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明两大民族英雄:李定国鞠躬尽瘁,郑成功却在两大利益之间摇摆

南明两大民族英雄:李定国鞠躬尽瘁,郑成功却在两大利益之间摇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90 更新时间:2024/2/11 4:38:46

弘光朝仅存续一年,从1644年四月到1645年五月,这个以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为主的政权在史可法、马士英和江南四镇等人的主持下,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但没有趁清朝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战争之时恢复一寸土地,反而丢失了长江天险和江北土地,江南从南京到杭州一带也沦陷。

1645年形势图

随后建立的隆武朝也仅仅存续一年多,从1645年闰六月到1646年八月,明朝疏藩、朱元璋九世孙、唐王朱聿键在福建建立的隆武政权丢失了浙江、福建等地,手握重兵的明平国公郑芝龙不战而降,导致清军从仙霞关入福建,隆武帝于逃亡江西路中被俘。郑芝龙的另一身份,是民族英雄、明延平郡王郑成功的父亲。

最后建立的永历朝则历时最久,从1646年十月到1662年四月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处死在昆明街头的小庙中。永历朝相对于弘光、隆武两朝形势更加恶劣,既无长江天险,也无江西、湖广等腹心之地,但是却在清军的步步紧逼中坚持了十六年之久,而这一切除了和民间不断觉醒的反抗之外,离不开永历朝两位朝廷支柱的抵抗——晋王李定国和延平郡王郑成功。

1646年形势图

南明战神、晋王李定国

李定国,出生于陕西延安的一个贫苦家庭,后加入农民起义军,被张献忠收为义子,在张献忠四大义子之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孙可望。1646年底张献忠死于四川凤凰山,之后大西军余部便在孙可望和李定国等四大养子的率领下向西南转移,并在云南境内休养生息。

李定国

永历朝建立之后,大西军余部因与永历朝面临共同的敌人——清军,而选择与之联合抗清,此后,在抗清战争中李定国展现了他高超的军事能力。1652年,归顺南明的李定国从贵州进入湖南,击败清军,清军损失五千余人。同年,李定国率军进入广西,围困定南王孔有德驻守的桂林,走投无路的孔有德被逼自杀。同年十一月又在衡阳击杀前来救援的清敬谨亲王尼堪,一年之中,李定国“两厥名王,天下震动”,顺治皇帝甚至一度想要迁都回到关外。由此可见,李定国对于清军的威慑力。

民族英雄、延平郡王郑成功

李定国活跃在湖广、云贵等西南腹地,而南明永历朝的另一支柱——郑成功则活跃在帝国的东南沿海。

郑成功,原名郑森,是隆武朝平国公郑芝龙的长子,原本郑芝龙是东南沿海的海盗,后被明朝招安,为明朝固守福建沿海。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后被郑芝龙接回国抚养,“弘光时入南京太学,闻钱谦益名,贽为弟子”。弘光朝失败后,郑森回到福建,隆武朝建立后,“隆武尚未有子嗣,郑芝龙乃令子郑森入侍;隆武赐国姓,改名成功。”

郑成功

所以,郑成功是一个官二代,而且起点甚高,师从东林党、文坛双领袖钱谦益,又因父亲功高、在未立寸功的时候便被赐国姓,但是这并没有让郑成功飘飘然,反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忠君爱国又极具能力的将领。

1646年十一月,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因贪图个人利益而选择投降清朝,郑成功多次苦劝其父不要降清,但是郑芝龙不予理睬,还令郑成功一同降清,郑成功据不答应,还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以作回应:“从来父教子以忠,未闻教子以贰。今吾父不听儿言,后倘有不侧,儿只有镐素而已。”之后,郑成功便在叔父郑鸿逵的支持下收拾父亲的残部,继续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

隆武朝失败,郑芝龙降清,但是郑成功据不降清,反而成了东南沿海抗清的主要力量,郑氏出身海盗,故以水军见长,郑氏水军在郑成功的率领下,以福建沿海的厦门等地为基地,不断侵扰福建、浙江和广东沿海,甚至一度进入长江,直指南京,威胁清朝在南方的统治。

1659年,趁清军主力在西南与李定国率领的明军作战,郑成功率主力北上长江,兵锋直指南京,五月从浙江定海北上,六月初抵达江阴,七月初抵达南京,但是由于郑成功在南京城外逡巡不进,导致贻误战机,清军救援军队及时赶到南京,导致南京战役失败。虽然攻下南京城,但是也给了清军极大的压力,缓解了永历朝在西南的军事压力。

郑成功北伐南京示意图

李定国与郑成功的战略分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李定国和郑成功二人,李定国擅陆战,曾经消灭两位清朝藩王,而郑成功擅水战,曾率水师数次进入长江,威胁南京,而且一人在西南,一人在东南,如果二人遥相呼应,那么清朝必定疲于奔命,永历朝能够在二人的斗争下与清廷实现划江而治也并非天方夜谭。但是,最终的史实我们也都知道,永历朝未能实现这一的宏图,李定国兵败,永历帝逃亡缅甸,而郑成功只能退居台湾,而这一切与郑成功的私心和彷徨不无关系。

李定国虽然出身于反贼(张献忠麾下),前半生从事反明活动,但是在其联合永历朝抗清之后却对明朝忠心不二,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形容也不为过。在1653年期间,李定国的梦想就是与郑成功一起东西夹击,攻取广东,将西南和东南的抗清基地连成一片,然而再挥师北上,恢复明朝失地。

1653年形势图

而反观郑成功,他则有着不同的想法。郑成功的东南沿海抗清基地地势狭小,而且被清军包围、与南明永历政权隔离,再加上郑氏一直以来的处世哲学,郑成功秉承着一个原则——明清双方谁能让其保持独立性,他便奉谁为“正朔”。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抗清时期,曾经一度与清朝议和,1651年,鉴于郑成功已经成为危害清朝东南沿海统治的重要力量,清廷意图招抚郑成功,“故姑以招抚一策,先将此贼牢笼,息兵养民,察其动静;苟有反侧,仍即剪除”。

而郑成功的打算则是利用清廷企图招抚自己的机会,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于是他一边向清朝开出过高的筹码,拖延时间,一边又向清朝统治的漳州、泉州等地征收军饷,扩充自己的实力。郑成功虽然不一定真的有意归降清朝,但是在其与清廷议和期间,他也不得不减少对清军的作战频率,甚至为了向清廷表示“和谈”的诚意,而与清朝暂时停战,这无疑对郑成功保存实力、积攒力量有利,但是这却无疑增加了西南李定国和永历朝廷的军事压力。

郑成功与清廷“议和”期间,正是李定国在西南“两厥名王”之时,清军士气低落,明军士气高涨,如果郑成功能够与李定国实现东西夹击的战略,攻取双方之间的广东,必定能够大震天下,进一步提高汉人的士气,但是却因为郑成功的不配合而导致贻误战机。

李定国多次邀约,“五月至今,所待贵爵相应耳”,“慎勿然诺浮沉,致贻耽搁。要知十月望后,恐无济于机宜矣”,尽管李定国心急如焚,但是郑成功却在十月十九日才刚刚派出少量象征性的部队前去广东与李定国军汇合,而此时距离李定国约定的汇合日期十月十五(十月望)已过去了四天,会师一说已无从实现。

其实,郑成功不愿意与李定国夹击广东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希望保留自己与永历朝之间的广东以作为防火墙,以保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一旦广东被纳入永历朝的统治,那么郑成功的东南沿海基地便与永历朝的统治区域连成一体,那么自己必定需要直接听命于永历帝。而自己在军队实力和爵位上都逊于李定国(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李定国则是晋王,亲王爵位),不但要听从永历帝的指挥,还要屈居李定国之下,这是郑成功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他所不能接受的因素。

永历帝剧照

李定国和郑成功同为永历朝支柱,李定国为了恢复大明江山鞠躬尽瘁,而郑成功却处处着眼于如何保持自己的实力和独立性,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摇摆不定,以致贻误战机,后来虽然有三入长江、收取台湾之功,但是此时与复明大局已无裨益,实在令人惋惜哀叹。

参考文献:《南明史》、《明季南略》

更多文章

  • 李自成进北京后, 崇祯朝大臣除了投降和殉国, 还有这类人很无助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与崇祯和谈,李自成怎么对待崇祯的,崇祯15年的李自成

    李自成进京对于有些人来说,一臣不事二主,从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他们必须为大明效忠到死,所以他们选择为崇祯皇帝和大明殉难,做出这样选择的有二十多个,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进京后,为大明王朝死难的文臣有21人,勋臣(即功勋后代)3人,戚臣(皇亲国戚)1人。人数虽然不多,但是他们的精神却很鼓舞人心。而

  • 李自成逼死崇祯, 明朝还封其老婆为一品夫人, 原因耻辱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崇祯与李自成,李自成搜出崇祯的金银财宝,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的尸首

    崇祯皇帝上吊高桂英,陕西米脂县壶芦山人,李自成年轻时做驿卒,后来遭遇崇祯皇帝裁撤驿站,李自成被裁员了。被裁之后的李自成到延安去学艺,结果与恶霸起了纠纷,失手打死对方后逃回米脂县。后来在被抓获,关进大狱,而监狱中有个狱卒叫高一功,高一功看出李自成非一般人,就将其私放出来,还带着李自成到自己老家壶芦山躲

  • 王阳明是否放了宁王给皇帝抓?他没照做却在别处满足皇帝的虚荣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王阳明将宁王交给张永时说了什么,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哪一年,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用了哪些计策

    王守仁,又称王阳明王阳明的心学强调“知行合一”,很多明朝的重臣,如徐阶、张居正、戚继光等人都是心学的传人,可以说王阳明的心学影响了明朝后期一大批文武人才的思想。而王阳明自身在文治武功上取得的成就也一点不差,他历任江西、福建等地地方官,官至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可谓封疆大吏。然而,这仅仅是王阳明的

  • 李自成宁武关大败, 觉得前途无望欲返陕西, 却因这些人改变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自成打宁武城,李自成在山海关大败后还有机会吗,李自成大败起义军

    宁武关于是,李自成召集手下各军头目商量对策,在会议上很多将领都建议返回陕西,毕竟现在还有几十万军队,如果退回陕西,还可以在大明内部形成割据之势,可以与明朝分庭抗礼,再作打算,这十分符合这些农民起义军的小农意识。而李自成也觉得这些建议十分有道理,准备明天班师回朝。李自成如果后续发展真的如李自成设想的这

  • 张献忠围攻庐州, 明朝学政还来视察, 结果帮了张献忠一个大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崇祯皇帝崇祯八年,混天王等农民军起义军头目最初攻打庐州,跟守城的官军打了七天都没有攻克。当时的庐州知府吴大朴带兵始终牢牢地保卫着庐州城,由于实在打不下来,所以农民军便撤退了。后来等到张献忠攻打庐州时,知道不能硬拼,便想着智取。张献忠听说明朝的学政将到达庐州视察工作,证实消息之后的张献忠,立马开始向城

  • 明朝侯爷逼巡抚一起造反, 屠戮南昌城, 百姓躲到衙门里被烧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疑似弘光帝画像其中,宁南侯左良玉兵力最多,多达数十万人,他在明末一直和李自成、张献忠作战,虽然互有胜负,但是左良玉却知道保存实力,到崇祯殉国的时候左良玉已经攒了数十万大军。当弘光帝即位后,左良玉对于这位新任的皇帝并不买账,一度连皇帝继位的诏书都不肯开读(意味着不想承认皇帝的合法性)。虽然后来在其他大

  • 听到宋江被毒害后,武松毫不悲痛反而冷冷说6个字,原因太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江被毒死武松说了哪五个字,宋江被毒害武松说了什么话,宋江死后武松说了哪几句话

    我们现在一想到武松,就会将他与鲁智深以及林冲等人联系起来,在某种意义上,武松与林冲有着相似的宿命,都是有着超强的武功,但是在人生的前半段都是讲究法律道义的人,等到后来却心灰意冷只信奉自己所掌握的暴力,最终又归于佛道出家的宿命,他们的人生底色都显得悲凉萧瑟。但其实一开始与武松交情最深的人,并不是林冲也

  • 朱元璋问:我何时可以登基?刘伯温:正月初四!不料预言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人们在讲述英雄人物的故事之时,就会进行一些特殊的美化和艺术的修饰,来突出其传奇的人生和英雄的气概。就拿《三国演义》来说,关羽被塑造成了一代武神,阵斩颜良文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等等情节都十分精彩。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关羽身上,除了斩杀颜良之外,以上情节都没有发生过。而赵云在长

  • 朱棣在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小一号的朱元璋, 唯独一能力远超父亲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军事能力,朱元璋从红巾军起家,东据张士诚,西灭陈友谅,扫平南方,再挥师北伐,将元朝赶出中国,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由南而北统一中国的帝王,是一个百年一遇的帅才,而朱棣则身先士卒,率军深入大漠消灭北元,靖难之役中击败实力占优的建文帝大军,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但是从大局观、谋略各方面还是稍逊朱元璋一筹。政务

  • 郑成功之父投降清军, 一夜之间失去军队控制权, 只能安心做汉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隆武帝1646年8月,清军突破了浙江、福建交界的仙霞关,清廷派使者黄熙胤招抚福建,黄是福建晋江人,与郑芝龙是同乡,有意降清的郑芝龙派出使者暗中与其接洽投降事宜。没过多久,福建汀州、漳州相继投降清朝,福建几乎全部被清军占领,唯有安平尚在郑芝龙的控制之下,郑军军容整齐,战舰齐备,拥有者远东地区当时最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