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愈晚年沉迷女色,拼命练春药壮阳?- 半夏

韩愈晚年沉迷女色,拼命练春药壮阳?- 半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17 更新时间:2024/2/5 5:25:06

唐朝韩愈,虽然以郡望昌黎标榜,实际却是河南河阳人。

说到河阳,闻名遐迩的美男子潘安曾做过本地县令,满县遍植桃花是他的知名业绩,人面桃花是经典的匹配,这倒和他的美貌蛮搭。河阳后来升为孟州,此地在名著《水浒》里,则是武松的发配地,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尤其是孙二娘开黑店的十字坡,孟州都是发生的背景。

武松战孙二娘

韩愈是进士出身,外贬过潮州刺史,更作过京兆尹,以及刑部、兵部和吏部的侍郎,省部级的履历算得上斐然。不过后世记住他,是因为他的文采,所谓“杜诗韩笔”,大才子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果然不愧一代文宗,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也有他一席,因而他老人家的名篇,至今依然是义务教育课本的必选篇目。

韩愈画像

主流话语,一向将文章与道德并肩,似乎写得好文章的,道德上便无丝毫缺憾。而历代对韩愈,也是一片赞誉,诸如圣人之徒,笃道君子,光明正大,磊磊落落,继道德之统,明列圣之心,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苏东坡的那句“文起八代之衰”之后,也还有“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是“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

这该是正统人物本传统统一片干净的由来。好在还有被目为野史的文人笔记,为后人提供些知名人物高大文章之外的道德花絮,乃至帷薄不修的八卦,见证好德未如好色之圣训的精辟,以及性情中人的斜杠张力。

《清异录》上说,韩愈晚年沉迷于脂粉。这虽然不免被后世道学家指斥,其实也算不得什么缺陷,不过人之常情而已,尤其是在那个时代,起码不妨碍他的大笔淋漓。和所有的个中人一样,他也需要那种和春天颇有干系的催动药品。那个时代尚不知“西地那非”的神妙,但本土依然有独到的风物,而且取法并非传统药材主力的草木,却是一向被以为是洋人所好的矿物。

其实,本土的传统药材,矿物乃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在李时珍的名著《本草纲目》中,正是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各列为部。

韩愈练春药的具体方法是,将服食用的硫磺末搅拌在粥饭里,每日喂食给公鸡,同时断绝公鸡的任何交配活动,千日之后,宰杀烹庖食用,便可奏效。

喂食活体从而养成药膳,这是具有相当智慧的生物工程,走的是最有潮范的食品添加路数,与当下养殖业惯常使用的抗生素,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者,前者是为了缔造食品,后者则纯属衍生。

相比起粉末状的硫磺,动物的胴体当然禀赋爽滑的口感,药剂潜入腠理,融为肉体,炮制的苦涩变身烹调的馥郁,果然将药食同源的传统理念发挥到了极致的境界。至于对公鸡的禁欲,当然是为了积攒药力不使泄露,从而保障疗效的最大化。

这自然不是韩愈的独创,而是故老流传的秘方,名唤“火灵库”,算是服食的变种。有趣的是,韩愈一向力排佛老,对道教颇持非议,专门作文劝戒服食,而服食原是道家的功课,本款药膳虽属变种,却终究脱不了深入骨髓的道家风范。想来昌黎公暮年寂寞,聊此慰藉,脂粉堆里,也顾不得许多了。

翻检时珍大爷的著作,石硫黄条下主治栏中,的确赫然写着壮阳道,以及益气力,补命门不足种种。硫磺除了配硝石作烽燧烟火的军品,更是公认的神仙药,陶弘景所谓仙经颇用之,古人也早有三伏日吃下百粒的习俗。大爷说,硫黄禀纯阳之精,赋大热之性,能补命门真火不足,且其性虽热而疏利大肠,又与燥涩者不同,盖亦救危妙药也。

李时珍画像

不过,硫磺又被称为七十二石之将,药品中号为将军,火力刚烈,终究难免猛毒。譬如韩愈喂养的火灵库,隔日一只,吃下果然见功,闺房之中,其乐融融。不料,这药虽然比直接服食硫磺来得和缓,但久服之下,终究会有偏胜之害,韩愈耽于床笫,忘了节制,不断吃下去,竟然因此丢了性命。

或许这便是作为药剂的硫磺身负大名乃至恶名的缘由,也是当初韩愈作文戒它的道理。其实,早有神医说了,凡药中病当便已,不可尽剂。硫磺自然也是这个道理。大爷也在著作中指出,服食者假此纵欲,自速其咎,于药何责焉。就像前面提到的三伏日服食的神仙药,对症的自然相宜,不对症的则反为大患。

白居易在《思旧》诗中,也提及此事:“退之服硫黄,一病讫不痊。微之炼秋石,未老身溘然。杜子得丹诀,终日断腥膻。崔君夸药力,经冬不衣绵。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退之是韩愈的字,微之则是元稹的字。元与白是同科及第,也是终生诗友,世称元白。这位北魏宗室的后裔,虽然诗作成就最大,但传奇《莺莺传》的故事流传最广,鲁迅先生所谓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杜子和崔君当指杜元颖和崔玄亮。中唐文人官僚中颇有服食的风尚,从白氏此诗也可窥得大略。当然,白氏的自诩,以现代医学看来,也未必在健康之列:亦为嗜欲牵;但耽荤与血;且尽杯中物,其余皆付天;种种。

鉴于韩愈道德文章的大名,白氏此诗中所言“退之服硫磺”,虽然有笔记为佐证,但依然有人从维护道统的利害,否认火灵库事件,以为白氏所言退之并非韩姓,而《清异录》则纯属造谣。这样的出发,大约是不能接受一位儒门大家居然死于春药吧。

不过,饮食男女既然是圣人归纳的人之大欲,韩愈所服之火灵库,又以一身而兼济两大欲求,其实不妨看作是他老人家以身亲自践行圣贤之道,真乃活脱脱舍身求法的性情人。

最后,附带赠送的延伸信息是,除了补命门不足,强壮男人的阳道,硫磺也同样关切女人,算得上是男女通吃。譬如妇人阴蚀疽痔恶血,就位列其主治的第一,不过针对女人的病症,硫磺是傅粉煎汤的外用药。

还有一桩妇人病,叫作玉门宽冷,也须用硫磺煎水频洗,方才治得。所谓玉门,当然不是地理概念,而是生理名目。又叫龙门,胞门。医书上说,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未嫁属玉门。原来是阴阳交会的门户,严格而言玉门专指未曾交会的。或许鉴于该门户的独特,穴位上也号称鬼藏。这样的要害,自然本该封闭,不当宽冷,否则真的成了“春风不度玉门关”。有趣的是,在另外的版本里,这一名句又作“春光不度玉门关”,简直就是应景的诗谶。而前世名医以硫磺的纯阳之精,调理玉门的阴邪之症,正所谓阴阳相济,自然滋润受用。至于春风普度,乃至春光乍泄,自然指日可待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炀帝写首凄美诗,秦观马致远一人模仿一首,两首都成了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马致远最著名十首诗,马致远个人简历,隋炀帝写的一首好诗

    事实上,杨广写诗是因为其喜好古籍。早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他就四处整理典籍,一生共成书130部。因为他的喜好,让隋时的藏书量成为历代最多。他还四处访求失散的古籍,仅洛阳藏书量就曾达到过37万卷,令人叹为观止。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杨广的一首凄美小诗,诗成时连名字都没有,后世索性给安上了个名字叫《失题》。全

  • 面对处罚,程咬金和侯君集的态度截然不同,怪不得程咬金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侯君集与程咬金的交情,侯君集和程咬金是什么关系,侯君集和程咬金有仇吗

    李世民登基之后,侯君集因功获食邑1000户,程咬金获食邑700户,仅仅从这个封赏来看,侯君集的功绩在程咬金之上,这主要体现在玄武门之变中,也因此,贞观时期两人的境遇有很大的不同,程咬金主要在地方上做刺史,大部分时候还督几个州诸军事。而侯君集多数时候在京工作,出将入相,参预政事,也算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 陕西出土武则天孙女墓,墓中有一盗墓贼,在金银堆中枯坐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源网络武则天的孙女永泰公主,并没有她那么好的命运。据史书记载,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去世的时候只有17岁。对于她的死,世人都说是武则天所害,更有甚者,一些史书也是这样记载的。其实不然,永泰公主的去世另有原因。直到永泰公主的墓被发掘,才揭开永泰公主死亡之谜的真相。当永泰公主墓被打开时,竟有

  • 宋朝覆灭之后,皇上哪去了,30位公主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灭亡后皇帝的下场,宋朝灭亡后有哪些公主,宋朝亡国后皇帝去哪了

    我国古代女子的地位大家都是知道的,在那种封建的社会中,在这些男人的眼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深深的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当时的女人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家带孩子,要么就是绣东西什么的因为以前没有工作,男子种地,女子在家洗衣做饭,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在北宋的时候,当时的金兵曾经多次

  • 他被誉为最经典包拯,演了700集《包青天》,如今却渐渐被淡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包拯个人资料大全,谁演的包青天最经典,包拯怎么评价包青天

    而且饰演包拯的人也有很多,关于他的影视作品数不尽数,可是大家最认可的包拯版本,就是金超群版本,认为如果历史中的包拯,真的如史书中描写的那样,那么金超群饰演的这个包拯就完美的复刻了历史中的包拯形象。他也被誉为最经典的包拯,其实他之所以演的这么好,是出自于他对包拯这个角色的崇拜,他一共拍摄过700多集的

  • 水浒传:梁山好汉该不该全伙受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水浒传梁山招安,梁山招安是对的吗,水浒传是否应该招安

    宋江的理由是希望给兄弟们找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以一身本领报效国家,赢得一个青史留名。留在梁山,会老去死去,终究有一天会打不动,还会留下一个恶名声。这番话貌似有道理,但其实并不靠谱。首先,梁山由于做大做强,已经成了朝廷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童贯、高俅,几次率领大军来袭,都被梁山轻松打败。这两人都是皇

  • 他是拯救北宋的唯一希望,可惜接到任命书,还未上任,北宋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宋时期谁是北宋的肱骨之臣,王安石变法能拯救北宋吗,北宋的中央集权和北宋的兴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不缺英雄和功臣但也从不缺少推动历史的改革者,从陈胜吴广反抗暴虐秦朝统治到项羽揭竿而起,再到三国时期黄巾起义、三国鼎立群雄割据,宋朝时梁山108位好汉替天行道,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洪秀全主导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起义痛击八国联军,历朝历代都有出身贫贱的小人物担当得起历史英雄豪杰的重任

  • 王安石写下名篇《金陵怀古》,为何被苏轼骂这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轼评价王安石,苏轼骂王安石的文章,王安石京口北固亭怀古

    王安石生于1021年,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人。19岁开始在孔庙学宫学习,手不释卷,孜孜以求,是学宫的优等学生,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鼎。”反映了他的一生追求。1069至1085年间,王安石两度拜相,主持变法,受到大

  • 历史上的庞太师:抗击西夏,堪称北宋名臣,根本不是奸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庞太师简介,北宋庞太师有多厉害,宋朝到底有没有庞太师

    据史料记载,庞籍字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今山东省成武县)人。1015年,28岁的庞籍考中进士,被任命为黄州司理参军,在任期间,得到了知州夏竦的赏识。在夏竦的推荐下,庞籍调任开封府兵曹参军,先后担任大理寺丞、知襄邑县、群牧判官、知秀州、殿中侍御史等职。在任期间,庞籍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被人誉为“天子御史

  • 元朝旧臣张昶经常穿破了的衣服,朱元璋知道原因后就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张昶怎么和朱元璋认识的,张昶和朱元璋,朱元璋是怎么把元朝灭掉的

    朱元璋执政时,有一位叫张昶的官员,此人很有才华,却有一个习惯,身上的衣服破了也不换新的,朱元璋认为此人乃是“清官之首”,但刘伯温却认为此人留不得,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张昶,北平宛平人,曾是元朝的户部尚书,本来张昶和朱元璋这两个人是八竿子都打不着,但在元朝还没灭亡之时,张昶奉命以奉使的身份到朱元璋统治