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中期西州的市场经济和丝路贸易

唐朝中期西州的市场经济和丝路贸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709 更新时间:2024/2/5 16:34:07

西州,乃唐朝时期西域最繁华的地区,西州治所西州城更是唐朝中期西域最繁华的城池,这个地区就是现在的新疆吐鲁番盆地,城池就是现在的吐鲁番市。

此地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与如今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因为在唐朝中期,唐帝国把安西都护府设在西州城,由此让西州城成为唐朝在西域最重要的城市!那么在唐朝中期西州的市场经济和丝路贸易是怎样的?

唐朝西州的起航

1,西州之名因何诞生

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年),西突厥再次被乙毗咄陆重新统一,然后掉转枪口对准唐帝国,一边挑唆高昌国挑战唐朝,一边又离间薛延陀国反唐。

于是唐太宗忍无可忍,直接向高昌国进军,在高昌国和西突厥联手的情况下,依然被唐军击溃,从而把高昌国纳入唐帝国版图。

于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九月,将高昌改为西州,并组建安西都护府,至此西州这个地名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

2,西州因何发展为西域最繁华的地区

唐朝在成立安西都护府之后,肯定要派兵驻守,但是此地与长安等大唐的核心区都非常遥远,驻扎重兵,就需要养兵,而西州生活物资并不充足,如果全部指望长途运输也不现实,所以唐帝国决定“屯田戍边”。

首先,唐帝国让戍边的士兵在此地开荒,开出来的荒地,也并没有全部由士兵自己种植,反而以出租的方式给当地原住民进行耕种,然后原住民只需要按朝廷规定上缴定额粮食即可。

其次,因为唐朝前期和更早的魏晋南北朝都是战乱不断,导致很多中原内陆的百姓往偏远地区逃命,逃到此地的百姓看着万亩良田和大型牧场,而且还能直接耕种,肯定不愿再继续奔逃,所以就在此定居;

其三,是因为唐帝国朝廷每年把诸多重刑罪犯发配至西州,让他们成为免费的劳动力。如此一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让西州地区越来越有人气,越来越繁华。

因此,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在百姓和戍边士卒的努力奋斗下,西州这座边关军事重镇扬帆起航,一步一步发展成唐帝国在西域的一颗明珠

西州的互市发展状况

1,唐朝的互市制度

唐帝国在《唐律疏议·卫禁律》明文规定,不能绕过唐朝官府设立的关卡去往国外,违者判刑2年;

若是私自与外邦人做生意,即使只卖了一块一尺的布也要判刑1.5年,若是卖了三匹布以上再加倍判刑,若是卖了15匹布以上直接流放,至于贩卖兵器的直接绞刑。

对于外国商人也一视同仁,假若外邦商人私自越境与唐朝百姓交易同等罪行。因此唐朝时期建立了严格的互市的制度,对于互市贸易严格限制,所以想要做生意,必须在唐朝官方监督下的互市地点进行商业贸易。

同时每一个官方互市贸易区都安排至少两级官吏进行市场贸易的管理,在西州的互市贸易区有低一级的“牙郎”,这个“牙郎”必须要懂得多国语言,以便帮助贸易双方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由此可见唐朝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制度化!而西州的经济就是在唐朝严格要求的背景下进行互市贸易发展的。

2,西州互市贸易的表现

在唐朝严格的互市制度下,西州即使地处边境,但是依然按照唐朝官府的要求在执行互市规则,正如孟子所云:“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因此在遵守法律制度的前提下,西州的经济发展得特别好。

第一,根据史料记载,唐朝中期的西州地区因为贸易对象复杂和商品种类繁多,所以出现了几十种贸易商行。

例如粮食行、彩帛行、驼马行、牛行、皮毛行、鞍辔行、饲草行、靴鞋行、布衫行、铁行、药行、调料行等近百种商行,这些商行之中,很多商行多销售的商品都是产自西州本土,例如卖谷麦的商行,主要就是把西州本土种植的大麦、小麦、稻谷、青稞等粮食作物销售出去;

包括卖棉花的商行和卖布的商行以及卖果子的商行,他们都是经营西州本土的棉花,利用本土棉花制成布匹等;总之基本上西州有的物品都是以经营西州本土为主。

所以就能让在西州交易之后的利润继续保证本土各种产品的继续种植和生产,让西州本土的经济持续快速地向前发展;若是只靠外来物品,长此以往,成本太高也没有多少商人会愿意驻留。

因此西州在唐朝“屯田戍边”的政策支持下,在老百姓的辛勤劳动下,让西州本土的产品种类丰富,面对西州热闹的互市贸易平稳持续运行。

而且根据在吐鲁番出土的文物,在西州互市贸易区连销售房子的交易点都有。

通过这个商行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是唐朝的商品经济的确发达,因为种类繁多,甚至可以说应有尽有;

其次唐朝的政策支持非常到位,否则边境西州如何能把市场经济发展如此局面;

其三是可以看出唐朝百姓的生活非常幸福,因为有更多的人投身商旅;

其四可以看出唐朝的国力强盛,得以让各外邦人在西州平安的互市贸易。

由此可见唐朝虽然有着严格的互市制度,但是并不是阻碍市场经济发展,反而是让唐朝市场经济有序地向前推进,让唐朝的经济走向繁荣昌盛。

在唐朝严格的制度下,影响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价格。唐朝的市场商品价格在唐太宗和唐高宗年间最为稳定。

所以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发展欣欣向荣,但是在武则天时期又出现物价上涨,导致唐朝的经济出现一时的波动,直到唐玄宗时期,也是本文所讲的唐朝中期。

因为唐玄宗上位之后开创了开元盛世,当时全国基本上可以说是物产丰富,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当不缺时,供和求差不多时,自然而然地就会让物价趋于平稳,因此在西州也是一样的景况。

也如前面所说的,西州的互市商品有一半是来自本土,那么本土生产的,又大大降低运输成本,所以西州多物价也是极为平稳。

当然任何时候任何市场,都会有机会的商品存在。

这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正常现象,特别是西州位于唐朝边境,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带着自己本国的独有商品来到唐朝,那么很自然地就会卖出高价。

例如香料、例如欧洲的奇珍异宝等都是属于唐朝很难见到的物品,同样唐朝的瓷器、茶叶等对于外邦人同样是属于稀有物品,所以也能卖高价,而且上等的瓷器和茶叶在本国境内一样是高价销售。

其实,通过唐朝物价稳定的几个时期可以看出,影响物价波动幅度较大的原因是社会不稳定,民心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所以社会生产力下降,自然而然社会上很多商品就会稀缺,所以物价跟着就会出现大幅度变化。

西州市场经济和丝路贸易

所谓丝路贸易,指的是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其中西州是唐朝丝路贸易线的重镇之一,因为西州是中原与西域的重要连接点(如同门户般),同时西州往东可以直接进入河西走廊;

往西北可以越过天山到北部草原地带;往东北,可以通过蒙古高原进入大漠深处;往西南,可以经塔里木盆地到达焉耆、龟兹、姑墨、疏勒等地。

因此西州城成为唐朝丝绸之路的关键城市,是唐朝与西方国家陆上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路贸易中主要的商品当然是丝绸排在首位,毕竟这是一条因为丝绸交易才不断发展而成的贸易路线。

西方国家以及中亚地区的诸多国家都是因为渴望中国古代的丝绸,所以他们不惜万里迢迢带着自己本国独有的商品来到唐朝,与唐朝百姓交易丝绸。

例如中亚地区的国家会赶着一群上等马匹与唐朝交易丝绸或者是瓷器、茶叶等,因为古代中国在战场上最缺少上等战马!

例如欧洲的诸多香料通过丝路贸易进入到中国,而且欧洲人特别喜爱丝绸,把丝绸作为极其高贵的物品来对待。

因此在大唐帝国的经营下,丝路贸易不仅让西州在唐朝中期成为西域最繁华的城市,更是通过丝路贸易,把东罗马、大食、印度、波斯等地的玻璃、香料、药材、犀角、象牙、驯象、狮子、骏马、白鹦鹉、胡椒、白豆蔻等传入中国古代的唐朝;而唐朝的丝绸、金银器、漆器、竹器、瓷器、茶叶,以及造纸术等传入到西方各国。

因此,西州作为唐朝丝路贸易的重要枢纽城市,通过丝路贸易不仅推动西州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助力整个唐帝国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唐朝中期的西州市场经济极为繁荣,而且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让西州在唐朝中期成为西域最繁华的城市!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有什么技能,能让三个男人倾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上才华横溢的女子上官婉儿,婉儿上官,上官婉儿生平有哪些故事

    上官婉儿的身世其实是很凄惨的,从小就被祖父上官仪连累成为了宫中的奴隶,但就算是这样,上官婉儿依然在母亲以及自己坚强的毅力下成为了一个颇具才情的才女。麟德元年,唐高宗治世之时,皇后武则天也在开始形成自己的势力,做事飞扬跋扈,把自己的魔爪伸向了朝廷中的大臣,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势力。正是在危机关头,宰相上

  • 刘邦、李渊、朱元璋军事集团,三者对比,哪个综合实力更强一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邦李渊朱元璋团队哪个更强,李渊朱元璋刘邦,刘邦朱元璋李渊到底谁最强

    第一、我们现在看看这三个王朝的创立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刘邦是一个亭长,身份地位和李渊是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和朱元璋却是高出不少。在他们三人中,就朱元璋算得上是白手起家了吧。刘邦剧照刘邦这个人很会用人,很会驾驭人。在秦末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刘邦也揭竿而起造起反来。逐渐有了自己的队伍,但是

  • 世人皆知“大唐盛世”,那唐朝到底有多开放?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最鼎盛时的皇帝电视剧,唐朝繁华盛世景象,描写大唐盛世的电视剧

    唐朝618年建立,真正将唐朝推向盛世的不是开国皇帝李渊,而是他的儿子李世民,李世民626年7月2日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上皇上,在任期重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取得重大成绩,开创了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李世民开创的盛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只要是听说过唐朝的外国人都想来这

  • 一匹战马让王世充失去一员猛将,让罗士信投靠了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罗士信传奇,罗士信四猛都有谁,王世充归顺大唐

    罗士信是隋末唐初人。大业九年,罗士信14岁,是刚参军的一个小鬼。这一年,长白山有人做乱,隋朝名将张须陀奉命率军平叛,14岁的罗士信要求随军出征。张须陀看了看他,有些不屑地说,你个小鬼,连盔甲都穿不起来,还能打仗?主帅这么小瞧人,罗士信很不服气,转身回去,身上穿了两副铠甲,腰间挂上两壶箭,然后飞身上马

  • 一个种菜的农民,杀了李世民2员先锋大将,还拿下唐朝半壁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世民一生错杀三人,李世民为什么要杀两个得力干将,李世民杀了哪位功臣他犯了什么罪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四大文明古国有三个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唯独中华文明一直绵延至今,而创造历史的不仅仅有那些伟人,同样也有普通老百姓,是他们推着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进,而在2000年的封建历史当中,中国出现了24个朝代,其中最强盛的就是唐朝,在唐朝统治期间,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都达到了顶峰

  • 武则天在宫中修建一密室,深夜她才会去,死后才曝光密室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发展的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在几任皇帝经手之后,国家的发展是越来越兴荣,而且还出现了唯一一位被后人认可的女皇帝,在她的治理下,一切也朝着更好的方向行驶。都说女子干政会导致国家走向衰弱,但武则天的出现非但没有害国,反而是利国,虽说她也是杀了反对她上位的大臣,但是她却对百姓十分的宽容

  • 长安克复,儿子要唐玄宗回京复位,玄宗却恐惧道:若回京,我必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玄宗死后可以复位吗,唐玄宗为什么不守长安,唐玄宗逃出长安是哪一年

    至德二年,唐军大破安史叛军,夺回了长安和洛阳,而唐肃宗则率先返回了长安。不久后,唐肃宗向太上皇唐玄宗寄出一封信,希望他能回到长安,重新登基以执掌国事,而自己则将退居其后。但是接到书信后,唐玄宗却大为惊恐,百般推脱。因为他知道,如果就这样回到长安,迎接他的,或许只有死亡。从才能上来说,唐玄宗是个文武全

  • 武则天寿命很长,退位后一年就猝死,原因史书不好意思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当时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再加上两任老公的提携有加,当然最主要还是她本人能力突出,最终也是如愿以偿地登了上皇帝的宝座。尽管她当皇帝时,朝堂上有很多的反对之声,但事实上仅以治理国政能力而论,她不仅比李治要强,而且比自己那些儿子更是强上百倍。这从后代对她的历史评价就能看出,毕竟无论是在老百姓生活改善,

  • 武则天用一招让李治离不开她,慈禧效仿,效果同样显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则天帮助李治夺回朝政,武则天帮助李治,武则天为何能抓住李治的心

    武则天初入宫廷武则天是以才人身份进入唐朝宫廷的。当时她父亲过世,母亲不堪忍受武家子弟的欺凌,便带着她搬回了长安居住。武则天的母亲杨氏是贵族出身,过惯了富裕日子,自然不想再成为社会底层。为了能翻身,杨氏便四处寻找接触贵族的机会。恰巧当时李世民驾幸洛阳宫,杨氏便将女儿送入了宫中。一切正如杨氏预料的那样,

  • 李贤被母后武则天逼死,遂留一首绝命诗,揭露母亲干过的禽兽之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武则天杀李贤后悔吗,李贤是被武则天逼死吗,武则天为啥派人杀李贤

    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但在充满着勾心斗角与尔虞吾诈的皇族,这条古语似乎并不成立。公元684年3月13日,唐高宗李治和天后武则天的次子——李贤,在绝望和孤独中,凄凄惨惨地死在了他的流放地——巴州。在自杀前,李贤饱蘸着悲哀与血泪,写下了一首历史上知名的绝命诗,名曰《黄瓜台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