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还没压制住司马懿就去世,曹丕放任司马懿,司马家果然上位

曹操还没压制住司马懿就去世,曹丕放任司马懿,司马家果然上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006 更新时间:2024/2/5 16:34:38

按理说,早在三年前被封为魏公时,曹操就该立世子,可是他没有。现在封王,更应该指定太子,可是,他还是没有。

夜长梦多,一件事情迟迟不做,那就会发生改变。

在当时,没儿子是个很大的麻烦事,但是曹操的麻烦却是能干的儿子太多。太后卞氏生子三人:曹丕、曹植曹彰。曹丕最迟在十一岁时就随父出征,经历生死之战,积累了军事经验;曹植文采斐然,诗文天下知名;曹彰武艺高强,力能搏虎,骁勇善战。三子之中,曹彰任勇彪悍,不喜读书,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愿作将军”,因为他不是太子的理想人选;曹丕偏武,曹植偏文,但是兄弟二人皆为文武通才,均可领兵上阵,在曹操看来两个儿子都具有经天纬地之才,选谁为太子,让人纠结。

司马懿

其实,晚年备受病痛折磨,因而追慕仙道的曹操,是倾向于浪漫情怀更胜的曹植的,否则他早就按照常规选定曹丕了。可是,立嗣以长是铁的定律,要违背必须有铁的理由,可是曹操没有,因为曹植文胜于质,不具备乱世雄主的气质。

选曹丕还是曹植,曹操纠结着。

立嗣是立国之本,立嗣问题上出乱子,天下往往出乱子。曹操迟迟不指定太子,投机客们就看到了机会,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选择一人,彼此站队。选曹丕还是曹植,决定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身家性命。曹魏集团的官员们,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考量斟酌,做出自己的选择。

曹操的选择就是大家的选择。曹操迟迟不做出选择,有人就想,是不是曹操要改变立嗣以长的规则,于是就选择站在曹植这边,积极地为曹植造势。

做为属官,司马懿每日与曹丕形影不离,他必须要做出明确的抉择,没有骑墙的可能。假如拥护曹丕,他必须旗帜鲜明,要是有丝毫摇摆,就会被曹丕发觉;而他被视为曹丕一方的人员,假如拥护曹植,也必须敞开底牌,否则很难获得曹植一方的信任。

司马懿毫不犹豫地对曹丕说:你是天经地义的太子人选!

司马懿

虽然曹操有改变立嗣规则的可能,但是三年了没有做出决定,说明他没有改变的勇气。当无法确定一件事情是不是有变的时候,那就先按照最后不变做规划。毕竟,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去走,不如走在原来的路上省力。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司马懿是曹丕的属官,支持曹丕就是走在既定路上,如果转而支持曹植,非但是另外开辟一条新路,而且要先摧毁正安放着双脚的这条路。

既然没有力量改变,那就确保现状。

司马懿很快成了曹丕一派的有生力量。他为曹丕出谋划策,与曹植一方斗法。他斡旋奔走,利用世家人脉,为曹丕争取支持。在嗣位之争的艰难征程中,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三人优化组合成最有战斗力的团队,为曹丕上位摇旗呐喊,后来被人称为“太子四友”。

事情的发展证明,司马懿的选择是正确的。最终,曹操听从元老派的意见,为了维护稳定,在建安二十二年的十月,指定曹丕为太子。

司马懿成了曹丕最信任亲近的人,二人入则同室,出则舆,朝夕相对,抵足谈心。每有大谋,曹丕必先与司马懿相商,而司马懿辄有奇策。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而见者远。登上太子的平台,司马懿从一个可有可无丞相府属官,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曹魏重臣。

曹操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司马懿。他发现了,司马懿的确是个有头脑的人,可当大任,但是他有狼顾之相,看上去也确是阴险毒辣之人。

司马懿

不能让这只狼留在太子身边,曹操要替曹丕扫清障碍。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曹操再次对曹丕说。

曹丕再次为司马懿说好话。

曹操可以杀司马懿,但是曹丕不能没有司马懿。这时的曹丕,太子之位尚且遭受威胁,曹操曾打算授予曹植重兵,让他出征,而曹植一方的人也一直在谋求机会。曹丕太需要司马懿了,这时的他迫在眉睫要解决的是曹植对太子之位的威胁,而不是司马懿对曹魏江山的威胁。因此,曹丕不能失去司马懿这个股肱心腹,就在曹操面前极力说他好话。

曹操的猜忌让司马懿胆战心惊,他只能更加勤于职守,夜以忘寝,不辞辛苦,亲力亲为。

司马懿就像狗一样,夹着尾巴为曹家效力,曹操这才稍稍安心。

其实,曹操并不认为司马懿有什么实际的威胁。

已经操控天子的曹操,何惧一无实职无实权的太子属官!

纵然你天生是狼,我也能把你驯化为我家的狗!

于是,曹操把司马懿调出太子府,任命他为丞相府的司马。

司马是军事属官,仍然没有实权,但是可以协助处理军务,参谋献计。这个任命,既限制司马懿的发展,又利用司马懿他的头脑,曹操的用人智慧高深莫测。

曹操本打算有足够的时间驯服司马懿,可是,他没想到事情在一个他根本没想到的环节上发生了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他要死了。

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亲率大军西进,与刘备争夺汉中,耗费数月时光,也没寻到机会突破刘备防线,只能无奈撤军,途径洛阳,曹操病倒在床。

病榻之上的曹操,懊恼万分,他想如果四年前听从司马懿的计策,也许汉中就不会被刘备攻取了。

四年前,曹操如愿攻占汉中,这时刘备攻占益州不足一年,又征调军队,准备东出,支援关羽军团与孙权争夺荆州。随军的司马懿对曹操建议:“刘备诈力俘虏刘璋,蜀人尚未归附,却又远征江陵,这正是我军破蜀良机。今若陈兵耀威汉中,,益州就会震动不安,再进兵威逼,敌军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建大功。圣人不能违时,也不能失时。”

曹操没有听司马懿的,说:“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七天后,从蜀中投降过来的人说,蜀中兵变频频,一日十惊,刘备虽然斩杀骚乱者,但是也不能安定局面。

曹操错过良机,没有及时进攻益州,刘备得以立足益州,进而攻取汉中,以至曹操至死也未能再踏进汉中。

曹操困于病榻,思维却驰骋万里。他又想起两年前,司马懿上书说,荆州刺史胡修粗暴,南乡太守傅方骄奢,都不应驻守边防,但是曹操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但是,当关羽进攻荆襄的时候,胡、傅二人果然降蜀。

接下来,关羽攻势越来越猛,威震华夏,曹操感觉到了威胁,想把天子从许都转移到河北,以避锋芒。这时司马懿却反对曹操,他说轻易迁都则示敌以弱,造成人心不稳。他献计让孙权进攻关羽后方,那么樊城之围自动解除。

这次,曹操听了司马懿的。孙权果然派遣吕蒙袭击荆州,关羽最终败走麦城。

荆州易主,成了东吴地盘。因为担心东吴掠夺人口,曹操打算迁走荆州遗民和颍川屯田的军民。司马懿对此又表示反对,他认为关羽刚刚新败,逃亡的人正在观望,如果迁走正在安居的人,逃亡的人就不敢回来了。

这一次,曹操又听了他的,没有移民。不久,先前藏窜逃亡的人,果然都复出归化。

曹操患的是头风,发作时头痛欲裂。他想起自己自己征战拼杀一生,最后却不得不听命于一个年轻人,不禁胆战心惊,头风再次爆发。

他再次昏睡过去。

一会儿,曹操发现面前有三只马同食一槽。马的凶狠贪婪,让曹操厌恶不已。

曹操醒了,才发现刚刚是做梦。

曹丕

这个梦意味着什么呢?

马,不正是司马懿吗?槽,不正是曹氏吗?

三马食槽,不正预示着司马懿要吃掉曹魏的基业吗?

曹操全身直冒冷汗,他大喊:传太子!

在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时,他也未曾如此声嘶力竭地吼过。

可是,太子正远在邺城。

也许,此刻曹丕正和司马懿商量如何顺利登上王位呢!毕竟,曹操病危已是天下皆知,他死后应该是曹丕继承魏王之位。

可是,偏偏这时曹操急召驻守长安的另一个儿子曹彰火速见驾。

长安重地,曹操却让守将曹彰离开而赴洛阳,定有大事相嘱。

此时,还有什么比太子即位更大的事情吗?

曹丕和曹植,一对亲兄弟,都把对方看成了最危险的人,浑然忘了考虑一下谁是对父王基业最危险的人。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获胜后,孙权还向曹操称臣,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和孙权赤壁大战,赤壁之战曹操和孙权有多少士兵,赤壁之战中孙权有什么优势

    下定了抗击曹操的决心,又在周瑜的力主之下统一了东吴君臣的思想,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获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那时的孙权,是何等的豪壮!可是,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又夺取了荆州的江北南郡,建安二十年又从刘备手中夺回了江南三郡。同年,孙权在濡须又没让曹操占到便宜。就是在这样一种各方面都有利的形势下,孙权在建安二

  • 诸葛亮借七星灯续命失败,为何不再来一次?这2种后果他承担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真摆七星灯保命吗,诸葛亮为什么不能摆七星灯,诸葛亮三大失误之谜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所以魅力这么大,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他在书中的“名场面”实在是太多,三气周瑜,赤壁之战,七擒孟获,相信只要认真读过《三国》的人,没有人不被诸葛亮的魅力所折服。但是,是英雄就迟早也会有落幕那一天,诸葛亮也不例外,但他始终都是一位心系社稷的良臣,哪怕在临死那一刻,他也要选择用七星灯

  • 赵云一生从未中箭,为何关羽总是被箭射中?从诸葛亮此项安排便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关羽曾经在战场上被乱箭射中了左臂,虽然伤口已经痊愈,但是每到阴雨天气就会发作,有医生诊断说这是因为箭毒已经侵染到了骨头中,需要切开肌肉刮去骨头上的毒性才行。于是医生一边用刀刮骨,血流得到处都是,而关羽却面不改色(臂血流离,而羽言笑自若)。后世经常用这个故事来称赞关羽的神勇,但其

  • 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渡过乌江?并不是他傻,而是发现了江边不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项羽为什么宁愿死也不过乌江,项羽为何不肯渡过乌江,项羽围困乌江签文

    以至于这些汉军虽然人数众多,却并不敢真正靠近大汉身边,只是遥遥尾随,想要待其力气耗尽,却让此人成功到达了乌江岸边。此时乌江上唯一的艄公,看到此人以后大惊失色,连忙将自己的小船划过去:“小民拜见大王,请大王马上渡河,再起雄兵,以江东之地,尚可争夺天下!”原来这个被汉军追赶的大汉,便是威名赫赫,曾经一度

  • 张飞的妻子是夏侯渊的侄女,赵云的妻子是谁?名声更高,来头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飞老婆夏侯氏,为什么张飞的老婆是夏侯渊的女儿,张飞怎么娶的夏侯渊侄女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辅佐刘备三分天下,为了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誉为“千古一相”,但其实他的大哥诸葛瑾在东吴效力而且还官至大将军,而他的弟弟诸葛诞则是在曹魏军中效力,并且还官至征东大将军,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当时也不知道哪一个政权能够获胜,于是就“多头下注”确保家族不会被全灭,算得上是一种生存策略

  • 听到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说出11字,刘备听后果断杀死长子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兵败身死诸葛亮为何平静如水,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什么让刘备赐死,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何反对刘备伐吴

    在西周以前,君主之位的继承主要是“兄终弟及,父死子继”,也就是说兄长去世以后弟弟可以接班,父亲去世后儿子可以接班,但是这样以来法定的接班人数量就有点多,以至于很多时候各个接班人之间会以此而争斗,于是西周时期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是尊位只能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西周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以后,历朝

  • 曹操喝醉后吟出一句诗,后人改掉2字,成为年轻人恋爱时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操酒后赋诗句,曹操临死前经典语录,曹操临死前说了几句话

    曹操出生于公元155年,是太尉曹嵩的儿子,从小并没有显现出特别过人的才华,但是有着极为豪爽的个性,喜欢读《孙子兵法》之类的书籍。在成年以后便开始入朝为官,但是因为个性不喜欢阿谀奉承而得罪了不少人,最终又逃回家隐居,在黄巾军起义以后,各地的地方官员纷纷组织地方武装,一时之间诸侯并起,其中势力最大的董卓

  • 刘备用半生失败,向世人证明:人身上有这三样东西,就迟早能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备的十大优点,刘备人生三个秘诀,刘备最大的成功靠谁

    曹操给了刘备兵马粮草与地盘,但是在建安三年,刘备又一次被吕布击败,又一次失去地盘,老婆孩子再次被俘虏,在曹操的救援下击败吕布。由于接受了汉献帝密令诛杀曹操的“衣带诏”,刘备于建安五年被曹操打败,结义兄弟关羽成为俘虏。刘备先是投奔了袁绍,后来又转去投奔自己的远房亲戚刘表,依附在荆州之地,并且也正是在这

  • 成就汉朝百年和平的王昭君,容貌被专家复原,网友:更像是杨玉环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昭君相貌复原图,史书对王昭君的长相描述,王昭君容貌历史记载

    王昭君出生在公元前52年,传说她的父亲王忠在年过四十依然没有儿女,这在那一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于是王忠每天都会去家门旁边的屈原庙上香,恳求屈原能够赐予他一个具有高洁品格忠心报国的孩子,随后他的妻子就梦到一轮明月来到腹中,于是王昭君就这么出生了。王昭君长大以后姿色出落得极为

  • 这个小人坑害赵云、关羽,让刘备差点亡国,诸葛亮对他却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费无忌害怕太子日后继位报复,便屡次挑拨王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最后太子不得不逃跑到宋国。后来,费无忌变本加厉再次迫害太子身边之人,致使伍子胥被迫逃到吴国,也引出了伍子胥在河边与一渔夫的对话: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值百金,以与父。”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不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