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哀公被周夷王活活煮了,他可是姜子牙后人,周天子为何这样做?

齐哀公被周夷王活活煮了,他可是姜子牙后人,周天子为何这样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245 更新时间:2024/2/13 16:18:24

齐哀公被周夷王活活煮了,他可是姜子牙后人,周天子为何这样做?

大家看标题,不免大吃一惊,周天子居然把姜子牙的后人齐哀公煮了?奇书《竹书纪年》里面是这样说的:(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果然是真的!

这齐哀公无论这么说,他也是个诸侯王,而且还是一个大诸侯国的王,让周天子当着其他诸侯的面,说煮就煮了,看来周天子的威仪还是不小的。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知道,姜子牙可是周朝的大功臣,他的后人应该沐浴王泽才对啊。

我们先看看这个故事的主角都是谁。

先说这个煮人的周天子,这个时候的西周天子已经传到了第九世,当政的是周夷王姬燮

说起来了这个周夷王,实际上一开始也是个悲催的主,他的老爹,西周第七代天子周懿王去世的时候,本该由作为长子的他来继位,但这家伙性格有点胆小懦弱,他的叔叔姬辟方一看这个侄子好欺负,便纠集一帮支持他的大夫,搞了个兄终弟及的宫廷政变,坐上了本该由侄子做的天子之位,姬辟方也就成了西周第八代天子,是为周孝王

周王室的大夫们为什么会支持周孝王呢?很简单,他哥哥周懿王干得太差劲了,把一个好好的周王朝弄得衰弱不堪,接连被周边的西戎欺负,连镐京都丢了。他的这个大儿子呢?性格和他差不多,也是软弱可欺的主,内忧外患之下,如果再来一个这样的人物当天子,那周王朝还不玩完了?所以,周孝王继位也算顺应民心了。

这个周孝王呢,虽然天子之位来的不正,但人家活干得好啊,甩他那个死鬼哥哥周懿王十条街。

我们看看《竹书纪年》的记载:“元年辛卯春正月,王即位,命申侯伐西戎。五年,西戎来献马。”看看,这就是差距。一个是挨打,一个是打人,而且还打服了。

可惜的是,周孝王的许多振兴周王室的宏图大略还没有完全实施,就驾崩了。

《史记》对这段历史是这样说的:“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

也就是,周孝王死了以后,他那个便宜侄子又上位了,成了西周第九位天子周夷王,本来的顺位老八,成了老九。不过,周孝王的儿子没有继位,倒是有点奇怪。

再说说这个被周夷王煮了的齐哀公,是姜子牙的四世孙,叫吕不辰,也被叫作“吕不臣”,别小看这一字之差,“不臣”?想造反吗?实际上他还真没有这样想。那为什么被人叫作“不臣”呢?这就和本故事的另一个主角纪国的纪炀侯有关系了。

实际上,作为邻居的纪国和齐国,本来就是一家子,是姜子牙把原来的齐国拆分为两个诸侯国,分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但到了齐哀公和纪炀侯这一代,两兄弟国闹了别扭,齐国老想灭了纪国,二者的矛盾越来越大,虽然纪侯打不过齐哀公,但一直伺机搞齐哀公一下。

这不,周夷王上台以后,机会终于来了。

原来,这个周夷王虽然懦弱,但心里还是有一腔热血,想要振兴日渐式微的周王朝,但一直找不到突破口。

周夷王的心思被纪侯知道了,他就趁齐哀公不注意,到天子那里参了他一本。说天子啊,你看这个齐国的国君,他都两年没有给天子您进献贡品了,他这是不把您老人家放眼里啊!而且他的名字还叫“不辰”,读起来不就是“不臣”吗?这不是明摆着要造天子您老人家的反啊!

真是瞌睡了有人递枕头,这周夷王正为这几年许多诸侯王不给天子纳贡烦恼呢。虽然贵为天子,但也要吃饭养人,这都需要诸侯们进献,否则只有喝西北风了。

纪侯的话,像一抹清风,一下子把愁眉不展的周夷王吹的清清爽爽,好你个齐侯,你不但不纳贡,居然还想造反!就拿你开刀了!就当杀个鸡,给那些不听话的猴子们看看!

就这样,倒霉的齐哀公的生命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倒计时。

经过一番策划,周夷王三年,他利用自己还存在的号召力,让诸侯们来王室吃酒喝茶。

这些诸侯们一听周天子要犒劳大家,一个个兴致勃勃的赶到了都城,这当然也包括齐哀公。

大家进了朝堂一看,只见里面立了一口大锅,熊熊烈火燃烧着,热气腾腾中,也让大家的好奇心达到了顶点,这天子要搞哪样?

就在大家搞不清状态的时候,只见天子的卫兵冲进了朝堂,直奔齐哀公,二话不说,抓着他就往煮沸的大锅那里拽。

这齐哀公一看不对,这大锅不是天子给大家搞吃的,而用来煮他的!妈呀,这真要命!急急忙忙的大声嘶喊,天子你老人家这是干嘛?周天子不慌不忙的历数了齐哀公的罪状,主要就是不但不纳贡,而且还打算造反,这是死罪,必须煮了你!任齐哀公鸣冤叫屈,周夷王不为所动,其他诸侯们还处于震惊状态,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加上周边都是周天子的卫队,大家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这样,齐哀公这个大活人,被卫兵丢进了沸腾的大锅里面。一时间,惨叫之声不绝于耳,那些旁观的诸侯们一个个胆战心惊,生怕一个不小心,下一个被煮的就是自己。

齐哀公渐渐没有了声音,而火依然在熊熊燃烧着。周夷王扫视着下面一个个战战兢兢的诸侯们,心里很是满意,这效果,杠杠的!

可怜的齐哀公,不明不白的成了锅中之鬼,周夷王杀鸡儆猴的把戏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好得意了一阵子。

想要报复齐哀公的纪侯,目的也达到了,不知道姜子牙泉下有知,该作何感想

但周王朝分封制带来的痼疾,王朝兴盛衰落的规律,不是煮一个两个不听话的诸侯就能翻盘的。百年后,到了周幽王时期,一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让曾经辉煌无比的西周王朝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更多文章

  • 后羿射日的背后隐藏着一场战争,考古发现,后羿射的根本不是太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后羿射日为啥留下一个太阳,后羿强力射日视频,后羿射日是在哪年什么时间发生的

    对于这些无从考证真假的内容,统统都被贴上了“神话故事”的标签。给出的理由也比较简单粗暴,超过当今人们认知的事情,违背自然科学的定律,一概当作故事来听。这么说,看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可细细一琢磨,这样一刀切地处理问题,也就极其容易出现“冤假错案”。虽然人们普遍认为,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是

  • 纣王赦免了姬昌,正是志得意满,却因此人几句话就连夜逃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纣王姬昌,为什么姬昌不反抗纣王,纣王得知姬昌死了

    之后姬昌进九间大殿拜见纣王,感恩纣王说自己罪该万死,君王却大恩大德,赦免自己的罪行,让自己能够度过残生,希望商王能够万寿无疆等等。 纣王却赞美姬昌,虽然被困在牢中七年,有千百种痛楚,但是却毫无怨言,反而一心的给君王祈祷,为国家祈祷,这些都足够表明你的忠心了,于是就当众宣布加 封姬昌为贤良忠孝百侯的之

  • 连甲骨文都没记录夏朝,为何周朝却知道夏朝的存在?考古揭开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夏朝演变全过程,夏朝的真正历史,夏朝历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给出的理由也相当令人无奈,即至今为止,未曾发现来自于夏朝的文物,夏朝仅仅存在于一些历史文献之中。于是,一个搞笑的现象就出现了,原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竟然被专家学者们硬生生地搞出来一千多年的空白期。原本华夏文明的发展是源源不断的,但这些所谓的专家们根本就不管华夏民族发展起源的问题,一天没有发现夏朝

  • 雅利安人灭了三个文明古国,为何来到商朝却被送进了殉葬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雅利安灭三大古国,雅利安人灭掉了哪些古国,入侵商朝的雅利安

    这句话不是我空穴来风,从黄帝大战蚩尤,再到之后尧舜统一华夏、东夷与三苗,在这片土地之上,战争就不曾间断,而华夏大地上的战神,也从未曾断绝过。之后到夏商西周,再到春秋与战国,再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然后紧接着楚汉争霸,后面三国争雄……华夏大地上的战争,就未曾停止过。可即便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及之后的三国乱战

  • 战国竹简被清华教授破译,揭开了甲骨文百年谜团,难怪夏朝找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竹简被清华大学破译,甲骨文有夏朝的记录吗,战国竹简大揭秘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点上,我们可以以此为傲。然而,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个朝代,它虽然被记载在如今的历史课本当中,但一直以来这个朝代都不被人们认同,就连外国人也都说这是一个虚假的朝代,这个朝代就是夏朝。可这又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对于历史的研究应当是严

  • 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活了多少岁呢,史书中有明确的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大,史记记载的姜子牙,解密历史上真正的姜子牙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无论是在神话故事,还是历史故事,甚至是民间传说中都是一个很热门的人物。他早年间碌碌无为,直到七十多岁才出山,而且一出山就放了大招。帮助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并且帮助周天子治理国家,最后自己也寿终正寝。然而历来姜子牙活了多少岁一直困扰着我们,因为他七十岁才开始做事,而且

  • 商朝令人谈之色变的“滴水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刑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商朝的滴水刑,吕刑和西周五刑的区别,滴水刑是什么刑罚

    而古典小说《封神榜》中对其变态手段的描写更是添油加醋,令那些恐怖刑罚“发扬光大”。至于“滴水刑”,能够找到的出处却是传说记载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部的一个叫小屯村的村庄出土的一批龟甲和兽骨上。然而这一传说非常值得怀疑,因为至今记载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能不能全部破译都还是个问题,我们都见过那些龟壳实物,一

  • 三国时期的另一位“孔明”:魏国隐士胡孔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三国正史中的诸葛亮,历史上的三国孔明,魏国孔明

    [var1]胡昭,颍川人(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字孔明,生于公元161年,卒于公元250年。他比诸葛亮年长20岁,又比诸葛亮晚死16年,终年89岁。胡昭长期隐居深山,终生不仕。有关他的活动情况记载很少,但仅从散见于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记载来看,胡昭的才华智慧绝不在诸葛亮之下。胡昭的青年时代,正是

  • 吴国末代皇帝登基之初表现贤明,为何却一步步滑向昏君的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吴国末代君主,吴国皇帝排名表,吴国历代皇帝世系表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魏蜀吴先后开国立业,一时间形成三国鼎立之势。[var1]三国然而,九州的风云变幻莫测。吴国在经历了孙权时代的辉煌后,终于盛极而衰,于公元280年迎来了亡国的挽歌。诚然,吴国灭亡是多重因素导致的,但末代皇帝孙皓的所作所为,无疑为吴国灭亡提供了强大的助力。01 国赖长君孙皓能成为吴国

  • 曹操为成就霸业学了齐桓公 却换来当头一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操怎么评价齐桓公,曹操是如何成就霸业的,曹操因骄傲失败的几大事件

    细读中国史我们可以看得到,这样的皇帝总是伴随着“尊王攘夷”或者“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论调。其实稍微变通的来看,这两句话是一个意思,无非是趁着君主势弱,而自己又不敢称王称帝,怕被其他人和后世史书口诛笔伐,退而求其次的一张方式。中国人自古好中庸之道,不是什么违背原则的事儿,尽量不撕破脸皮,又好面子做了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