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的富足程度令唐朝“汗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隋朝的富足程度令唐朝“汗颜”,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55 更新时间:2024/1/28 3:06:35

南北朝时代结束,中华大地上的战乱也跟着平息,由此诞生了统一的王朝——隋朝。隋朝的国力直线上升,威望远达四海,它的国库极为充裕,特别是隋炀帝时期,达到了富足的顶峰。这一现象,在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战乱结束,国家统一带来的"红利"。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够不够全面呢?下文将对此做出分析。

自从西晋灭亡,中原一直战乱不息,南北之间长期对峙,国家的分裂状态长达两百多年。杨坚建立隋朝后,经过数年统一战争,实现了"大一统"。由此开了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

隋朝的特点是极为富足,而且是一种令人炫目的富足,这可以从以下几个史实来说明。

一、隋朝的富足

隋朝在经济与国防发展上,有极大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突出表现为:开挖运河、建置仓储、修筑长城与御道、建造新兵器。

1、运河的修建

隋朝建成了:广通渠,连接长安到晋阳、到大海的航路;阳山渎——从山阳到广陵(即今天的江苏淮安到江都县);通济渠,连接长安与江都;永济渠,连接沁水、黄河、清河、沽河等几大河流;江南河,连接余杭(今天的杭州)和京口(今天的镇江)。

2、谷仓的兴建

隋朝在各个交通要口上,建立官办的谷仓,以供战备与救灾的需要。谷仓存放的粮食极其丰盈。比如建在东都附近的洛口仓,其周长为20多里,拥有3000多个粮窑,每个粮窑有 8000石的容量。后来的唐太宗估算,隋朝存放在官仓中的粮食,可以让隋朝朝廷用上数十年。

3、长城与御道的修建

隋朝为了防备突厥,在北境上重修或加固了长城,并沿着长城的方向,建立了御道。其中有一条御道,从榆林地区开始到河北大兴结束,长度为3000多里,宽度为100步,也被称为太行驰道。长城与驰道的修筑,巩固了国防。

4、行殿等军事设施建造

隋朝建造的军事设施很有创造性。比如"观风行殿",它可以容纳几百人,可以拆装,下设轮轴能够移动。隋朝以此炫耀国力,令不少外族深为震惊。此外,隋朝还建有可以移动的宫殿、城堡,分别称为"行宫"、"行城"。

体现隋朝国力富足的,除了上述成就,还表现在开拓疆土与对外贸易上。比如,隋朝重新掌握了西域,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那么隋朝富足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隋朝富足的原因

隋朝与前代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结束了南北分治的局面,形成了统一。所以很多人就简单地认为,是统一带来的红利。这样的说法有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除了国家统一,还有江南平原的开发、大运河的建成、均田制的普及,以及奋发有为的民气。

1、传统的说法:统一带来的"红利"

从西晋末年到隋朝,南北各地战火不休。仅是军费开支,就让老百姓的负担极为沉重。而且战争带来了人口消灭、土地荒芜,相关损失也十分巨大。就算各个割据政权处于和平的时期,多个朝廷并立,也需要很多的财政开支。像南北朝末年,有北齐、北周、陈三国鼎立,三套中央政府产生的冗余官员就数量极大。

因此,传统上认为,隋朝统一之后,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内部没有了战乱,因此军费开支节约了,冗余官员带来的浪费消除了,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在这样的情况下,隋朝的国力就蒸蒸日上了。

但回顾历史,有很多朝代也实现了统一,但却没有呈现出隋朝一样的繁荣。所以说,传统的论述是有一定的局限的。隋朝的富足,还有其根本上的原因!

2、根本原因:更多平原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制度、民气奋发

隋朝的富足,要更多地从它自身的特点上寻找原因。隋朝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中国经济与社会由它迈向了新的时期。

首先,更多平原地区的开发

关中地区,一直被称为天府之国,它拥有肥沃的泾渭平原。争夺关中,是秦汉以来,各个王朝扩张的目标。但是,到了南北朝后期,关中地区的重要性下降。比如北周与北齐对峙的时期。北周虽然占据了关中,但在经济实力上却远远不如北齐。北齐占据的是黄河中下游平原与华北平原,这些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经济十分繁荣。这使得洛阳逐渐成了全国经济的重心,长安的地位随之下降。

而江淮平原也得到了很大的开发。北方的战乱驱使大量的人口南迁,给当地带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继三国时期东吴开发、邓艾屯田,南朝各代的努力开发,江淮一带变得十分富庶。

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隋朝建成了大运河,连接了南北数个水系,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在以往的历史上,虽然有很多人工运河的修建,但在规模上不可与隋朝同日而语。有了大运河,华北到江南、长安到江都的交通变得十分快捷。有了大运河,各地的商旅变得通畅起来。客商南来北往,络绎不绝,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隋朝还沿着运河修建谷仓。这些谷仓规模极大,容量惊人,足以应付灾荒、战备的需要。

再次,均田制的推行

隋朝下令"均天下之田",以促进生产。均田制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北魏时期,孝文帝首创均田制,其中规定:男女满15岁,就可以得到国家授予的田地。其中男子可得40亩,女子可得20亩,死后归还国家;此外还有20亩桑田,不用归还,这一制度得到了北周的继承。北周通过均田,激发了百姓的积极性,从而此较弱的经济实力打败了北齐。

隋继承北周的做法,在全国统一后,将这一土地制度应用到各地,只是在被授予的年龄、田地数量上有所调整。

最后,民气的奋发

隋朝的民气与前代完全不一样,一扫两晋以来的萎靡之气,这是国家强盛的最重要原因,值得详细叙述!

隋朝的民气

从西晋开始,中国士人就崇尚清谈。士大夫们都是权贵出身,占居朝廷高职,却整天高谈阔论;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事务,他们称之为"俗务",不屑去做。他们以君子自居,讥笑那些出身寒门、处理繁琐国事的人,统统斥之为"小人"。除了清谈,他们还爱好喝酒、用"五石散",弄得神经系统受损,还自诩为"高妙"。这时的士人还有奇怪的审美标准,对美男子的要求就是"病态"。像卫阶这样的人:"肤白如玉",弱不禁风,却受到士人的推崇。卫玠死时才20多岁,这样的人连保命都难,更不用说上阵打仗了。

西晋灭亡,士人南渡。这股风气就带到了南方,在之后的南朝数代中,清谈萎靡就是政坛的主流。开国君主有英雄之气,但皇位一传到儿孙手中,立刻就被这股风气带坏。陈后主陈叔宝荒淫愚政,朝堂上奸臣当道。他整天与贵妃张丽华相处,处理政务时也抱她在膝上。他虽然擅长文学,却并不是没有"杀"心的——大臣傅縡上书劝谏,被陈叔宝赐死狱中;大市令章华上书劝谏,被陈叔宝即日斩杀。

隋朝起于北方,所发扬的民气却不是这样。隋文帝登基时,对于前代的优劣有很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南朝士气萎靡,来自于曹操父子,他们崇尚文辞,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雕虫小技"之上;到了南朝齐梁,更是形成了"文笔日繁,其政日乱"的局面。对此,隋文帝有意纠正:有一个叫司马幼之的刺史,因为文章写得十分华艳,就被隋文帝治了罪。

对隋朝民气影响最大的是鲜卑族的融入。鲜卑南下,建立了慕容燕、拓跋魏等国。鲜卑人刚劲尚武,注重实务。其继承者北齐、北周都有这样的民气。而隋朝建立后,一方面延续了鲜卑的人雄健之风,一方面发扬了华夏传统中的精华,融合了两大民族的长处,从而形成了奋发进取的民风,在朝野内外,形成了虎虎生气。以后,唐代隋立,也是继承这样的民风,才能打造出旷古未有的强盛中华。

四、隋朝的富足令唐朝"汗颜"

提到盛世,人们都说贞观之治。然而,至少在贞观初期,唐朝的繁华与隋朝根本不能相比。

在贞观四年,高昌王入长安,觐见唐太宗,他说:"秦陇以北的地区,城市萧条,无法跟隋朝相比。

在贞观六年,大臣们认为天下大治,请求唐太宗封禅,魏征却说:"从洛水直到东海的大片地区,人烟还是比较稀少,田地抛荒很多。"到了贞观十一年,魏征又说:"隋朝的府库充足、甲兵齐盛,今天怎么比得上呢?"隋朝的户数接近900万户,而贞观年间,户口最多接近300万户。

唐太宗的名言是"以史为鉴"。当他看到时隔不远的隋朝,能够打造出那么强的国力,而自己励精图治那么多年,还是赶不上——他会不会"汗颜"呢?

结语:

隋朝的大好江山,葬送了隋炀帝手中。他的一再失政,不仅让隋朝陷入战火之中,更是让江山换了主人。从隋朝富足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教训是:要培养雄健刚劲的民气,要着力基础设施的修建,要设置合理的土地制度,要开辟出新的经济中心。

参考资料:《隋书》《中国通史》《旧唐书》

更多文章

  • 隋炀帝两个女儿倾国倾城,隋灭后,一个青灯古佛一个却嫁给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隋炀帝女儿嫁给李世民了吗,隋炀帝一生简介,隋炀帝和唐太宗的结局

    而这两个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皆是因为,二世皇帝昏庸无道所导致的。而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隋朝末代皇帝,隋炀帝杨广的两位女儿。隋炀帝杨广有两位倾国倾城的女儿,在隋朝灭亡后,杨广的两个女儿一个出家为尼,不理俗世。另一个则嫁给了李世民,成为了秦王妃,李世民为什么会娶杨广的女儿呢?乱世息,乱世起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 韩愈晚年沉迷女色,拼命练春药壮阳?- 半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韩愈,虽然以郡望昌黎标榜,实际却是河南河阳人。说到河阳,闻名遐迩的美男子潘安曾做过本地县令,满县遍植桃花是他的知名业绩,人面桃花是经典的匹配,这倒和他的美貌蛮搭。河阳后来升为孟州,此地在名著《水浒》里,则是武松的发配地,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尤其是孙二娘开黑店的十字坡,孟州都是发生的背景。武松

  • 隋炀帝写首凄美诗,秦观马致远一人模仿一首,两首都成了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致远最著名十首诗,马致远个人简历,隋炀帝写的一首好诗

    事实上,杨广写诗是因为其喜好古籍。早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他就四处整理典籍,一生共成书130部。因为他的喜好,让隋时的藏书量成为历代最多。他还四处访求失散的古籍,仅洛阳藏书量就曾达到过37万卷,令人叹为观止。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杨广的一首凄美小诗,诗成时连名字都没有,后世索性给安上了个名字叫《失题》。全

  • 面对处罚,程咬金和侯君集的态度截然不同,怪不得程咬金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侯君集与程咬金的交情,侯君集和程咬金是什么关系,侯君集和程咬金有仇吗

    李世民登基之后,侯君集因功获食邑1000户,程咬金获食邑700户,仅仅从这个封赏来看,侯君集的功绩在程咬金之上,这主要体现在玄武门之变中,也因此,贞观时期两人的境遇有很大的不同,程咬金主要在地方上做刺史,大部分时候还督几个州诸军事。而侯君集多数时候在京工作,出将入相,参预政事,也算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 陕西出土武则天孙女墓,墓中有一盗墓贼,在金银堆中枯坐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源网络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并没有她那么好的命运。据史书记载,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去世的时候只有17岁。对于她的死,世人都说是武则天所害,更有甚者,一些史书也是这样记载的。其实不然,永泰公主的去世另有原因。直到永泰公主的墓被发掘,才揭开永泰公主死亡之谜的真相。当永泰公主墓被打开时,竟有

  • 宋朝覆灭之后,皇上哪去了,30位公主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灭亡后皇帝的下场,宋朝灭亡后有哪些公主,宋朝亡国后皇帝去哪了

    我国古代女子的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在那种封建的社会中,在这些男人的眼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深深的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当时的女人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家带孩子,要么就是绣东西什么的因为以前没有工作,男子种地,女子在家洗衣做饭,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在北宋的时候,当时的金兵曾经多次

  • 他被誉为最经典包拯,演了700集《包青天》,如今却渐渐被淡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包拯个人资料大全,谁演的包青天最经典,包拯怎么评价包青天

    而且饰演包拯的人也有很多,关于他的影视作品数不尽数,可是大家最认可的包拯版本,就是金超群版本,认为如果历史中的包拯,真的如史书中描写的那样,那么金超群饰演的这个包拯就完美的复刻了历史中的包拯形象。他也被誉为最经典的包拯,其实他之所以演的这么好,是出自于他对包拯这个角色的崇拜,他一共拍摄过700多集的

  • 水浒传:梁山好汉该不该全伙受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浒传梁山招安,梁山招安是对的吗,水浒传是否应该招安

    宋江的理由是希望给兄弟们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以一身本领报效国家,赢得一个青史留名。留在梁山,会老去死去,终究有一天会打不动,还会留下一个恶名声。这番话貌似有道理,但其实并不靠谱。首先,梁山由于做大做强,已经成了朝廷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童贯、高俅,几次率领大军来袭,都被梁山轻松打败。这两人都是皇

  • 他是拯救北宋的唯一希望,可惜接到任命书,还未上任,北宋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时期谁是北宋的肱骨之臣,王安石变法能拯救北宋吗,北宋的中央集权和北宋的兴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不缺英雄和功臣但也从不缺少推动历史的改革者,从陈胜吴广反抗暴虐秦朝统治到项羽揭竿而起,再到三国时期黄巾起义、三国鼎立群雄割据,宋朝时梁山108位好汉替天行道,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洪秀全主导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起义痛击八国联军,历朝历代都有出身贫贱的小人物担当得起历史英雄豪杰的重任

  • 王安石写下名篇《金陵怀古》,为何被苏轼骂这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轼评价王安石,苏轼骂王安石的文章,王安石京口北固亭怀古

    王安石生于1021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人。19岁开始在孔庙学宫学习,手不释卷,孜孜以求,是学宫的优等学生,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鼎。”反映了他的一生追求。1069至1085年间,王安石两度拜相,主持变法,受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