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时期,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被封为太子的朱标和早夭的26子外,其余的儿子们都被封为了藩王,而在这些藩王之中, 朱棣也算是一位有本事的儿子了,不仅战功赫赫,而且镇守着北京城,在朱元璋的眼中也是一位可堪大用的儿子。但是朱元璋更看重的是老大朱标,而且朱标在众多的兄弟的心中十分有威望,所以对于朱标当太子,不管是朝臣还是朱元璋都是十分满意的,可惜的是朱标不幸早死。
按道理来说,在自己的指定继承人死后,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找一位接班人,最好是从自己的儿子中选,朱棣可以说是最被人看好的一位,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朱元璋直接将朱允炆定为了皇太子。这朱棣的内心也是十分焦虑的。很多人就说了,李渊将李建成定为太子后,李世民就起兵造反了,为何到了朱棣这时候,他不管出兵逼宫了呢?
首先来看看李世民的底气。在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正是争夺大统的好时机,而作为陇西贵族的代言人李渊,却迟迟不敢拥兵自重,一直在李世民的劝说之下,他才无奈宣布建国。但是这反是造了,而李渊最大的依靠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而在很多人看来,李世民确实是一位强大的领袖,他带领着军队帮助李渊打下了大唐江山,彻底的将李建成的光芒掩盖。
在当时的朝廷之上,大部分人都十分看好李世民,觉得李世民应该是下一位皇帝,而李渊却执意遵循立长立嫡的规矩,将李建成封为了太子。这让李世民怎么受得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后却拱手让给了别人,搁谁心里都不舒服吧。最后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将本来就属于自己的皇位抢了过来。李渊一看,自己的儿子都已经这么做了,要是再不退位,估计自己也没有多长时间好活了,于是就当了太上皇,李世民也如愿成为了皇帝。
但是到了朱棣这里,情况就有一点不一样了。他爹朱元璋的大明天下,那可是自己亲手打下来的。从刚参加军队开始,朱元璋就带领着手下的兄弟们打江山,有好几次差点连命都丢了,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才成立了大明朝,在朱元璋正式当皇帝的时候,朱棣也才只有7岁而已,所以在开国过程中,这朱棣没有任何的战功,也没有自己的团队和支持者,这一点比起李世民来就差远了。
在朱元璋建立了国家之后,就开始不断巩固自己的大权了,毕竟是农民出身,害怕自己的权力失去。而将那些有可能或者是掌握着大兵权的人给弄死之后,朱元璋手中的团队可以说是上下归心,并且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朱标将来登基的时候能够轻松一点,朱元璋还给他留下了很多的一流将军和文臣,以保证自己的儿子当皇帝能够稳稳当当的,而那些藩王也被下令,不能够回京城!所以这朱标的皇位算是稳了。
但是朱标没命享受自己的父亲给自己创造的这一切,结果朱元璋直接跳过了儿子,直接让自己的孙子当皇帝了。朱棣可能也想过要逼宫,但是仔细的想想父亲身边的军队,大将,包括朱元璋本身的王霸之气,再加上自己的其他兄弟不可能没动过这心思,为什么不敢轻举妄动?还是因为老朱能够随随便便就镇压住他们,所以但凡是长点脑子的人,是绝对不可能逼宫造反的!
最后朱棣和李世民最大的区别就是,李世民在当时得到了陇西贵族的支持,背后有着大量的人脉资源。手底下的那几个敢打敢拼之人,也是对李世民公开支持。再来看看朱棣,身边就是那么三瓜两枣的,自己的父亲本身就是泥腿子一个,手下的大臣刚冒出了点造反的苗头,他就诛杀了数十万人。这哪个大臣敢和皇子再有勾结啊,在洪武恐怖时期,人人恨不得夹着尾巴,敢出来招摇的,都被杀了,就连朱棣也同样如此。
或许,当初朱允炆要不是削藩削的太狠,再当几年皇帝好好的稳固稳固政权,朱棣到时候可能想造反都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