤杀光,还是有少部分人带着部下逃走了。据史料记载,王子淳维带着王后和少量部下私奔到了大漠,与其他部族历经1400年的融合繁衍后,为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天敌”——匈奴民族。一、诞生夏朝后裔迁徙到漠北草原后,形成的匈奴民族在商周时期是没有任何记载的,这很

  • 齐哀公被周夷王活活煮了,他可是姜子牙后人,周天子为何这样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周夷王为啥杀齐哀公,周夷王烹齐哀侯,周夷王和齐哀公谁厉害

    齐哀公被周夷王活活煮了,他可是姜子牙后人,周天子为何这样做?大家看标题,不免大吃一惊,周天子居然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煮了?奇书《竹书纪年》里面是这样说的:(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果然是真的!这齐哀公无论这么说,他也是个诸侯王,而且还是一个大诸侯国的王,让周天子当着其他诸侯的面,说煮就

  • 后羿射日的背后隐藏着一场战争,考古发现,后羿射的根本不是太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后羿射日为啥留下一个太阳,后羿强力射日视频,后羿射日是在哪年什么时间发生的

    对于这些无从考证真假的内容,统统都被贴上了“神话故事”的标签。给出的理由也比较简单粗暴,超过当今人们认知的事情,违背自然科学的定律,一概当作故事来听。这么说,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可细细一琢磨,这样一刀切地处理问题,也就极其容易出现“冤假错案”。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是

  • 纣王赦免了姬昌,正是志得意满,却因此人几句话就连夜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纣王姬昌,为什么姬昌不反抗纣王,纣王得知姬昌死了

    之后姬昌进九间大殿拜见纣王,感恩纣王说自己罪该万死,君王却大恩大德,赦免自己的罪行,让自己能够度过残生,希望商王能够万寿无疆等等。 纣王却赞美姬昌,虽然被困在牢中七年,有千百种痛楚,但是却毫无怨言,反而一心的给君王祈祷,为国家祈祷,这些都足够表明你的忠心了,于是就当众宣布加 封姬昌为贤良忠孝百侯的之

  • 连甲骨文都没记录夏朝,为何周朝却知道夏朝的存在?考古揭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朝演变全过程,夏朝的真正历史,夏朝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给出的理由也相当令人无奈,即至今为止,未曾发现来自于夏朝的文物,夏朝仅仅存在于一些历史文献之中。于是,一个搞笑的现象就出现了,原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竟然被专家学者们硬生生地搞出来一千多年的空白期。原本华夏文明的发展是源源不断的,但这些所谓的专家们根本就不管华夏民族发展起源的问题,一天没有发现夏朝

  • 雅利安人灭了三个文明古国,为何来到商朝却被送进了殉葬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雅利安灭三大古国,雅利安人灭掉了哪些古国,入侵商朝的雅利安

    这句话不是我空穴来风,从黄帝大战蚩尤,再到之后尧舜统一华夏、东夷与三苗,在这片土地之上,战争就不曾间断,而华夏大地上的战神,也从未曾断绝过。之后到夏商西周,再到春秋与战国,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然后紧接着楚汉争霸,后面三国争雄……华夏大地上的战争,就未曾停止过。可即便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之后的三国乱战

  • 战国竹简被清华教授破译,揭开了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竹简被清华大学破译,甲骨文有夏朝的记录吗,战国竹简大揭秘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点上,我们可以以此为傲。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朝代,它虽然被记载在如今的历史课本当中,但一直以来这个朝代都不被人们认同,就连外国人也都说这是一个虚假的朝代,这个朝代就是夏朝。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对于历史的研究应当是严

  • 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活了多少岁呢,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大,史记记载的姜子牙,解密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无论是在神话故事,还是历史故事,甚至是民间传说中都是一个很热门的人物。他早年间碌碌无为,直到七十多岁才出山,而且一出山就放了大招。帮助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并且帮助周天子治理国家,最后自己也寿终正寝。然而历来姜子牙活了多少岁一直困扰着我们,因为他七十岁才开始做事,而且

  • 商朝令人谈之色变的“滴水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朝的滴水刑,吕刑和西周五刑的区别,滴水刑是什么刑罚

    而古典小说《封神榜》中对其变态手段的描写更是添油加醋,令那些恐怖刑罚“发扬光大”。至于“滴水刑”,能够找到的出处却是传说记载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的一个叫小屯村的村庄出土的一批龟甲和兽骨上。然而这一传说非常值得怀疑,因为至今记载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能不能全部破译都还是个问题,我们都见过那些龟壳实物,一

  • 三国时期的另一位“孔明”:魏国隐士胡孔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正史中的诸葛亮,历史上的三国孔明,魏国孔明

    [var1]胡昭,颍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字孔明,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50年。他比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有关他的活动情况记载很少,但仅从散见于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来看,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胡昭的青年时代,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